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机械运动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机械运动
【题型一】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测量
1.(2023四川甘孜期末)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卷尺B.螺旋测微器
C.游标卡尺D.钟表
【答案】D
【解析】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都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挂钟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故D符合题意.2.(2023湖北黄石期末)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工件的长度,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且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A错误;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B 错误;使用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不要歪斜,故C错误;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故D正确。
故选D。
3.(2023山东枣庄期末)如图所示是美丽的岩马湖环湖路,八年级学生张华慕名前来游玩,徒步走完一段路大约走了4000步。
估算这段环湖路长约()
A.2.3m B.23m C.230m D.2.3km
【答案】D
【解析】中学生的步幅长度约为60cm/步,即0.6m/步,走4000步运动的总路程
步=2.41
=⨯3
步0 2.4,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000.6k
m/m=m
s⨯
4.(2023广东广州期末)图为中学生在厨房劳动的场景,灶台离地高约为()
A.85.0dm B.8.50m
C.850mm D.850cm
【答案】C
【解析】由图知灶台在人的腰部以下,膝盖以上,人的身高约170cm,灶台约为人的身高的一半,所以灶台离地高约850mm=85cm=8.5dm=0.85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3河北邯郸期末)下列几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1s 内人的心跳大约为 75 次B.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 0.4h
C.普通中学生跑 100m 用时约 15s D.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 0.8dm
【答案】C
【解析】1min内人的心跳大约为 75 次,心脏跳动一次约0.8s,故A不符合题意;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45min,约为 0.75h,故B不符合题意;中学生的百米成绩比专业运动员要慢,普通中学生跑100m 用时约15s,故C符合题意;中学生用的课桌高约 8dm,合8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3江苏盐城期末)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刻度尺容易发生倾斜,这样测量出的数值不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因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
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圆柱体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
故B符合题意;不能确定圆柱体直径的位置,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C不符合题意;刻度尺的起始端或末端没有对准一个整数刻度线,因此该方法不是最佳测量方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3新疆考期末)长度的国际单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是,15min= s。
【答案】米秒 900
【解析】[1]长度常用的单位有厘米,米,千米,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2]时间常用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
[3]时间的单位换算15min=15×60s=900s
8.(2023山东威海期末)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 1mm 8.50
【解析】[1][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8.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8.50cm。
9.(2023江西吉安期末)如图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或“B”),木块的长度是 cm。
【答案】 B 3.15
【解析】[1]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L ﹣
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15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5.15cm 2.00cm=3.15cm
10.(2023江西赣州考期末)如图所示是智能手机上的秒表表盘,它的分度值是,此时的示数是s。
【答案】 1s 210
【解析】[1][2]由图知,大表盘代表秒,5-10s之间有5小格,说明它的分度值是1s,小表盘为代表分钟,此时小表盘指针在3min位置,小表盘指针在30s位置,故秒表指针为3min30s,合210s。
11.(2023福建福州期末)小蓉想要测量一枚钮扣的周长,她在钮扣边上做个标记,然后让钮扣在刻度尺上转一周,如图所示。
她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这次测量得到钮扣周长为 cm。
【答案】 1mm 3.10
【解析】[1]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标记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3.10cm对齐,故纽扣的周长为3.10cm。
【题型二】对误差的理解
12.(2023新疆期末)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错误
B.只要认真测量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D.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就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C
【解析】误差不同于错误,它们在产生原因、是否能避免等方面均不同,故A错误;认真测量可以避免错误,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但不能绝对避免,故C正确;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13.(2023河北石家庄四十二中期末)测量物理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在条件允许时完全避免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方法正确,不会出现错误,也不会出现任何误差
D.误差是由于实验时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
【答案】B
【解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避免,故A错误;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减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测量方法正确,不会出现错误,但一定会存在误差,故C 错误;实验时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14.(2023重庆江津期末)莎莎同学使用的物理资料书共200页(即100张),她利用一刻度尺对该书的厚度进行了4次测量,测量结果为:1.22cm,1.21cm,1.15cm,1.23cm。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cm,据此可以计算每张纸的厚度是 mm。
【答案】 1.15 0.122
【解析】[1]从数据观察可知,1.2cm是准确值,最后一位是估读值,故1.15cm是错误数据。
[2]100张纸的厚度是1.22cm+1.21cm+1.23cm
=1.22cm=12.2mm
3
,1张纸的厚度为
1.22cm
=0.122mm
100
【题型三】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静止相对性的判断
15.(2023四川凉山期末)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寒来暑往B.行云流水
C.心潮澎湃D.花香四溢
【答案】B
