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馆考试习题2019年11月基础知识真题【单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1月基础知识真题【单选】
1.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的是()
A.冠心病
B.高脂血症
C.高血压
D.糖尿病
D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2.某种疾病的病死率指()
A. 该病的死亡专率
B. 该疾病的死亡结果
C. 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D. 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D 病死率(fatality rate /case fatality)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病死率并非真正的率,只是一个比值。
3.HbA1C≥6.5%可判断为()
A.糖尿病患者
B.IFG
C.IGT
D.贫血患者
A 1)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
但人体血糖值浓度容易波动,且只代表某一时间“点”上的血糖水平,而且不同医院检测也时有差别,因此近年来倾向于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
但HbA1C<6.5%也不能除外糖尿病,需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查。
2)IFG指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即患者血糖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指空腹血糖处于6.1-6.9mmol/L之间的状态。
3)IGT指糖耐量异常,指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0mmol/L 之间的状态。
4.关于糖尿病遗传因素,下列哪项不对()
A.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B.1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C.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D.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
B 遗传因素:1)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糖尿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8倍。
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0%,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5%-53.7%,低于60%,可见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2)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外周组织(主要是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机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葡萄糖摄取利用减少,从而引发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5.什么是糖尿病,最准确的答案是()
A.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导致血糖、尿糖增高,激发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变的一种慢性疾病
B.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的临床表现加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I/L
C.是在遗传基础上加上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以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
D.是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导致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综合症
A
≥11.1mmol/L(200mg/dl)或;b.空腹血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c.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6.引起2型糖尿病的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遗传因素为主
B.不良生活习惯为主
C.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
D.肥胖
C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外周组织(主要是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机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葡萄糖摄取利用减少,从而引发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7.糖尿病分哪几种()
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妊娠糖尿病
D.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E.以上都是
E 糖尿病分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
8.胰岛素抵抗是()
A.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危险因素
B.是妊娠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
C.是指集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高于预期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D.肥胖者发展成2型糖尿病前,先有IR出现
D 胰岛素抵抗:1)胰岛素抵抗即IR,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2)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3)肥胖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前,先有胰岛素抵抗出现。
4)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导致胰岛素β细胞的选择性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和绝对缺乏有关。
9.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包括()
A.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
B.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ol/L(200mg/dl)
C.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ll.lmmol/L(200mg/dl)
D.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以上
D 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ol/L(200mg/dl)或;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ll.lmmol/L(200mg/dl)。
4)2010年,ADA指南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
10.下列不属于慢性病定义的是()
A.一旦发病不能自愈
B.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
C.用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治愈
D.潜伏时间长、病程长
C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时也简称为“慢性病”或“慢病”,指一类病程漫长,无传染性,不能自愈,目前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其主要特点包括:1)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3)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4)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5)预后较差,疾病后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C.种族
D.吸烟
D 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基于健康管理的策略,我们可以将慢性病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两大类。
慢性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而吸烟属于可改变危险因素。
12.关于慢性病的中间危险因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的直接危险因素
B.高血压和高血糖属于中间危险因素
C.超重和不良心理精神因素属于中间因素
D.是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所带来的异常结果
C 基于健康管理的策略,我们可以将慢性病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两大类。
其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便可进一步演变为中间危险因素并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之所以称之为中间危险因素,是因为它们既是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所带来的异常结果,同时也是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的直接危险因素,换言之,中间危险因素既是上游危险因素的结果,也是下游疾病的原因。
