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侯发山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专题训练-------侯发山小说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①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致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
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②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
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
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
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
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
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③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
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④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
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
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
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
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
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
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⑤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
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
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⑥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⑦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
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⑧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
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
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⑨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
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
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
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
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
他们也没回来过。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
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
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
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⑩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
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
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
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
女儿是旅游结的婚。
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
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
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
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
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⑪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
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⑫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⑬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⑭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
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
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⑮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
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原发《奔流》2015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9期转载,入选《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
选》)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
B.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
C.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读来让人心酸。
D.老歪打定主意后,一番收拾,这处细节描写体现了老歪内心的兴奋与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后的安心,为下文埋下伏笔。
2.小说中的老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
小说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你的时候问月亮
侯发山
他与她的相识是在市人民医院。
那一次,在一场扑火的任务中,他冲进火海,接连救出三个人,又返回现场时被一股热浪击倒,所幸戴着防护面罩,未伤及面部,只是胳膊、胸部有不同程度的灼伤。
她是照顾他的护士。
住了一个月的医院,两个人的关系有了质的提升,由最初的护士和患者的关系,升温为男女朋友关系。
起初,他还有点犹豫,说:“我是消防员,平时的工作很危险……”
“不吉利的话不许说。
”她用小手捂住了他的嘴。
从他平时的谈吐中,她已了解到,他的两个战友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出了意外。
他扒拉开她的手,喘着气说:“再捂一会儿我就‘酒驾’了。
”
她噗嗤一声笑了——自己的手刚用酒精消过毒。
她说:“嫁给军人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但,我乐意。
你知道吗?当年咱这里送新兵打出的那条横幅就是我的主意。
”
“哪条?”他扑闪着眼睛,他真的不知道。
他才当消防员两年,还是个新手。
她瞋他一眼,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便给他回复了一条信息。
信息的内容是:嫁人就嫁兵哥哥。
他解释说:“我们消防员已经取消军人编制,归应急事务局管理,属合同制工人。
”
她说:“我不管什么编制不编制,在我眼里,消防员也是军人,也是兵哥哥。
”他的
心里像平静的湖水一下于荡漾开了,这才高兴地接受了她。
等到两个人步入正常的恋爱轨道,他才发现,她的工作比自己还要忙,每天从没按点下过班,信息都没时间回复。
他只要有时间就在医院门口等她下班,每次都要等到月上柳梢头。
他算得上是一个暖男,在等她的时候,手里总是提个保温桶,有时候是饺子,有时候是馄饨,有时候是米线。
她下了班,看到保温桶里热乎的美食,比见了亲娘还亲。
她一边狼吞虎咽,一边享受着他的唠叨,这些唠叨无非是他工作上的琐碎,或是他听来的笑话。
那一次,他来了兴致,哼唱起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里的唱段:“月光下,我把她仔细相看,只见她羞答答低头无言……”他五音不全,嗓音像狼被掐着了脖子似的,一边唱一边比划着动作,乐得她嘴里没来得及下咽的饭喷了他一身。
新冠疫情暴发后,她更忙了,他们聚少离多。
他曾抱怨道:“我们都快成牛郎织女了。
”
她朝他眨巴两下眼睛,抱歉地说:“想我的时候你就问月亮。
”
那时候,网上流行一首歌曲——《想你的时候问月亮》。
她报名参加当地医疗小分队支援上海后,一个人的晚上,面对挂在天上的明月,他经常哼唱《想你的时候问月亮》:“想你的夜晚总是很漫长,萧萧的冷风还带着寒霜,远隔千里你身处在他乡,苦苦滋味我独自去品尝,问问月亮思念它有多长,你是否也会把我去守望,无法忘掉你旧时的模样,想你的心伴着淡淡忧伤,相思的泪水在不停流淌,只有默默地遥望着远方,把那相思的苦深深埋藏,等你在那曾经的老地方……”有时候,唱着唱着便泪流满面。
他对她说过,这首歌就是为他写的。
每天从新闻上看到上海疫情变换的数字,他的心像被人揪住似的,紧紧的,既为上海人难受,同时又在为她担心。
好在武汉暴发疫情的时候,她曾去支援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不过,她一定很累。
为了缓解她的紧张和压力,他给她留言道:我现在已经不再是狼吼了,已经达到专业的歌唱水准了。
怕她不信,还拍了短视频给她。
看来她的确忙,顾不上卿卿我我,回复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我很好,你放心。
有一天晚上,大约十二点,得知她平安下班,他松了一口气,忍不住问道,上海的疫情预计什么时候能过去?