【解析】寒来暑往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行云流水,云和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心潮澎湃,是心理活动,不存在物体,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花香四溢,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3辽宁大连期末)“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诗文后两句中坐着船随江水漂荡的诗人,若认为船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诗人自己B.空中飞鸟C.岸边青山D.天上云朵
【答案】A
【解析】以诗人自己为参照物,船和诗人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船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以空中飞鸟为参照物,船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以岸边青山为参照物,船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以天上云朵为参照物,船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023山西吕梁期末)11月11日,歼﹣10、歼﹣20、歼﹣16、运油﹣20等飞机轮番表演,此次参加珠海航展的歼﹣20,已经全部换装“中国心”——国产发动机,战机的航电版本也完成了全面升级,成为本次航展最靓的“仔”。
如图是歼﹣20飞行表演,飞行员相互之间在某一时刻,感觉自己是静止的,则飞行员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B.其他飞行员
C.机场D.坐在台上观看的观众
【答案】B
【解析】飞行员相对于地面、机场和坐在台上观看的观众,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飞行员相对于其他飞行员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了其他飞行员为参照物,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3宁夏固原期末)小明坐校车上学。
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 .校车驾驶员
B .沿途的路灯
C .路旁的树木
D .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
【答案】A 【解析】校车驾驶员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A 符合题意;校车行驶过程中,以沿途的路灯为参照物,
小明是运动的,故B 不符合题意;校车行驶过程中,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C 不符合
题意;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9.(2023山东济宁期末)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
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
台上的照片。
以窗外的农田为参照物,硬币是 的,以列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 的。
(选
填“静止”或“运动”)
【答案】 运动 静止
【解析】[1][2]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以窗外的农田为参照物,硬币与农田之间发生
了位置变化,所以硬币是运动的,以列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与座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硬币是
静止的。
20.(2023江苏南京期末)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 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搭载神舟
十四号载人飞船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
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以 (选
填“飞船”或“发射塔”)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 的;这说
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答案】 飞船 运动 相对
【解析】[1]
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
的。
[2]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宇航员是运动的。
[3]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运动也可能静止,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1.(2023广西贵港期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的,以舟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的.
【答案】运动静止
【解析】[1]从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体现出舟中人相对于高山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高山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2]人始终坐在船上,相对于船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相对于舟是静止的.
【题型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及速度的计算
22.(2023新疆期末)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10s行驶了200m,那么它前5s内的速度是()A.10m/s B.20m/s C.25m/s D.5m/s
【答案】B
【解析】物体前10s的运动速度
200m
20m/s
10s
s
v
t
===,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前5s的运动速度
与前10s的运动速度相等,即它前5s内的速度是20m/s。
故选B。
23.(2023陕西咸阳·期末)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的方法.
【答案】甲路程时间
【解析】[1]从题表中数据可看出,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甲所用的时间最少,故甲同学跑得最快;[2][3]这里比较运动的快慢采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
24.(2023安徽亳州期末)在100m游泳比赛中观众是以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
若一运动员的成绩为3分20秒,则该运动员的速度为 m/s,合km/h。
【答案】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0.5 1.8
【解析】[1]比赛中,观众以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相同时间内,谁游得远则表明运动
得快。
[2][3]该运动员的速度为
100m
0.5m/s 1.8km/h
200s
s
v
t
====
25.(2023安徽六安期末)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不可思议的世界纪录,如图所示是一款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火箭车,速度可达1600km/h,其速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这个速度比民航飞机要快的多,不过这车只是用来挑战极限的,是不可能上路的,若这种火箭车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6min,可以通过的路程是m。
【答案】1h通过的路程为1600km5
1.610
⨯
【解析】[1]火箭车的速度为1600km/h表示1h通过的路程为1600km。
[2]因为
s
v
t
=,所以,通过的路程为5
1
1600km/h6h160km 1.610m
60
s vt
==⨯⨯==⨯
26.(2023山东枣期末)“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脏监测等功能。
如图所示,该配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表记录情况如图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速度是m/s。
【答案】3
【解析】由图可知,佩戴者运动的时间和距离分别为t=8min20s =500s,s=1.5km=1500m
运动速度
1500m
3m/s
500s
s
v
t
===
27.(2023江苏徐州期末)小华是学校的升旗手,升旗时国旗的上升高度为13.8m,升旗的速度为0.3m/s。
(1)求升旗所用时间;
(2)学校更换了新旗杆,升旗高度为18.4m,如果要保持相同的升旗时间,求小华升旗的速度。
