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消毒灭菌
第五章灭菌——精选推荐

第五章灭菌第五章灭菌污染杂菌的危害1.消耗营养物质。
2.抑制发酵菌⽣长。
3.改变培养液理化性质。
4.抑制产物⽣物合成。
5.噬菌体污染。
第⼀节灭菌的基本原理⼀、灭菌定义指⽤化学的或物理学的⽅法杀灭或除掉物料或设备中所有的有⽣命的有机体的技术或⼯艺过程。
⼆、常⽤灭菌⽅法1.化学物质灭菌利⽤化学试剂(甲醛、苯酚、⾼锰酸钾等)与微⽣物细胞中某种化学成分反应,如使蛋⽩质变性、酶类失活、破坏细胞膜通透性等杀灭微⽣物。
应⽤:实验室和⽆菌室的空间灭菌,设备、器械、双⼿的消毒灭菌,但不能⽤于培养基的灭菌。
2.辐射灭菌原理:利⽤⾼能量的电磁辐射和微粒辐射来杀灭微⽣物常⽤: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紫外线:诱导了胸腺嘧啶⼆聚体的形成和DNA 链的交联,从⽽抑制了DNA 的复制,导致菌体死亡。
波长为260nm 的杀菌⼒最强穿透⼒差。
应⽤:适于表⾯灭菌。
⽆菌室、接种箱3.⼲热灭菌在⼲燥⾼温条件下,微⽣物细胞内的各种与温度有关的氧化反应速度迅速增加,是微⽣物的致死率迅速增⾼的过程。
常⽤⽅法:灼烧和电热箱加热,160℃ 2⼩时发酵的流程空⽓空⽓净化处理保藏菌种斜⾯活化扩⼤培养主发酵碳源、氮源、⽆机盐等营养物质灭菌成品使⽤范围:需要保持⼲燥的器械、容器的灭菌。
玻璃及⾦属⽤具及沙⼟管灭菌4.过滤除菌原理:利⽤微⽣物不能透过滤膜⽽达到除菌⽬的。
⽅法: 0.01~0.45 m孔径滤膜,使⽤范围:⽤于压缩空⽓、酶溶液及其他不耐热化合物溶液除菌。
5.湿热灭菌由于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冷凝时可释放出⼤量潜热,且在⾼温有⽔分条件下,蛋⽩质易变性,使微⽣物死亡。
常⽤⽅法:⽔煮常压灭菌:100℃,40-60min⾼压蒸汽灭菌:⼀般121℃,30分钟使⽤范围: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灭菌。
湿热灭菌的优点:蒸汽有强的穿透⼒,灭菌易于彻底;蒸汽来源容易,操作费⽤低,本⾝⽆毒;操作⽅便,易管理。
三、湿热灭菌的理论基础1.灭菌指标的确定⼤多数微⽣物最适温度为25~27℃,维持温度为5~50℃,当温度超过最⾼限温时微⽣物就会发⽣死亡。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_袁洽劻

