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一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瞋目(chēn)创伤(chuàng)目眦尽裂(zì)风尘仆仆(pú)B.忤(wǔ)视追溯(sù)桀骜(aò)不驯殒身不恤(xuè)C.喋(dié)血干涸(hé)挥斥方遒(qiú)栉风沐雨(zhì)D.浸渍(zì)炽热(chì)长歌当(dànɡ)哭叱咤(chà)风云【答案解析】C
(A创chuāngB恤xùD咤zhà)
2
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国粹贸然行事完壁归赵相辅相成
B.寥廓委曲求全义愤填膺一愁莫展
C.杀戳沧海一粟目不暇接食不果腹
D.菲薄功亏一篑剑拔弩张蜂拥而上
【答案解析】D
(A完璧归赵B一筹莫展C杀戮)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些重点中学在资源的过度倾斜下创造的某些经验只具有展示的性质而不具有普及的价值,让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学校望眼欲穿。
B.一份名为“你所期待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少观众希望春晚节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
C.“壹周立波秀”在赢得良好的口碑和惊人的收视率之后,于国庆期间再推第三季。
周立波以其幽默睿智的语言使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周国平的新作《宝贝,宝贝》讲述的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读着读着,我就被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打动,时不时拍案而起,连连叫好。
【答案解析】B(A“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不合句意,改为“望尘莫及”B短小精悍①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②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C忍不住笑,与“笑起来”重复,去掉“地笑起来”D形容十分愤怒,应改为“拍案叫绝”)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B.“凤姐”、“犀利哥”、“杯具”等网络词汇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C.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D.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短小篇幅、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答案解析】D(A成分残缺B句式杂糅,去掉“所造成的”。
C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思想家就提出了文艺大众化的主张,主要着眼于大众思想启蒙和改造国民性。
后来毛泽东倡导文艺大众化,目的也在于唤起民众。
改革开放初期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文艺运动,也是与新时期的再次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当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就变得更为多样化了,存在的问题也颇为突出和复杂。
在某些人看来,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不过是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精神生活上追求娱乐。
于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被理解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服务大众”也被具体化为“娱乐大众”。
在这种价值导向之下,一个时期以来的文艺大众化,包括某些“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体文章等,也都普遍
追求“娱乐化”,只要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足够的销售量、收视率、点击率等等,似乎也就实现了它的最大价值。
而一旦将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仅仅定位于”娱乐化”,惟“乐”是求,娱乐至上,就有可能导致种种价值偏向:轻则忽视文化娱乐的精神品位,遮蔽和消解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重则容易由“娱乐大众”滑向“取悦大众”、“迎合大众”,追逐低级趣味,从而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
实际上,当今有些人打着“文艺大众化”的旗号,背后所追逐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种种现实利益。
为此,一些所谓“大众化写作”和影视媒体节目,一味迎合消费市场的低俗需求,不择手段地制造“娱乐”效果吸引大众,只要能诱导人们消费,不管是什么题材内容和人物故事,都可以按照“娱乐化”模式加以打造;不论是古代经典还是红色经典,都可以拿来“戏说”、搞笑乃至“恶搞”。
在这样的“娱乐化”价值导向中,文艺大众化的基本精神被严重扭曲了。
毫无疑问,文艺大众化的确应当面向大众和服务大众,明确地说,“娱乐大众”本来没有什么不好,它也应当是“服务大众”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其一,“娱乐大众”是否可以无原则地取悦和迁就大众的娱乐消费需求?作为文艺生产是否可以只遵循“娱乐化”的市场规则而不管精神价值导向?这样的问题其实不言而喻。
