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在公文上的文言语汇
应用在公文上的文言语汇.ppt

【請 鑒核】
重要計畫等,居於監督立場, 須送請上級 審查其可行性或爭取補助經費者用之。
主旨:檢送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書1 份,請 鑒核。
【請 核備】
必須由上級單位依法核定才生效力者用之。
主旨:檢送本會第十屆理監事當選名單1份, 請 核備。
【請 核釋惠復 】
【合先敘明】
依本法第5條之規定,本案應先辦理拋棄 繼承,方可過戶,合先敘明。
【函囑】 貴軍部函囑查復有關○○○公司是否仍
繼續非法營業一案…。
【未敢擅專】 本案擬請移送政風單位辦理,未敢擅專,
請 鈞長裁示。
【情事】 若見違法亂紀等情事,當從嚴議處。
【迭】 民眾迭有反應,該路段設計不當,以致
車禍頻仍。
【臻】 該項計畫未臻完善,請再酌加調整。
【闕如】 經查第二頁闕如,茲檢附該頁影印本1份 補正之。
【逕】 本案為 貴管業務,請查明逕復該會。
【無訛】 茲收到三萬五千元正無訛。
【罔顧】 經查該公司罔顧商業信譽,逕以不良品
充當優良品出售…。
【略以】
依照台北市政府○年○月○日○字○號 函示略以:「…」。 又例:按李君前次同案陳請本府略以: 「…」。
【蓋】 蓋民眾所抗爭者,利益分配不均耳。
本案之所以能順利闖關,蓋有高人指點。
【豈】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豈可因人設事。
【乃】 本案未獲通過,乃法律另有規定。
【甫】 本案甫由本府完成草案之規劃。
【抑】 本案擬併前案一同處理,抑或分開辦理?
請 核示。
【茍】 茍言行不一致,則安能取信於他人?
【短絀】 本案因年度經費短絀,故需再酌加挹注。
【不無】 彭君之行為不無可議之處。
公文写作常用诗词

公文写作常用诗词L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尽心上》释义:人穷的时候不丧失道德的标准,而发达的时候也不可以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
告诫人们不管生活窘迫,还是处境优越,都要始终坚守自己信奉的原则和操守,不做背离礼义和道德法纪的事情。
2.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荀子•议兵》释义:所有事情的成功,一定是因为认真严肃;所有事情的失败,一定是因为松懈怠慢。
3.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明】吕坤《呻吟语》释义:常怀敬畏之心,则不敢肆意妄为,因此能修养成美好的德行操守。
反之,若心中无戒惧,就会随心所欲,从而招致灾祸及身。
4.为学须先立志。
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
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朱熹《朱子语类》释义:读书成才,必须先立下志向。
只有志向立下了,才能够使得学问逐渐巩固加深。
如果立志不坚定,最终难以取得成功。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释义:天下间的难事一定是由容易的事情演变而成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处开始累积的。
6.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唐】魏徵《群书治要•昌言》,释义:无论所处环境是安全还是危险,都不会动摇自己的志向;无论成就事业困难还是容易,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心。
7.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释义:这个人是君子啊,这个人崇尚道德啊。
8.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传》释义:研究学问,钻研古典务必得到事实,依据事实从中得出真义,意思指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9.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释义: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获得稳定的利益,眼光要放长远些。
10.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释义:对于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像是有某些不足。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释义: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
公文写作常用古典诗词名句(168组)

公文写作常用古典诗词名句(168组)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言其仁义。
(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5.学,然后言严重不足,教导,然后知困。
(礼记)6.苛政猛于虎。
(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书经)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家经)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12.知耻近乎勇。
(礼记)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易经)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书经)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两耳塞豆,不言雷霆。
(冠子)18.放之四海而皆准。
(礼记)19.皇皇不可终日。
(礼记)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书经)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5.研习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32.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33.季孙之忧,无此?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子)35.均并无散,和无寡,安无复以。
(孔子)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例如浮云。
(孔子)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孔子)42.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未成。
申论作文常用古语表达

