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阴县玉井西井田地质及煤炭资源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泥岩-砂质泥岩:灰黑色,中厚层状,厚度为0.8821.62m,平均10.15m,厚度变化大,为泥炭沼泽相-河漫相 -河床相。 3.2 含煤性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主要煤地层,该组地层厚 45.41-72.67m,平均56.91m,含煤7层,一般含煤4层。只
-1
有5 、5、6、8号煤层在井田内可采。本组煤层总厚度平均 为21.90m,含煤系数为38.48%。可采煤层厚度平均为 21.17m,可采含煤系数为37.20%。 3.3 可采煤层
关键词:玉井西;煤炭;资源特征
中图分类号:TDl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672-7487(2018)02-36-4
1 区域地质特征
井田位于大同煤田西部,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的南 侧,西邻吕梁山构造带的西石山脉,东与大同新生代断陷盆 地接壤,南隔洪涛山背斜与宁武煤田毗邻。区域上出露的地 层由老至新有太古界集宁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 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 系。
浅析山阴县玉井西井田地质及煤炭资源特征
王培林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 晋中 030620)
摘要:玉井西井田地处大同国家规划矿区南区边缘,区内交通方便,主要可采煤层赋存稳定,区内构造
中等,井田内曾有多个老、小窑进行开采。通过对井田的地层、构造、主要含煤地层、可采煤层、含煤性及
煤质特征等方面的总结分析,进而更好地对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供指导意义。
-1
3.3.1 5 号煤层 赋存于太原组上部,为5号煤层的分叉煤层,下距5号煤 层0.80-20.22m,平均4.55m,主要发育于井田北部,分叉
2
区面积1.12km 。煤层厚度3.68-6.95m,平均4.99m,纯煤厚 度3.39-5.81m,平均4.39m;煤层露头处受剥蚀、风化作用 厚度变小,钻探揭露最小为0.90m。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 含夹矸0-3层,个别含4层夹矸,夹矸厚度为0.010.91m,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赋煤区属较稳定全区可采 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偶见细-中粒砂 岩顶板;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砂质泥岩。
中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K3砂岩)。本组地层全厚43.1468.86m,平均56.49m。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
2.1.5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上部由杂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色粉砂岩、中粗粒砂 岩、含砾粗砂岩组成。下部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 白色中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组成。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粒 砂岩、含砾粗砂岩(K4砂岩)。厚4.64-9.97m,平均 7.21m。多遭剥蚀,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2.1.6 新近系上新统(N2) 不整合于下伏基岩之上,岩性为棕红、浅红黄色亚粘 土、砂质粘土,厚0-46.35m,平均厚12m。 2.1.7 第四系上更新统(Q3) 浅黄色粉质粘土,下部含零星钙质结核,底部有时见细 砂或砾石,厚0-49.45m,平均厚14.18m。 2.1.8 第四系全新统(Q4) 为河流冲积物,由松散的砂、亚砂土、卵石、砾石及次 生黄土组成,厚0-12.5m,一般厚约5m。 2.2 构造 井田内较大规模背斜褶皱1条,位于井田中东部,轴向 总体为N45°E,向NW方向倾伏,两翼基本对称,倾角平缓 一般2-6°左右,井田内延伸长度约3600m;发育有逆断层 2条,正断层3条。两逆断层落差达60-130m且大致平行,并 在其间形成地堑式构造。井田构造总体属中等。
5)泥岩-砂质泥岩:灰黑色,个别相变为炭质泥岩,产
-1
植物化石,局部夹不稳定不可采的8 号煤层,煤层厚度00.96m,平均厚0.12m。厚度为0.90-7.57m,平均2.60m,为 泥炭沼泽相。
6)6号煤层:不稳定大部可采煤层,厚度为01.62m,平均0.81m,为泥炭沼泽相。
7)砂质泥岩-泥岩:灰黑色,产植物化石。厚度为 0.80-6.52m,平均2.98m,为泥炭沼泽相。
2 井田地质特征
2.1 地层 井田内地表大面积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地层由老到新分
述如下。 2.1.1 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 含煤岩系的基底,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1.2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主要由灰黑色泥岩及灰色砂岩组成,上部为灰色砂岩及
泥岩中含K1灰岩,底部为铝土质泥岩、铁质泥岩,层位不稳 定。厚度13.03-44.98m,平均29.75m,平行不整合于下伏 地层之上。
2.1.3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属主要含煤地层。顶部为灰白色砾岩、含砾粗砂岩、中 粗粒砂岩及薄层深灰色砂质泥岩。中部为主要含煤层段,岩 性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含5-1、5、6、8-1、 8、9、10号层煤。底 部 为 中 细 粒 或 粗 粒 石 英 砂 岩 ( K 2 砂 岩),层位稳定,与下伏本溪组地层整合接触。厚度为 45.41-72.67m,平均56.91m。 2.1.4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主要由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组成,砂岩中夹 有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本组含煤两层 (山3、山4),均为不稳定的零星可采煤层。底部为灰白色
8)5号煤层: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厚度为4.9617.78m,平均9.42m,为泥炭沼泽相。
9)泥岩-砂质泥岩:灰黑色-黑色,中厚层状,局部相 变为炭质泥岩,产大量植物化石,厚度为0.80-20.22m,平 均4.55m,为泥炭沼泽相。
-1
10)5 号煤层: 5号煤层分叉煤层,厚度为3.686.95m,平均4.99m,为泥炭沼泽相。
3 煤炭资源特征
3.1 主要含煤地层太原组(C3t) 1)K2砂岩:灰白色粗粒或含砾粗石英砂岩,局部为中
细粒砂岩,厚度1.64-16.35m,平均厚6.37m,磨圆度较 好,分选中等,硅质胶结,斜层理较发育。
2)粉砂岩-砂质泥岩:灰黑色,含植物化石,局部地段
作者简介:王培林(1987—),男,山西阳泉人, 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 业,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探工作。(邮箱)510664242@
见9、10号煤层,皆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全层为沼泽相到 泥炭沼泽相,厚度为5.31-24.01m,平均厚13.15m。
3)粉砂岩-细粒砂岩:8号煤层直接底板,局部相变为泥 岩、砂质泥岩或中粒砂岩,厚度为0.85-4.99m,平均 2.23m,为泥炭沼泽相。
4)8号煤层: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厚度为2.127.35m,平均5.02m,为泥炭沼泽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