文章编号:1001-7658(2010)02-0234-03 【专题讲座】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袁洽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所,北京 102206)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B1热力消毒与灭菌热力消毒与灭菌是指用加热的方法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酶失活,致使微生物死亡。
热消毒法具有简便、经济、效果可靠等优点,己广泛用于卫生防疫、医院消毒、环境保护、食品、制药工业及废弃物处理等。
可分为干热和湿热两类。
1.1干热消毒与灭菌1.1.1焚烧法 利用点燃燃料或在焚烧炉内燃烧的方法使被处理对象焚为灰烬,排出的废气应不污染环境。
一般分为两级焚烧,一级温度约为800℃,二级温度应高于1100℃。
焚烧法主要用于有传染性的废弃物处理,如接触传染源的敷料、衣物、食物、疫源地垃圾等。
1.1.2烧灼法 烧灼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小件耐热物品灭菌,利用酒精灯或煤气灯火焰杀灭微生物,如白金耳、接种棒、剪刀、蹑子、试管等。
烧灼时,应注意将器材放在操作者与火焰相隔的彼方,并逐渐靠近火焰,防止污染物突然进入火焰而发生爆沾,以致污染周围环境。
1.1.3干烤法 用电热、电磁辐射线等依靠空气传导加热物体,因而,加热过程较慢。
干热主要用于耐高热物品消毒或灭菌,如玻璃器材、金属器械、油脂、粉剂等。
一般情况下,加热至160℃、2h;170℃、1h;180℃、30m i n,可达到灭菌。
粉剂和油脂灭菌时,厚度一般不超过1.3c m。
纸张、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不宜超过170℃,且在干烤箱温度降至80℃后,才可开启干烤箱,以防玻璃迂冷空气炸裂、纸张迂氧燃烧。
新近有真空电烤箱,装载物品后,关闭箱体,抽真空至0.27k P a,然后,加热可至250℃,缩短了灭菌时间,且物品不易被氧化,延长了使用寿命。
1.1.4干热浴法 玻璃珠灭菌器的灭菌箱内装有直径3m m 左右的无铅玻珠,厚度为5c m,通过电热装置将其加热,控制温度在180℃~250℃,然后将待灭菌器械全部插入玻璃珠中,10m i n后可达灭菌。
2021年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欧阳光明(2021.03.07)[]拼音WS/T 367-2012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英文参考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ICS 11.020C 0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技术规范》由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军事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张流波、姚楚水、陈顺兰、班海群、胡国庆、张宇、丁炎明、陆群、钱黎明、刘坤、邢淑霞、任伍爱、黄靖雄、贾会学、要慧、黄辉萍。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的基本原则;与、消毒与灭菌;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评价第7部分:灭菌残留量GB 19258 杀菌灯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膜组成的可密封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洁净区消毒灭菌方案

洁净区消毒灭菌方案
1. 消毒灭菌目标:确保洁净区域内的空气和表面无菌,防止交叉感染。
2. 消毒频率:根据洁净区的使用频率和情况,制定定期消毒计划,通常每日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后进行。
3. 消毒剂选择:选择适用于洁净区的高效消毒剂,如醚类酒精、过氧化氢、紫外线等。
确保所选消毒剂能够有效灭活目标菌种。
4. 操作步骤:
a. 准备工作:
-确保工作人员穿戴适当的洁净服,戴口罩、手套等。
-移除洁净区域内的不必要物品,确保表面清洁。
b. 表面清洁:
-使用预先配制好的消毒剂擦拭所有工作台面、设备表面和其他可能受污染的区域。
-注意对密闭设备的消毒,如培养箱、实验仪器等。
c. 空气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对洁净区域内的空气进行辐照,确保灭活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
-通过高效空气过滤系统,过滤和清除悬浮颗粒和微生物。
d. 手部消毒:
-工作人员在进入洁净区前,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手部消毒,确保双手无菌。
5. 检测和验证:
-定期进行洁净区域的微生物监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对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等参数进行验证,保证消毒程序的有效性。
6. 紧急情况应对:
-制定应对洁净区域内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确保在意外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7. 记录和报告:
-每次消毒灭菌操作后,记录消毒的时间、方法、消毒剂使用量等信息,建立详细的消毒档案。
-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进行相应的整改和改进。
8. 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洁净区消毒灭菌方案的效果,根据监测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确保洁净区域的安全无菌状态。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5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是指使用物理特征(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
来杀灭病菌,净化环境的方法。
物理消毒手段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五
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消毒灭菌。
热消毒是把适当的温度加以控制,在一定的时
间内杀死病菌的方法。
生活中有很多热消毒方法,如烤、烧、熬、卤、煮等。
热消毒灭菌对对抗病菌效果很好,但温度不能太高,以免损害
物质本身。
2、光线灭菌法。
在室内我们常用的是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是一
种高能物理波,可以穿透物体表层细胞膜,分解和氧化细菌,从而达
到灭菌的目的。
3、压力消毒灭菌。
压力消毒是把物品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压
或者是因压缩到较高的压力状态,来得到消毒的作用,从而得到灭菌
的效果。
4、干消毒灭菌。
指的是将物品放在50~60摄氏度、湿度室内,
放置一段时间内杀菌的方法。
干消毒灭菌比较方便,可以消毒木器、
布艺等,广泛用于家具、家电杀菌消毒使用。
5、高压水灭菌法。
是把高压的纯净水分散在物体表面消毒的一
种方法。
高压水灭菌法有温效应,高压水灭菌消毒有杀菌作用,同时
也可以从外面洗去各种污染物,是当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消毒灭菌方法
之一。
以上就是五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各有其特点,又能有效灭菌,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比较无害的灭菌方式,物理消毒灭
菌方法被大量使用,极大地减少了有害物质及有毒物质的污染,提高
了社会生活质量。
浅谈各种灭菌消毒技术方法

