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合肥市西苑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合肥市西苑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微塑料入侵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这一概念是2004年由英国的科研人员首次提出来的。

微塑料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很多形态,由于体积小,肉眼常难以辨别。

微塑料多见于各种海洋生物,主要存在于鱼类的组织器官中。

2015年,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认为,海洋中微塑料与大型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相同。

2018年1月,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的科考队员在南极鲍威尔海盆中,发现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依据微塑料来源,可分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

原生微塑料是指在制造出来时体积就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这些微小的塑胶颗粒,被众多洗护产品用来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

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风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

塑料耐用、成本低、可塑性高,已经广泛使用在工业及日常用品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但同时,普通的塑料无法生物降解,只会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这些都是微塑料的来源。

有关资料显示,海洋中大约有80%的塑料碎片来自陆地的污染,还有20%来自船舶的活动。

据估计,目前全球有超过5亿件,至少25万吨的塑料浮在海洋中。

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按照常理,应该是经口进入人体的,我们食用的海产品、饮用的瓶装水等,可能是人体内微塑料颗粒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中,甚至饮用水、海盐、蜂蜜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如此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大量微塑料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应该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许多机构和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7年的调查认为,人体摄入的微塑料90%以上不会被人体吸收,微塑料可能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但也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A】大部分随粪便排出,【B】仍会有少量存留在体内,长期蓄积下来,【C】可能造成危害。

这是因为塑料本身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影响人们的健康,如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微塑料这个载体,将病原微生物带入人体。

有研究表明,直径小于20微米的塑料颗粒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些细小的颗粒,对人类可能是有害的。

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水、食用海产品所摄取的微塑料可高达32000个。

尽管微塑料对
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从源头减少微塑料势在必行。

(取材于纪光伟的同名文章)
1. 在文中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但是就
B. 因为所以还
C. 尽管所以还
D. 尽管但就
2. 下列有关“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微塑料体积微小,肉眼难辨,且发现较晚,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关注。

B. 2018年南极地区发现微塑料,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C. 微塑料广泛地存在于工业及日常用品中,对人的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

D. 微塑料经口进入人体,因此防止“病从口入”,即可避免微塑料的危害。

3. 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微塑料的形态——微塑料来源——如何进入人体——对人的危害
B. 整体介绍微塑料——来自何方——如何进入人体——对人是否有害
C. 微塑料的形态——来自何方——微塑料的特点——对人是否有害
D. 整体介绍微塑料——微塑料来源——微塑料的特点——对人的危害
4. 学校将开展“阻止微塑料入侵”主题宣传活动。

作为本活动的宣传员,请你依据本文内容,说明以此为主题开展活动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多地启动无人驾驶汽车路测,引发关注。

随着业内大公司的持续推动及相关政策的扶持,无人驾驶时代加速到来。

不过,当前无人驾驶技术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无人”。

无人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成为汽车行业竞相角逐的阵地。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预计至2030年,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

虽然无人驾驶在技术方面日趋成熟,但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无人驾驶的包容性还不足,尚未在国家层面形成明确、完整的无人驾驶法律和政策框架。

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由于无人驾驶汽车无法明确“驾驶人”,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责任方认定就变得十分困难。

无人驾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核心技术成熟,又需要智能交通设施完善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普及,还需要道路测试过关、交通法规完善。

无人驾驶汽车现在使用的传感器受特殊天气的影响较大,一旦遭遇
恶劣天气,车辆可能无法完全正确地感知距离、识别标志和行人。

而且,目前虽然多地已开展道路测试,但大多是封闭道路测试。

此外,在现有条件下,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一些“无人驾驶”汽车也并不能真正做到“无人”,而是需要在特定范围、规定场景以及有人员监管的前提下实现。

可以预见的是,无人驾驶技术将在不久的未来出现在大众生活中,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未来汽车智能化的代表,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驾驶方式。

不过,在无人驾驶时代到来之前,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准备,加快制定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对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法律保障,推动我国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实现创新驱动、结构升级,抢占发展制高点。

