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职业安全防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职业安全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也是对医院所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清洗、包装和灭菌的重要场所。

而消毒供应中心的去污区承担着对所有污染器械进行清点、分类和清洗的场所,因此,重视该区域的职业危害因素,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对控制医院感染和工作人员自身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常见的职业安全影响因素
1.1针刺伤
是常见的危险因素,任何损伤人体的锐器都有可能传播血行性播散疾病,例如HBV、HCV和HIV等。

去污区工作人员在处理针头、穿刺针头或者剪刀、刀片方法不当时,造成皮膚粘膜的损伤。

英国医学会对针刺伤和HIV、HBV感染发生的危险做过调查,认为两者相关性较大,特别是HBV的传染性更强。

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1]。

1.2化学性因素
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含氯消毒剂的大剂量使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致癌[2]。

另外多酶、清洗剂。

润滑剂、除锈剂、除胶剂等,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如直接用裸露的皮肤接触,可造成局部灼伤。

溅入眼睛还可以引起烧伤。

1.3物理因素
去污区内各种清洗机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在接触清洗烘干后的物品和清洗架、筐篮时,未使用防烫伤防护工具时,造成烫伤。

在操作时,搬运器械、推车或者手工清洗过程中,姿势不正确、工具或者操作台不符合人体功能学、负荷超重、操作不当引起扭伤、拉伤、撞击伤等。

另外,去污区是进行器械清洗的场所,手工清洗或者超声清洗时,容易产生污水喷溅或者气溶胶,同时会造成水或清洗液溅出到地面,造成跌倒事故的发生。

2对策
2.1建立职业安全手册加强工作人员对锐器伤的教育与防范,对《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各种规范措施应定期组织学习,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

2.2严格执行各种标准预防措施
2.2.1防止锐器伤及感染的危害及处理
去污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物品清点、分类时应穿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戴双层手套。

有资料表明,戴双层手套被HBV感染的几率要比戴单层手套时大大降低到6.4%。

在分类时尽量避免手直接接触锐器,使用持物钳和持物镊对刀片和针头进行处理,应放入专用加盖的硬质容器内,回收容器时应有密闭盖,不发生器械外露,避免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被针头或者锐器刺伤造成意外。

应急处理方法发生针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并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酊、酒精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以确定是否需要接收HIV、HBV、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并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的类型,在24h内注射免疫球蛋白。

并详细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登记保存。

2.2.2预防化学性因素的的损害及处理
配置化学消毒剂时,做好基础防护,正确配戴口罩和手套,还应该配戴眼罩或者防护面罩,防止在配置过程中粉剂被吸入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溅到皮肤、眼睛或者是粘膜上,如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或者粘膜处15min,严重者应立即就诊。

在使用前还应掌握各种清洗剂、消毒剂、除锈剂或者润滑剂的使用说明,了解使用方法、禁忌、毒性反应及处理措施。

按正规操作进行使用。

对于各类化学溶液,应专人保管,固定存放,明确标识。

2.2.3预防物理性因素的损害及处理
对各种清洗机、干燥柜等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工作人员应掌握机器故障处理预案,正确处理情况。

在接触高温物品时应戴防烫手套,防止烫伤。

进行体力操作前,先做初步的风险评估,应尽量避免有危险的体力操作,采取正确的搬运姿势、避免扭腰等不正确的姿势。

手工清洗时,工作人员应配戴防护面罩,小心操作,保持水面下操作,防止污水飞溅,使用超声清洗时必须加盖。

如污水或者清洗液飞溅到地面,应及时清理,防止跌倒。

2.3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
应每年对全科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并建立将康档案,并定期进行免疫计划,提高工作人员的免疫力。

2.4合格进行排班
应定期进行更换,避免长期在去污区工作造成职业危害。

3总结
随着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院感染及职业防护越来越被重视。

消毒供应中心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的危险性而成为高危人群[3]。

而去污区人员长期处于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中,对工作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加强检查、督促工作人员坚持自我防护措施[1]。

能从根本上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们去污区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叶秋萍,文必丰,朱巧红.加强医院中心供应室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86-187.
[2]王翠玲.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576-1577.
[3]刘敏.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443-34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