申论作文常用古语表达
古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用于作文中不仅可以让文章更加厚重,而且能够体现作者扎实的文化素养。
下面是一些常用古语的表达,供参考:
1. 各花入各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喜好。
2. 视微知著:从细微之处可以看出整体的特点。
3. 不作不死,而多作多败:不努力工作就会失败,多做事情则容易引发错误。
4.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平时沉默不语,一旦开口就能引起轰动。
5. 春风化雨:比喻温暖带来希望,启发人的一种言行。
6. 以毒攻毒:用坏人的手法对付坏人。
7. 身强力壮:形容人的身体强健,有力量。
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就能百战百胜。
9. 人之常情:指人类普遍具有的思考和情感。
10. 知行合一:知道了就去行动,知行统一。
请注意,以上古语表达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灵活运用,在作文中适当地使用古语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但过多地使用可能会显得生硬和不自然。
因此,在写作时要合理运用古语,保持文章的流畅和连贯。
【精品】2020年公文写作必备★★国学经典名句65条

【精品】2020年公文写作必备★★国学经典名句65条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8.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9.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公文写作常用诗词(31)

公文写作常用诗词(31)
1.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
释义:他送我鲜桃,我以琼瑶还报他。
⽐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
释义:含德深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婴儿。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
释义:这里是教导我们惜福、节约,字面的意思是说,一餐粥、一餐饭,我们应当想到来处不易;衣服的半根丝半条线,我们要常常念着,『恒念』就是永恒,常常念着这些物质生产的艰难。
5.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西汉】刘向《说苑》
释义:世间万物,只有保住根本才能生长;一切事情,只有符合道义才能成功。
汇报中用到的古文

汇报中用到的古文
在汇报中使用古文可以增加汇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深度,以下是一些适合在汇报中使用的古文:
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这句话意味着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尧的仁德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政而消失。
在汇报中可以用来强调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即要广泛学习、深入思考、明确分辨、坚定实践。
在汇报中可以用来强调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这句话意味着知道一件事情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从中得到乐趣。
在汇报中可以用来强调兴趣和热情对于工作的重要性。
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这句话意味着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努力,而荒废则源于嬉戏玩乐;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而失败则源于随波逐流。
在汇报中可以用来强调勤奋和思考的重要性。
这些古文都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可以为汇报增添亮点和深度。
不过,在使用古文时需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汇报的效果。
1。
公文写作必背的250条国学名句

公文写作必背的250条国学名句一1.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2.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3.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9.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1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1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13.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14.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1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16.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17.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1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19.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20.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21.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22.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23.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4.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5.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二1.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3. 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5.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6.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7.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9. 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1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1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13. 将欲取之,必先之。
公文写作100个古代金句及释义

100个古代金句0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0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0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与此相反。
0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
译: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防止别人的怨恨人。
05、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06、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开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0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0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看见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内心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0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译: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会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谦逊并感到自己的缺乏,能因此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4、言必信,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办到。
古文里的好句子可用于公文写作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工作报告引用古文经典

工作报告引用古文经典2.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4.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嘏《长安晚秋》5.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6. 一行写入相思传。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7. 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10.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杜公瞻《咏同心芙蓉》12.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14. 绿荷多少夕阳中。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
《虞美人》15.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刘禹锡:《秋风引》)16.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19.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20.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22.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杜甫《秋野五首》26.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27.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酬刘柴桑》28.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29.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秦观《秋日》30.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31.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32.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33.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34. 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王沂孙《扫花游·秋声》35.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李白《秋思》36.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39.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李白《古风·其五十九》40.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41. 一叶江头枫叶丹,秋容惨淡客悲酸。
吕江《秋思》42.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44.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应用在公文上的文言语汇课件

公文文言语汇能够准确传达信息 ,避免误解和歧义,保证信息的 有效传递。
02
维护正式场合的规 范性
公文文言语汇的使用能够维护正 式场合的规范性和庄重性,体现 正式场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03
提高工作效率
公文文言语汇的使用能够提高工 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使信息 传递更加高效、准确。
02
应用在公文上的文言语汇课 件
目 录
• 公文文言语汇概述 • 公文文言语汇分类 • 公文文言语汇应用规范 • 公文文言语汇常见错误与纠正 • 公文文言语汇实例分析
01
公文文言语汇概述
公文文言语汇的定义
公文文言语汇是指应用在政府、企事 业单位等正式场合的规范性语言,用 于传达正式、准确的信息。
公文文言语汇具有特定的表达方式和 语言风格,与日常用语有所不同。
公文文言语汇分类
命令语汇
表达强制要求或命令的语汇
命令语汇在公文中用于表达上级对下级的强制要求或命令,语气严肃、坚定,不 容置疑。常用的命令语汇包括“必须”、“不得”、“应”等。
批示语汇
表达上级对下级请示的批复或指示的语汇
批示语汇用于上级对下级的请示进行批复或指示,语气庄重、明确,具有权威性。常用的批示语汇包括“同意”、“不同意 ”、“请按此执行”等。
语法结构
遵循汉语语法规则,避免语病 和不当表达。
语言风格
保持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避 免冗长和繁琐的表述。
公文文言语汇格式要求
标题格式
使用公文标题格式,如“关于+事项+文种”。 Nhomakorabea行文格式
遵循公文行文格式,包括发文机关、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等部分。
排版格式
按照公文排版格式要求,如字体、字号、行间距、页边距等。
应用在公文上的文言语汇课件