浅谈各种灭菌消毒技术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消毒灭菌技术越来越被关注。
越来越多的医疗案例的失败缘由是消毒技术的失误,消毒灭菌技术的成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消毒灭菌技术方法尤为重要,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消毒灭菌技术;方法1.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其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
(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
(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
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溴消毒剂、臭氧、二溴海因等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消毒因子进行消毒的方法。
(3)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包括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
(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如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
2.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

消毒与灭菌的原则、方法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
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
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常用消毒灭菌法

消毒灭菌常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两大类:即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辐射、电离辐射、过滤等将微生物消除或杀灭的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采用各种化学物品来消除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称为消毒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一、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常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物品的灭菌,如金属、玻璃、橡胶、搪瓷、敷料等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灭菌。
我们现阶段主要使用的是手提式压力蒸气灭菌器。
(一)灭菌原理微生物受到热力作用时,其蛋白质分子运动加速,互相撞击,致连接肽链的键断裂,使其分子由有规律的紧密结构,变为无秩序的散漫结构,大量的疏水基暴露于分子表面,并互相结合成为较大的聚合体而凝固沉淀即通过不可逆地破坏酶和结构蛋白,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二)高压锅的操作(现场操作)冷空气排除→灭菌→排汽→干燥→温度达到121℃,维持20-3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三)注意事项1、清洗干燥:器械或物品灭菌前必须清洗干净并擦干或晾干;2、物品包装合适,装载重量适当;3、灭菌包放置合理:各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于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盛装物品的容器如有孔应将容器打开,利于蒸气进入,消毒完毕,关闭容器孔;4、尽量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5、控制加热速度,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6、灭菌后处理:灭菌物品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分类放置并做醒目标志;检查灭菌包装,若灭菌不彻底或有可疑污染如破损、湿包、有明显水渍等则不能作无菌包使用;7、注意安全操作:操作人员要经过专门训练,合格后才能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对灭菌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二、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可杀灭多种微生物,包括杆菌、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芽胞等。
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

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不同灭菌方式对于器械要求不同,如具有很长导管的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可能难以达到官腔中心,从而影响灭菌效果;一些具有灵敏电子器件的医疗器械在伽马辐射或电子束灭菌时,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为了不让错误的灭菌方式毁了你的医疗器械,我们来详细讲解常见的五类灭菌方法吧<1>干热灭菌法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箱)内,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
适用范围:玻璃器具、金属器具,耐高温但不宜采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以上。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干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
<2>湿热灭菌法将物品置于灭菌柜(锅)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适用范围:缓冲液、培养基、洁净服、部分手术器械、器具、传染性污物以及其他遇高温高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
湿热灭菌通常采用121℃×15min或121℃×30min,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湿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
<3>气体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又可以细分为臭氧杀菌消毒和环氧乙烷灭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环氧乙烷灭菌法,是利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灭菌,是一种传统的灭菌方法。
适用范围:可应用于工服灭菌、不耐加热灭菌的医疗器械、设施、设备等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系统,主要有下列四项互相制约的重要因素影响灭菌效果:①湿度;②温度;③气体浓度;④灭菌时间。
环氧乙烷具有非常强的渗透和扩散能力,其灭菌的机理主要是强氧化,因此具有广谱杀菌,灭菌能力强的特点,对微生物的繁殖体、芽孢有较强的杀灭效果。
消毒与灭菌

