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科学五下《1.5.国旗怎样升上去》word教案(7)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如何升上去word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如何升上去word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国旗如何升上去
一、教学目标:
(一)进程与方式: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讨活动。

4.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二)知识与技术:
1.明白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明白两种滑轮的作用和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讨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成立一种物体能够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二、教学预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进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知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使劲仍是向上使劲的呢?
3.为何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以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份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份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能够帮忙咱们改变使劲的方向,还能帮咱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仍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使劲方向,能够如何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生活中若是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感觉必需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利用滑轮?
四、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

国旗怎样上去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描述滑轮的结构特点。

2、能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工作原理提出疑问。

3、能操作滑轮实验,分析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动滑轮和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分析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

教具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钩码、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1、(多媒体播放升国旗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场景应该都很熟悉,举行什么仪式放这个音乐?(生答:升国旗)2、教师谈话:对,我们每周一都要举行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除了爱国之情,你们有没有想过:国旗依靠什么装置升上高高的旗顶的呢?这有什么科学秘密,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国旗怎样升上去》。

3、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作用,你认为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生(用滑轮)4、对,滑轮能够将国旗升上去,滑轮就是固定在旗杆顶上的一个小小的装置。

5、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滑轮这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请观察手里的滑轮装置,说说滑轮是一种怎样的装置。

学生回答:(是一个环形,里面有槽的装置。

)6、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是对的,滑轮是用来提升重物的一种简单装置,它是一个中间有槽的轮子上绕了绳子,可以围绕中间的轴转动。

板书:滑轮:围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轮,可以绕绳。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1、谈话:让我们模拟升旗的装置,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弹簧秤、记录单)仔细观察,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红旗怎样运动,滑轮的位置会随着红旗移动吗?3、学生发言: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红旗会向上移动,滑轮的位置不会随着红旗上下移动。

4、揭示定滑轮的概念: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5、课件演示定滑轮的工作过程,讲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固定不动的,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我们叫它动滑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教学略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点;
2、知道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与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具:滑轮组及支架、弹簧称、钩码。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认识滑轮。

1、教师提问,当我们目视冉冉上升的国旗时,你想过国旗是怎么升上去的吗
2、学生讨论回答,引出并板书课题“滑轮”。

3、出示滑轮组件让小学生观察说说滑轮的样子,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滑轮在生活中的运用。

4、小结:我们利用小小的滑轮站在下面就可以把国旗升上去,降低了工作难度,因而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组装并认识动滑轮、定滑轮,了解不同滑轮的作用与特点。

1、实验准备
a/、分组
b、小组人员分工
c、分发实验器材
d、讲清实验步骤与要求
2、实验
a、组装定滑轮、做提升重物的实验
b、仔细观察重物重量与提起重物弹簧称的读数,填表。

中午提升距离厘米重物的质量

弹簧称下拉距离厘米弹簧陈的拉力

结论
C、组装动滑轮、做提升重物的实验。

(略)
三、小结。

分析实验数据,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填表。

定滑轮动滑轮
可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四、用杠杆的原理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省力与不省力的道理。

五、拓展。

利用动滑轮与定滑轮的特点组成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在课外完成)。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国旗升旗的基本知识;
2.了解升旗仪式的基本流程;
3.能够正确地参与升旗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升旗仪式的基本流程,能够正确地参与升旗礼。

难点:理解国旗升旗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渊源。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当重要的活动举行时,为什么要升国旗?国旗对我们有哪些特殊的意义?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
1.解释国旗的含义及其象征意义;
2.国旗升旗的历史渊源;
3.升旗仪式的基本流程:升旗、奏国歌、致词、下旗。

步骤三:演练
1.学生有序排队,参与升旗仪式的演练;
2.根据升旗仪式的基本流程,进行指导和演示;
3.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步骤四:拓展
1.学生通过阅读、调查等方式,了解国旗升旗仪式的变化和发展;
2.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其他国家升旗仪式的形式和内容,加深对国旗升旗仪式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理解国旗升旗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渊源;
2.学生能够正确地参与升旗礼;
3.学生通过拓展探索,进一步了解升旗仪式的变化和发展,认识不同国家升旗仪式的形式和内容。

