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一)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课窦娥冤(一)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亢旱(kàng) 提防(dī) 哥哥行(háng)
B.嗟怨(jiē) 错勘(kān) 湛湛青天(zhàn)
C.埋怨(mái) 罪愆(qiān) 前合后偃(yǎn)
D.阡陌(mò) 变徴(zhǐ) 刽子手(guì)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怕硬欺软杳无音信顺水推舟忍气吞声
B.望帝啼鹃孤身只影长弘化碧东海孝妇
C.负屈衔冤死而无怨六月飞霜前合后揠
D.错堪贤愚湛湛青天亢旱三年天降甘霖
3.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
..(刑法、刑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你把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
..(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
..(无知的)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
4.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②云③净④科⑤唱⑥卜儿⑦鲍老儿⑧倘秀才⑨叨叨令⑩正旦⑾正宫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⑾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⑾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⑾
填空
5.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
他的作品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他是我国戏剧的__________,作品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__________。
6.杂剧角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
__________类是女角,__________类是男角,__________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__________类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
7.杂剧的舞台演出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__________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
__________,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它又分为对白、旁白、独白、带白等。
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又叫“科范”,简称“__________”,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8.下面对“楔子”中最后一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仙吕”是宫调之一,“赏花时”和下文的“点绛唇”“南吕”等一样都是曲牌名。
B.“无计营生四壁贫”点明了骨肉分离的原因。
C.“无语暗消魂”描写极度悲伤的心情。
D.这段唱曲抒发了窦天章骨肉分离的伤悲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
秋思寄子由①
黄庭坚
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②催女献功裘。
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③。
【注】①元丰四年,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令,甚不得意。
此时苏子由被贬在筠州为监盐酒税。
诗人因秋而思,写了这首诗。
②小虫:蟋蟀。
③“挽著沧江无万牛”化用杜甫《古柏行》诗句“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意为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牛也难拉动。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诗歌前两句。
(4分)
(2)“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第1 课窦娥冤(一)答案
1.【答案】 C(埋:mán)
2.【答案】A(B.“长”应为“苌”;C.“揠”应为“偃”;D“堪”应为“勘”)
3.【答案】 C(①中的“生”是“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是“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是“发送,指殡葬”;⑩中的“兀的”是“这”“这个”的意思。
)
4.【答案】 A(①③⑥⑩为人物,②④⑤为动作,⑦⑧⑨为曲牌名,⑾为宫调。
)
5.【答案】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窦娥冤窦娥冤创始人中国的“莎士比亚”
6.【答案】末旦净杂旦末净杂
7.【答案】唱白科唱(或唱词) 白科
8.【答案】A(“南吕”是宫调名)
9.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诗歌前两句。
(4分)
这两句借景抒情,借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与蟋蟀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表现了诗人感叹时光流逝、才华难展、落魄无依的郁闷心境。
(答“烘托”亦可)
(2)“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意为老松饱尝人间世态,高卧云壑,只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才能把它拖走,既寄托了诗人拒绝与恶浊的社会现实同流合污的孤傲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慰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