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硅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硅谷
硅谷是由故事建成的
这个位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到圣何塞之间的48公里长16 公里宽的
地带现已闻名于世,但在50 年代第一家高科技公司进驻的时候,它却连个名称都没有。

直到1971 年,它才有了个名字——“硅谷”。

之所以叫硅谷,是因为它赖以发家的产业——半导体工业的基本原料就是“硅”,“硅”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原油。

硅谷的开发并不神奇,它不过源自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地产开发的设想。

斯坦福大学8800 英亩的校园来自参议员斯坦福夫妇的捐赠,夫妇俩捐赠时明确规定,这块地一点儿也不能出售。

大学当局正为没有钱聘一流教授而伤脑筋,几位主管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块地。

既然不能卖,那就出租吧。

1951 年,斯坦福工业区建立,第一个来试探的是瓦瑞安公司,并签订第一份租约:4英亩土地,99年租期,每英亩租金4000 美元。

到后来,工业区的范围超出了这片校园,来租地的公司越来越多,大学坐地收钱,年进账达上千万美元。

它有了一流教授,它的学生遍布硅谷的公司。

有人说,斯坦福大学才是硅谷最成功的“公司”。

硅谷所有的奇迹里,苹果公司无疑最具有传奇性。

70 年代初,当20 来岁的乔布斯和沃兹奈克用各种电子组件捣鼓出一台计算机时,他们的朋友都想要一台。

乔布斯说:好吧,我把汽车卖了,沃兹奈克把
计算器卖了,我们可以造100台,每台卖50 美元,那时我们的汽车和计
算器又回来了。

在自家车库里,两人花了60 个小时装好了第一台苹果机。

后来,生意越来越好,他们必须扩大生产了。

那是在1976 年。

1980 年,苹果公司发行股票,乔布斯的市值达1.65亿美元。

睡觉是一种奢侈
硅谷的人们都已养成惜时如金的性格,绝不让时间轻易流逝,工作到深夜或凌晨几乎是今日硅谷20 万高科技大军统一的生活方式。

睡觉被视为奢侈,他们常常比谁睡得都少。

雅虎创始人之一戴维•菲洛每天很少睡4 小时以上,人们常常在桌底下发现他。

他说:“我常常想找一种方法来避免睡觉。

我认为人生理上并不需要睡眠,睡眠只是精神上的事。


在这个行业中,35 岁以下的单身男子占绝大多数。

你可以很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是想在还没变老之前,拼命地挣得财富。

“睡得太久就会有人抢先得到专利、升职、项目资金或市场份额。

”“如果你离开这条高速公路,哪怕十亿分之一秒,你也会失去机会。


联想到中国的“午休”,人们将其作为养生之道,以致形成一种奇特的文化,心里真不是滋味
崇尚计算机精神
美国人超越权威的意识很强,硅谷人尤甚。

他们对权威绝不点头哈腰。

你越是学术权威,就越有人来找你的毛病,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就这样不断挑刺,一点一点地超越,科学就向前跨进。

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
286—386—486—586……就是最好的佐证。

在市场中没有永恒的权威,如果老是权威至上,不压死科学才怪。

关注现实与未来
美国人关注现实与未来,具有特强的“充电意识”。

在高科技的硅谷,读书学习是谋生的一部分,成了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必须的消费和投资。

年已古稀的专才和日理万机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再进大学已是常见之事。

他们总想较早看清未来变化的趋势,在竞争中打个“时间差”领先一步,立于不败之地。

比较而言,我们似乎更关注过去,丰富多彩的现实很少有人去研究。

如历史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举目皆是,雍正、康熙、武则天写了个遍,连已故的格格、妃子甚至妓女等也“炒”千遍万遍不过瘾。

这种对现实和未来麻木,对过去依恋的思维定势应该扭一扭了。

激励有术
美国员工年均收入一般在3 万美元左右,而硅谷人均年收入高达8 万多美元,为全美最高。

而且在公司干得好除当期激励外,还奖励股票。

由于高科技的附加值看涨,有的公司股票成倍甚至几十倍地涨,可以说每天都在产生百万富翁。

雅虎创始人在短短时间成为全美最年轻最富有的人。

英特尔公司总执行长年薪为1.42 亿美元,比华尔街上市公司的行政官人均700
多万美元的年收入高出20 倍。

政府干什么?
美国政府干什么?硅谷政府在高科技发展中又干了些什么?当地官员告诉我们,他们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公司贷款,市政府为其提供贷款担保。

如申请100 万,可望从银行贷到70 万,余下30 万由政府提供,年息通常不超过8%。

至于公司间的人才交流、经验交流、信息交流等工作,政府免费提供服务。

其次,保护中小企业。

公司只要是在本区域内发展,公司装修、扩建可不纳建筑工程税,新进设备免纳消费税,连新进的雇员,政府管付其5 年工资。

“苹果”公司起步时只有两个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是政府扶持他们上路,使之级级跳高成为一代巨子。

硅谷只有一个
日本搞了筑波高科技城,他们把整个研究机构都搬到科学城,结果没有成功。

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的大学在旁边,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最优秀的人才都不愿去。

韩国大田也是这个问题。

香港首任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田长霖先生指出,一个高科技园区成功的重要条件有:一是要有一个知识中心。

硅谷两所大学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每年毕业1600 个博士,旧金山有1000 个美国科学院院士、30 多个诺
贝尔奖获得者。

这样才有尖端人才可言。

二是资金,旧金山是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那里风险投资很充裕。

三是市场,一个高附加值的市场。

旧金山是个大港口,市场流通便利。

四是环境。

一个自然优美、人才配套、法制完善的环境。

高科技人才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而硅谷四季长青,环境很好。

一些国家的高科技园区为什么不成功,往往是缺了其中的两样或三样。

田先生说,中国人喜欢一窝蜂,几乎每个地方都在谈知识经济,都在谈科学园。

恕我直言,香港大学离国际水准差一段距离;清华、北大是世界著名学校,在培养尖端人才上还须努力;深圳缺少一个知识中心。

我有一个观点:应该是教科兴国,而不是科技兴国,因为先有教育,然后才有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