总结
国旗升旗仪式是国家尊严和威严的象征,是国民明确自身身份和归属的标志,也是体现国民情感的仪式。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深刻认识到升旗仪式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苏教五年级科学国旗怎样升上去实用教案

苏教五年级科学国旗怎样升上去实用教案

的2倍。
动力F为阻力G的
1 2

L2
1:动滑轮实质(shízhì)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
杆。
G 2: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_省__力_,但不能改变用力的_方__向_。
第第9九页页,/共共171页7。页
思考题:
1:使用(shǐyòng)定滑轮的改好变处用是力_的_方_向_____ _。 2:使用(shǐyòng)动滑轮的好省处力是____。
1同学们每个星期一同学们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那么你知道升旗仪式那么你知道国旗国旗guq是怎样被升到旗杆是怎样被升到旗杆顶端的吗
• 同学们,每个星期一 • 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 • 升旗仪式,那么你知道 • 国旗(guóqí)是怎样被升到旗杆 • 顶端的吗?旗杆的顶端 • 有什么装置呢?
• 1、边缘有槽,可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 • 2、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shàngxià)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
(shàngxià)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 3、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形成了( 滑轮组) ,它既(能省力) ,又能( 改变用力 的方向) 。 • 4、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第第1十6六页页,/共共171页7。页
感谢您的观看(guānkàn)!
第第1十7七页页,/共共171页7。页
)。
• 2、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yídòng)的滑轮叫(
下移动(yídòng)的滑轮叫做(
)。
• 3、定滑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

国旗怎样升上去【学习内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4、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学习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学习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学法指导】分组实验【知识链接】1.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定滑轮和动滑轮。

2.三种杠杆各自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国庆升旗画面)升旗的时候,我们的国旗手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国庆天安门升旗仪式,在庄严、宏大的场面中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出科学概念。

)二、对子交流前面我们认识了杠杆、轮轴两种简单机械,对于定滑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

三、分组实验(一)探究定滑轮的作用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书:能改变用力方向)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通过学生亲身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实验的过程中重视证据的收集,并分析处理,既是对前几课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加以巩固,也是一种提高。

另外,有意识的增加了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为后面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做一个铺垫。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 |苏教版5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 |苏教版5
课题
课时计划
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 时
10
学习 目标
1、通过做滑轮实验进一步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做实验,用具体数据来联系我们的真实生活进一步认识动、定滑 轮。
学习 重点
做动、定滑轮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教学 准备
动定两种滑轮、绳子、重物、测力计等。
教学活动过程
修订
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再次认识旗杆顶端的滑
学生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去 完成并做好记录。
2、用测力计测出钩码重量并拉 做记录。 动它。
3、拉动书本
4、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国旗怎样升上去
课后作业:①课上延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②课前准备(查找资料、 收集信息)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使用一些动定滑轮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困难。
3
2、师生交流:
你准备了验证动定滑轮的作 用的实验吗
3、得出结论:定滑轮的作用 有是什么呢动滑轮的作 用又是什么
大家讨论交流,说出两种滑 轮的作用。
三、 使用动定滑轮拉不同重 物:
1、拉动笔袋
(1)、定滑轮:用测力计测 出重量。上升距离(以厘米
教学活动过程
修订
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为单位)
(2)、动滑轮:测力计测重物 上升距离(cm)
轮:
指生说说你的理由
1、谈话:推测并说出旗杆顶 端会是什么滑轮为什么
2、师作指导说明:国旗的重
量不太重,我们可以不费
力气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起它
学生更加明确定滑轮
3、小结:旗杆顶端应是“定 滑轮”
二、 推测动、定滑轮的作用
学生讨论、猜一猜这两种滑 轮分别有什么作用。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1.5.国旗怎样升上去》word教案(7)

苏教小学科学五下《1.5.国旗怎样升上去》word教案(7)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5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执教: 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中心小学王宪芳点评:山东省邹城市教育局教研室胡勤楠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研究了杠杆、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时,从“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这一问题引入研究,通过观察滑轮的构造特点,了解滑轮的分类,推想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作用,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实验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通过本课教学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策略1、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滑轮没有杠杆、斜面、轮轴那样常见,学生可直接观察的滑轮也并不多见,教师必须为学生准备足够的探究器材;利用视频资料直观再现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2、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猜想滑轮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恰当地运用投影、模型、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在构造上的特点,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