(摘编自胡建兵《真正实现“无人驾驶”仍需跨越诸多门槛》,《经济日报》2020年5月14日)材料二:
(摘编自公众号“人工智能头条”《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三大应用造就“老司机”》)材料三:
4月22日,外媒援引海外市场研究和咨询、数据及分析服务提供商J.D.Power的市场报告称,时至今日,部分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信心开始动摇,市场接受程度开始下降。

J.D.Power在该市场报告中总结道:“如果美国和加拿大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最新看法有什么暗示的话,那便是汽车制造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J.D.Power表示,在100点的指数范国内,美国人对无人驾驶的信心从36点降至35点;在加拿大,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信心从39点降至36点。

同时,J.D.Power强调,这份数据调查来自今年3月,那时北美地区还未发生大规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J.D.Power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开发成本非常高昂,如果消费者甚至还不能广泛接受它的话,这对汽车制造商来说将会是一条艰难的路。

J.D.Power旗下负责驾驶员互动与人机界面研究执行的董事Kristin Ko lodge表示:“他们(汽车制造商)正在推动消费者似乎不太感兴趣的技术。

尤其是现在,汽车制造商需要重新评估他们的支出。

他们在这些技术上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但他们也需要投资于消费者教育。


有业内人士分析,绝大多数美国人(67%)不认为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熟,也不认为社会已经准备好整合它,参与这项研究的专家甚至认为,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出现,人们可能会看到消费者不再专注于个人交通工具转而转向共享交通工具。

许多公司把共享移动作为未来重新定义交通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北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信心下降》,环球网2020年4月23日)
5. 下列有关“无人驾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人驾驶”的技术日益成熟,但目前依然无法做到真正的“无人”。

B. “无人驾驶”作为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中国市场前景广阔。

C. “无人驾驶”因无法明确“驾驶人”,若发生交通事故无法认定责任方。

D. “无人驾驶”代表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驾驶方式。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可以得知,尽管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仍然可以确信“无人驾驶”时代将会到来,我们需要做好各项准备。

B.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在一个控制周期内,传感器、计算机和执行器各司其职,协同完成“无人驾驶”的整个过程。

C. 从材料三可以得知,北美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信心下降,原因之一可能是人们由专注个人交通工具转向专注共享交通工具。

D. 从当前的情形来看,“无人驾驶”尽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要好于美国,但对两国而言,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7. “无人驾驶”想要真正进入人们生活,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

撮其大概有: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等等。

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

因为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

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业差距。

(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年8月27日《扬子晚报》)材料二:2017年是中国新诗发展100年,“80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2017年7月应邀出访拉美。

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

李成恩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历经百年,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
读者读到。

这;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

(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2017年8月29日凤凰网,有改动)材料三:2017年8月2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问、著名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他说,在目前良好的写作状态中,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

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但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

谢冕说,基本都是大体相同、陈陈相因,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都写一条江,可能词句不同、结构不一,但思路都相同,读起来感受差不多。


什么才是个性独特的诗人?谢冕举了海子的例子:“想想他的诗有多独特。

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都是他很独特的东西,别人无法模仿、重复。


谢冕还提到,在目前的诗歌写作中,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等等。

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边无界,“像‘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类似的诗歌,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诗歌要有诗歌的内涵,它是文学皇冠上的珍珠,语言是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的,要精练,过度口语化会使这些内涵丧失殆尽。

”谢冕认为,艾青先生把“白话写诗”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口语化但有节制,“现在很多人都在努力创作,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么好”。

除了语言不够精致外,谢冕认为,诗歌是音乐的文学,要讲究韵律,“徐志摩诗歌的格律感是很好的,句长短一致,有的还押韵。

没有节奏感,诗歌就会‘不好听’。

”谢冕说,“新诗发展到现在,有成就,但上述问题要指出来,我目前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希望新诗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摘编自《专访谢冕:现代诗歌接近口语不能无边无界》,2017年8月5日中国新闻网)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虽替代了古诗,但与传统古诗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直觉思维减弱、忽视词法、不重视表现等问题。