报告的文言语汇运用
报告的文言语汇应当准确、简洁,表 达清晰。在撰写报告时,应使用正式 、专业的用语,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 的词汇。
报告的开头应明确指出所要报告的事 项或结果,如“根据XXX规定,特此 报告如下”。结尾应使用简洁的结束 语,如“以上报告请予以审阅”。
在报告的正文部分,应使用段落和标 题来划分内容,使结构清晰、易于阅 读。同时,应注意使用简练、流畅的 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通知的文言语汇运用
通知的文言语汇应当简明扼要,表达准 确。在撰写通知时,应使用直接、明确 的用语,避免使用过于正式或古板的词 汇。
通知的开头应明确指出所要传达的信息或事 项,如“根据XXX规定,特此通知如下”。 结尾应使用简洁的结束语,如“以上通知请 予以遵守”。
在通知的正文部分,应使用段落和 标题来划分内容,使结构清晰、易 于阅读。同时,应注意使用简练、 流畅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 子结构。
印发机关
指负责印制公文的机关,一般不标注在公文正 文中。
印发日期
指公文印制完成的日期,一般标注在公文末页右下角。
公文的写作要求
01
遵循规范格式
公文写作必须遵循国家有关公文 的规定和要求,格式规范、要素 齐全、表达准确。
02
用词简练明确
03
逻辑清晰条理
公文应使用简练、明确的语言表 达意思,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过 于专业的术语。
增强可读性
文言语汇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使用文言 语汇能够增强公文的连贯性和可读性,使
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减少错误
文言语汇的正确使用可以减少语法、拼写 等错误,提高公文的准确性和质量。
提升专业形象
使用文言语汇能够提升公文的规范性和专 业形象,使公文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公文写作中常用的66个《论语》金句

公文写作中常用的66个《论语》金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古句论述公文重要的句子

古句论述公文重要的句子公文是指政府或组织机构用于公开、传达政策、决策、规章制度等内容的正式文件或文字材料。
公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明确规定、传递信息、记录历史、保留证据、监督执法等多种功能。
下面列举了十个古句,用于论述公文的重要性。
1. "文者,君之朝仪也,国之重器也。
"(《论语·子路》)这句话强调了文书在君王的朝仪礼仪中的重要性,也暗示了公文在国家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2. "文犹骨而言犹肉,文忠信而言得失也。
"(《礼记·曲礼上》)这句话认为文书就像骨头一样,是言语的肉体,文书的忠诚和言语的得失都能通过公文体现出来。
3.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红楼梦》)这句话强调了文章的重要性,公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章,更是能够影响到千古之事的发展和结果。
4. "君子之道,就是以文修身。
"(《论语·子路》)这句话表明了君子通过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从而能够更好地处理公文事务,做出明智的决策。
5. "文以载道,载道以立德。
"(《论语·孔子》)这句话强调了文书的目的是传达道德,公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书,更是要通过载道来立德。
6. "法者,治之纲纪也;文者,治之文理也。
"(《礼记·曲礼上》)这句话认为法律是治理社会的纲要,而公文作为一种法律文件,是表达治理的文理。
7.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述而》)这句话表明了文质彬彬是君子的标志,公文作为一种正式的文字材料,也应该具备君子的风范。
8. "文如其人。
"(《史记·孔子世家》)这句话认为文书反映了书写者的品质和个性,公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书,也应该反映出公文起草者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9. "官文本正,百姓安之。
公文材料常用古文诗词汇总

公文材料常用古文诗词汇总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韩愈《增广贤文》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讲学解》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左传?宣公二十年》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6.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冯梦龙《警世恒言》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稼说送张琥》1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1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王充《论衡》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1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律》16.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章句下》17.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止矣。
——荀子《儒效》1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20.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朱子语类》2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2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23.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董必武《题赠中学生》2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无名氏《金缕衣》2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文嘉《明日歌》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公文写作中常用语鼓舞士气的诗句积累

