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
摘要:我国贵州省是一个生存着多个民族的省份,该省较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赋予了该省丰富古籍资源,这使得科学的管理与合理的开发利用少数民族特有的古籍资源,成为贵州省发展建设策略中的重要内容,对此,本文以贵州省现有的少数民族古籍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科学管理方案的分析,从而就合理利用古籍资源的措施展开研究。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科学管理;开发利用
前言:少数民族文献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一直都是独特的风姿和丰富瑰丽的形象而在世界闻名。

但因为我国少数民族生存的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资源种类较少,所以,少数民族现有的古籍文献缺乏科学管理,开发利用水平也比较低,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文献资源,对这些古籍展开科学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十分必要。

一、贵州省内古籍文献资料存储现状
地处于我国西南地区边陲的贵州省可以说是一个欠开发、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省份,但该省也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贵州省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省份,整个省内的民族数量有五十六个,其中有十七各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贵州省内的。

贵州省包括了三个民族自治州、十一个民族自治县,二百五十三各民族乡,省内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占据了大约九点七八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据了贵州省大约百分之五十五点五的国土面积。

因为贵州省内的少数民族数量较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该省独特的地域性民族特色,且贵州省作为旧石器时代早起的发源地,其内部还包含了“黔西观音洞”等其他比较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1]。

这样一来,就使得贵州省比其他省份拥有了更多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民族古籍。

特别时在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时代,贵州省中汉文古籍的数量就有两千多种。

在这些古籍中,很多汉文古籍文献对省内每个少数民族生存发展期间的历史活动给予了有效记载。

虽然我国贵州省在2008年的六月份建立了古籍保护中心,但该省对这些古籍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仍旧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
对贵州省来讲,做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科学管理,对于充分发掘出该省各个民族,特别是十七个世代在贵州省居住的少数民族古籍进行普查、收集、目录编撰、整理、出版和翻译等工作的进行,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推动贵州建设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机构、开展征集与收藏民族古籍文献的活动、建设民族古籍的管理收藏库和资源数据库等的有效措施。

就目前来看,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还未成立过规范的收藏机构。

从贵州省发展历史来讲,因为贵州省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地理环境较为恶劣、人文理念的开化时间比较晚,这使得很多比较珍贵的民族古籍没有获得规范化的保护、收集、整理,散落在了那十七个世代生存和居住在贵州省的民族中。

因此,相关部门在对贵州省的民族古籍展开科学性的管理之前,应当深入到贵州省的自治州、自治县和村落之中,找出散落在这些地区的民族古籍文献,对其中有损伤的文献进行修复,并带回到相应的机构中进行保存和传承。

我国现阶段对民族古籍的分类分为:沿袭古代的四库分类法、自编古籍分类表、新编古籍分类法、新分类法等类型,这使得古籍的分类标准一直都无法得到有效的统一,从而在古籍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2]。

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当制定新型的古籍编录规则,针对不同民族古籍的特色,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以便能够更好的对这些古籍展开有效的管理,从而尽可能的将民族古籍中的资源充分的保存下来,确保古籍中的内容能够在相关查阅者与研究者的手中正常的流通。

此外,相关人员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对民族古籍展开现代化的管理。

三、开发和利用民族古籍文献的措施
将贵州省内具有现实利用效用和研究参考价值的民族古籍资料挖掘和揭示出来,能够为
该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属于贵州省开发和使用民族古籍的一个根本目标。

贵州省相关部门在对民族古籍资源进行管理时,应当在保护和整理好民族古籍的基础上,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古籍的开发利用工作。

就当前贵州省内收藏民族古籍的单位来看,只有文献保护中心和图书馆这两个机构;从职能分工的角度来看,文物局、博物馆、民族事务委员会、档案馆等机构也收藏了部分的民族古籍。

因此,贵州省的相关部门在对民族古籍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时,应当以借助这些收藏了民族古籍的机构和部门为依托,按照现阶段政府部门已经开展的民族工作,施行民族政策的宣传,在符合民族理论相关研究的记住上,通过发挥省文化厅和省民委的资源优势,鼓励一批专业从事研究民族古籍工作的人员对古籍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一些相近的民族古籍进行收集和处理,在编撰后出版,使这些民族古籍可以成为能够被直接使用的文献资料。

如果相关人员收集到的贵州省民族古籍资料中内容详实、充足,相关部门机构也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已经收集到和整理出来的资料进行编撰,以便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的了解贵州省的风俗物产、名胜风光、人文故事、山川疆域等,并以这些内容为专题,编撰出相应的书目、文摘和索引,从而充分的挖掘出贵州省民族古籍包含的宝贵资料,提升对民族古籍整体利用效率与参考价值[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的提升,以及社会各界认识对民族古籍工作关注度的提升,使得做好古籍的科学管理与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现阶段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和完成的工作内容。

贵州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区,其内部也存留了较多的民族古籍资料。

因此,贵州省相关政府部门在工作期间应当重视省区内的各类古籍资料[4],借助多种手段对这些资料展开科学的管理,确保所有的古籍文献资料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任瑞羾.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2:42-44.
[1] 龚晓芳. 对贵州少数民族古籍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的一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4,03:63-64.
[2] 王慧丽. .对贵州民族古籍开发利用及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1:64-66.
[4]戴峥嵘. 分析民族古籍开发利用及管理的探索[J]. 福建体育科技. 2007(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