她说,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守“沪”,上海一定会没事的。
现在的上海好比初一的月牙,要不了多时,就到了月圆的那一天。
他发了个微笑的表情包,同时回复:有你在,上海的夜空一定会皎洁而明亮。
她说,别贫嘴,我吃晚饭去了。
“亲爱的你不知现在怎样,夜深人静时是否把我想,月亮恰似你那甜美脸庞,想你的时候只能问月亮……”他不知道,每天下班后,听着他的歌声,她的眼里也会涌出泪来;听着他的歌声,她满身的疲惫便会烟消云散,再接班时,依然精气神十足。
几天后,她给他留言:还是让爱回到陌生吧!忘了吧,把承诺都放下,不要再追问,我无力回答,彼此挥手远走天涯。
他吓了一跳,眨巴了几下眼睛,不错,是她的微信,他顾不上回复,直接打电话过去。
不料,电话拒接。
他微信上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忘了吧!她的回复还是冷冰冰的。
忘不了!在打这几个字的时候,他差点落泪。
她的微信一片沉寂。
第二天,她的微信视频聊天模式来了。
她出现在视频里!他又谅又喜地问:“月亮,昨天怎么回事?你是不是逗我呢,害得我一夜没睡好。
”
“我不是月亮,我是她的双胞胎妹妹阳阳,姐姐去世了……”
这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呢?他忙去做了核酸检测,然后飞往上海。
他坐在机舱里,戴着耳机听《想你的时候问月亮》。
忽然,他高喊:“月亮……月亮……”
窗外,蓝蓝的天上,艳阳高照。
(节选自《郑州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主动参与到支援上海的抗疫第一线,此时正是月亮与消防小伙的热恋期,体现出月亮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
B.“有时候,唱着唱着便泪流满面”,是因为消防小伙思念、担忧远在抗疫一线的月亮,此处为后文月亮的牺牲埋下伏笔。
C.“有你在,上海的夜空一定会皎洁而明亮”一句意蕴丰富,既有消防小伙对上海疫情早日结束的期盼,又表达了对月亮崇高精神的赞美。
D.消防小伙在赶去上海的飞机上忽然大喊“月亮”,此时的窗外艳阳高照,更衬托出一种浓厚的悲伤氛围,引人深思。
5.有关月亮与消防小伙的从相识到相爱的发展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与小伙子相识在医院,消防小伙在执行扑火任务中受伤,月亮是照顾他的护士。
B.月亮在医院照顾消防小伙一个月,向他表白心意,他接受了月亮,两人进入恋爱轨道。
C.月亮常因工作忙,回复信息的时间也没有,消防小伙给她唱歌消除疲惫,逗笑了月亮。
D.消防小伙在等待月亮归来的过程中,日益后悔没有阻止月亮,最终月亮在抗疫中不幸牺牲。
6.文中描写月亮送新兵时打出的那条横幅的相关段落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文章标题意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春
侯发山
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的一天,康百万走出家门,信步来到邙岭上。
崖边的迎春花已经泛出了花蕾,杨树的枝条冒出了青青的胡须……岭上紧绷了一个冬天的黄土,仿佛就像洛河里的冰碴子,因为暖阳的照耀而开心松弛下来,处处洋溢着初春的气息。
放眼望去,康百万发现,除了自家的农田里有伙计在忙碌外,周遭其他乡亲的田地里没有一点儿动静,连个人影都没有。
常言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不该啊!管家见状,忙说,老掌柜,连年干旱,庄稼绝收,老百姓没有种子是其一,其二,他们似乎都断了种地的念想。
咦?康百万看着管家,眼里充满了疑问。
管家本想隐瞒,此时不得不说了实话:“老掌柜,他们一部分人打算外出逃荒,一部分人指望康家教济呢。
”
怎么会是这样?康百万着实吃了一惊。
他倒不是怕救济乡亲们,他是担心乡亲们没了精神头,忙问管家:“打春了吗?”康百万记得好像再有两天立春。
乡间有句老话,打了春,赤脚奔。
虽然没到立春,但一辈子以种地为生的乡邻也该开始行动了。
自他记事起,哪年不是如此?康家安排农事,不等立春,过罢年就开始了。
管家掐指一算,说:“老掌柜,后天立春。
”
康百万从邙岭下来,顾不上回庄园,直奔巩县县衙。
看到康百万登门拜访,巩县知县凌钺有点儿意外,一番寒暄之后,他憋不住了:“康掌柜,光临敝府,有何见教?”