1,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2,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
3,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笑。
当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1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
1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世上行路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16,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公文写作常用古诗词名句

1、公文写作常用古诗词名句公文写作常用古诗词名句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 .楚 .屈原《涉江》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 .屈原 .《离骚》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 .屈原《渔夫》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 .魏 .曹操《龟虽寿》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 .《折杨柳歌辞》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 .宋 .鲍照《代白头吟》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 .李世民《赐萧禹》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 .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 .文天祥《正气歌》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 .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 .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 .李白《行路难》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 .李贺《致酒行》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 .李白《将进酒》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 .刘禹锡《浪淘沙》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 .窦庠《醉中赠符载》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 .郑思肖《画菊》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 .张孝祥《论治体札子 .甲申二月九曰》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 .王冕《墨梅》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 .郑燮《竹石》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曰人索句并见曰俄战争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示
係 宜「
誤 附繕
植 括入
, 號錯
請 ,字
修 以或
正 示錯
人 事 室 辦
本 案 倘 蒙
的 意「 思倘 。」
二
三 【 倘
】
理 敘 獎 事 項 。
鈞 長 核 可 , 擬 另 移 由
例表 如示 :「
如 果 」 、 「 假 設
」
貴 所 所 提 意 見
顧 問 公 司 辦 理
本 案 本 會 於 已
二 二 【 無 從 】
管示
,「
歉沒
無有
從緣
受由
理」
。的
辦前 復已 。於
三 月
例現 如在「 :」迄
的」 意表。「
請 常從
卓 見過
處 於去
, 公某
惟 文時
迄 書候
未 。到
為 「 三 萬 元 」
原 函 「 二 萬 元
區數 別」 。。 例誤 如植 :部
「 誤 植 」 表
二
四 【 誤
意須 。」 慎的 用意 。思 例,
「 毋 庸 」 表
二
六 【 毋
庸 】
,之二 如含示
應決月 :有「
毋議一 下不
庸,日 對必
再故作 上」
議有成 指、
。關委 正「
請 之無
應 毋 庸 贅 述 。
本 法 第 十 三 條 已 規 定 甚 明 , 本 案
慎的 用意 。思 例, 如含 :有
下 對 上 指 正 之 意 。
於轉 公圜 文」 書表 。示 例「 如挽 :救
