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_(1)【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进化
3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运用想象对未人类的演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

科学知识
•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十分奇妙的。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难点是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红、黄、绿、黑四色豆子各20颗,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关于人类进化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做捡豆子的实验。

为让适者生存的主题更鲜明,教师可创设有趣的情境:“草地上有很多豆子,假如我们都是吃豆子的鸟,现在去草地上找食吧!”——可以事先不要告诉学生豆子的种类和数量,待统计结束后再告诉他们各色的豆子都是20粒。

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可将各色豆子增加相同的数量。

这个活动很简单,建议连统计在内用10分钟做完,然后将主要时间用于相关讨论。

可替代的实验有:在草地或塑料草皮上插数量相等的各色牙签,让学生扮演“吃牙签的鸟”;在树干上贴好数量相等的用褐、白、红、绿、黑等颜色纸剪成的昆虫,让学生当啄木鸟吃虫。

如果是用豆子做实验,活动结束后提醒学生要把豆子都捡回,不要浪费粮食。

二、讨论: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教师整理出有代表性的观点,学生中一定会有人认为,长颈鹿为了吃到树梢的树叶,一代代演化,长出了长脖子。

也许有的同学会根据前一单元学到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推测是由于遗传优势,使长脖子的长颈鹿有了更多的生存与繁衍机会,从而使这一优势逐渐强化,使后代的脖子越越长。

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辩论,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因为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也曾争论不休。

这样为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做好铺垫。

补充例子:达尔文在马德拉群岛科格伦海岛上发现,550多种昆虫中有200种无翅或翅不发达(包括蝴蝶类、蚊类、蝇类等23个属)。

经过研究,他得出结论,这种奇异的现象的形成是昆虫在与强大的海风进行生存斗争中,海风对它们进行选择与淘汰的结果。

教师演示实验:用两块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软木做成翅膀大小不同的蝴蝶模型,用扇子扇一扇,看哪只“蝴蝶”容易被风吹走。

三、揭示自然选择规律
四、人类的进化历程,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时汇报交流,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

五、人类的未演化趋向,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还让学生尽量细致地把自己设想的人类未的形象画出。

学生在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提醒他们说明这样设想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