康百万简单地把情况说了一遍,拱手施礼道:“凌大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到父老乡亲还没行动,老夫着急啊。
”
“这……康掌柜有何高见?”凌钺问。
老实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还真没辙。
“凌大人,再有两天就要立春了,依老夫之见,搞个‘鞭打春牛’的仪式,康家愿意承担一应费用,大人意下如何?”
在过去,每年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这天,民间就有迎春、鞭春、咬春等习俗,鞭牛是为了“提醒”牛,春天来了,该开始耕田了。
人们舍不得鞭打牛,就用泥或纸做个假牛,挥舞鞭子作抽打状,让牛在旁边看。
当看到“同类”正在挨打时,牛便乖乖地听人指挥下地干活儿了。
泥牛肚子里会放上五谷杂粮,鞭牛仪式过后,老百姓便捡拾地上的五谷,泥牛也被他们“瓜分”,拿回家埋在土地里,象征五谷丰登……当然,打春牛也是鞭策老百姓不要懒惰,应该早早动手春耕。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耽误不得。
“鞭打春牛”的风俗凌钺也知道。
他想了想,说出了心中的困惑:“康掌柜,仅凭‘鞭打春牛’,就能把老百姓的春耕积极性调动起来?”
康百万淡淡一笑,蛮有信心地说:“老夫还有激励措施,今年的种粮亩产状元可获得康家的铜佛。
”
“八丈佛?”凌钺睁大了双眼,差点儿没叫出声来。
外界传言康家供奉一尊八丈高的铜佛,曾有不少江湖高手惦记此物,只因康家庄园坚不可摧,防范甚严,一直没有得逞。
凌铖没有眼福见铜佛,也一度怀疑康家到底有没有这玩意儿。
康百万没有说话,但他的表情已经证明他不是在打诳语。
消息传出去后,立春这天,巩县县城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格外热闹。
“鞭牛”活动开始了。
“牛”是用泥做成的,高大而且形象,远远一看,倒像一头真牛躺在地上睡懒觉。
知县凌铖左手扶犁,右手执鞭犁地开耕。
他举着装饰华丽的鞭子抽了第一鞭,同时叫着“一打春牛头,国泰民安”;康百万接过犁和鞭子,抽第二鞭,一边说着“二打春牛腰,风调雨顺”;第三鞭由当地族长鞭打,一边打一边说着“三打春牛尾,五谷丰登”的颂词……最终将一头土牛打得稀烂。
牛肚子里塞满了一个个绣着“康”字的小布袋,此时都露了出来。
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和小布袋。
管家对大伙儿说,小布袋里装的是谷物种子,没有抢到小布袋的百姓可以到康家领取当年的种子。
既有种子,又有奖励,哪个还敢懈怠?当地百姓天不明已经到了地里,天黑了还在地里忙着。
说句农村的粗话,放个屁的工夫都没有。
耕、耙、耧、耩、除草、浇水……庄稼活儿就是这样,只要你愿意干,一样儿接一样儿,一年四季干不完。
老天有眼,当年风调雨顺,夏粮大丰收。
当年获得种粮亩产状元的是谁并无记载,传说康百万确实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把他家供奉的“巴掌佛”奖给了人家,那铜佛没有八丈多高,只有巴掌大小。
得到铜佛的人家哈哈一笑了之。
丰收喜人,也没有人出来说三道四的。
年底述职的时候,谈起此事管家还有点儿不舍。
康百万说,有什么舍不得的?比起救
济,那点儿谷物种子根本就不是个事;一尊“巴掌佛”,换来全村的平安,这是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了管家的话,康百万眼里充满了疑问,他不明白为什么老百姓就断了种地的念头。
B.巩县知县也知道“鞭打春牛”的风俗,他早想用此办法激励百姓,只是还心存困惑。
C.立春这天,人山人海,格外热闹,百姓并未完全断了种地的念头,只是受年景所迫。
D.比起救济,康家在种子上的损失根本不是个事,康百万在得与失上算了一笔明白账。
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渲染了浓厚的初春气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下文田野间无人种地形成鲜明反差。
B.康百万的形象刻画得十分成功,这得益于作者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对他的描写刻画。
C.“八丈佛”是康家的宝贝,小说插入了对“八丈佛”的介绍使得故事悬念陡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奖励“巴掌佛”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康百万愿意拿出铜佛作为粮食亩产状元的奖赏就是伏笔。
