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三讲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中图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页,共44页。
教材内案例>>> 抓牢靠
(一)矿产资源的开采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①_矿__产__资__源__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②矿产资源开采形成的许 多产业部门对推动人类社 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①工业废渣占据了大量农田; ②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③_环__境__污__染__日益严重; ④不合理采矿还造成地面塌陷、 _地__下__水__漏__失__阻断水循环等问题
生态效益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考点(二) 产业转移
[高考怎么考]
[典例] (2016·全国卷Ⅱ)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
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如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
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2(3)2)在0世日纪资9家0年电代组末装,工越厂南向对越日南资等家国家 电转组移装的工背厂景的下投,资中吸国引
[高考怎么考]
[典例] (2016·江苏高考)如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
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21)南与水20北 03调 年对相该 比市 ,的20影 13年响有
(( ))
A.利水于资改源善循生环态利环用境率提高 B.水B.资供源水短总缺量得增到大解决
C.降用低水用结水构的发使生用了成明本显变化 D.利D.于生减活少用地水下增水幅的最开大采
广东边远地 珠三角地区生产成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
区的产业集 本上升,经济效益 相对落后地区扩散,_缩__小_
群效应 下降
地区差别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2.从地域分布来看 使欠发达地区的 环境污染 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第二十四页,共44页。
力家已电超(1产)过影业中响的国日发,资展但家战其略电日是组资装家工电厂组不装断工转厂移数的量主却要远因少素于是中国(( ,主))
要原因AAB.是..市中进加场国口大规越政模南策产支品持,,替吸代引国日内资生回产归 B.劳动力成本 (
)
ACC...市原扩场材大规料生模成产大本规模,保持价格优B.势技D术.水技平术高水平
(二)产业转移 1.原因:区域之间 经济总体水平 存在差异。 2.过程
第十九页,共44页。
3.影响
第二十页,共44页。
教材外案例>>> 领悟好
我国的产业转移 (一)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及主要驱动因素 1.路线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2.主要驱动因素 (1) 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 (2)政策引导、 市场拓展 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3)其他因素,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流速度 和物流成本等。
[答案] (1)AC (2)AD
第二十九页,共44页。
[考题精妙]
华北某城市的供水、用水变化,南水北调对调入 命题出发点
区的影响 命题落脚点 考查水资源的利用、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
试题评价
(1)信息量大: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和信息获 取能力,准确提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图 可知,2013年与2003年相比,不同类型的供水和 用水都存在变化,如何变化,变化之间存在怎样 的联系需要考生仔细揣摩。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 (1)长江径流量减少, 枯水季节 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 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3)对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沿线土壤易发生 盐碱化 。 (5)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污水排放多, _降__低__水__质_。
第三十页,共44页。
(2)探究点多:地表水、地下水供给减少的原因是什 么?再生水供给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农业用水和 工业用水量减少,而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量增加?这些 试题 问题都可围绕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 评价 等角度去具体分析。 (3)拓展面广:本题还有极大的命题空间:第一,国家 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南水北调调出区的 自然环境有何特点?第三,南水北调线路布局和沿线环 境怎样?
提高资源的利
用效率,促进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 东、西部的协 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
_大__气__质__量__;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 缓解因______植__被_带破来坏的环境压力
第十六页,共44页。
二、产业转移(zhuǎnyí)对地理环境的
第十七页,共44页。
教材内案例>>> 抓牢靠
(一)产业结构 1.劳动力及产业结构形态变化
产业 劳动力变化 产业结构形态 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产业 _逐__渐__减__少___
第十八页,共44页。
2.地区差异:一般而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说明 该区域 经济发展水平 越高。
措施
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___利__用__效__率_;另 一方面要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
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______生__态_示恢范复工程,推进绿色矿 山建设
第四页,共44页。
(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意义:解决区域间水资源 分布不均衡 的问题。
2.大型工程中 美国 国的 加南 利水 福北 尼调 亚、 州引 的滦北入水津南调 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
第三十四页,共44页。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经济效益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
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 收入,并且扩大相关
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获得经济效益
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

就业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 于社会稳定
第十页,共44页。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 投资环境 ,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 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 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第十一页,共44页。
第十四页,共44页。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1)我国以 煤炭 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2) 北煤南运 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3)提高天然气等 清洁能源 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 要求。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 ,北多南少。 (2)陆上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 和陕甘宁。 (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 东部 ,发展 西部 。
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
①灌溉、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
如过度砍伐森林,
导致____急剧物减种 少
_生__物__产__量__大幅度增加; ②不断培育、改良农产品,使__产__量_有了显
著提高,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
第六页,共44页。
教材外案例>>> 领悟好
一、南水北调工程
第七页,共44页。
第八页,共44页。
第二十八页,共44页。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 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经计算 可知,2003~2013年供水总量减少;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 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增加,说明用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 图可知,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第(2)题,南水北调的实施,使环境 用水增加,因此有利于该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的实施, 缓解了该市的用水紧张问题;南水北调的实施,对降低用水成本 影响不大;南水北调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地下水的开采。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类题怎么答]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1.调配原因
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 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 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可用下图表示)
第三十二页,共44页。
2.解决该资源短缺的途径 (1)节流: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 (2)开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 (1)资源供应:要保证其稳定性、安全性。 (2)线路造价:要考虑其经济性、合理性。 (3)沿线条件:要考虑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 等社会经济条件。 (4)工程影响: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循流程解题>>> 有一套
在解答有关“产业转移”类题目时,可遵循以下思维流程: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NO.2 研细高考
——这是解题之“样板”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以考纲为纲
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总量 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 美国、印 度尼西亚。 2.分布 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土资源不协调。 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 (1)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量稳定。 (2)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 近严重缺水的 华北平原 。
CD..劳加动强力技素术质研高发,培育竞争优D.势基础设施水平高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二)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类型
主要原因
影响
沿海企业向 寻求廉价_资__源__和 促进迁入区发展,也会对
内地的迁移 低成本
_生__态__环__境___造成不利影响
台湾产业向 大陆转移
大陆经济的发展, 投资环境改善
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__高__技__术__产__业_的发展, 创造_就__业__机__会__
第十二页,共44页。
二、西气东输工程 (一)西气东输的线路 1.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 油气田,经甘 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后到达上海。 2.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 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 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 广州。
第十三页,共44页。
(二)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第三十三页,共44页。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1)从调入区与调出区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 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 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 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②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 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
3.影响: (1)对调入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解决生产和生活之 需;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源调入区的气候;缓解生态 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减少地下水开采,有利于水循 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 地面沉降 。 (2)对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地区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第五页,共44页。
(三)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第九页,共44页。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西线 位于青藏高原上,可_自__流__供__水__,但水量有限,只能 工程 为黄河上中游的____西__北__地_和区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中线 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 工程 水给____华__北__平__原大部分地区 东线 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 工程 低,需____抽_北水送
第 三讲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No.1 No.2
研透案例(àn lì)——这是区域之“典 范”
研细高考——这是解题(jiě tí)之“样板”
课时跟踪(gēnzōng)检测
第一页,共44页。
NO.1 研透案例
——这是区域之“典范”
第二页,共44页。
一、自然资源利用(lìyòng)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第十五页,共44页。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 展的影响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___经__济__优__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____就__业__机_,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东部地区发 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__消__费__结__构_;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 用户管网等_基__础__设__施__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