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V-ING动词名化构式认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语料库的V-ING动词名化构式认知研究V-ING动词名化构式由原生动词加后缀ING名化而来,此种名化是将表示过
程关系的动词转化为凸显事件的名词的过程。
因为语言符号有限,而人们表达无限,作为语言表达最为普遍的词类范畴,动词和名词之间的转换尤为重要。
对V-ING动词名化构式的认知研究,一方面可以探究V-ING动名转换构式的一般特征,丰富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可以探求V-ING构式和人类认知之间关系,
揭示丰富的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从本质上理解语言,更恰当地使用语言。
V-ING动词名化构式,因其构造简便,应用灵活,成为众多研究者青睐的对象。
近年来,Jespersen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和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均
涉及到动词名化构式,但其分别聚焦于级转移以及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
忽略了意义;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注意到意义与功能的变化,但是
没有涉及语言构式特征,探究认知机制;Langacker为代表的认知语法以及Heyvaert为代表的认知-功能语法分别对V-ING动词名化某些构式进行研究,实
现了认知转向,但偏向理论建构,未结合实际语料详细分析,而且忽略了构式特征。
因此,鲜有研究对其构式特征进行系统而全面地分析。
此外,缺乏科学的语料库作为支撑以及对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探究不够,也
使得研究不够全面深入。
构式语法强调形义配对,不同意义决定不同形式。
一方面,强调构式与构式之间的家族相似性以及网络性;另一方面,注重构式与词汇之间的压制性。
而认知语法强调语言转换背后的认知动因和认知机制。
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结合,不仅能够概括V-ING动词名化构式特征,而且
能够揭示语言构式背后的认知机制。
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以V-ING动词名化构式为研究对象,辅之以COCA语料库,用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观点和理论
视角,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尝试系统、全面分析V-ING动词名化构式这一典型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概括其具有的构式特征,揭示语言变化背后的认知机制和动因。
具体回答以下几个研究问题:1)V-ING动词名化构式有多少种典型的构式变体?这些构式变体的形式和语义特征是什么?2)对于不同的V-ING动词名化构式变体,它们的认知机制是什么?3)对于不同的V-ING动词名化构式变体,构式和词汇之间,构式与构式之间为什么会存在互动关系?为了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本文在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的理论指导下,将认知语言学与语料库语言学有效结合,对COCA语料数据进行抽样,收集,整理,分析。
首先,根据V-ING动词名化构式在2015年最新语料库中出现频率进行抽样,选取前100个V-ING目标构式。
其次,依次索引目标构式,选定每个目标构式的前500个例句,根据形式与语义特征,依次、不重复筛选目标构式变体。
最后,进行详细分类,计算每种构式变体所占比例,定量分析;并分别对每一种构式变体进行举例,定性剖析,探究其构式特征。
此外,将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结合,探究构式的认知意义,挖掘构式生成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以便对该构式作出全面,合理,深入,系统的解释。
研究发现:1)通过对收集的语料库数据分析发现,V-ING动词名化构式包含三种典型的构
式,V-ING+?(30.73%),V-ING OF(12.32%),V-ING+(N)(56.95%)。
其中,V-ING+?主要包含六种小的构式变体,表达与动词框架相关的动作,产品或结果,内容,方式,时间,地点。
既可以是有界的可数名词,也可是同质的不可数名词,其形式和意义更具有普通名词的特征,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其跟名词一样类型化,背景化,量化和实例化。
V-ING OF构式主要包含三种小的构式变体,V-ING OF,Article+V-ING
OF,Possessive+V-ING OF.表示一种去时间化的关系,仍然表达动作意义,但是已经失去了时间意义。
形式上,动词的原射体或原界标仍然保留。
而V-ING+(N)也主要包含四种小的构式变体,V-ING+(N),Logic
Subject+V-ING+(N),Possessive+V-ING+(N),Article+V-ING+(N).三种构式认知意义都是从时间域到空间域的一种转变,从动词的动态性到名词静态性的过渡,是一种概念物化。
但是,由于变化的认知机制不同,每种构式变体具体意义有异。
V-ING+?表达实体意义;V-ING OF则是一种去时间化关系;V-ING+(N)构式虽然在动词后加上ING,但是其仍然表达过程性的关系,其形式和完整的句子非常
相似,因而既有动词特征,也有名词特征。
2)不同的V-ING动词名化构式变体,其产生并不是随意偶然的,而是由特定的认知机制决定的。
V-ING+?构式是由侧显机制决定的,转喻也对其解释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动词框架不同成分,如动作、产品、内容、结果、方式、时间、和地点的侧显产生不同的构式意义。
另外,V-ING+?构式表达的中心意义是物化的动作,转喻机制则合理解释了其它侧显成分,形成了动作代产品、动作代内容、动作代结果、动作代方式、动作代时间和动作代地点的构式。
V-ING OF构式,则是扫描方式的变化,由顺序扫描转变为整体扫描,从而变成去时间化的关系。
V-ING+(N)构式,则是对过程参与者的整体侧显,因而其表达的仍是过程性的关系。
3)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理论下,三种构式变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构式与词汇,构式与构式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首先,V-ING+?,V-ING OF,V-ING+(N)三种构式经历了范畴化和非范畴化阶段,
进入新的构式范畴,即构式家族,具有家族相似性,不同程度展示了动词关系意义向名词实体意义的转变。
在这个家族中,V-ING+?名化程度最高,V-ING OF次之,V-ING+(N)则处于名词和动词的中间成分,兼有动名特征。
三种构式变体又都包含了很多小的变体,形成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构式图示和构式网络,环环相扣。
其次,不同名化程度的构式,其词汇和构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压制。
V-ING+?构式对其动词造成完全压制,使其完全服从构式用法;V-ING OF中,存在着构式和词汇的互动压制,尤其OF对整个构式形成压制,保留原动词射体或者界标;而V-ING+(N)中,动词压制占主导地位,使其兼有动词名词双重属性。
因而,三种构式变体既处于同一个构式家族,又处在家族的不同位置。
本研究借助语料库,有助于对V-ING动词名化构式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研究,同时也能对当前的研究做一点小小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