2、学会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通过数据分析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4、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采集数据,验证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猜测。

2、教学难点:探究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准备1、演示器材:旗杆模型、塔吊模型、两种滑轮装置。

2、分组实验器材: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钩码、实验记录单等。

3、课件: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投影: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想一想,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2、出示旗杆模型(模型中的定滑轮用纸盒罩住),模拟演示升国旗(找一学生到实验台前演示升国旗。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5 国旗怎样升上去》 苏教 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5 国旗怎样升上去》  苏教 版

《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国旗怎样升上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3、会在做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4、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知道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两种滑轮的特点和作用,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四、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都参加过我们学校每周一上午的升国旗仪式,今天我们共同通过一段视频,来欣赏一下国庆节隆重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教师利用视频投影等手段展现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场景)口述: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每天早晨,在天安门广场上都会举行庄严地升国旗仪式,鲜艳的五星红旗都会在旗杆上冉冉升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部的吗?小结: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认识什么是滑轮提问:滑轮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说说它有哪些特点,起什么作用?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三)、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出示实验器材:认识滑轮的构造,认识什么样的滑轮是定滑轮,什么样的滑轮是动滑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5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5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滑轮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并能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探究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观察描述、小组合作等能力。

3、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教学重点:探究中让学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教学难点:1、实验的组织与顺利推进。

2、会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探究他它们的作用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橡皮、测力计等实验用品、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师:同学们,第17届亚运会正在韩国仁川进行,截止目前,中国队共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吗( CAI出示金牌榜)生:......师:中国健儿奋勇拼搏,扬国威,壮志气。

让我们一起来再来重温中国选手的颁奖场面( CAI出示颁奖升旗视频,定格红旗升到顶上画面)师:同学们,升旗的时候,为什么向下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生:......师:(CAI出示滑轮)对,就是这个圆圆的轮子,它的名字叫滑轮。

师:那么什么是滑轮呢生:......师:对,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的轮子叫滑轮。

(CAI展示滑轮)师:日常生活中的滑轮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

(CAI展示课题)二、实验探究,获得新知[定滑轮的探究]师:请看大屏幕(CAI展示定滑轮和动滑轮视频及定义)生:......师:他们在使用中,各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实验目的是:定滑轮能不能省力,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AI展示定滑轮的实验目的)师: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下实验器材,有铁架台、线绳、滑轮、钩码、测力计(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使用前必须调节到0刻度,1千克物体约为10 N,今天我们用到的钩码一个约是50克,重力约为牛。

那么,两个钩码约为100克,重力约为1 N(CAI展示实验器材)生:看老师介绍器材。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怎样升上去》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怎样升上去》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怎样升上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国旗怎样升上去》是一篇以国旗升起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原理的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国旗升起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愿意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

然而,对于国旗升起背后的科学原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简单机械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旗升起的过程,掌握简单机械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爱国旗的情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旗升起的过程,简单机械原理的掌握。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释国旗升起的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国旗升起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升国旗的场景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国旗升起的过程。

2.探究国旗升起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升国旗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国旗升起的关键因素。

3.学习简单机械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升旗杆和国旗之间的摩擦力,引导学生掌握简单机械原理。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

5.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案设计
班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1.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
目的
和要

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在做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4、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重点
难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滑轮、钩码、弹簧秤、线绳
实践
活动
检查




1.5国旗怎样升上去
定滑轮
动滑轮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有谁做过升旗手,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去的吗?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为什么向下用力,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图片演示滑轮,升国旗的过程。
学生分组实验,特别要组织学生帮扶。有的学生实验能力差。
列举生活中应用滑轮的地方。是否真的明白。
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了滑轮的特点,有些学生对滑轮省力的原理理解的不透彻,需
要实验要学生理解和明白,所以,应抽出时间让学生做实验,老师在课堂的演示,不
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还要让学生观看一些短片,如工地上吊重物上高楼,加深对滑轮
2、出示滑轮装置,讲解各部分名称和结构。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

