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中心模式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确定核心问题的步骤
• • ①列出案主所关心的问题 ②将列出来的文集问题的不同层面加以 明确说明,帮劣案主分析问题 ③根据案主情况,将问题按照严重程度 排列

④工作者与案主一起找出核心问题 ⑤工作者将核心问题归类,即确定问题的类 型 ⑥对核心问题做进一步分析,详述其特质, 尽可能的缩小核心问题的的范围,便于 操作。
第四节: 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任务中心模式的概念
• 仸务是指受助者为缓和其问题的严重性欲 采取的行动。不仅包括求助者欲达到的目 标,还包括其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 • 仸务中心模式是一种针对传统治疗模式费 时较长、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发展出的一种 有相应时间限制并且是针对生活问题的, 个案工作和心理辅导模式。
主要问题:
案主一人居住,生活无人照料。
案主的家庭系统问题很多。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又采取粗 暴的教育方式,父子之间缺少沟通。 案主的朋辈群体给他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很多,“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案主从初中开始就与不良青少年为伍。
问题分析:案主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家庭因素所致,从小生 活在单亲家庭,缺少母爱。父亲对于他在学校所犯的过错 常施以棍棒,彼此间缺少正面的沟通。父亲平时给他零用 钱时从不吝啬,养成了案主花钱大手大脚的恶习。
五个要素
有效沟通 探究 五个要素
组织
意识水平 的提升
鼓励
方向 引导
有效的沟通技巧
探索(探究):指引出及分类案主的问题,并检 验“任务”的可行性
结构化(组织):说明目标和治疗的性质,对问 题、任务、时间性等组织架构进行沟通,清楚明 确地指出着重在与任务有关内容上的反应等 增强意识:透过协助案主达成任务,增进意识。 包括回馈、澄清、反映、面质等 鼓励:对案主采取的行动表示赞同或正向反应或 对案主的态度表示赞同 方向指导:工作者对案主潜在的资源提出建议与 忠告
⑵工作者与案主就目标问题、服务时间 用服务安排达成协议; ⑶根据案主对各问题的焦虑程度,确定 处理的先后次序;
⑷双方就有关问题选择及确 定任务,同时分配这些任务给 案主及工作者; ⑸案主与工作者完成有关任 务; ⑹检验成绩并计划案主在辅 导结束后应该继续履行的任务。
雷德与爱泼斯坦在1975年提出了一套“履行任务 程序”,以促使案主完成其任务。这程序包括五个 连贯的步骤
沟通技巧
• 雷伊得与爱泼斯坦认为,沟通时工作者与 当事人之间的。案主最关心的是他的问题 与任务,而他此时此地的感受与需要,都 体现在他的问题与感受上。因此,沟通也 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有效地沟通应具备 以下两个要素:
一,有系统。沟通必须 以任务进行的阶段为依 据,集中精力,不节外 生枝。
二,有反应。要适时的 给予案主适当的反馈, 鼓励案主表达自己,让 他感觉自己被接纳,被 理解,也帮助他借助工 作员的辅助去解决他的 问题。
与问题相关的任务
所谓任务就是服务对象为解决 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
如何界定仸务? 在仸务的制订过程中应注意什 么?
• 服务对象的问题 • 必须兼顾案主的意愿,当事人知道这个问 题的存在并表示愿意采叏行劢利用双方已 有的资然加以处理的。 • 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案主的能力)
对服务对象的要求:
案例阐述与分析
背景资料:
学校老师: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就是全校出了名的捣蛋 鬼。有一次还和同学把学校的灭火器砸坏了,这就是我们 为什么不给他发毕业证书的原因,校方希望他能主动承认 错误并照价赔偿。 社区居委会干部:印象中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落到今天 的这个地步我们认为主要是父母离异,还有就是以前他父 亲对于他犯的一些错误碍于面子多加庇护,总是替儿子善 后,现在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
显著地特点:注重服务的效率
目标明确 有具体任务
有清晰途径 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但这种模式存在着缺陷,这 种服务对象的关注焦点集中在目 前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克服的 问题上的做法,很容易掩盖问题 背后所隐藏的更为根本的社会结 构不合理和社会资源不足的问题。
高效的服务介入须符合的基本要求
目标清晰
B
时间有限
A 基本要求

C
服务简要
过程精密
E
D
效果明显
逻辑框架中的三个概念:
问题
任务 服务对象
目标问题的确定
• 所谓问题,就是当事人个人能力的暂时的 缺乏。在处理问题时,应该认识到当事人 社会与心理的问题是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 交互影响而形成的。问题的决定应该以当 事人的意愿为标准,以他的期望与愿意付 出的的最大劤力座位出収点,而不是有外 人或工作人员来决定。
案例阐述与分析
背景资料:
父亲:我与他住在一起,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我一回家习 惯把外套脱掉,他就会掏我的口袋。而且我与他的生活习 惯、作息时间不符。我要睡觉了,他还在看电视。他经常 在外面闯祸,每次受害者都会找上门来,我实在没办法了 才搬出去住。我每个月给他生活费。他已经改不好了,把 家里的电器都卖了。过年的时候我又帮他买了煤气灶和油、 盐等物品,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没钱了就来问我拿。我现 在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他说的话我都不会相信。
一、服务对象必须是愿意承担自己的任务并 且作出承诺愿意尝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求 助对象。 二、服务对象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具有自 主性的能力。
服务对象的自主性
一、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问题 的权利与义务 二、服务对象有解决自己问题的 潜在能力
治疗过程与策略
1.治疗过程
任务中心介入模式实施的阶段包括以下几个 阶段 ⑴工作者与案主找到目标问题;
补充一个“可处理的问题”必须具备四个条 件
• • • • ⑴案主知道这问题存在; ⑵案主承认这是一个问题; ⑶案主愿意处理这问题; ⑷案主有能力处理此问题
确定问题时要坚持的原则
来自于服务 能给 由服务对象 能通过具体 能清晰地 对象自己的 服务对象 行动解决 界定 提出 需要 带来改变
출처: 정보통신부 자료
3.
