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锦集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锦集五篇
【篇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初中阶段是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飞速期,并且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以及思维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有些是困惑甚至问题,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着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了解自己,积极有效的和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沟通,不断地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指导思想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适应过渡时期,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体上,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地对待考试问题;尝试与人相处,能有效的和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沟通;可以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变化,了解自己;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未能从小学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中转换出来,压力不断的开始增多,来到新学校遇到新同学新老师,一切都是相对陌生的环境,适应成了的挑战。
怎么才能迅速的适应到初中的学习生活,课程增多,作业量增大;陌生的环境中认识结交新朋友,让自己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前行,不在孤独;还未能摆脱小学的宽松的学习习惯,现在如何养成,学习的重担时时在他们心头;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如何兼顾他们的娱乐休闲等等共同形成了适应问题。
适应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而难题。
前者在学校中一般较少见,后者的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或者不适应。
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初一入学适应不良
刚进入初中,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但初中学习生活和小学时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新环境新同学老师,一切都是很陌生的,在承受着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人际相处从零开始,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不与人相处,或者孤傲的情绪。
长期这样的话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朦胧的自我认识萌芽
初一阶段,有部分学生发展的较早些已经进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特征开始明显起来,幼稚的成人感突出,对于我的思考开始出现,我是谁、我是怎么了开始在他们内心掀起波澜,困惑不已。
3、学习适应不良产生苦恼
学习课业好多,怎么学,方法好像总是不对路;别人怎么就成绩那么好,我这么差,有压力,出现自卑了;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这么烦,没有目标和动力了;怎么天天都有考试啊,这无穷无尽的考试什么时候是个头,讨厌考试这些都是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学生为此苦恼不已。
4、和家长或老师间的沟通不良而苦恼
家长们怎么这么唠叨,不断的碎碎念,动不动的私自翻我的东西,我的空间,我的秘密,什么时候能还给我;老师为什么都看不到我的存在啊偏心还是对我有意见,还是我不行。
5、不能恰当的控制休闲时间,自制力较弱,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
四、教学内容
在初一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生对这一块的内容还是比较好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正确是观念,因此需要在课堂上简单地渗透正确的心理观念,通过在活动中结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对学生产生影响,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
这学期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开始了解自己,学会与人相处以及学会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环境,认识新同学老师;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让自己更加自信;学会与人相处,有效合适的与人交往;树立正确的学
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面与技巧,正确的对待考试,能轻松应考。
一切为了培养更好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教学措施
1、在初一段每个班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间周一次。
2、个别一对一的咨询与辅导,根据学生的自愿预约以及各个科任老师的提醒。
3、针对某一相似类型情况进行团体咨询辅导,看具体情况而定。
4、加强同各科任的联系沟通来辅助各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必要的情况下也需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进行必要的反馈。
【篇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针对在校中学生大多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坚强意志品质,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主要任务
1.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2.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治疗。
三、工作安排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校长挂帅,德育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建立以班主任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及政治课教师为主体,以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重点学习《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理论知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
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专题研究。
4.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5.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二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
6.每学期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7.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每学期五课时,做到有计划,有教案。
8.继续与心理教研室联系,发现有严重疾患者,送去咨询。
9.追踪调查在校生中接受过咨询学生,看其在心里、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四、特别提示:
1.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教师不得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新开设一门课,重在融入学科教学及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三个避免:避免学科化倾向,避免医疗化倾向、避免少数化倾向。
【篇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
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伤量之重。
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法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
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具体目标:
1、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学习,采用角色转变和设身处地等心育方法,理论运用于实际,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2、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标准,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
3、走进家庭不健全学生的心里,使其能走出家庭问题的困扰,摆脱心理阴影,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在充分了解和关爱离异家庭学生的基础上,激励他们,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一、主要内容: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并倡导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标准,确定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
3、收集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信息档案、座谈会、转化成果追踪、阶段性总结等形式,使教师充分了解情况,界定相关问题,搞好切入点。
4、对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档案,进行跟踪调查,并提出建议,以帮助问题学生真正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5、备好、上好有关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时了解学生反馈情况。
6、通过广播、手抄报等形式巩固所了解所积累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7、召开全体办主任会议,各抒己见,交流对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成绩。
二、具体月份安排:
三月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教育资料。
2、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标准,确定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具体
内容。
3、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四月份:
1、举行“如何正确看待自信问题”的讲座。
2、开展有关“提高自信心”的讲座。
3、联系学生实际,自找优点,互评优点,发现自己长处,树立自信心。
五月份:
1、开展“正确处理应试与备考”的讲座。
2、开展关于“缓解考试焦虑”的讲座。
3、上好“摆脱自卑心理”心理活动课。
六月份:
1、继续发挥“蒲公英信箱”“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学生有心理压力心理困惑,可以到咨询室寻求帮助。
2、通过讲座,交给后进生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与同学老师家长协调好人际关系。
3、教给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诸如“如何克服精力分散”。
七月份:
1、学生反馈近阶段学习收获和仍存在的问题。
2、讲自己积累的心理知识以手朝报形式展现出来。
3、做好本阶段教育工作总结。
【篇4】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全发展,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大型心理辅导讲座
1.面向学生
高一新生适应团体心理辅导(9月)
高二年级的学习能力提升和异性交往心理辅导(10月 3月)
高三年级的科学用时、科学用脑、考前减压、考后调试的心理辅导
(8月、2月、6月)
2.做好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教师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指导、帮助爱护的一支特殊队伍,他们要善于沟通和协调任课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具有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
为此,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训与建设。
所以本学期对教师进行有关《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调节方法》《沟通的渠道与技巧》的心理辅导讲座。
3.面向家长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学年打算面向家长开展《从自然家长到智慧型家长》和《亲子沟通的技巧》讲座。
(二)心理咨询室常规工作
1.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问卷和档案(9月)
2.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活动(10月)
3.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2:30——1:30
周二下午3::30——4:30
每周一、三、五为个别咨询时间
二、四为小组团体辅导时间
4.本学期小组团体辅导主题(公布主题公开招募组员)
①与成功有约之自信训练主题小组
主要内容:拥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梦想(定目标)
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信念(自我激励)
问题是最好的礼物(积极看待问题)
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积极看待问题)
想象成功,回忆成功(意向激励技术)
对自己说,我一定能…… 暗示增强技术
看到自己的优点的(正向思维技术)
②与成功有约之转变学习心态
主要内容:狂补弱科;维持高效复习马上进入学习状态;
排除考前糟糕心理策略 ;
③考前放松技术;学习能力提升主题小组
主要内容:提高记忆效果的策略和技术,
集中注意的策略和技术;
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策略与技术
④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升小组
主要内容:人际关系的察觉能力
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三)开展同伴心理辅导——心理社团的活动
1.心理社团新团员招募(9月)
2.18课时的新团员培训课程;(9月—12月)
①自我认识与管理、
②人际关系觉察与管理。
③同伴心理辅导理论的应用
3.校园文化节的《放飞心灵展示自我》的大型心理健康知识精神,和校园心理剧大赛的策划组织和实施;(11月)
4.编辑部编辑心理社团团刊;心理健康宣传小报2份(12月 3月)
5.心理剧表演部准备参加心理剧大赛和中小学文艺展演(12月 5月)
6.信息部每月更新一次《心海扬帆》心理社团博客
7.宣传部准备每周一次的心理午间广播
8.大手牵小手sos儿童村同伴心理辅导公益活动 (7月)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本学期继续推广课题的研究成果,继续《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课题的研究。
四、心理健康校本活动课
我校目前在高一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有《人生职业规划》《校园心理剧的创编与表演》《心灵之约》等三门课程,每学期18学时。
【篇5】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利用现有的心理健康的环境,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利用心理健康广播,心理辅导及手抄报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继续通过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1)学生自愿前往咨询
(2)班主任老师推荐
(3)辅导老师访谈
2.开设“阳光信箱”,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 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4.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午会、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体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2)每个班级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
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心理健康课本(地方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4)办好“阳光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5)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为宣传阵地,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6)加强家校联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总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将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