其二,“娱乐大众”是不是当今文艺大众化的惟一功能和价值取向?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除了娱乐之外,难道就没有精神世界进一步提升与丰富的需要吗?在我看来,当今时代的大众化文艺,除了“娱乐大众”,还有一个“引领大众”的问题,因为文化艺术的功能并不
仅仅具有娱乐消费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精神引领的功能——究竟将大众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上还是低级趣味的方向导引,这并非一个可以忽略不顾的问题。
面向大众、服务大众,仍然是当今文艺大众化应当坚持的方向,但它的价值取向不能仅仅是娱乐大众,更不能容忍用抽空了审美精神的低俗化娱乐去取悦大众;往更积极的方面说,还应当倡导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价值引领大众。
5.下列有关“文艺大众化”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反映着时代发展的特点。
B.最初文化大众化的提出是与思想启蒙密切相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价值取向逐步多样化,存在的问题也显得突出与复杂。
C.进入市场经济和大众消费时代的文艺大众化与以往各时期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担负的任务也不相同。
D.当代文艺大众化要服务大众,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就要与当今消费时代人们的生活目标与精神追求相适应。
6.下列说法不属于“扭曲文艺大众化基本精神”的表现的一项是A.极力制造各种“娱乐”效果,吸引大众,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按照“娱乐化”模式打造各种题材内容与人物故事。
B.在“文艺大众化”的旗号下,以取悦大众,迎合大众为手段,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C.“娱乐大众”价值导向下的大众化写作、影视节目、网络写作和媒
体文章等重视娱乐追求,以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
D.戏说、搞笑甚至恶搞古代经典与红色经典,追逐低级趣味,诱导消费。
7.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当今消费时代人们追求快乐,追求享乐。
为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出现娱乐大众化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B.当今正确的文艺大众化方向就是应该在注重娱乐价值取向、娱乐大众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文艺引领大众的作用。
C.文艺大众化不仅要满足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符合消费时代市场规则,还要关注精神的正确导向。
D.文艺大众化一旦出现价值偏向,轻则导致文艺应有的多种功能的消解,重则陷入文艺低俗化的误区。
【答案解析】5、C(当代的文艺大众化的价值取向只是呈现出多样,并不是与以前的完全不同,只是比以往要多些。
)
6、C(在“娱乐大众化”的价值导向下,各种媒体形式重视对娱乐的追求是正常的,也是消费市场条件下所必须的,“重视”并不等于完全娱乐化。
)
7、B(重点在“正确”两个字上,“引领大众”存在“将大众的精神境界往健康向上还是低级趣味的方向导引”两个方面,故末句应为“充分发挥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价值引领大众的作用”。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
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
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
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枉:白白地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就:成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夜缒而出
B.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避仇隐于屠者之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乃遂西至濮阳良乃入,具告沛公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外逃,是因为他杀人后要躲避仇敌的报复。
B.严仲子仇恨韩相侠累,虽然侠累的地位高,宗族势力大,所居住的地方防备很严密,但是严仲子仍想派人刺杀他。
C.在母亲去世后聂政愿意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多次登门拜访又奉上百金为聂政母亲祝寿,对聂政知遇很深。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4分)
译文: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2分)
译文: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
译文:
【答案解析】8、B“枉”应解释为“屈尊”、“屈驾”。