【答案】(1)46s;(2)0.4m/s
【解析】(1)升旗所用时间
13.8m
46s
0.3m/s
s
t
v
===
(2)小华升旗的速度
18.4m
0.4m/s
46s
s
v
t
'=
'
==
【题型五】运动图像的分析
28.(2023安徽六安期末)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乙车的速度是 km/h,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运动。
【答案】 10.8 西
【解析】[1]由图知,乙车4s内通过路程为12m,所以,乙车的速度为
12m
3m/s10.8km/h
4s
s
v
t
====
[2]由甲乙图像为过原点的斜直线知,两车均做匀速运动,甲在4s内通过的路程为4m,所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已知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由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若以乙为参照物,则甲向西运动。
29.(2023江苏宿迁期末)如图所示是表示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记时开始时,即t=0时,甲的速度是 m/s,乙的速度是 m/s。
(2)3s时,甲做的是运动,乙的速度是 m/s。
【答案】 15 0 匀速 15
【解析】(1)[1][2]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开始时,甲的速度是从15m/s开始的,乙是从0m/s开始的,所以,记时开始时,甲的速度为15m/s,乙的速度为0m/s。
(2)[3][4]如图所示,甲物体的速度一直保持15m/s不变,可知甲在做匀速运动,第3s时甲、乙交叉在15m/s,可知它们此时速度相等均为15m/s。
30.(2023湖北襄阳期末)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 s内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从第2 s到第4
s 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是 s ,匀速前进了 m 。
【答案】 增大 2 60
【解析】[1]从第2s 到第4s 的过程中,图像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表明汽车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
[2][3]由图像可知,从第4s 到第6s ,对应的速度30m/s v =保持不变,则匀速运动时间是6s 4s 2s t =-=,汽车在这段时间前进的距离30m/s 2s 60m s vt ==⨯= 【题型六】测量平均速度
31.(2023广东深圳期末)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后半程的路程是BC 段的距离,下列能得出后半程运动时间的方案是: (选填“甲”、“乙”或“丙”)。
甲方案:让小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开始计时,到B 点停止计时 乙方案: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开始计时,到C 点停止计时 丙方案:用小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C 点的时间减去甲方案中测得的时间 【答案】丙
【解析】甲方案:让小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同时开始计时,到B 点停止计时,此时测的是前半程的运动时间,无法求出后半程运动时间;
乙方案: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 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 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其结果不准确;
丙方案:用小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C 点的时间减去甲方案中测得的时间,即小车在下半程运动的时间,故丙方案可行。
32.(2023四川遂宁期末)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从A 下滑到C ,测得时间为1.6s ,则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
(2)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 (选项“大”或“小”)。
【答案】 0.5 小
【解析】(1)[1]车在AC 段的平均速度为800.80m
0.5m /s 1.6s 1.6s
AC AC s cm v t =
=== (2)[2]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即时间测量值比真实值大,根据s
v t
=可知,速度的测量值要小一些。
1.(2023广东汕头龙湖期末)如图是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着陆场景,从图片的信息可知返回舱的高度最接近( )
A .1.5m
B .2.5m
C .4.5m
D .5.5m
【答案】B
【解析】人的身高约1.7m 左右,图中返回舱的高度略高于人的身高,应为2.5m 左右,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2.(2023安徽黄山期末)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6.10 cm 、6.13 cm 、6.12 cm 、6.15 cm ,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6.125 cm B .6.13 cm
C .6.14 cm
D .6.12 cm
【答案】B
【解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可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求平均值时最后数据保留
和原数据相同位数,所以此物体的长度 6.10cm 6.13cm 6.12cm 6.15cm
6.13cm 4
L +++=≈,故ACD 不符合题意,
B 符合题意。
故选B 。
3.(2023重庆期末)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其记录的测量结果分别为L 1=26.03cm 、L 2=26.02cm 、L 3=25.03cm 、L 4=26.02cm 。
则该物体长度最后应记为( ) A .26.023cm B .26.02cm C .25.775cm D .25.78cm
【答案】B
【解析】从题中数据可知,L 3=25.03cm 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L 3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故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03cm+26.02cm+26.02cm
26.02cm 3
L =≈,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
题意。
故选B 。
4.(2023河北沧州期末)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溪水从小桥下流过,小高说小桥是绝对静止的 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 .猫追赶老鼠时,眼看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小高与小丽散步时并排而行,则他们是相对静止的 【答案】D
【解析】宇宙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故A 错误;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B 错误;猫追赶老鼠时,眼看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则它们是相对运动的,故C 错误;小高与小丽散步时并排而行,小高与小丽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则他们是相对静止的,故D 正确。
故选D 。
5.(2023安徽池州统考期末)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40s ~内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B .30s t =时,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
C.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18km/h
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乙是从10s
t=开始运动的,因此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10~40s内乙的s 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图像可知,30s
t=时,甲、乙相遇,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B错误;由图像可知,运
动过程中,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
150m