(2)化学方法: (2)化学方法: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可靠.性质 稳定,有效浓度低.毒性低.来源充足,价格低,不 损伤被消毒物品。不构成对人的危害,为人们普遍接 受。 1)使用含氯制剂。含氯制剂分为有机氯和无机氯。 1)使用含氯制剂。含氯制剂分为有机氯和无机氯。 使用时可将原液配制成3 使用时可将原液配制成3‰一5 ‰的溶液,用于餐具、 酒具、茶具、直接人口的工用具容器,浸泡3 酒具、茶具、直接人口的工用具容器,浸泡3—5分钟 即可。用3 即可。用3%o浓度的溶液进行果蔬消毒.浸泡10分 浓度的溶液进行果蔬消毒.浸泡10分 钟.清水冲净即可。凉水配制,避光保存; 2)使用过氧化物制剂。浓度0.5%一1%.浸泡3— 2)使用过氧化物制剂。浓度0 %一1%.浸泡3 5分钟,采用擦拭、喷洒等方式.适用于瓜果蔬菜、餐 具、茶酒具、容器、生产环境及工作人员手掌的消毒; 3)使用醇类消毒剂。浓度65%一75%.多用于工用 3)使用醇类消毒剂。浓度65%一75%.多用于工用 具和冷荤间刀、墩、从业人员手掌的消毒。
煮沸干热消毒餐具的效果检 查
消毒工具指标:即去残渣、碱水洗、清水刷、 消毒工具指标:即去残渣、碱水洗、清水刷、沸水煮 3~5分钟或沸水入锅 , 沸水出锅, 干热消毒要在升温 分钟或沸水入锅, 沸水出锅, 后15分钟以上。设备专用,人员专职。 15分钟以上。设备专用,人员专职。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光、洁、涩、干”是餐具热力消毒的感 官指标。 官指标。 微生物指标:GB14934-94食 微生物指标: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发酵法:大肠菌群, 发酵法:大肠菌群,(个/100平方厘米)<3,致病菌 100平方厘米) 不得检出。 纸片法:( 不得检出 。 纸片法: ( 个 /50 平方厘米) 大肠菌群、 50平方厘米 ) 大肠菌群 、 致病菌均不得检出。 致病菌均不得检出。
消毒灭菌的原则

院感知识学习
学习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
学习内容:消毒灭菌原则: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物,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
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3.根据物品的性能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
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
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
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等,内镜可选用环氧乙烷
灭菌或 2%戊二醛浸泡灭菌。
4.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
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
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监测。
更
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5.自然挥发薰蒸法的甲醛薰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
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
6.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 1 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消毒灭菌制度

消毒灭菌制度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使用科室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封装,并醒目标识,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专业处理。
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3.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灭菌首选压力蒸汽(耐高温、耐高湿物品)、环氧乙烷气体(怕热、忌湿物品);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高效、中效或低效消毒剂。
4.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其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进行监测。
5.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疗机构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⑵应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 起灭菌,若将不同类物品装放在 一起,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 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为准。
⑶物品装放时,上下左右相 互间均应间隔一定距离以利蒸汽 置换空气;
⑷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 ,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下层;金 属物品放在下层,织物包放在上 层; ⑸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将筛 孔的盖打开。
2、包装: ⑴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 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市售 的普通铝饭盒与搪瓷盆,不得用 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自动 启闭式或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常用的有储物槽(盒);
(2)布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 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 品包,体积不得超过 30cm×30cm×25cm ; 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 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 超过30cm×30cm×50cm。 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公斤, 敷料包不超过5公斤;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 剂的灭菌。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 菌器因所抽负压较强,可使瓶内 液体溢出,因此不能用于瓶装液 体的灭菌。
(三)灭菌前物品的准备
1 、清洗:灭菌前应将物品彻 底清洗干净,物品洗涤后,应干 燥并及时包装。清洗不彻底是灭 菌失败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接触 脓血便的物品污染严重,不容易 清洗,有机物残留影响了灭菌效 果。对于污染的医疗器械处理程 序应该是先消毒、再清洗。
医院的无菌器材中心供应室 往往将之作为灭菌的首选方法。 主要用于对耐热、耐湿物品的处 理。因此,正确的掌握压力蒸汽灭
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对保证灭菌效果,减少医院性感染 是非常必要的。
(一)压力蒸汽Biblioteka 菌的分类根据排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两大类。手 提式、立式、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均 属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在医疗、生活、科研等领域,消毒与灭菌是保证环境安全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1.热力消毒与灭菌热力消毒与灭菌是利用高温破坏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使其失去活性。
该方法具有高效、可靠、安全、经济等优点,是一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热力消毒与灭菌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2.紫外线消毒与灭菌紫外线消毒与灭菌是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物,破坏其核酸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该方法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等优点,常用于空气和水体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与灭菌包括紫外线照射法和紫外线灯消毒法。
3.化学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使其失去活性。
该方法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等优点,常用于医疗器械、用具和环境的消毒。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酒精等。
4.物理消毒灭菌法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该方法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常用于空气、水体和食品的消毒。
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法有滤过除菌法、辐射杀菌法、超声波消毒法等。
5.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是利用高温干燥的环境使微生物失活。
该方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制品等。
干热灭菌可以通过烘箱或高温烤箱进行。
6.湿式化学消毒法湿式化学消毒法是利用化学消毒剂对物品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该方法适用于不耐高温或不能使用物理方法消毒的物品,如塑料制品、表面光滑的物体等。
湿式化学消毒需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浓度和作用时间。
7.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物,破坏其核酸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该方法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等优点,常用于空气和水体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需要注意使用合适的照射时间和强度,同时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到人眼和皮肤。
8.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法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该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环保等优点,常用于空气和水体的消毒。
消毒与灭菌