9、D(A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B 介词,表因果,因为/介词,用;C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D副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10、D“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与事实不符,原文中未提及亲友的反对和阻拦。
11、
(1)严仲子怕被杀死,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
(“诛”、“亡去”、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谢绝了车马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谢”、“辞”各1分,)
(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所以1分,出入1分1,非常1分,句意1分)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作者曾一度任南郑军职,写作此词时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
①惊残:惊醒。
②故山:即家乡。
(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2)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解析】(1)衬托(或:烘云托月或:对比或:反衬或:以静衬动)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手法、好处各2分)
(2)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羁旅愁苦、孤独思乡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蹉跎、羁旅各一分)
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徐志摩《再别康桥》)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3)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5)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6)《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著作。
【答案解析】(1)那榆阴下的一潭。
(2)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4)为变徵之声。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编年史(编年体)
9
阅读下文,完成第l4一l7题。
木槿花开寂寂然
舒舒
向晚,天空浓云翻卷,看不见以往如瓷器般湛蓝如洗的天色。
忽来一阵大雨,哗啦啦畅快淋漓,打得白铁皮雨棚叮咚作响,似琵琶声声,嘈嘈切切错杂弹。
约半小时后,雨声渐稀。
拿了一把绛色的小伞,出了门。
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不由深深地吸了一口,夏的香息沁入心脾,淡淡的,纯纯的。
淅沥的细雨在薄薄的伞面轻轻弹奏,多么柔美的乐曲。
行至森林公园,潇潇暮雨已歇。
蜿蜒的青石路干净,湿湿的,带着雨水的味道,夹杂着百草的气息和野花的幽香。
石径旁的紫罗兰,不再像前几次看到那样灰扑扑,蔫耷耷,被雨水一洗,清新亮丽,深紫细长的叶片上晶莹的水珠熠熠生辉,好似镶嵌了一颗颗细碎闪亮的水钻。
若摘一枚叶片别在素薄的衣衫上,不知要比饰品店里那些华丽精致的胸针美上多少倍呵。
可我,终究不是美眷如花的年龄了,已不习惯张扬地佩着那些绚丽的饰物了。
再往前走,突然发现,一段斑驳的老墙前种了一大排木槿。
细密的绿叶间,粉的、白的木槿花纷繁而美好。
记得小时候,母亲在菜园边上种了许多的木槿。
一入夏,那些白的、紫的、浅粉的木槿花便争先恐后地绽放,娇美妍丽,形成了一道姹紫嫣红的花墙。
我和姊姊常摘了大朵娇艳的木槿花别在衣襟上,插在发辫上,四处炫耀,引来小伙伴艳羡的目光。
当然,我和姊姊也会很大方地带着小伙伴到我家的园子,让他们摘上几朵。
倘若谁不小心烫伤了,母亲便会摘几朵木槿花,和上香油捣烂,涂抹
在伤处。
不一会,红肿便消失了。
那时,还不知道木槿花可以食用,母亲也从来没给我们做过。
我想,萱草花、蔷薇花、漏露花等都可以吃,想必木槿花也能吃吧?有一次,母亲在煮面条,我趁她不注意,摘了几朵木槿花,洗净,放进锅里。
等和面条一起捞进碗里吃,感觉很是滑爽,味道不错呢。
自此,但凡木槿花开时,每次煮面条,我都会摘些花朵放进去。
光阴流转,那道木槿花墙早已不在了,我也离开了故乡,但那美好的童年时光,那清丽的木槿花,却一直盛开在我的记忆里。
没想到,在这个雨后的傍晚,在一段废弃的老墙前邂逅了这些木槿花。
这条路偏僻冷清,人迹罕至。
这些木槿寂寂地长在这里,倚着残垣断壁,独自盛开,素静而况味。
风里飘来一丝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香息,带着浅浅的忧伤。
人,总是喜欢往那景美热闹处走,看满园的姹紫嫣红,而残垣荒凉处,就鲜有人问津了。
人心就是这样寡淡呵。
然,这些素婉的木槿,不管生长在何处,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依然静静地开,簌簌地落——“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那清雅素然的木槿花,如一首仓央嘉措的诗,美得蚀骨而寂静,温柔地坚持着,不遗余力地绽放着,坚韧倔强。
傍晚的这场骤雨,让白的、粉的木槿花落了一地,浅浅的雨水浸润,如苍白的绢纸,被人胡乱地揉作一团,随手弃之。
那么黯然,那么寥寞。
树上的花朵也微微褪色卷起,陈香式微。
这些木槿花,我还没看见它们盛放的样子,就开始颓败了啊。
心下一阵怅然。
抑或,这不过是我在惆怅,我在叹惋,我在黯然罢了。
或开,或谢,那木槿仿若素色的女子,不动声色,安静而坦然。
想来,我还是不似那些木槿,做不到心静如水、安之若素呵。
盛而衰,衰而败,花开复花落。
花谢了还会再开,而我们青春的年华,却一去不复返了。
譬如方才一路行来,所见之景色,再美丽,再夺目,终究难逃归宿,都是留不住的。
再美的花儿,也终将离枝,再美好的时光,再曼妙的年华,终抵不过光阴的薄凉啊!