中间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等。
而不良心理因素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3.下列不属于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的是()
A.病原体感染
B.缺乏体力运动
C.空气污染
D.超重肥胖
A 缺乏体力活动:这是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其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多种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等发生有关,缺乏身体活动也是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膳食:膳食总热量摄入过多导致超重或肥胖,而后者又是多种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其他因素: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空气、土壤和食物等环境污染是多种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14.关于慢性病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合理膳食
B.过量饮酒
C.遗传
D.身体活动不足
C 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基于健康管理的策略,我们可以将慢性病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两大类。
慢性病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不良心理精神因素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其中遗传属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5.“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地信息交流”属于()
A.人际传播
B.组织传播
C.自我传播
D.大众传播
A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
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
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16.传播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传递信息的行为()
A.交换性
B.互动性
C.社会性
传播一词的本意为“共同分享”,它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
17,下列关于人际传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际传播一般不需要任何非自然媒介
B.人际传播的速度较快,信息量相对较大
C.人际传播的交流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D.人际传播有益于提高传播的针对性
E.人际传播简便易行,交流可较随意地进行
B 人际传播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因此,人际传播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
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
4)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
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这是因为接受者的理解能力、知识背景、接受习惯,以及记忆力等原因造成的。
18.下列哪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
A.单向性
B.广泛性
C.速度慢
D.公开性
E.超越性
C 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2)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3)大众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4)大众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5)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19.以下对人际传播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反馈及时
B.情感交流为主
C.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D.全身心地传播
E.无法估计受传者的接受程度
E 人际传播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因此,人际传播简便易行,不受机构、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
交流的双方都可以即时了解对方对信息的接受情况和自己的传播效果,这样就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传播策略和技巧,以提高传播的针对性;4)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
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20.关于现况调查描述不正确的是()
A.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
B.现况调查又称为横断面调查
C.队列研究也属于现况调查
D.现况调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C 1)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
2)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3)从时间上说,现况调查是在特定时间点进行的,即在某一时点或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时间点犹如一个断面,故又称之
A. 筛检是一种初步检查
B. 筛检试验等于诊断试验
C. 筛检可以用于所有疾病
D. 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同时达到100%
A 筛检试验(screen test)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来。
筛检试验不是诊断试验,仅是一种初步检查,对筛检试验阳性者或可疑阳性者,必须进行进一步确诊,以便对确诊患者采取必要的措施。
在目标人群中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筛检工作时,也称之为筛检项目。
只有理想状态下试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才可达到100%。
22.当暴露是疾病发生的保护因素时()
A.RR=1
B.RR=0
C.RR<1
D.RR>1
C 相对危险度(RR)无单位,比值范围在0至∞之间。
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1,表明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反之RR>1时,表明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
比值越大,联系越强。
23.下列不属于健康档案建立的意义()
A.有利于评价居民健康问题
B.有利于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C.有利于评价卫生服务规范化
D.有利于减少卫生服务的费用
E.有利于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D ①能够帮助健康管理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居民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②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③有助于全面评价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④有助于制订准确适用的卫生保健计划,合理利用社区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⑤可用于评价健康管理者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有时还可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
⑥健康档案中的信息资料,可作为政府和医疗管理机构收集基层医疗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居民健康信息。
⑦居民健康档案是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
24.测量高血压的标准指标()
A.电子血压测量
B.24小时动态血压
C.户外测量
D.家庭血压测量
E.诊室测量
E 诊室血压是指患者在医疗单位由医护人员测量的血压。
目前,高血压诊断一般以诊室血压为准。
25.职业道德是用来调整职业个人、职业主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
A.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
B.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C.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
D.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
E.心理意识和行为准则
B 职业道德是一般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反映,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是用来调整职业个人、职业主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26.反应胰岛素β细胞基础分泌功能指标()
D.OGTT
E.空腹血浆血糖测量
E 空腹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一般代表胰岛素的基础分泌功能。
27.制作传播材料的第一步是()
A.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
B.制订计划
C.形成初稿
D.传播材料预实验
E.材料的生产发放和使用
A 传播材料制作应遵循以下六个程序。