科学五年级下《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滑轮,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2、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述引入新课: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早晨,我们全校的老师和同学在操场下升国旗,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除了心头涌出爱国之情外,你们有没有想到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上的?{板书课题:国旗怎样升上去}学生答后,要他们将自己的预测结果写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小结: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板:滑轮)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观察、认识滑轮。

滑轮的构造有什么特点?(答案同书11页)3、让学生观察我课前准备好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提升一个钩码,比较它们的不同异:同:讲解: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是定滑轮,板:定滑轮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是动滑轮,板:动滑轮4、研究滑轮的作用(1)、先预测: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与直接提起重物比较,用的力有变化吗?是什么样的变化?(找一两个学生预测,把预测结果写黑板上,后缀问号)其他同学记录书上73页(2)、设计实验验证(3)、实验:让全班学生共同设计实验,逐步完善计划。

二、定滑轮实验:1、用测力计提起1、2、3个钩码,各重多少牛顿?2、安装一个定滑轮,一根线上挂钩码,一边线上挂测力计。

3、匀速拉起钩码,在匀速中读数并记录。

注意:线要垂直向下拉,不能向里或外拉,演示正确的拉法和错误的拉法。

测力计使用前要归零)4、观测重物上升方向和拉力的用力方向。

动滑轮实验:1、用测力计提起动滑轮和1、2、3个钩码,各重多少牛顿?2、安装一个动滑轮,一根线上挂钩码,一边线上挂测力计。

3、匀速拉起钩码,在匀速中读数并记录。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

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2.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在具体情景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4.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各自的作用。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观察滑轮1.谈话: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课件演示国旗上升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此处加强讲解作用力方向和受力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和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课件演示放大旗杆的顶端,出现滑轮——那就是滑轮。

(板书:滑轮)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5.教师进行小结。

6.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学生认识两种滑轮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课件演示提升重物。

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2.阅读教材第12页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要求小组成员记录本组的假设,对本组的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怎样升上去》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怎样升上去》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怎样升上去》WORD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看,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明白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

明白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物体能够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明白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

明白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材料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教学步骤1-1骨骼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截了当摸、看图片、对比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看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明白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明白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能够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明白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爱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躯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爱好;●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关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能够关心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预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看之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什么缘故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先的钢筋框架如何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案例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案例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u /view/7a1de2acdd3383c4bb4cd287.html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钩码。
苏教版科学五下《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案例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1
4.学生课前预备:
(1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白杠杆是能够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明白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形:省力、方便、平稳。
2.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说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说明。
三、教材分析
《如何样移动重物—杠杆》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苏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上一节课中学生们刚学习完机械的含义,认识了专门多简单机械,正好从第二课开始逐一学习几种简单机械,杠杆第一单元学习的第一种简单机械,杠杆的内容关于学生来说也不是专门生疏,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会遇到此类似的情形,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构、作用以及用途。学横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杠杆的价值,认识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6.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什么缘故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view/85065.htm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因此要how/eUoYXwGZLUOzaFyw.html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4、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学情分析滑轮是简单机械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也可以把滑轮看作是杠杆的一种变形。

本课从生活现象引入研究,在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为中学学习滑轮组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集中话题(1)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

你看每周一我们都要参加升国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2)你知道有个滑轮,滑轮在什么地方?看来你就是个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同学。

活动2【讲授】二、新授内容(3)点击PPT滑轮国旗就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

今天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滑轮,大家观察一下滑轮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4)分组观察30秒(出示实物投影)(5)学生汇报(轮槽)观察得真仔细介绍得非常详细(6)演示:滑轮在我们生活中是用来提升重物的,在使用它的时候有两种方法?看老师示范一下。

(1分半钟)(7)介绍并命名定滑轮动滑轮(板书)(8)提问:旗杆顶端的滑轮是什么滑轮呢?(9)你能像老师一样组装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吗?学生分组实验(3分钟)(10)(表扬某个小组合作得好) 其实不管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它和我们前几课学到的轮轴、杠杆、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机械在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省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难度)(11)今天我们认识的滑轮也是一种机械,那么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学生推测:省力提升速度等)大家同意吗?(12)点击PPT省力谈话: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所以我们要打个问号,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 |苏教版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的构造,以及区分滑轮的种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4、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并且发现两种滑轮的作用。