但,尽管如此,我们亦应如那些况味清凉的木槿,坦然面对,安然盛放,优雅老去吧。
14.怎样理解“风里飘来一丝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香息,带着浅浅的忧伤”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5.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木槿花的特点。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6.文章是围绕“木槿花”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写道:“但,尽管如此,我们亦应如那些况味清凉的木槿,坦然面对,安然盛放,优雅老去吧。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解析】14、空中飘渺的香气,让我为那独自盛开无人欣赏的的木槿花,感到忧伤落寞。
15、(1)颜色丰富,娇美艳丽。
(2)功用多样,可药用,可食用。
(3)坚韧倔强,安静坦然。
每点2分
16、(1)先写傍晚雨后散步,发现美好纷繁的木槿花。
(2)再写童年时期有关母亲和木槿花的美好回忆。
(3)最后赞美木槿花寂寂生长开放并引发我对人生的思考。
以现实—回忆—现实为序组织材料每点2分
17、观点:(1)木槿花不受外在环境影响安静坦然坚强倔强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人类借鉴学习。
(2)时光易逝,生命短促,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可以使人生更加美好。
(3)情感:对木槿花寂寂生长开放的喜爱和欣赏。
每点2分
10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4分)
①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
②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
③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
④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
⑤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⑥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
⑦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排序:
【答案解析】④②⑤⑦①③⑥
11
以下是香港大学近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特点。
(写出三点即可,每点10字以内)(3分)
你对现今高房价有什么看法?如何看待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怎样看待中医和西医?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受欢迎?杭州一共有多少只鸟?火车前方有5名工人在轨道上,扳道岔可以救5人。
但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名工人。
你选择变轨还是不变轨?星巴克进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假设你在香港机场,要前往港大,你会如何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甲型流感爆发,不少香港孩子们停课回家,但他们的家长却因为
要上班不能照顾他们,是否应该出台相应法律政策保障孩子的利益?如何评价达尔文的贡献?你怎样看待上海闵行一座新楼的倒塌?你怎样看待器官捐赠?如何引导国人接受器官捐赠?
【答案解析】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视野宽阔无边。
(或社会性、现实性强,试题开放灵活)每点1分,其它点成理亦可
12
请揭示下面这副漫画的寓意,并为漫画拟一个题目。
(共4分)
寓意:
题目:
【答案解析】寓意:中国婚姻常被金钱左右,导致婚姻破裂。
题目:破裂的“金婚”
13
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
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5分)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①长期以来对本刊的②支持,进一步地③提
高本刊的④质量,更好地满足大家的⑤阅读要求,现本刊拟⑥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已⑦附在本期中),本刊⑧希望广大读者认真地⑨填写读者意见,并⑩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1)必须删去的是:______________
(2)不能删去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①⑥⑧(2)②⑤
解答本题应注意画横线词语的意义和作用,如①“们”表示复数,与“广大”重复,必须删去;⑥“拟”是打算的意思,与“决定”矛盾,必须删去;⑧“本刊”与⑥前的“本刊”重复,在此为多余成分。
②“的”和⑤“的”表示该短语是偏正短语,若去掉,就改变了短语的结构,故不能删去。
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句子的结构,并多读几遍。
14
每年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
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
土著人说这是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以“唤醒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案解析】
15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瞋目(chēn)创伤(chuàng)目眦尽裂(zì)风尘仆仆(pú)B.忤(wǔ)视追溯(sù)桀骜(aò)不驯殒身不恤(xuè)C.喋(dié)血干涸(hé)挥斥方遒(qiú)栉风沐雨(zhì)D.浸渍(zì)炽热(chì)长歌当(dànɡ)哭叱咤(chà)风云【答案解析】C
(A创chuāngB恤xùD咤zhà)
16
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国粹贸然行事完壁归赵相辅相成
B.寥廓委曲求全义愤填膺一愁莫展
C.杀戳沧海一粟目不暇接食不果腹
D.菲薄功亏一篑剑拔弩张蜂拥而上
【答案解析】D
(A完璧归赵B一筹莫展C杀戮)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些重点中学在资源的过度倾斜下创造的某些经验只具有展示的性质而不具有普及的价值,让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学校望眼欲穿。
B.一份名为“你所期待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少观众希望春晚节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
C.“壹周立波秀”在赢得良好的口碑和惊人的收视率之后,于国庆期间再推第三季。
周立波以其幽默睿智的语言使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周国平的新作《宝贝,宝贝》讲述的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读着读着,我就被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打动,时不时拍案而起,连连叫好。
【答案解析】B(A“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不合句意,改为“望尘莫及”B短小精悍①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②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C忍不住笑,与“笑起来”重复,去掉“地笑起来”D形容十分愤怒,应改为“拍案叫绝”)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去年开始,因全球密集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B.“凤姐”、“犀利哥”、“杯具”等网络词汇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