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在边远的彝族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在条件落后的彝族聚居区生活的农村儿童,由于从小缺乏汉语训练机会,不会说汉话,听不懂汉语,因此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多数学生怕说、怕读、怕学,甚至厌学,实在无法适应今天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知语言特殊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兴趣。
”长期的实践证明,通过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前人积累下来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彝族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阅读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
为提高彝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课前认真准备,课内认真指导阅读,依托课内阅读开展课外阅读,拓宽阅读渠道。
一、精心选择重点词句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学生在理解句子时总是从对词语的理解开始的。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重点词语,所选词语既要涵盖课文中学生较难识记的词语,又要涵盖关系到课文主要内容的词语,紧扣重点词语导入阅读教学。
针对重点词语所在的句子,师生应共同质疑,进而激发学生思考,使他们产生深度阅读的欲望。
同时,应根据彝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走进文字背后,去感受、还原那些隐于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
这样才能丰富学生词汇,培养阅读兴趣。
二、认真指导课内阅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变“灌输者”为“引导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味,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予以点拨、总结,使之了然于心。
在阅读教学中,应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乐学、乐思,真正走进课文世界,真正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被感染。
在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中,教师应更多地联系彝族地区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展开丰富的联想,联想身边的人、事和熟悉的山山水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
三、以课内阅读来促进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的量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且以精读指导为主。
而日常阅读方式是泛读,课外阅读正好可以弥补课内阅读量不足的缺憾。
课外阅读可以成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培养彝族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时,要结合课文的内容,结合彝族学生的知识基础,提一些能总体把握课文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趣味性强的课外书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有趣味性的问题或在阅读中运用形象的例子、恰当的比喻,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兴趣中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
平时利用口语交际、讲故事猜谜语、朗诵比赛、古诗背诵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真诚和宽容去滋润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最终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