教学准备:铁架台、棉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每周一早晨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学生:把国旗拴在绳子上,一个人拉绳子,另一个人送绳子就可以把它升上去了。

2、教师提问:哪样装置起到的作用最大呢?学生:那个轮子……3、教师谈话:滑轮是一种怎样的装置呢?同学们观察,说说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汇报:滑轮是圆形的,边上有沟。

教师介绍:滑轮是用来提升重物的一种装置,它实际上就是将绳子勾在侧面凹槽里的轮子,能够围绕中心点转动。

4、教师出示动滑轮图片,提问:你们注意这两个滑轮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一个往下拉可以把东西升上去,一个往上拉,东西也升上去了。

5、教师小结:滑轮有两种,像这种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6、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两种场合使用这两种不同的滑轮呢?学生:第一个滑轮方便,第二个滑轮……(教师追问:那老师还有个方法,用绳子直接把滑轮吊上去,不是更方便吗?)学生:可能滑轮可以省力。

二、探究比较两种滑轮的工作原理1、教师谈话:它们真的能起到省力、方便的作用吗?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如果做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呢?学生:滑轮、绳子、重物、杆子、测力计。

2、教师谈话:有了这些材料,你们讨论设计实验来研究比较这两种不同情况下,它们是否省力。

3、学生组内交流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并画在记录单上。

4、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提问:你们组是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5、全班修正方案后,教师强调你们怎么设计的,就严格按照自己的方案来做。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7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国旗怎样升上去|苏教版7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5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在做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4、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三、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每个周一我们都要做一件神圣而又庄严的事情。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升国旗也是一样,下面我们就通过回顾上周的升旗仪式,看谁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问题3.(播放视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4.很好,就让我们以国旗怎样升上去为例来展开今天的科学探究。

(揭示课题:国旗怎样升上去)5.问:这节课我们所要进行的科学探究是什么(二)认识滑轮1.问:要让国旗顺利升上去,你能猜测在国旗的顶端有一个什么样的装置是有利于升国旗的呢2.实物展示:请你仔细观察它的结构,仔细看看这个简单装置中哪个部分是有利于升国旗的3. 小结: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中心的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三)学习组装定滑轮1. 现在我这里有这样的几样实验器材:旗杆(我们用铁架台来模拟)、一个滑轮、一根线绳、一个钩码(模拟国旗),你可以设计一个升旗的装置吗2.学生进行操作。

3.(出示课件)你们刚才组装的升旗装置是这样的吗国旗都能升上去了吧4.师:我们组装好的这个升旗装置,它是简单机械吗我们之前学过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简单机械,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5.生: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6.问:你们刚才组装的升旗装置是降低工作难度还是省力呢(四)探究定滑轮的作用1.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2.猜测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的同学:人站在地面上向下用力就可以很方便实现升旗的过程。

所以这样的装置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3.猜测省力的同学想要通过做实验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5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研究了杠杆、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时,从“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这一问题引入研究,通过观察滑轮的构造特点,了解滑轮的分类,推想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作用,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实验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通过本课教学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策略
1、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滑轮没有杠杆、斜面、轮轴那样常见,学生可直接观察的滑轮也并不多见,教师必须为学生准备足够的探究器材;利用视频资料直观再现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2、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猜想滑轮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恰当地运用投影、模型、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在构造上的特点,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

2、学会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通过数据分析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4、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采集数据,验证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猜测。

2、教学难点:探究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准备
1、演示器材:旗杆模型、塔吊模型、两种滑轮装置。

2、分组实验器材: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钩码、实验记录单等。

3、课件: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想一想,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2、出示旗杆模型(模型中的定滑轮用纸盒罩住),模拟演示升国旗(找一学生到实验台前演示升国旗。


3、讲述(取下罩住定滑轮的纸盒):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4、出示课件(图片):滑轮从古到今的应用。