B. 李成恩认为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在于是各种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

C. “80后”著名诗人和作家李成恩在我国新诗发展100年之际,受邀出访拉美,对我国新诗在海外传播、扩大影响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D. 类似”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这样的诗歌语言,目前在我国的新诗创作中还能找出许多,诗句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不可取。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使新诗发展成为可能,但在新诗的发展历程中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B. 与新诗诞生之初主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不同,我国新诗历经百年,已建立了自己的传统,也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

C. 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诗人谢冕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现代诗歌,从而发现了新诗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D. 新诗虽然与古诗存在着血脉渊源,但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诗歌写作上存在着巨大的诗性差距,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

10.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当前我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

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有司礼官皆曰:“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

”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以孟夏四月答礼焉。

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欲出周鼎,当有玉英见。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

孝景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

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

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

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肉、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

朕既不敏,不能识。

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

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

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

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

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鸣呼,岂不仁哉!
(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B. 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C. 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D. 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苑囿:指划定一定范围的(如墙垣等),具有畜养禽兽、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

B. 祖、宗:古代帝王世系,一般称开国皇帝为“祖”,第一个治理国家有功的皇帝为“宗”。

C. 高庙酎:在高祖庙献酒祭礼;“酎”,经两次或多次酿制而成的醇酒,古代常用来祭祀。

D. 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南面梁父山辟场祭地叫“封”,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禅”。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文帝善纳雅言,注重教化。

任命公孙臣为博士,让他阐明土德的道理;顺应有司礼官的建议,到雍地郊祭五帝,在孟夏四月向天帝致礼。

B. 孝文帝崇尚节俭,关心民生。

他在位二十三年,宫室、狗马、服饰、车驾等用度都没有增加;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

C. 孝文帝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他平常穿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并严格限制所宠爱的慎夫人穿衣和用度,来表示敦厚朴素,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D. 孝景帝功德卓著,恩及四海。

他去世后,孝文帝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认为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下列对于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人天性喜爱山川田园生活。

B.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C.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用夸张和衬托手法描绘天姥山高耸入云。

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用设问的方式提出谁来主宰大自然的荣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些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
对人事的关注。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复杂,实在难以入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内部是蓝色),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图是某网站“春天的印记”图片集里的一张,请根据图片,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表现这一主题,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在60至80字之间。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黄文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人,生前任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

2018年3月,黄文秀来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为22.88%。

为了让百坭村早日脱贫,黄文秀舍小家为大家,兢兢业业,埋头苦干。

2018年,百坭村有88户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1%。

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回家陪护身患重病的父亲,因惦记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深夜冒着暴雨返回百坭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年仅30岁。

2019年7月1日,中宣部追授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

以上材料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的“与榜样同行”主题演讲会。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结合“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仍会有少量存留在体内”分析,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需要用“尽管”,排除A项、B项。

结合“长期蓄积下来”“可能造成危害”分析,“长期蓄积下来”自然会造成危害,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用“就”,排除C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关注”错误,属于强加因果。

而且原文说“如此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说明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了。

C.“微塑料广泛地存在于工业及日常用品中”错误,原文为“塑料耐用、成本低、可塑性高,已经广泛使用在工业及日常用品中”,应该是“塑料广泛地存在于工业及日常用品中”。

D.“即可避免微塑料的危害”错误。

结合“人体摄入的微塑料90%以上不会被人体吸收,微塑料可能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分析,原文只是说“可能”。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结合第一段内容“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微塑料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很多形态”“微塑料多见于各种海洋生物,主要存在于鱼类的组织器官中”等分析,先主要介绍微塑料的形态。

第二段主要介绍“依据微塑料来源,可分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

结合第四段“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分析,主要论述如何进入人体。

结合“如此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大量微塑料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应该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许多机构和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从源头减少微塑料势在必行”等分析文章后半部分主要分析微塑料对人是否有害。

综合分析,B项正确。

故选B。

【4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认为,海洋中微塑料与大型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相同”“有关资料显示,海洋中大约有80%的塑料碎片来自陆地的污染,还有20%来自船舶的活动”“塑料本身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影响人们的健康”“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等分析,海洋中微塑料对海洋生物有危害,而且可能影响人们的健康。

结合“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从源头减少微塑料势在必行”“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如此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等分析,微塑料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微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以此为主题开展活动可以引发大家关注。

【5题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