1.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2.制订计划3.形成初稿4.传播材料预试验5.材料的生产发放与使用6.监测与评价
28.正常儿童体重在身高组别中正常范围是()
A.1个标准差内
B.1.5个标准差内
C.2个标准差内
D.2.5个标准差内
E.3个标准差内
C 身高别体重,主要用于0-6岁儿童。
以实测体重与同身高组的标准体重相比较,也应在均值的2个标准差范围内(或在第25~75百分位数范围)。
29.失能收入短期的给付时间()
A.2-5年
B.1-4年
C.1-3年
D.1-2年
E.1-5年
E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给付期间可长可短。
短期为1-5年,长期的通常给付至被保险人65周岁或70周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退休年龄的延长,给付期间也延长到65周岁以后甚至提供终生给付。
30.补充型医疗保险对其费用补偿不足部分进行有效二次补偿的保险是()
A.死亡保险
B.生存保险
C.社会基本医疗保险
D.意外伤害保险
E.责任保险
C 补充型医疗保险是指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相互衔接的一系列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是构建国家多层级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补偿不足部分进行有效的二次补偿。
31.药房买的药物有一个”秘”字,违反了()
A.使用封建迷信字体
B使用拼音中文英语字体
C标准药物名称
D.使用夸大虚假名称
E.不能理解的语言或地方方言
D 32.药源性疾病分类不包括()
D.长期用药致病型
E.药后效应型
C 药源性疾病分为甲型.乙型..长期用药致病型.药后效应型
33.属于能力的是()
A.灵敏
B.关怀
C.智力
D.稳定
E.礼让
C
34.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A.认知评价
B.人际和谐
C.智力正常
D.情绪良好
E.良好的适应能力
A 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包括如下:①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并能正确客观地反映事物;②心理与行为特点和生理年龄相匹配;③情绪稳定,积极与情景相适应;④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⑤社会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⑥行为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⑦在遵循基本社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能实现个人动机,满足个人合理要求;⑧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本保持一致。
35.按治疗手段建立的科学分类把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归在()
A.妇产科学
B.外科学
C.儿科学
D.内科学
E.诊断学
D 如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归在内科学,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疾病归在外科学。
36.按照保险性质不同,健康保险可分为()
A.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
B.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C.社会工伤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D.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
E.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工伤保险
B 按保险性质不同,健康保险可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是①国家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为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为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推行的医疗保险制度。
商业健康保险是在被保险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保障形式。
本章中讲述的健康保险主要指商业健康保险。
37.三级预防中的第一级预防是指()
A.治疗预防
B."三早预防”
C.临床前期预防
D.病因预防
E.临床期预防
D
B.血压
C.皮褶厚度
D.血脂
E.血肌酐
C 人体体格测量是评价营养状况的综合观察指标。
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皮褶厚度及上臂围等,其中以体重、身高最为重要。
所有测定值与人体相应正常值进行比较,即可作出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
3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不正确的是()
A.酗酒
B.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C.空气污染
D.感染
E.吸烟
A 引起COPD的危险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
(一)个体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
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是COPD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二)环境因素1.吸烟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3.空气污染4.感染
40.饮酒与脑卒中关系,下列不正确的是()
A.少量饮酒可增加脑卒中风险
B.大量饮酒增加脑梗死
C.适量饮酒可减少脑出血
D.大量饮酒增加脑卒中
E.饮酒与脑卒中呈J型曲线关系
A
41.健康风险评估的三个模块是指()
A.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
B.问卷、危险度计算、总结报告
C.问卷、发病率、危险度计算
D.问卷、计划总结
E.问卷、发病率度计总结报告
A 健康风险评估的三个模块是指.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
42.临床所指的血压是指()
A.平均压
B.静脉压
C.中心静脉压
D.毛细血管压
E.动脉压
E
43.根据WTO,糖尿病分型不包括()
A.青少年
B.1型
C.2型
D.妊娠期
E.其他
A 根据WTO,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2型、妊娠期、其他
44.不属于康复治疗的常用手段是()
E.手术治疗
E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最常用的康复治疗手段如下:(1)物理疗法(2)作业疗法(3)言语治疗(4)心理治疗(5)康复护理(6)康复工程(7)中国传统康复疗法(8)社会工作:
45.对基本卫生保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低级的卫生保健
B.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卫生保健
C.费用能为国家和人民负的起
D.人人能享有和参与
E.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A 给“基本卫生保健”一个简明的定义:基本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46.超重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的()
A.3-4倍
B.2-3倍
C.6-7倍
D.4-5倍
E.5-6倍
A 我国24万成人数据汇总分析表明,BMI≥24kg/m2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
47.高血压患者规范治疗百分比计算正确的是()
A.规范治疗百分比=(每年社区能按照医嘱接受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社区估算的总体高血压患者教)×100%
B.规范治疗百分比=(每年社区能按照医嘱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当年社区中全部慢性病患者人数)×100%
C.规范治疗百分比=(每年社区能按照医嘱接受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当年社区中全部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D.规范治疗百分比=(每年社区能按照医嘱接受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当年社区中高血压患者数)×100%
E.规范治疗百分比=(每年社区能按照医嘱接受规范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社区实际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总人数)×100%
C
48.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A.维生素K
B.维生素A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E.维生素C
E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B族中主要有维生素B?(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维生素B?(核黄素)、维生素PP(尼克酸或烟酸、抗癞皮病维生素)、维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泛酸(遍多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钴胺素、抗恶性贫血维生素)
49.健康信息采集的原则是()
A.因人而异
B.记录医学档案
C.针对性的内容
D.如实收集相关信息
E.定期和不定期记录
D
50.超重的BMI()
A.20-28kg/m2
B 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18.5~23.9kg/m2为体重正常,24~27.9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
51.以下对大众的阅读能力要求最高的传播材料是()
A.传单
B.折页
C.招贴画
D.横幅
E.小册子
E
52.停止酗酒之后多久可以降血压()
A.3个月
B.12个月
C.6个月
D.1个月
E.2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