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龙山
卧龙山距屯昌县城11公里,地处海榆中线干道旁。
站在山前,眺望卧龙山,只见卧龙山由四个山峰和几个高低不等的小山岭蜿蜒相连而成,状如卧龙。
相传古时这里时常暴雨不止,山洪淹没田地村庄,村民受害。
众村民烧高香祈求保佑。
一日一仙龙受天皇之命,降临此地,卧地栏住洪灾,暴雨消失,村民大喜,为人间消除灾难。
乡民们为此乞求仙龙永远镇守此地,以保万世太平。
仙龙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于是化为龙山,永驻于此。
成为今天的卧龙山,从山下到山顶景色各异,形成十二处绝妙景观。
登上海拔499米的卧龙山最高峰——“龙首”,即可窥卧龙山全貌。
从山的东面攀登而上。
行到山腰,便见两石,一石自山脚拔地而起,一石垒叠在该石顶端,向东部分接口处裂开似嘴。
龙口张开,龙的下唇下前斜,其下为百米悬崖。
这就是卧龙山的第一绝景——“龙口石”。
“龙口石”后面为卧龙山第二绝的“龙脑盖”。
一上一下两块大石,下石为顶盖骨,上石盖于下石顶中,似摇头晃脑状,真是奇妙极了。
离开“龙口石”,一转身,便见着前面出现一长约1米,
宽约2米,厚约1米半,状似金砖的奇石。
传说原是天宫扔下的一块金砖,它一角落地。
这块金砖本是欲救济村民的粮款。
谁料一村霸知道后,想把金砖据为已有,便派家人上山抢劫。
仙人见状,挥手一掷,金砖即嵌入地里,谁也搬不动,留至今天,传为佳话。
从“金砖石”再往上攀几十米,又见一组巨石,石与石之间叠在一起,且留有很多缝隙,无数的鸟儿便利用这些缝隙筑巢栖息,真可谓鸟的天堂。
人们为此把这卧龙山的第四绝称为“鸟石”。
转向卧龙山西南面约百米处,又有一组高约10米的巨龙石拔地而起,顶部一石为黑色,这就是被龙山村的乡亲们视为神灵的卧龙山第五绝——“仙人点灯”。
相传石上有一对不见形的神灯,常在夜间,当山上的石锣敲响时,便发出红光,照亮卧龙半边山。
由此,这里便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顺“仙人点灯”直上峰顶,只见一块大石,石面平滑,石身入地三分,石上可坐数十人,此石名曰“仙斋石”。
传说以前石上搭有一寮,居山之仙常于此聚食斋饭,讨论一些助民消灾之事。
乡民们把这里称为卧龙山的第六绝。
山顶另有一奇观:巨石包围而成的一圆形石栏。
石栏仅有一门供人出入,栏内面积约80平方米,当地人称它为“绑牛栏”意为食草脱绳的牛,赶进栏中无路可逃,徒手就擒。
人们将这里的景观称为卧龙山第七绝。
在山顶另一方向的半山腰,直立着高约5米的两石,一南一北,顶部托起一块小石,举向蓝天,这是卧龙山第八绝的“补天石”。
从山顶远眺,山下的村庄、田无尽收眼底,山脚下一时天高云淡,放眼远眺使我顿生一种超然物外之感。
转道南面下行,我们开始穿行于卧龙山第九绝的“仙女巷”由巨石形成的“夹道”而成,称仙女巷,被誉为卧龙山第九绝。
一大一小,其巷高深宽阔,巷壁皆巨石,高的三、四十米,低的也有十多米。
石壁平滑,巷底部乱石堆积,顺巷而上,直达峰顶,石巷石侧为“仙女洞”,洞宽5米、深2千米,洞底铺满软沙,抓一把用手磨搓,闪闪发光,似金粒,因此“仙女洞”被冠为第十绝。
走出石巷,顿见一由大块石头天然垒成的石屋,屋中可纳数十人,屋前一清泉汩汩流过,捧一口喝下,心中顿觉清凉,这便是卧龙山的第十一绝。
绕过石层向东仰视,只见一缕阳光自一石峡中穿入,如一把利剑,无边无际的蓝天,在这里被挤成一条又细又长的蓝线。
此为卧龙山第十二绝景的“卧龙石峡”。
石峡高20多米、长300多米。
峡中有一石床,传说人卧于石床入梦后,便能与卧龙相见插曲卧龙请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