10.小说突出了康百万的那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1.小说插入对“鞭打春牛”仪式的解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案
1、C
A.“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分析有误。
左邻右舍羡慕不已为之出谋划策,是用来强调老歪两难心理。
B.“不闻不问”分析有误,文中写儿女有寄钱寄东西,打来电话,并没有不闻不问。
D.“为下文埋下伏笔”错误,伏笔指为后文内容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老歪打定主意后,一番收拾,并不能暗示下文情节。
2.①忠厚善良,敢于担当。
一个人含辛茹苦抚养一双儿女成人,无怨无悔;②疼爱儿女,寡言隐忍。
一心放在儿女身上,面对儿女的不孝独自垂泪;③忠于爱情,始终不渝。
妻子早亡,终身未娶,进城也想着带上妻子的照片。
3.①情节安排上,这一结尾既照应前文,又是对故事情节的逆转,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耐人寻味;②人物塑造上,儿女性格的两面性和老歪的善良隐忍都在情节逆转中得到集中表现;③主题表现上,对虚情假意的孝顺进行鞭挞,表现对留守老人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深化了主题。
4.B“此处为后文月亮的牺牲埋下伏笔”错误。
此处情节可以让人感受到消防小伙对月亮的思念和关爱,但并没有伏笔。
5.D“日益后悔没有阻止月亮”错误。
月亮报名参加当地的医疗小分队支援上海后,一个人的晚上,面对挂在天上的月亮,经常哼唱《想你的时候问月亮》;每天从新闻上看到上海疫情变换的数字,消防小伙的心像被人揪住似的,紧紧的,既为上海人难受,同时又在为月亮担心;当月亮给他发来让他忘了她的信息时,他吓了一跳,眨巴了几下眼睛,不错,是她的微信,他顾不上回复,直接打电话过去。
文中不能体现日益后悔没有阻止月亮的信息。
6.①横幅“嫁人就嫁兵哥哥”表达出月亮对兵哥哥的崇敬之情,这也是月亮在表达对消防小伙的爱慕之情。
②在结构上:呼应前文,推动故事发展。
消防小伙被月亮的真情打动,接受了月亮的爱,俩人成为恋人。
③丰富了人物形象:即使嫁给军人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月亮依然表示乐意,体现出月亮甘愿奉献的无私精神。
7.①标题《想你的时候问月亮》是一首歌,歌词的内容对应月亮与消防小伙的恋爱过程,如“问问月亮思念它有多长”,正是月亮走后,消防小伙对月亮的深深思念。
②“月亮”一语双关,既是天空中皎洁美丽的月亮,也是文中的主人公月亮,她具有像月亮一般皎洁美丽的品格。
③月亮可望而不可即,暗示了消防小伙与月亮之间的爱情悲剧,但月亮永恒,说
明消防小伙对月亮的想念和爱也会水恒存在。
8.B“巩县知县……他早想用此办法激励百姓”错误,这一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由文中“凌钺问。
老实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还真没辙”“他想了想,说出了心中的困惑:康掌柜,仅凭‘鞭打春牛’,就能把老百姓的春耕积极性调动起来?”可知,知县凌钺并没有想出这一办法。
9.B“康百万的形象刻画得十分成功,这得益于作者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错误,文中没有对康百万的外貌描写,主要写了他的语言,如“凌大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到父老乡亲还没行动,老夫着急啊”;神态,如“淡淡一笑”,动作,如“走出家门,信步来到邙岭上”。
10.①心系民生。
担心百姓没了种地的精神头,激励百姓种田,换来全村的平安。
②慷慨仗义。
为百姓提供种子,并以本家的“八丈佛”作为头名奖励。
③足智多谋。
号召举办“鞭打春牛”仪式,改变百姓不想种地的想法。
11.①交代了康百万要举办“鞭打春牛”仪式的目的。
②为后文“鞭打春牛”的过程做铺垫。
③丰富了了小说传统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