5m/s5 3.6m/s18km/h
40s10s
s
v
t
====⨯=
-
乙
乙
乙
,
故C正确;由图可知甲从0s时出发,乙从10s
t=时出发,因此甲、乙不是同时出发,且甲在距乙400m的地方出发,两者不是同地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6.(2023湖南永州祁阳期末)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西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向西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一定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快
【答案】C
【解析】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可能静止,可能向西行驶,也可能向东行驶但速度小于西子号,故AB 错误;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C正确;若两车都向西行驶,西子号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故D错误。
故选C。
7.(2023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s,小明跑得更快B.0~2s,小明相对小华是静止的
C.0~8s,内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D.小华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0~2s 内,小华运动的路程始终大于小明的,所以小华运动的更快,故A 错误;0~2s 内,小明和小华之间的距离始终是变化的,所以小明相对小华是运动的,故B 错误;0~8s 内,内两人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根据s
v t
=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 正确;在s -t 图像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
速直线运动,而小华运动的图像是曲线,是变速直线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
8.(2023上海青浦期末)P 、Q 是同一直线上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 点向Q 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分别如图(a )(b )所示。
当甲经过P 点时,乙还距Q 点6米;当乙经过Q 点时,甲、乙两车相距8米。
则P 、Q 两点间的距离( )
A .可能为2米
B .可能为6米
C .一定为10米
D .一定为18米
【答案】A
【解析】由图(a )可知10m 10m/s 3s 3
s v t =
==甲甲甲,由图(b )可知10m
2m/s 5s s v t ==
=乙乙乙,由于甲、乙都是经过P 点向Q 点做直线运动,依据题意,当乙还距Q 点6米到乙经过Q 点的时间为1632/s m
t s v m s
===乙,此时甲离开P 的距离为210
m/s 3s 10m 3
s v t ==
⨯=甲,由于甲乙>v v ,且甲、乙的位置不定,若当甲经过P 点时,乙在甲的前面,则210m 8m 18m PQ s s =+∆=+=,若当甲经过P 点时,乙在甲的后面,则210m 8m 2m PQ s s =-∆=-=,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9.(2023陕西安康期末)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 .航模飞行器以11m/s 的速度飞行 B .百来赛跑中运动员用10s 跑完全程 C .汽车以50km/h 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D .从30m 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
2.5s
【答案】C
【解析】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 ;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 10m/s 10s
s v t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4km/h 54m/s 15m/s 3.6=⨯
=;从30m 高出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30m
12m/s 2.5s
s v t ===,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故选C 。
10.(2023新疆哈密期末)一辆汽车以30m/s 的速度从A 地开往B 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 A .24m/s B .25m/s C .26m/s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设A 、B 两地距离为s ,则往返用时分别为1130m /s
s s
t v =
=,2220m /s s s t v ==,则往返平均速度为
12
2224m /s
30m /s 20m /s
s s
s v s s
t t t =
===++。
故选A 。
11.(2023湖北武汉期末)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在40s 内的平均速度不同
B .到达900m 处乙车所用时间一定大于甲车所用时间
C .前15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可能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D .在20s~30s 之间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B
【解析】甲、乙两车在40s 内的总路程均为1200m ,根据s
v t
=可知,平均速度相同,故A 错误;甲车30s
到达900m ,乙车30s 只到达750m ,所以到达900m 处乙车所用时间一定大于甲车所用时间,故B 正确;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甲车15s 路程为450m ,而乙车20s 运动了450m ,且甲车前20s 速度均大于乙,故C 错误;在20s~30s 之间甲车的路程为300m ,乙车路程也为300m ,所以二者平均速度相同,故D 错误。
故选B 。
12.(2023
河南新乡期末)加强体育锻炼,争做阳光少年。
小亮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他的步行情
况,小亮的步幅大约为2步1m,从图当天“微信运动”中可以估测出()
A.他的身高大约为175cm
B.他走过的路程约为4800m
C.他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5m/s
D.当天小亮步行的时间约为3h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数据,无法知道小亮的身高,故A不符合题意;从图中可知,小亮走了9653步,小亮的
步幅大约为2步1m,其一天走的路程为9653
1m4826.5m
2
⨯=,可以估测小亮走过的路程约为4800m,故B
符合题意;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故C不符合题意;人步行速度约为1m/s,由速度公式估算步行时间约
为
4800m
4800s 1.33h
1m/s
s
t
v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3湖北襄阳期末)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A.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B.只需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
C.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
D.任何相等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
【答案】D
【解析】物体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我们可以看出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直接通过速度的计算
公式
s
v
t
=算出的速度是1s内的平均速度,可以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故A不符合题意;只需
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考虑运动的路径是否是直线,故B不符合题意;
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通过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算出的速度是平均速度,可以先快
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s=v t可知,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3·四川泸州期末)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由
s
v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