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PPT】【名师推荐】部编小学获奖课件数学五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课件(优质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一、下面的两幅图各是以哪个点旋转的?
A
C
C
B
A
A
B
C
D
A
C
二、填一填
1.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 90 )度。
2.如图:阀门手柄绕O点( 逆 )时针旋转了 90度。
O
三、看看想想,填一填
A
B O D C
1.三角形从位置A绕( O)点(顺) 时针旋转(90°)度到位置B;
2.三角形从位置B绕(O)点(顺 ) 时针旋转( 90°)度到位置C;
B 再从位置B绕点O(顺时针) 方向旋转(90°)到位置 B。
90°
C
2 说一说,填一填
A
90°
D
O
从位置A绕点O逆时针方 向旋转90°到位置D。
B
议一议
C
还能怎样旋转到位置C?
2 说一说,填一填
A
90°
D
O
90°
C
从位置A绕点O逆时针方 向旋转90°到位置D。
从位置D绕点O逆时针方 向旋转90°到位置C。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3.三角形从位置A绕(O)点(逆) 时针旋转(90°)度到位置D。
拿出准备好的花瓣和大头针,想办法用今天 学到的知识设计一朵完整的花。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 同的特征?
1.理解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Fra bibliotek转; 2.会用规范的语言从位置、点、方 向和角度四个方面描述图形的旋转;
3.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A 1
12
B9
指针从A旋转到D,旋转了 ( )度。
3C
6
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通常 叫顺时针方向旋转;
A
1
12
指针从A旋转到D,旋转了(90)度。
B9
指针从A旋转到B,旋转了(90)度。 3C
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通常
6
叫顺时针方向旋转;
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反,通常 叫逆时针方向旋转。
2 说一说,填一填
A
90°
D
O
从位置A绕点(O )(顺 )时 针方向旋转(90)°到位 置B。
B
C
2 说一说,填一填
A
90°
D
O
从位置A绕点O顺时针方 向旋转90°到位置B。
一、下面的两幅图各是以哪个点旋转的?
A
C
C
B
A
A
B
C
D
A
C
二、填一填
1.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 90 )度。
2.如图:阀门手柄绕O点( 逆 )时针旋转了 90度。
O
三、看看想想,填一填
A
B O D C
1.三角形从位置A绕( O)点(顺) 时针旋转(90°)度到位置B;
2.三角形从位置B绕(O)点(顺 ) 时针旋转( 90°)度到位置C;
B 再从位置B绕点O(顺时针) 方向旋转(90°)到位置 B。
90°
C
2 说一说,填一填
A
90°
D
O
从位置A绕点O逆时针方 向旋转90°到位置D。
B
议一议
C
还能怎样旋转到位置C?
2 说一说,填一填
A
90°
D
O
90°
C
从位置A绕点O逆时针方 向旋转90°到位置D。
从位置D绕点O逆时针方 向旋转90°到位置C。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3.三角形从位置A绕(O)点(逆) 时针旋转(90°)度到位置D。
拿出准备好的花瓣和大头针,想办法用今天 学到的知识设计一朵完整的花。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 同的特征?
1.理解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Fra bibliotek转; 2.会用规范的语言从位置、点、方 向和角度四个方面描述图形的旋转;
3.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A 1
12
B9
指针从A旋转到D,旋转了 ( )度。
3C
6
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通常 叫顺时针方向旋转;
A
1
12
指针从A旋转到D,旋转了(90)度。
B9
指针从A旋转到B,旋转了(90)度。 3C
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通常
6
叫顺时针方向旋转;
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反,通常 叫逆时针方向旋转。
2 说一说,填一填
A
90°
D
O
从位置A绕点(O )(顺 )时 针方向旋转(90)°到位 置B。
B
C
2 说一说,填一填
A
90°
D
O
从位置A绕点O顺时针方 向旋转90°到位置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