点评:教学中最好的情境创设莫过于事实情境的再现。

本课利用自制的旗杆模型演示升国旗的过程较之单纯的提问或看图像更具有直观性,更容易引起学生对滑轮的研究兴趣。

再辅之以滑轮从古到今应用的图片展示,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滑轮的应用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二、观察滑轮的构造特点,了解滑轮的分类
1、仔细观察滑轮的构造,说说它有哪些特点?
滑轮是一个绕了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2、交流讨论:根据滑轮的构造特点,你认为滑轮可以怎样使用?
滑轮可以用来提升物体。

3、利用实物演示并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过程: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点评: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特点,利用实物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过程,突出了观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两个新的科学事实——“使用滑轮可以提升或搬运重物”、“滑轮因使用方式的不同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

接下来,就是要弄清该事实背后的原因——探究滑轮的作用,故为下一个环节提出了探究的课题。

三、设计实验,探究滑轮的作用
1、提出问题:你认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2、小组讨论,作出假设:定滑轮安装在旗杆上主要是为了升旗方便,使用定滑轮可能不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都是简单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使用动滑轮可能有省力的作用。

点评:本环节为逻辑推理阶段,由前一环节的观察型学习逐步转换到推论型学习,将学生思维转入对滑轮作用的推测。

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建立“简单机械”的概念,对滑轮的作用能作出“使用滑轮可以降低工作难度、省力或不省力”等作用的推测,因此下一阶段的探究重点就是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有省力作用。

3、设计实验:我们可以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用提升重物的方法研究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是否真的省力。

思考:①实验中,如果要验证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是否省力,应该准备什么器材?(测力计、滑轮、绳子、支架等)②需要测出什么数据?(被提升物体的重量和提升物体时的拉力)③怎样判断使用定滑轮(或动滑轮)是否省力?(比较被提升物体的重量和提升物体时所用拉力的大小)
4、验证假设:
(1)讲清注意事项:①使用钩码作为被提升的物体,每次实验前要先测出钩码的重量(包括动滑轮的重量),②提升时要保持匀速竖直提升;③为保证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每项实验至少测三次。

④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

表格一:探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记录表
物重拉力重物移
动方向
拉力方向
我们的结论
N N
N N
N N
表格二:探究动滑轮的作用实验记录表
物重拉力重物移
动方向拉力方向我们的结论
N N
N N
N N
点评:在整个的实验设计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探究计划,通过交流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保证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自主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学习态度。

四、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滑轮的作用
1、分析、交流:从实验数据上来看,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一定会省力吗?(投影:展示其中一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及滑轮工作原理示意图)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从实验数据上看可以省一半的力。

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2、思考:既然定滑轮不省力,旗杆上为什么还要安装定滑轮?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在地面上向下用力拉绳子就能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3、试想:旗杆上如果没有定滑轮升旗时还会有更好的办法吗?
4、播放视频:《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片段。

点评: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滑轮没有杠杆、斜面、轮轴那样常见,学生可直接观察的滑轮也并不多,为此利用视频资料直观再现滑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五、拓展延伸,激励创新
1、出示塔吊模型并演示提升重物:观察在这个塔吊上分别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滑轮组、轮轴、皮带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等)
2、组装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单独使用时各有优缺点,我们如果能把它们组合起来使用,让它既省力又方便,是不是会更好呢?你有办法吗?请你试一试。

点评:本环节通过组装滑轮组、观察分析塔吊模型的活动,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当简单机械组合为复杂机械(机器)时会更能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反思
1、科学课学习要注重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

在设计实验环节,教师用三个问题作“脚手架”,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供思路和方法支持,从中感悟实验设计的基本思
路,也为学生在今后的探究性学习中自主设计实验提供了基本模式。

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引领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保证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2、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认知领域。

滑轮的使用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多见,通过视频展示收音机调台、舞台拉幕、塔吊、建筑工地搬运建筑材料、帆船升帆等,开阔了学生视野,对滑轮这种简单机械有了更多的了解。

3、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一堂课时间很有限,课堂上要重点研究什么一定要精心设计,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该用的地方。

也就是说,本节课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归纳结论环节上应重点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