D 间歇灭菌法:10O ℃ 蒸15-30min,或75-80℃ 30-60min,每日一次,连续三日,也可达到灭菌 的目的
E 高压蒸气灭菌法:是最有效的灭菌法。通常在
1.05kg/cm2锅内温度可达121.3 ℃ ,维持 15-30min,即可达灭菌目的 .115 ℃,25 min, 132 ℃, 4min。
四、超声波杀菌法 超声波:是不被人耳感受高于20千周/秒的 声波 作用:可裂解多细菌,尤其对G+更敏感
目前主要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 组分或制备抗原等
五、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作用:干燥法常用于保存食物,浓 盐或糖渍食品可使细菌脱水,造成生 理干燥,使细菌生命活动停止。 低温可使细菌新陈代谢减慢,故常 用于保存细菌菌种。
2. 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 场所进行的消毒。
3. 随时消毒: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所处环境 及时进行的消毒。
4.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 底消毒。
5.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 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6.工业消毒:在工业生产中防止产品染菌所进 行的消毒。
3 重金属盐类: 作用机制: (1)使细菌发生变性和沉淀 (2)使细菌的酶活性丧失 种类、浓度与用途: (1)1%硝酸银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 染 (2)2%红汞用于皮肤、粘膜和小创伤的消 毒 (3)0.05-0.01%升汞,非金属器皿的消毒
4 氧化剂: 机制 :
(1)靠氧化作用,灭活酶类 (2)使蛋白质变性 种类和用途: (1)0.1%高锰酸钾,皮肤、尿道、水果等 (2)3%过氧化氢,创伤、皮肤粘膜消毒 (3)2%-2.5%碘酒, 皮肤消毒 (4)0.2ppm-0.5ppm氯,饮水和游泳池消 毒 (5)10%-20%漂白粉,地面、厕所与排泄 物消毒
供应室常规消毒的注意事项

供应室消毒原则:1.及时供应各科室医疗器材、敷料、并保证绝对无菌。
2.供应室凡需新添或改装医疗器械时,必须经院长或主管业务院长批准。
3.供应手续:(1)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的用品,除不便携带者外,一律由门诊和临床科室做好需用计划(基数),由供应室每日定时送各科室,采取收旧补新的办法主动供应。
(2)凡不在供应器械范围以内及临时或急诊用物,则由科室自借和归还。
(3)各科室如需特殊器材,应预告通知,以便准备。
(4)供应物品如有错误或损坏,应立即通知供应室,以便及时了解、纠正和补换。
(5)同沾有浓血的器械,须由科室立即洗涤清洁,以免凝固损坏。
传染病用过之物品,由各科室先行消毒后方可退还。
(6)凡无菌日期超过一周或封口已被拆开者,一律不得再用。
4.对准备器材、敷料的要求:(1)所有包布、治疗巾及孔而必须清洁无损,做到每次用后一律洗。
(2)金属器械,每次清洗后擦油,以免生锈损坏。
(3)各种针头做到清洁、通畅、锐利,斜面的大小、针梗长度要符合要求。
(4)玻璃类器皿应按规定冲洗清洁,严密灭菌。
(5)剪刀等税利器械应与一般器械分开,单独保管。
(6)橡皮用品应保存于较凉地方,冬天避免受冻,防止锐形折叠。
手套应定期检查上粉,凡质量变软或有粘连时,一律不得再用。
(7)所有物品,必须挂牌标明品名、数量,成人或小儿使用,并注明灭菌日期,包扎人编号,以便检查。
(8)敷料需轻松、柔软、平滑而易吸水,所有毛边应折在里面,无异物,大小适宜,使用前必须严格灭菌。
5.消毒灭菌工作:(1)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的无菌方法,严格掌握无菌程序及时间。
(2)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时,灭菌前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精密。
放置玻璃时不得挤压。
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应紧密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
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气压表的指针下降至”0”处,方可打开锅门,以免发生危险。
定期鉴定高压锅的灭菌效能,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每次(日)使用前要刷洗一次。
消毒灭菌环境等级划分1-5类环境

