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
术前焦虑的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
方法:将已接诊的8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对照组中4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对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
组中4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对其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
察记录两组的术前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并提升护理满意度作
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护理作用
眼球摘除术即摘除已丧失功能的眼球的手术,从而有效缓解病情恶化。
手术
治疗过程复杂且患者会在术前产生强烈的恐惧、不安、焦虑情绪,由此引发诸多
护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治疗过程,还会打击患者的治疗信心[1]。
故现代化
护理模式应当立足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更加科
学有效的术前医疗护理方案[2],这样才能大幅度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
目前,心理护理干预护理虽已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应用,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有待验证,
故本文将对心理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挑出已就诊的80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的具体情况:其中,对照组中有40例病患,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
和21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52岁,平均年龄41.56±10.41岁。
观察组
中有40例病患,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和20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
54岁,平均年龄42.53±10.39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数据资料具有参考分析价值。
1.2操作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建立档案,分发防护和治疗
知识手册。
(2)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基本的病情以及手术事项,比如手术时间、注意事项等等。
(3)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协调患者家属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护患沟通:
患者在手术前不仅要忍受剧烈的疼痛感,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保持微笑服务,耐心细致地与其沟通交流,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详细通俗地解答,同时积极进行知识宣教,讲解手术过程,介绍以往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2)生理护理:及时帮助患者擦拭
身上的血迹,保持其身体干净清爽,也会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
(3)家
属安慰: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的真实情况,并对其进行心理安慰,让患者家属接受
事实,配合护理人员一同劝慰、开导患者,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统计术前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表(SAS)
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2)统计护理满意度,包括
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几个指标,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x100%。
1.4统计学处理
计算工具选择SPSS 22.0版本软件,术前焦虑评分采用“X±S”计算得出,进行T检验。
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进行“χ2”验证,P表示比较差异显著度,P<0.05则说明是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P>0.05,则说明数据比较差异并不
明显。
2结果分析
2.1术前焦虑评分评价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术前焦虑评分 [X±S]
组别例数SAS评分(分)
观察组4035.72±5.19
对照组4040.56±2.41
T- 5.3494
P-0.0000
2.2护理满意度评价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护理满意度[n(%)]
组例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
别数
观察组4037
(92.50)
3
(7.50)
(0.00)
40
(100.00)
对照组4019
(47.50)
13
(32.50)
8
(20.00)
32
(80.00)
χ
2
----8.8889 P----0.0029
3讨论
耐心细致的治疗和科学有效的护理都是促进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快速恢复
身体健康的必要医学措施[3],所以,关于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护理工作的研究
至今仍是医学界的主要课题[4]。
心理护理干预即由专业护理团队制定科学的护理
方案,立足护患沟通、生理护理以及家属安慰几个方面全面提升护理效果,缓解
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具体来说:护患沟通可以让护理人员了
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科学的心理干预方式消除其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信心;生理护理可以让患者从生理舒适感到心理舒适,缓解心理压力;家属安慰可以借
助患者家属的力量一同安慰患者,提高心理护理干预成效。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到,相较两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
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更加科学有效,
故可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促进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快速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5]。
参考文献:
[1] 郭丽娜. 34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 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5, 001(003):P.117-117.
[2] 周玉梅. 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017):306-307.
[3] 王辉. 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006(017):24,26.
[4] 李春燕. 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 027(003):361-362.
[5] 孙海燕, 徐肖芹, 刘建慧,等. 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021):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