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教版中考化学计算题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人教版中考化学计算题试卷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
1.铜生锈后所得物质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充分加热30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

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5:6,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______g。

2.乙炔(C2H2)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

用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与水反应可制取乙炔,最终还可得到电石渣。

某电石渣中含氢氧化钙92.5%,其余为杂质,此电石渣可用于处理电镀厂排出的酸性废水。

(1)100kg上述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kg。

(2)用上述电石渣处理含硫酸196kg的酸性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求至少需要电石渣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3)把一定质量的乙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C2H2O2CO2H2O x
反应前的质量/g8.914.4 4.400
反应后的质量/g 3.7017.6n 2.8
n=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A1Cl3可以与NaOH生成A1(OH)3沉淀,A1(OH)3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Al(OH)+NaOH=NaAlO+2H O,现向100g HC1和A1C3的混合溶液中其反应方程式为:
322
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oa段表示NaOH与混合溶液中的反应。

(2)原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横坐标中线段(m1-20)与线段(m2-m1)长度的最简整数比为多少。

(4)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生成NaC1的质量是多少?(写计算过程)。

4.黄铜(铜锌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

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 80g 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得到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1234
稀硫酸的用量/g2*******
剩余固体的质量/g20.017.4m13.5
(1)m= 。

所取黄铜螺母中铜的质量为 g。

(2)请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
(3)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分析实验数据,在下图坐标中画出加入 80g 稀硫酸过程中相应的曲线图(纵坐标为自行设定物质的质量;并标出曲线中必要的数据)。

5.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它可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

小华利用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

将30mL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1010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0.08m0.04
(2)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6.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坏的钢铁约占全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如何防止钢铁生锈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铁的锈蚀对社会生产造成较大损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

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

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13456
取样品质量
30.030.030.030.030.0
(g)
取稀硫酸质
30.090.0120.0150.0180.0
量(g)
产生气体质
0a0.30.50.6
量(g)
(1)a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请你再举一个对生产或生活,有利也有弊的实例______________。

(2)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7.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
(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填化学式)(酚酞除外)。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则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g;请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____________
(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戊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

_____________
8.为了测定大理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一次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__。

(3)此大理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 上述稀盐酸,所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反应后的滤液蒸发11.2g 水,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6)现有上述大理石样品500t ,可以制得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将CO 和CO 2的合气体20g 通入186.8g 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发现溶液质量增加13.2g 。

试计算:(温馨提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2CO +2NaOH=Na CO +H O )
(1)原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0.某兴趣小组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的污染物为NaOH 。

为了测定污水中NaOH 的含量,他们首先把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g ,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然后取80g 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硫酸至49g 时恰好完全反应(假定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硫酸反应)。

请计算:
(1)把20g 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g 。

(2)污水中所含NaOH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取80g 该污水于烧杯中放置几天后,若其中的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

则此时应逐滴加入10%的硫酸________克才能使碳酸钠恰好完全变成硫酸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
1.()23222Cu OH CO 2CuO+H O+CO ∆
↑;5
【详解】
(1)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22Cu OH CO 2CuO+H O+CO ∆↑故填:()23222Cu OH CO 2CuO+H O+CO ∆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3222Cu OH CO 2CuO+H O+CO ∆
↑设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a ,反应后固体的总质
量为 x ,则反应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也是 a ,由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5:6可得
a a
=56x=2530x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等于反
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30g -25g=5g 故填:5
2.C
解析:(1)92.5
(2)解:设至少需要电石渣的质量为x 。

24242H SO +Ca OH CaSO +2H O 9874136369()196kg 2.5%x
= 7492.5%=98196x kg
x =160kg 答:至少需要电石渣的质量为160kg 。

(3)3.6,222224C H O 6O +9+4CO H O+2C 一定条件
【详解】
(1)100kg 上述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00kg×92.5% = 92.5kg 。

(2)详见答案。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9+14.4+4.4+0+0=3.7+0+17.6+n+2.8,n=3.6。

故填:3.6。

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减少的为反应物。

则C 2H 2,O 2为反应物。

CO 2,H 2O ,x 为生成物。

设参该反应C 2H 2,O 2,CO 2,H 2O ,x 前的系数分别份a ,b ,c ,d ,e 。

则m(C 2H 2):m(O 2):m(CO 2):m(H 2O)=(8.9g-3.7g):(14.4g-0g):(17.6g-4.4g):(3.6g-0g) = 26a:32b:44c:18d 。

a:b:c:d=4:9:6:4。

化学方程式可写为
222
224C H O 6CO H O+ex +9+4一定条件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分子中含有碳、氧原子,且个数比为1:1,应为CO 。

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
224C H O 6O +9+4CO H O+2C 一定条件。