消毒灭菌环境等级划分1-5类环境
根据国家标准,消毒灭菌环境等级划分为1-5类,具体如下:
1类环境:一般无菌要求,主要指人员少、空气质量良好的环境,例如普通办公室、商场等。
2类环境:较高的无菌要求,主要包括手术室、病房等医疗环境,以及实验室、生产车间等。
3类环境:中等程度的无菌要求,主要包括手术、生产、存储等环境,例如药品生产车间、食品加工车间等。
4类环境:较高级别的无菌要求,主要指高洁净要求的环境,例如高端医疗手术室、实验室等。
5类环境:最高级别的无菌要求,主要用于生物实验室、洁净室等环境,要求极高的无菌和洁净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杀菌能力可将消毒剂可分
消毒剂 类型 种类 杀菌机理
酶失活和氧化
酶活性丧失 蛋白、核酸变性 氧化、沉淀蛋白
范围
饮用水、地面等
物品表面和皮肤 器械 医疗器械 皮肤、体温计等 皮肤、体温计等 地面、皮肤等 皮肤黏膜等 餐具、水果等
高效消 毒剂
中效消 毒剂 低效消 毒剂
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等
过氧化物类 过氧化氢等 醛类 环氧乙烷 醇类 季铵盐类 氯己定 高锰酸钾 环氧乙烷
第5章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环境适宜 微生物 环境改变 环境剧变
生长繁殖 变异 死亡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go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go
化学消毒灭菌法
go
消毒: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
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 生物.
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和无菌操作: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止
0.1% 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0.2%~0.3% 塑料、玻璃器材消毒 2.0%~2.5% 皮肤消毒 0.4~1.6% 手术洗手、浸泡手术器械 2%~4% 浅表创伤消毒
消毒灭菌的运用
使用范围 室内空气 皮肤 黏膜 病人分泌物及排泄物 病人污染物 饮水 常用方法 紫外线;过氧乙酸喷雾;中草药烟熏 乙醇;肥皂水 3%过氧化氢;1g/L高锰酸钾 漂白粉、含50g/L有效氯的次氯酸钠 煮沸、过氧乙酸、流通蒸汽 氯气
重金属盐 氧化、蛋白酶变性 表面活性剂 改变细胞壁、膜通透性 染料 干扰氧化、抑制繁殖 烷化剂 菌体蛋白质及核酸烷基化
常用消毒剂的应用
种类
石炭酸 乙醇 高锰酸钾 红汞 硫柳汞 过氧乙酸 碘酒 新洁尔灭 龙胆紫
使用浓度 用途
3%~5% 70%~75% 0.1% 2% 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 皮肤、体温计消毒 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1.新生儿预防淋球菌所致脓漏眼的消毒剂是 A.2%~4%龙胆紫 B.0.1%高锰酸钾 C.2%红汞 D.1%硝酸银 E.2%碘伏 2.消毒是指 A.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B.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C.物体中无活菌存在 D.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E.防止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3.杀死芽胞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 A.煮沸5min B.紫外线照射 C.高压蒸气灭菌 D.干烤灭菌 E.巴氏消毒 4.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 A.灭菌效果最可靠 B.适用于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常灭菌压力为2.05kg/cm2 E.通常灭菌温度为121.3℃
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
防腐: 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 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污秽以减少微生物
数量的过程。用于消毒灭菌前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原理:破坏菌体蛋白质与核酸,使其肽链断裂,
蛋白质变性凝固,核酸解链崩解,导致细菌死亡。
最常用于消毒
和灭菌(56℃30~60分钟;
滤过除菌法(filtration)
机理: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 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 器具:滤菌器(filter) 适用物品:不耐高温物品(血清、 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 等的除菌。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干燥法:抑菌,用于:保存食物
冷冻真空干燥法: 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水分
用途:保存菌种
广义地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 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 在风险。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 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 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 会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 扩散和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 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 室的分级管理,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 和法律责任等。
常用热力灭菌法
种类 焚烧
干 烧灼 干烤 热 湿
方法 点燃或焚烧炉
火焰烧灼 干烤箱,热空气 160-170º 2h C 电磁波热效应 100º C,510min,沸水 高压蒸气灭菌 器 1.05kg/cm2、 121.3º × C 15-20min
效果
用途
灭菌
灭菌 灭菌 灭菌 消毒 灭菌
废弃污物、尸体
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监督病原微 生物实验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 政法规、国家标准和要求的记录、 档案及报告的情况。
法律责任的核心是承担造成传 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的法律责任。
思考题
