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王处存传》“王处存,京兆万年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唐书—王处存传》“王处存,京兆万年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处存,京兆万年人。

世籍神策军
...,家胜业里,为天下高。

父宗,巧射利,侈靡自奉,僮千人,以此奋累除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遥领.兴元节度使。

处存自右军镇使历检校刑部尚书、定州制置使,累迁义武节度使。

黄巢陷京师,处存号哭,不俟诏,分麾下兵二千间道至山南卫乘舆。

外约王重荣连盟,进屯渭桥,而泾州行军司马唐弘夫亦屯渭北。

诏处存检校尚书右仆射督战,俄拜东南面行营招讨使。

中和二年,授京城东面都统。

每痛国难未夷,语辄流涕,军中多处存义,愈为之用。

素善李克用,又故婚好,遣使十辈晓譬迎劝卒共平京师。

王铎差兴复功,以勤王举义处存为第一,收城破贼克用为第一。

迁检校司空。

复出兵三千属大将张公庆会诸军捕巢泰山,灭之。

进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甲令孜讨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处存临事通便宜,有大将风。

幽、镇兵悍马强,其地势也而易、定介于其间,侵轶岁至。

及李匡威得志,谋并取之。

处存善修邻欢,内抚民有恩,痛折节下贤,协穆太原以自助,远近同心。

岁时讲兵,与诸镇抗,无能侵轧者。

累加侍中、检校太尉。

卒,年六十五,
赠太子太师
..旧事,推子郜由副使为留后,昭宗从之。

累拜节度使,....,谥曰忠肃。

三军迹河朔
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进太保。

(节选自《新唐书·王处存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B.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C.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D.田令孜讨王重荣徙/处存节度河中/上书言/重荣有大功/不可改易/摇诸侯之心/不纳趣上道/军次晋州/刺史冀君武闭门不内/而重荣拒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策军,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成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禁军。

B.“领”表示领受,与“除”“授”“拜”意思相同,都表示官职授予,“徙”则表示官职调动。

C.太子太师,古代官职,西晋始置,多为虚衔,无实职,可以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D.“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的“朔”都是指北方,唐末“河朔三镇”体现了当时藩镇割据的形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处存家境殷实,出身富裕之家。

他家族世隶属于神策军,他父亲王宗,善于追求财利,有奴仆千人,由于资财而显达。

B.王处存忠于君主,联合有用之人。

他对外王重荣订约结盟,为了联合李克用先后派遣使者十人前去劝说开导并迎接。

C.王处存内外用心,确保地区安全。

他对内安抚百姓,礼待贤士,对外与太原交好,训练军队,军力强大,保障不受侵犯。

D.王处存对国有功,享有身后哀荣。

他救援皇帝、平定叛乱,多次升迁;死后被封太子太师,其子也得到提拔,后做太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巢陷京师,处存号哭,不俟诏,分麾下兵二千间道至山南卫乘舆。

(2)每痛国难未夷,语辄流涕,军中多处存义,愈为之用。

【答案】
1.A
2.B
3.B
4.(1)黄巢攻占了京城,王处存放声痛哭,没有等到诏命下达,就从部下分出两千士兵抄小路赶到山南护卫皇上车驾。

(2)他时常为国难没有平定而悲痛,谈论时总要流泪,军中赞美王处存的节义,更加听从他的指挥。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徙”,是调动官职的意思,官职为“河中节度使”,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D项。

“不纳”“趣上道”的主语是“皇帝”,应该断开,排除B项。

句意:田令孜讨伐王重荣,改任王处存为河中节度使,他上书说:“王重荣有大功,不可改任,以致动摇藩镇的信心。

”皇帝没采纳,而催促他出发赴任。

他率军进驻晋州,晋州刺史冀君武关闭城门不接纳他,王重荣也拒绝接受诏令。

故选A。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与‘除’‘授’‘拜’意思相同,都表示官职授予”错误。

“领”,兼任(较低官职)。

故选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派遣使者十人前去劝说开导并迎接”错误。

“遣使十辈晓譬迎劝”应理解为“十次派遣使者前去劝说开导并迎接李克用”,“十辈”是“十次”的意思。

“使者十人”理解错误。

故选B。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陷”,攻占、攻陷;“俟”,等待、等到;“间”,抄小路(名词作状语);“至”,到;“卫”,护卫;“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

(2)“痛”,为动用法,为……悲痛;“夷”,平定;“语”,谈论;“辄”,连词,就、总是;“多”,赞美;“之”,代词,指王处存。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①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①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①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王处存是京兆府万年县人。

家族世代隶属于神策军,居住在胜业里,是天下的富户。


父亲王宗,善于追求财利,个人生活奢侈豪华,有奴仆一千人,由于资财而显达,多次授任为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遥兼兴元节度使。

王处存从右军镇使历任检校刑部尚书、定州制置使,多次升官后任义武节度使。

黄巢攻占了京城,王处存放声痛哭,没有等到诏命下达,就从部下分出两千士兵抄小路赶到山南护卫皇上车驾。

他对外与王重荣订约结盟,进兵屯驻在渭桥,而这时泾州行军司马唐弘夫也驻扎在渭北。

朝廷下诏命令王处存任检校尚书右仆射督战,不久任东南面行营招讨使。

中和二年,被任命为京城东面都统。

他时常为国难没有平定而悲痛,谈论时总要流泪,军中赞美王处存的节义,更加听从他的指挥。

他平日与李克用友善,又世代通婚,十次派遣使者前去劝说开导并迎接李克用,终于共同平定了京城。

王铎评价收复京城的功劳,认为勤王举义王处存是首功,攻城破敌李克用是首功。

后升任检校司空。

又拨兵力三千人马归属大将张公庆会同各路军队在泰山围剿黄巢,消灭了他。

又升任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田令孜讨伐王重荣,改任王处存为河中节度使,他上书说:“王重荣有大功,不可改任,以致动摇藩镇的信心。

”皇帝没采纳,而催促他出发赴任。

他率军进驻晋州,晋州刺史冀君武关闭城门不接纳他,王重荣也拒绝接受诏令。

王处存处理事情善于随机应变,有大将的气度。

幽州、镇州的兵马强盛,地势优越,易州、定州夹在中间,每年都受侵犯。

到李匡威得志以后,企图呑并夺取易、定。

王处存与相邻藩镇精心保持友好关系,对内则用恩惠来安抚百姓,十分谦恭地接待贤士,交好太原作为自己的后盾,远近同心。

他每年训练军队,和各藩镇对抗,无人能够进犯倾轧。

屡次加官为侍中、检校太尉。

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赠官太子太师,谥号忠肃。

三军因循河朔藩镇的惯例,推举他儿子王郜由副使任留后,唐昭宗同意了。

多次拜授为节度使,加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晋升太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