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多专业配合的协调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中的多专业配合的协调管理
建筑需要多专业、多工种、多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创造的,只有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本文从加强合同管理,优化设计,建立现场快速处置机制和运用科学的PDCA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阐述施工中多专业交叉配合的协调管理。
标签:交叉施工管理;PDCA;管理体系
引言:
由于房屋建筑施工周期长,工序繁杂,各方在交叉配合上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地方,有的造成返工,有的影响房屋建筑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协调好施工管理过程的交叉配合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拟从加强合同管理和优化设计,建立现场处置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在建筑施工中对各工种交叉配合工作进行协调管理。
一、出现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到施工,从业主到项目承包人到各专业队伍、监理等多个技术工种、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带网等等。
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它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
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全面充分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而且,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殊的产品。
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
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各种问题。
2.从管理的角度分析
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施工单位的专业分包现象普遍存在。
专业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
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
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返工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
重要原因。
再者,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的虽然是本专业的问题,但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也就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二、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
1.加强合同管理,是交叉施工管理的前提保证
目前建筑市场专业分工愈加细致,专业分包现象普遍存在。
各参建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且受利益的驱使,各参建单位都想少付出多收益,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等问题产生,这些人为因素带来的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因此,要从承包合同上给予完善、规范,特别是应在合同中明确各承包单位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责权利,针对各工种、各专业可能出现的交叉配合等方面的问题,在合同中明确具体的制约措施,并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前提保障。
2.运用专业技术优化设计,为施工交叉管理打好基础
由于各专业设计都有各自的设计原则和处置办法,通常是各自为阵,自成章法,很少考虑在同一张平面图上叠加其他专业的设计成果,这就导致了不同专业在后续施工中交叉作业,争抢同一工作面,影响后续施工,甚至埋下安全、质量隐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以建筑专业为主,结构、水电、暖通等专业为辅,采用CAD图层叠加技术,将各自的设计成果(如:管线、设备等)在各层平面图上叠加,发现交错、重叠的,应重点分析、逐一排除,消灭管线打架现象。
对于管线集中的走廊等位置的管线,应提供管线布置剖面图,便于不同专业交底排查。
3.建立快速处置机制,为施工交叉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3.1遵循“操作人员对班组负责,班组对专业队伍负责,总承包、监理、设计对业主负责”的机制,实现化整为零,分工明确,避免无序管理。
3.2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先主体后附属”的机制,避免工序、流程倒置,管理混乱。
3.3先布置管径较大较深的管线,后布置管径较小较浅的管线,遇管线交叉时,应小管避让大管。
因小管所占空间位置较小,造价相对较低且易于安装。
3.4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
管线交叉时,应将重力流管道对标高的要求作为首要条件给予满足。
通过建立上述处置机制,实现各专业、各工种、多工序的“和平共处”,使后序施工顺利实施。
4.应用PDCA管理体系,为施工交叉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4.1 PDCA管理体系的实质
PDCA管理体系又称为“戴明环”,是由Edward Deming提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fON)4个阶段、8个步骤循环完成的一种管理体系。
PDCA管理体系中各环节紧密联系,每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
每循环一次,就实现一定的质量目标,解决一定的问题,通过不停地转动,使质量水平不断的得以提高。
4.2应用PDCA管理机制,提升交叉管理水平
PDCA管理实质是提升优化管理的过程,施工过程的各专业、各工种、多工序的交叉冲突事件,较为常见。
这里就以“墙角管道先行安装,影响墙角粉刷质量”的问题为例,阐述PDCA管理在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
计划阶段,也称P阶段这也是PDCA体系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
它主要包括制定计划,研究问题,拟定对策和措施等。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般可通过设计排查、现场巡查等方式,收集、分析、统计以往工程原始记录,总结经验;也可通过与标准、规范、规定对照等方式,找出施工中可能出现多专业、多工种间的交叉、冲突点。
例如:墙角粉刷与管道安装交叉施工,出现粉刷施工难操作,导致粉刷质量差等问题。
这就为下一步骤的工作提供了研究的对象。
(2)分析影响施工问题产生的原因。
如上例,通过分析,发现影响墙角粉刷质量的原因是由于“操作空间小,施工组织无序,缺乏沟通”等因素造成。
由此可见,以第一步骤工作为切入点,从工序质量、施工质量、安全隐患等方面,深化分析,查找、甄别产生问题的原因,能够分析出影响研究对象的多方面因素,有利于下一步骤的工作开展。
(3)拟定对策和措施。
针对“施工组织无序”的问题,管理者拟定“先局部粉刷,后管道安装”的原则,并制定出“先将管道后阴角部位500mm左右宽的墙体粉刷(留施工缝),再进行管道安装,最后进行大面积的抹灰”的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三、结束语
总之,一项优质的房屋建筑是集多专业、多工种、多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
为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施工交叉的协调管理不容忽视。
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多工种交叉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全面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田恩杰、刘刚:《论项目管理的创新》,《河南科技》,2008年。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C,B/TS0326-20o1[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