3.H
解析:(1)HCl
(2)设混合溶液中HCl 的质量为x ,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

2HCl +NaOH =NaCl +H O 36.54058.54g
36.5=404g 404g
=58.5x
y
x
y
解得x =3.65g ,y =5.85g 。

则原混合溶液中,HCl 的质量分数为:3.65g
×100%=3.65%100g。

(3)3:1
(4)解:设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

33AlCl +3NaOH=Al(OH)+3NaCl
78175.5
7.8g
787.8g
=175.5z
z

解得z =17.55g
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生成的NaCl 的质量是:5.85g+17.55g=23.4g 答: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生成NaCl 的质量是23.4g 。

【详解】
(1)由物质的性质和图示可以看出,oa 段没有产生沉淀,则说明此时是NaOH 和HCl 反应。

故答案为:HCl ;
(2)由图像可知,和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g ,则溶质的质量为20g×20%=4g 。

详见答案,
(3)由物质的性质可知,(m 1-20)是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m 2-m 1)是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由方程式:33AlCl +3NaOH=3Na +Al(OH)Cl ↓、
322Al(OH)+NaOH=NaAlO +2H O 可知,横坐标中线段(m 1-20)与线段(m 2-m 1)的最简整
数比为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3:1。

故答案为:3:1; (4)见答案。

4.C
解析:(1)14.8;13.5;(2)性能优良;(3)19.6%;(4)
或或
【详解】
(1)第一次实验中,加入20g 稀硫酸,此时剩余20.0g 的固体。

第二次实验中,再加入20g 稀硫酸,此时固体剩余17.4g ,被消耗了2.6g ,则说明第一次实验中锌有剩余,且每20g 稀硫酸就会消耗2.6g 的锌。

则第三次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固体剩余质量应为17.4g-2.6g=14.8g 。

第四次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后,固体剩余13.5g ,消耗了固体14.8g-13.5g=1.3g ,则说明第三次实验结束后,合金中只剩下了1.3g 的锌,则可以分析出第四次实验中硫酸过量,前三次实验中锌是过量的。

剩余固体即为铜锌合金中不反应的铜的质量。

故答案为:14.8、13.5;
(2)根据第二次固体减少了2.6g 可知第一次也是减少2.6g ,所以初始状态下,样品质量为20.0g+2.6g=22.6g 。

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3.5g
22.6g
×100%≈59.7%,介于59%-65%之间,所以性能优良。

故答案为:性能优良;
(3)若要计算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则应该选择硫酸没有过量的一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否则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只能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无法计算出未反应的质量。

则可以选择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的数据。

根据(2)的分析可知,实验初始状态下合金的质量为22.6g ,第一次加入20g 稀硫酸后,合金剩余20g ,则消耗的锌的质量为2.6g 。

设20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2442Zn +H SO =ZnSO +H 65982.6g 65 2.6g =98x x

解得x =3.92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92g
100%19.6%20g
⨯=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4)若纵坐标为Cu 的质量,则铜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则可以分析出图像为:。

若纵轴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则最后消耗的锌的质量为22.6g-13.5g=9.1g ,则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共计消耗硫酸的质量为z ,则
2442 Zn+H SO=ZnSO+H 65982
9.1g
659.1g
=
2
659.1g
=
98z y
y
z
解得y =0.28g,z =13.72g。

则共计消耗硫酸的质量为:13.72g÷19.6%=70g,共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8g,则可以分析出图像为:。

若纵轴表示固体剩余的质量,则可以分析出,初始状态下,合金的总质量为22.6g,反应结束后,固体剩余13.5g,则可以分析出图像为:。

故答案为:或或
(答案合理即可)。

5.(1)0.08
(2)解: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g黄铜样品粉末总共收集到氢气是0.08g+0.08g+
0.04g=0.2g ;
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 22Zn +2HCl =ZnCl +H 6520.2g
6520.2g =6.5g
x x x ↑
=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10g 6.5g
10g
-×100%=35%; 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35%。

【详解】
(1)根据黄铜中分三次加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知,第三次生成的氢气质量较少,则第一次和第二次盐酸完全反应,即第一次和第二次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均为0.08g ,故填:0.08; (2)见答案。

6.F
解析:(1)0.1;Fe 2(SO 4)3、FeSO 4;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使食物腐烂(合理即可); (2)设样品中单质铁质量为x
2442Fe +H SO Fe =5620.6g
SO +H x
↑ 56=20.6g
x x =16.8g
样品中单质铁质量分数=
16.8g
100%=56%30g
⨯ 答:样品中单质铁质量分数为56%。