」 的 意 思
圜 】
。
提 拋 棄 繼 承 , 方 可 過 戶 , 合
先 敘 明
。
依 本 法 第 五 條 之 規 定 , 本 案
應 先 辦
理
如定場為 :時白語「
,。助合 其切詞先 尾入,敘 語主無明 可題義」 用前。即 「,常「 合先見先 先引於敘 敘用公明 明法文」 」條書。 。的之「 例規開合
, 如解
俾 :」
權該 益案 ,已 請延 剋宕 日甚
腔非的上 之情用」 意不語的 。得,意 例宜下思 如,對。
「 剋 日 」 表
一
九 【 剋
日 】
辦欠 :少上為示
理, 用絕上「
見為 ,不對立
復免 以可下即
。影 避用催」
響 有,促、
民 打而辦「
眾 官且復馬
本 案 非 本 府 所
意 思「 。無 例從 如」 :表
來 】
劫氣 書表
,敗 。示
請壞 例「
貴 局 加 強 路
, 常 見 年 輕 人
如最 :近
」 的 意 思
,
一
單台 用文宜所中 【
位端 參所 處提 並之 逕建 復議 之, 。本
府 己 轉 相 關
。很 例忌 如諱 :「
之 」 、 「 的 」 兩 者 混
全 部 以 「 之 」 來 顯 示 , 而 且 公
以的 ,「 須之 使」 用。 「公 的文 」書 有較 關文 的言 語化 句,
續查 例關對示
非復 如係方「
法有 :的時來
營關 用用函
業晉 法之吩
一江 ;,咐
案有 上且」
限 對為的
• •
•
• • •
•
當 , 以 致 車 禍 頻 仍 。
民 眾 迭 有 反 應 , 該 路
意
思 。 例 如 :
「 迭 」 表 示
「
反
覆
一 ○ 【 迭 】
段不
設斷
計」
不的
議 處 。
若 見 違
法
亂
紀
等
情
事
五 【 得
】
幣 如為示
三 :」「
千 的可
元 意有
以 思可
下 。無
罰 常」
金 見、
。於
窒 礙 難 行 , 請 再 研
所 提 計 劃 尚 有 不 合
書無 。法「 例執窒 如行礙 :」難
的行 意」 思表
一 八 【 窒 礙 難 行 】
處規 ,示
調定 常「
整之 見困
之處 於難
。, 公重
恐 文重
,
加 減 預 算 通
,
當
從
嚴
「常
事 件 」 則 稍 較 口 語 化 。 例 如 :
見於公文書;若使用「事情」、 「情事」即「事件」的意思。
九 【 情 事 】
本 案 既 有 明
怕 」「 相殆 近」 ,表
一
二 【 殆
】
文 常示
規 見一
定 於種
, 公推
殆 文測
無 書,
可 。與
議 例「
之 如恐
處:
而 未 結 之 原 因
由 於 人 事 更 迭
六 【 合 先 敘 明 】
」
改 向 其 主 管 單 位 為 之 。
本 案 因 非 本 府 權 責 , 恕 無 從
辦 理 ,
請
順 暢 。 例 如 :
因 為 一 再 重 複 「 辦 理 」 , 則 語 氣 失 之
理 」 、 「
申 請 」 等
行 為 而 替
代 的 語 句
。
「 為 之 」 為 避 免 重 複 前 面 提 過
的 意「 思更 。迭 例」 如表
一
一 【 更
迭 】
之頻 :示
一仍 「
。, 常
為常
造交
成替
本變
案動
懸」
殆本因 無法屬 疑第既 義三成 。十道
制 力「 ,應 常」 見表
一 四 【 應
】
三路 於示
條, 公「
之故 文必
規本 書須
定案 。」
辦應 例。
理依 如具
,照 :強
宜本 請案 慎影 重響 規日 劃後
的 意「 思甚 。鉅 例」 如表
一 三 【 甚 鉅
】
之民 :示
。眾 「
生非
活常
甚重
鉅大
,」
從 寬 認 定 之 。
故 本 案 請 依 上 揭
面 所「 提上 過揭 的」 內、 容「
一 六 【 上 揭 、 前 揭
()
前 揭
」前 的揭 意」
】
之 思表
規 。示
定 例「
, 如上
:
得 併 科 新 台
公「 文可 書為 。可 例不
「 得 」 表
一
本 案 由 於 經
例等 如候「 :」俟
的」 意表
一 七 【 俟 】
過費 思示
後不 。「
再足 常等
行, 見到
…
辦應 於
理俟 公」
。辦 文、
理 書「
追 。再
據 以 為 修 正 之
本 案 貴 管 部 分
的 意「 思卓 。見 常」 見表
二
○ 【 卓
見 】
參, 於示
考請 公「
。惠 文高
賜 書明
卓 。的
見 例見
口 語 中 「 的 」 , 相 當 於 文 言
之 】
二調本 。降案
規囿 劃於 經本
思 。「 例囿 如於 :」
四
【 囿
於 】
費府 表
為財 示
原政 「
總之 限
數困 制
之難 於
三, 」
分建 的
之議 意
案 件
本 案
常 見「
三 【 轉
已 執 行 完 竣 , 尚 無 轉 圜 空 間
貴 所 所 提 建 議 甚 佳 , 惟 該
的 「 辦
五 【 為 之 】
未本
敢案
擅擬
專請
,移
請送
鈞 長 裁 示 。
政 風 單 位 辦 理
例定 如奪「 :」未
的敢 意擅 思專 ,」 為表 一示 種「 客不 氣敢
八 【 未 敢 擅 專 】
, 語擅
唯 態自
…
公鈞 司部 是函 否囑 乃本
下下意 不對思「 宜上。函 使或於囑 用平答」
七
【 函
囑 】
繼府 。行覆表
應用在公文上的文言語彙
參考用
13
• 公文語彙為求簡潔,通常趨向於文言語 彙。當然,整個公文讀起來也應明朗易 懂,而不是全篇文言陳舖,如讀古文。 一件高明的公文,是在於善用某些字彙, 使其具畫龍點睛之效,令人感覺文筆簡 約有力。
•
14
檢結邇 工夥來 作飛社 。車會
搶風
常 見「 於邇 公來 文」
二
【 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