对某些类型的案主不适用:并非要解决 特定明确的问题,只想对一些问题探索; 案主不能接叐结构式的协劣; 案主想改 发的问题无法藉由任务达成。;非自愿 案主不适用。
4.
无法有效处理因社会结构不 公平而带来的不平等或社会问 题。
案例介绍与分析doc材料
案例阐述与分析
基本资料:
小林,男,18岁,初中肄业,社区青少年。7岁时父 母离异,后跟随其父生活,父亲一直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 从读初中开始就与社会上的不良群体为伍,并养成了诈骗 的恶习。2003年因殴打保安被拘留5天,2004年底、2005 年初曾两次因骗取他人手机分别被拘留10天、15天。2004 年9月,父亲因对儿子彻底失去信心而搬出住所。因平时 生活无人照料,又消费无度,父亲每月给的生活费无法维 持日常开销,小林因此便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现 一个人居住在家徒四壁的两室户内。
评价
一.优点 1. 和传统社会工作模式比较起来更清楚 也更聚焦。 2. 重视案主的同意与参与。 3. 案主的问题与任务相关连。
局限
1. 此模式之结构清晰及标的问题的叏向,可能 引収工作者原本应提供长期性服务,反而不 当地使用此方法。
2
理论的多元化,也可能使工作员感到无 所适从,布置如何选择理论。此模式看似 简单实则复杂,须有高度技巧及训练方能 胜任,并非每个工作者皆能使用。
• • • • •
⑴提高案主承担任务的积极性; ⑵确定执行此任务的各种细节与步骤; ⑶估计可能出现的阻力; ⑷模拟及预习履行此任务的行为; ⑸总结并不断给案主鼓励,同时对案主的成功持 乐观期望的态度
治疗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制定工作任务 • 工作员与当事人所共同确定的任务可以 看作是一种治疗的架构,制定工作任务 应该积极发挥案主的主观能动性,使当 事人对于治疗目标,治疗的策略,以及 其自身的角色有清晰地认识,尽可能设 计出最好,最确实可行的任务。
任务中心模式的问题类型:
☼①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 ☼②不良社会性关系(dissatisfaction in social relation) ☼③与正式组织互动中产生的问题(problem with formal organization) ☼④ 角 色 扮 演 上 的 困 难 ( difficulty in role performance) ☼⑤决议上面对的困境(decision problem ) ☼⑥ 反 应 性 情 绪 困 扰 ( reactive emotional distress) ☼⑦社会资源不足(inadequate resource)
工作计划
总目标:先帮助案主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树立生活目标, 逐步改善父子关系。 ① 建立专业关系,了解案主基本生活状况,协助案主与其 文本内容 父亲取得联系沟通,先解决案主的基本生活问题。 ② 帮助案主树立生活目标,先协助案主补办初中毕业证书。 ③ 鼓励案主参加技能培训,报名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
④ 与案主父亲面谈,赞扬案主良好的改变,希望他们改善 父子关系。
具体的 治理的 技巧
对问题 和任务 的界定
对人性 的基本 假设
仸务中心模式基本假设
人之所 以有问 题是能 力暂时 受到限 制,而 非病理 因素所 致 解决问 题之障 碍来自 环境或 资源不 足 人陷入 问题困 境时就 产生改 变之动 力,但 是人有 适应问 题之本 能 人有改 变动力, 但只想 减轻困 难到可 忍受为 止,而 非根本 改变 个人了解 到有问题, 而且处于 一种不平 衡状态下, 会使个人 采取行动 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