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操作)的概念 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 (温 度、时间、物品) 筒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第三类: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 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 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 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如肝炎、风疹、疱疹、流感、 破伤风病毒等。 第四类: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 生物。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 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较低的温度(71.7℃ 15-30秒/61.1~62.8 ℃ 30分钟)杀 灭致病菌 水蒸汽100 ℃ 15~30分钟(繁殖体) 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
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
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原 因
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 度,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 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 物。如天花、埃博拉病毒等。
第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 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 间传播的微生物。 如乙脑、狂犬病病毒、HIV、脊 灰、结核、霍乱等。
接种环,试管口 玻璃器皿等耐高 温的物品 医疗器械 饮水. 食具. 注射器 耐高温、耐湿物品
红外线
煮沸法 高压蒸 气灭菌 法
热
如:NS .培养基.
手术衣
常用热力灭菌法
种类 方法 效果 用途
巴氏消 毒法
湿 流通蒸 气灭菌 法 间歇灭 菌法
61.1- 62.8℃×30 min, 72℃ × 15sec (常用)
杀菌机理: 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特
点: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
空气消毒 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 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应用范围:
波长380~780nm为光波(可见电磁波) 紫 红
电离辐射:如高速电子, X-ray,-ray
机理:自由基及自由基离子 破坏微生物
蛋白质、核酸、酶
死亡
适用物品:不耐热的物品(药品及医疗用品) 微波(microwave) 机理:热效应 适用物品:非金属物品、食品
5.在103.4kPa(1.05kg/cm2)蒸气压力下,灭菌的标准时间通常是 A.1~5分钟 B.6~10分钟 C.11~14分钟 D.15~20分钟 E.21~25分钟 6.紫外线可以杀灭细菌主要是 A.破坏细胞壁 B.干扰蛋白质合成 C.损伤细胞膜 D.干扰DNA的转录与复制 E.破坏细菌酶系统 7.酒精消毒最适宜的浓度 A.20% B.25% C.50% D.75% E.90% 8.下列消毒灭菌法正确的是 A.病人排泄物―――漂白粉 B.金属器械―――漂白粉 C.饮水―――过滤除菌 D.人和动物血清―――氯气 E.含糖培养基―――过滤除菌 9.手术用金属器械宜采用 A.高压蒸汽灭菌 B.干烤 C.滤过除菌 D.紫外线 E.煮沸消毒
实验室应有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期 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维护和 更新,应对废水、废气以及其他废全
三、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 督和法律责任
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包括定期检查实验室 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 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 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实施情况。 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①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 染的实验室或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③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④对密切接触者进 行医学观察;⑤进行现场消毒;⑥对染疫或者 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 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 行。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 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应有健全安 全保卫制度。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 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应有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应建立健康档案; 进行预防接种。
80- 100 ℃ 蒸气 ×15~30min 反复多次 流动蒸气
消毒(杀死病 原菌,不破坏 牛奶,酒类 营养成分) 消毒(杀死细 菌繁殖体,不 杀死芽胞) 灭菌 不耐高温、 高压物品 不耐高温、 高压物品
热
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 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 265nm-266nm(最佳杀菌波长)
甲醛、戊二醛 蛋白、核酸变性
含碘消毒剂 碘酊、碘伏
乙醇或异丙醇 蛋白变性 新洁尔灭 氯己定 高锰酸钾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氧化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按化学成分)
类别 酚类 醇类 氧化剂 作用机制 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 蛋白变性 氧化、蛋白沉淀 常用种类 石炭酸 乙醇(70%-75%) 高锰酸钾、过氧乙酸 碘酒 红汞、硫柳汞 新洁尔灭 龙胆紫 甲醛、烷氧乙烷
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消毒剂种类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常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