【详解】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30g 稀硫酸没产生氢气,是稀硫酸和铁锈反应,4、5可以看出每30g 稀硫酸可以产生0.2g 氢气,则a 应为0.1,第6次只增加0.1g 氢气,说明铁已被消耗完,硫酸有剩余;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Fe 2(SO 4)3、FeSO 4; 氧气对生活有利也有弊,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使食物腐烂(合理即可); (2)见答案。

7.C
解析:CaCl 2 40g 18.5%
【详解】
(1)甲实验恰好中和,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该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化学式是CaCl 2。

(酚酞除外)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 ,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 2CO 3溶液,如图丙,溶液pH 的变化如图丁,溶液的pH 开始小于7,可见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盐酸有剩余。

因为开始是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当溶液的pH 变为7时,说明氯化钙开始和碳酸钠反应,所以与CaCl 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70克-30克=40克。

根据题意,设该溶液中参加反应的CaCl 2的质量为x 。

2233+
=+111106
x
40CaCl Na CO Ca g 26.5%
CO 2NaCl
↓⨯ 111x
=10640g 26.5%
⨯ 解得x=11.1g
该溶液中CaCl 2的质量分数为:
11.1g
100%18.5%60g
⨯≈ (3)设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 2CO 3溶液70g 时(此时与CaCl 2溶液反应的Na 2CO 3溶液质量为40g ),生成沉淀的质量为y 。

2
233+
=+10610040g 26CaCl Na CO CaCO 2NaCl .5%y
↓⨯ 10640g 26.5%
=100y
⨯ 解得y=10g 。

则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戊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是:
8.C
解析: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
73x =44 2.2g
32% 40g 11.1% 324t 【详解】
(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
故填: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解:第一次50g 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为50g+25g-72.8g=2.2g ,
设第一次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322
2CaCO 2HCl =CaCl +CO +H O 73
44x
2.2g 73x =44 2.2g +↑ 故填:73x =44 2.2g。

(3)根据(2)中比例式,可以求得x=3.65g ,加入150g 稀盐酸,与之前的50g 稀盐酸相同,所以150g 稀盐酸中含有溶质的质量=3.65g×3=10.95g ,稀盐酸一共含有溶质=10.95g+3.65g=14.6g ,设样品中碳酸钙质量为m ,
322
2CaCO 2HCl =CaCl +CO +H O 10073
m 14.6g
10073=m 14.6g
+↑ m=20g
其中钙元素质量=20g×40100
×100%=8g ,所以样品中钙元素质量分数=8g 25g ×100%=32% 答:此大理石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

故填:32%。

(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 上述稀盐酸,设所需盐酸的质量为a
a×36.5%=14.6g
a=40g
答:所需盐酸的质量为40g 。

故填:40g 。

(5)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生成氯化钙质量为z ,
322
2CaCO 2HCl =CaCl +CO +H O 73
1114414.6g
z y 7344111==14.6g y z
+↑
y=8.8g z=22.2g
所以滤液质量=200g+20g-8.8g=211.2g ,此时蒸发11.2g 水,溶液质量变为=211.2g-11.2g=200g 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2g 100%=11.1%200g
⨯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1%。

故填:11.1%。

(6)设生石灰质量为c ,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20g 25g
×100%=80%,所以此时碳酸钙质量=500t×80%=400t ,
32CaCO CaO CO 100
56
400t
c 10056=400t c
+高温↑
c=224t
杂质质量=500t-400t=100t ,所以生成含杂质的生石灰质量=100t+224t=324t
答:可以制得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324t 。

故填:324t 。

9.C
解析:(1)溶液增加的质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13.2g ,原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分数为13.2g 100%=66%20
⨯ 答:原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分数为66%。

(2)设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223
2CO +2NaOH =Na CO +H O 44106
13.2g x
4413.2g =106x
x =31.8g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8g 100%=15.9%186.8g+13.2g
⨯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9%。

【详解】
见答案。

10.H
解析:(1)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20g×98%=(20+x )×10%
x =176g
答:要加水的质量是176g 。

(2)设污水中所含NaOH 的质量分数是y ,
24242H SO +2NaOH =Na SO +2H O
9880
49g 10%80g 9849g 10%=8080g =5%y
y
y ⨯⨯⨯⨯
答:污水中所含NaOH 的质量分数是5%。

(3)取80g 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硫酸至49g 时恰好完全反应,钠元素全部转换为硫酸钠;
取80g 该污水于烧杯中放置几天后,若其中的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

再逐滴加入10%的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在变质前后钠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最终都转化为硫酸钠,硫酸钠的质量应该相等,那么硫酸根的质量也相等,硫酸根都来自稀硫酸,稀硫酸质量也相等;所以变质前后,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不变还是49g 。

【详解】
(1)见答案。

(2)见答案。

(3)见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