课时作业20:3.2.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基础巩固]
读田纳西河流域某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3题。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对应的植被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从图中可知本流域内径流的季节变化是( )
A.冬末春初流量大,夏秋季流量相对较小
B.春末夏初流量大,秋季流量相对较小
C.夏秋季流量大,冬春季流量相对较小
D.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相对较小
3.此流域内河水的补给方式及水汽主要来源地是( )
A.冰川融水,阿巴拉契亚山B.大气降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C.大气降水,太平洋D.湖泊水,五大湖
历史上黄河对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有很大影响,但各河段存在不同的“病症”。
读图,回答4~5题。
4.黄河各河段的“病症”、成因、“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A.“脱发”——水蚀荒漠化——过度开垦——建立自然保护区
B.“动脉阻塞”——泥沙淤积——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
C.“腹泻”——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凌汛——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加固大坝
5.下列关于黄河流域开发措施,错误的是( )
A.黄河上游河段进行梯级开发
B.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发展灌溉农业
C.中、下游河段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D.山西、陕西、内蒙古发展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转换
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回答6~7题。
6.田纳西河及其支流进行梯级开发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电、人才密集B.流域内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C.流域内人口稀少,便于建水电站D.流域内各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7.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的意义是( )
A.加快了河水下渗,减少了下游径流量
B.建多个水库,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降低了峰值
C.有利于洪水下泄
D.将洪水全部拦住
8.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田纳西河的流向。
从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水量较小。
(2)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当地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田纳西河流域内煤、铁、铜等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3)说明该流域早期的工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4)河流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简述田纳西河流域各部分开发和保护的重点,补充完成表中的内容。
河段流域部分开发和保护的重点
甲河流发源地(山地)
乙河流
丙河谷平原生态环境保护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及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产物
B.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小麦、油菜
C.丙处地形平坦,村落布局呈“条带式”
D.7、8月乙处易产生地质灾害滑坡
2.图中资料显示该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流量减小,水资源不足B.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严重
C.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D.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今后( )
A.河流含沙量会减小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减小
C.居民点遭受洪灾的次数会增多D.河流流速会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4.该区域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 )
A.防治土地荒漠化B.开发小水电等新能源
C.发展石材加工业D.防治水土流失
图1示意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5~7题。
5.R河干流水量最大的时期为( )
A.2~3月B.5~6月
C.7~8月D.11~12月
6.在M处建坝开发水能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度大②河流流量大
③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④河流落差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D.③④
7.在R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水旱灾害威胁②增加河流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8.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右上角图)。
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
(3)据图比较汉水中游的支流南河与唐河、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4)指出图中南河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3解析:第1题,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2题,由图可知,降水冬末春初多,夏秋季相对较少,因此河流受降水补给的影响,冬末春初流量大,夏秋季流量相对较小。
第3题,水汽主要来自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答案:1.C 2.A 3.B
4~5解析:第4题,黄河源头“脱发”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放牧;上游河段的“动脉阻塞”指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中游的“腹泻”是指水土流失现象;下游“脚肿”是指泥沙淤积现象。
第5题,黄河上游河段水流湍急,多峡谷,宜进行梯级开发;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可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灌溉农业;中游应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下游疏浚河道;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依托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基地。
答案:4.C 5.C
6~7解析:第6题,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降水较多,水能丰富,适合梯级开发。
第7题,梯级开发是根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逐渐降低的特点,分级建筑大坝,多次拦蓄洪水,延缓洪峰,降低了峰值。
答案:6.D 7.B
8.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地势东北高,西南、西北低,故河流的流向为先自东北流向西南,后流向西北。
(2)据图中诺克斯维尔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季节降水多,夏秋季节降水少,而夏秋季节农作物需水量大,此时降水少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来解决降水与灌溉时间不匹配的问题。
(3)根据材料信息“田纳西河流域内煤、铁、铜等资源丰富”,可知田纳西河流域早期主要发展钢铁、炼铜等高能耗工业。
开采矿产、砍伐森林会导致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钢铁工业、炼铜业需大量燃烧煤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气体,形成酸雨,从而污染水体、土壤等。
(4)据图可知,甲河段位于河流的发源地附近,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应保护其植被。
乙河段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答案:(1)先自东北流向西南,后流向西北。
(2)流域降水冬春季节较多,夏秋季节相对较少,与农作物对水的季节需求产生矛盾,这成为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措施:利用河道狭窄、落差大等利于筑坝的条件,多修建水库,以解决降水与灌溉的季节矛盾。
(3)该流域早期发展钢铁、炼铜等高能耗工业。
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开采矿产、砍伐森林(炼木炭),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燃煤,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土壤、水体;破坏生物多样性。
(4)表格从上到下的答案是:保护植被生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能力提升]
1~2解析:第1题,甲位于丰水期线以上,丙处枯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是河漫滩,是流水堆积作用的产物;丙地在丰水期会被淹没,受洪水威胁大;油菜、小麦要到初夏才可以收获,此时丁处可能会由于丰水期的到来被淹没,不适合种植该种作物;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偏多且较集中,乙处坡度较大,可能会发生滑坡地质灾害。
第2题,由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属半湿润的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变率大是其主要特点,大致位于我国华北地区。
近几年,受华北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该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A、B描述的不是环境问题,D 描述的是西北地区。
答案:1.D 2.C
3~4解析:第3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特征判断该地多低山丘陵,山谷相间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有大面积裸地,由此推断植被破坏严重,又因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充沛,因此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今后该区域河流含沙量会增大;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会降低,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升,居民点位于山谷中的河流沿岸,遭受洪灾的次数会增多;河流被泥沙淤积,不利于内河航运。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应防治水土流失;水电不属于新能源;发展石材加工业会造成石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加重。
答案:3.C 4.D
5~7解析:第5题,R河位于南美洲,从图2可以看出,图示区域降水量2~3月达到最大,所以此时河流干流的水量最大。
第6题,水能资源的开发要从河流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
从甲城市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可以看出,该区域河流流量大;从图1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M处河流落差大,所以有利于水能资源的开发。
第7题,河流的梯级开发可以减轻中下游地区水旱灾害的威胁,改善中下游地区枯水期水质。
答案:5.A 6.C 7.B
8.解析:(1)根据图示地区海拔高度的差异及河流的流向很容易判断地形为盆地(或平原)。
(2)河流上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使大量泥沙入河;河流水量丰富且变化大,沙滩的淤积速度变化也大;Q点处河道弯曲,流水的沉积作用显著。
(3)水文特征从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落差等方面比较。
(4)从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面回答。
答案:(1)地形类型:盆地或平原。
理由:图示地区四周海拔普遍高于200 m,多山地地形,中部海拔普遍低于200 m,多平原地形;河流由四周山地向中心汇集,形成向心状水系。
(2)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得大量泥沙进入河流;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丰富且常受洪水威胁,沙洲、卵石滩淤积速度变化大;Q 点附近河段地势平坦,河道弯曲,导致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显著。
(3)南河地形坡度大,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大;唐河、白河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河流含沙量小。
(4)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修建水库,加大河流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