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中考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中考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动物中,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水螅、涡虫B.蚯蚓、蛔虫C.海马、鲫鱼D.鲨、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
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两者同属于无脊椎动物门,共有的特征较少,故A不符合题意。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两者同属于无脊椎动物门,共有的特征较少,故B不符合题意。
C.海马属于鱼纲,鲫鱼也属于鱼纲,两者属于同一纲,共同特征最多,故C符合题意。
D.鲨鱼属于脊椎动物门的鱼纲,鲸鱼属于脊椎动物门的哺乳纲,两者属于同一门,共的有特征较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明确动物分类的依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称。
其品种多样的实质是()
A.生存环境的多样性 B.形态的多样性C.适应性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ABC.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形态的多样性、适应性的多样性都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ABC错误。
D.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牡丹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牡丹(有白花、红花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种类的多样性,牡丹其品种多样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3.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4.如图是部分食肉目动物分类等级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虎与豹的亲缘关系比虎与狼的亲缘关系远
B.猫和虎同属于猫科
C.图中表示的最大的分类单位是“属”
D.食肉目包括的动物种类比猫科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据此解答。
【详解】
虎和豹属于豹属,虎和狼属于食肉目,属比目小,所以虎与豹的亲缘关系比虎与狼的亲缘关系近,A错误;猫属于猫科、猫属,虎属于猫科、豹属,B正确;图中的分类单位有:目、科、属、种,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目”,C错误;目比科大,因此食肉目包括的动物种类比猫科多,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仔细分析题中的分类索引,结合题意解答。
5.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种植物,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直接体现了()
A.基因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植物经济价值的多样性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D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汇集了1200多种植物,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6.下列关于分类等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
D.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
【详解】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小的分类单位,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等,界下有门、纲、目、科、属、种,因此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很多种,B错误。
C.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点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因此同种的生物个体之间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C正确。
D.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
因此,植物界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的分类。
7.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基因的多样性【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来切入。
【详解】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8.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50%,而现在仅有16.5%,这种变化导致的结果是
()
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
C.物种减少,甚至灭绝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锐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森林锐减对生物、气候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详解】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
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森林锐减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森林还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因此森林减少,会使干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粮食减产。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森林锐减对生物、气候的影响。
9.“静谧的林边空地,一洼清清的池塘,大自然和谐的一角,生活着多少生灵。
”下列动物
与其所属动物类群不相对应的是()
A.腔肠动物:水螅、水母等B.节肢动物:虾、蟹等
C.环节动物:蚯蚓、蛔虫等D.软体动物:鱿鱼、墨鱼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由细胞构成体内有消化腔,中胶层无细胞结构,有口无肛门。
常见物种有水螅、水母等,A不符合题意。
B.节肢动物约有100多万种,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如虾、蟹等,B不符合题意。
C.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环节动物,无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C符合题意。
D.鱿鱼、墨鱼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关键。
10.2019 年的澳洲山火整整肆虐了 4 个多月。
你认为这场大火会破坏()
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其他三项都对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详解】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遗传的多样性也称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的细胞内具有成千上万个基因,由于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2019 年的澳洲山火整整肆虐了 4 个多月,大量动物被烧死,造成生物种类的减少,使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遭到破坏,同时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2019 年的澳洲山火破坏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故选D。
【点睛】
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解题的关键。
11.在一片草坪中生长着蒲公英、铁树、月季、雪松、国槐,按照下列哪一项标准可把这些植物分为两大类?( )
A.种皮外是否有果皮包被B.是否具细胞结构
C.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D.是否能产生种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植物的分类,可根据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来分,据此答题.
【详解】
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蒲公英、月季、国槐;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如铁树、雪松。
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
12.下列有关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林奈的双名法使得每一种生物都只有一个学名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C.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属、科、种
D.松鼠和啄木鸟同属于鸟纲动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重要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
林奈创立的双名法规定,每种生物只能有一个学名,这个学名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属名+种加词,A正确;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B错误;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C错误;松鼠属于哺乳纲,啄木鸟属于鸟纲,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双命名法、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13.如图所示为我国于2016年11月发现的新物种“北川驴蹄草”,驴蹄草属多年生草本植
物,约有20多个品种。
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物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驴蹄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约有20多个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D正确。
14.右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猫与虎的共同特征最多
C.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D.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
A.根据生物分类单位可知,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故A正确。
B.猫与豹同属猫科,猫与狗同属食肉目,而猫与虎同属猫属,则猫与虎共同的特征最多,故B正确。
C.虎与豹同属猫科,虎和猫同属猫属,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因此虎和猫的共同点比虎和豹的共同点多,故C错误。
D.猫与豹同属猫科,猫与狗同属食肉目,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因此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分类来判断动物的亲缘关系远近,理解层次,难度中上。
15.某同学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把水稻、桃树、松树归为一类,把硅藻、葫芦藓、桫椤归为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
A.有种子和无种子 B.有茎叶的分化和无茎叶的分化
C.有根和无根 D.生活在陆地上和生活在水中
【答案】A
【解析】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硅藻、葫芦藓、桫椤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水稻、桃树、松树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16.蚯蚓、蝗虫、鲫鱼、家鸽四种动物各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进行呼吸的器官分别是()
A.体壁、气管、鳃、肺B.气管、体壁、鳃、气囊
C.体壁、体壁、鳃、肺D.体壁、气管、鳃、气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蚯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体壁来呼吸;蝗虫生活在陆地上,用气管呼吸,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故选A.
考点:动物的分类.
17.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B.F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D.Q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能产生孢子,靠孢子来繁殖后代;苔藓植物都是多细胞的,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蕨类植物都是多细胞的,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也属于孢子植物;所以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都属于孢子植物。
考点: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8.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中,“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仅比较动物的形态结构,就能对动物进行分类
C.越小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
D.越大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多
【答案】C
【解析】
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不是属,A错误;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所以仅比较动物的形态结构,不能对动物进行分类,B错误;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
越大的分类单位,所属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少,不是越多,D错误。
19.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新品种,是利用了A.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染色体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新品种,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
【点睛】
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是本题解题关键。
2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引入滇池后疯长,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在江苏盐城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C.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候鸟飞来我国越冬属于生物入侵
D.植物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宣传教育。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详解】
A.我国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改变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所以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引入滇池后疯长,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故A 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故B 正确。
C.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候鸟飞来我国越冬,不属于外来物种入侵,属于动物的迁徙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故C错误。
D.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所以植物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属于间接使用价值,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面临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