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二、授课班级:XX级XX班三、授课教师:XX四、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五、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 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3. 教育技术的实践技巧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和实践技巧。
2. 教学难点:教育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教育技术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作用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介绍教育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3. 分析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 讲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 分析各种教育技术的优缺点,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
4. 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教育技术的实践操作,如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教学等。
-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 总结与反馈-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教育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实践技巧。
-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
十、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育技术书籍或文章,了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1 教育技术的定义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1.4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2.1 学习理论2.2 教学设计理论2.3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理论2.4 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3.1 教学媒体技术3.2 教学设计技术3.3 教学评价技术3.4 教育软件技术第四章:教育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4.1 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4.2 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4.3 混合式教学的应用4.4 翻转课堂的应用第五章: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策略5.1 教育技术应用的准备阶段5.2 教育技术应用的实施阶段5.3 教育技术应用的反思与评价阶段5.4 教育技术应用的持续改进策略第六章:教育技术的具体应用领域6.1 学前教育技术应用6.2 基础教育技术应用6.3 高等教育技术应用6.4 职业教育技术应用第七章: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建设7.1 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概念与分类7.2 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7.3 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7.4 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管理与维护第八章: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价8.1 教育技术项目的类型与特点8.2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8.3 教育技术项目评价的原则与方法8.4 教育技术项目改进与优化策略第九章:教育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9.1 特殊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性9.2 特殊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与挑战9.3 特殊教育技术应用的策略与方法9.4 特殊教育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分析第十章: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10.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10.3 物联网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10.4 教育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育技术概述难点解析: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的区别,理解其在现代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二、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难点解析:不同理论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案

模块 1 培训准备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关系3、明确此次培训过程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4、了解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重要性5、形成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学时间:7 课时教学过程:课程改革的目标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
2. 教育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理论、设计原理、应用原理。
4. 教育技术的方法: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 教育技术的应用案例:优秀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分享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提高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4. 实践操作法:动手实践,掌握教育技术应用技巧。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第二课时: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第三课时:教育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4. 第四课时: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5. 第五课时:总结与考核。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教育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实践操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应用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技术基础》2. 辅助材料:教育技术应用案例汇编、教育技术工具使用手册3. 网络资源:教育技术相关网站、论坛、博客4. 硬件设施:计算机、投影仪、白板、教学一体机等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引发学生对教育技术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2. 掌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 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3. 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4. 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与实践。
5.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各种教学手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工具。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接入。
2.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和网络资源。
3. 实践材料: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教学工具的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现代教育技术的成功案例,引发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各种教学手段。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工具。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操作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数字化教学工具时的表现。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享的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深入了解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2. 邀请现代教育技术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教育技术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
3. 开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教育技术竞赛、研讨会等。
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教案教案: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2.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3.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4.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多种角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现代教育技术概述a.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分类;b.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a.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
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与设计;b.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运用;c.教学评价与反馈。
4.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施中的操作技巧a.多媒体演示和展示技术;b.在线教学和远程教育技术;c.教学管理和学生作业的电子化处理。
5.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中的应用a.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b.学生自主评价和互评的实施;c.基于数据的教学改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定义;b.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和价值。
2.知识讲解(30分钟)a.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分类;b.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案例分析(40分钟)a.分析和讨论现代教育技术在不同学科的应用案例;b.让学员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4.实践演练(40分钟)a.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技巧;b.尝试设计和实施一个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课例。
5.评价与总结(15分钟)a.学员进行教学成果评价和互评;b.总结本节培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演示,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案例和应用;2.小组讨论,让学员进行案例分析和思维交流;3.实践操作,学员通过实践演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技巧;4.互动评价,学员进行教学成果评价和互评。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员的参与程度、思维质量和合作能力;2.教学设计评价,评估学员设计的教学课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教学实施评价,观察学员在现代教育技术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技巧;4.教学评价能力评价,评估学员的教学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培训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2. 掌握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提升教师在教育技术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培训内容1. 教育技术概述1.1 教育技术的定义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2. 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教学2.1 多媒体教学的概念2.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2.3 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3. 网络教育与远程教学3.1 网络教育的定义与特点3.2 远程教学的模式与方法3.3 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利用4. 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1 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4.2 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4.3 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分析5. 教育技术培训与专业发展5.1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重要性5.2 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与方法5.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与专业发展三、培训方式1. 讲授: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案例,讨论其效果和启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享经验和感悟。
4. 实践操作:指导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四、培训时间共计20 学时,其中:1. 教育技术概述(4 学时)2. 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教学(4 学时)3. 网络教育与远程教学(4 学时)4. 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4 学时)5. 教育技术培训与专业发展(4 学时)五、培训效果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发言、提问和讨论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教育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感悟。
3. 实践操作成果:评估学员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
4. 培训满意度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及建议。
通过本培训,希望学员能够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的教育技术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做出贡献。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1 教育技术的定义解释教育技术的概念强调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回顾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不同阶段的教育技术特点1.3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探讨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估、学习支持等方面的应用1.4 教育技术的趋势与挑战分析当前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教育技术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第二章:信息化教学设计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解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强调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中的重要性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中2.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与步骤详细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和步骤提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2.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应用探讨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享成功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第三章: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3.1 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分类解释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分类强调教育技术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影响3.2 直接教学模式与探究学习模式介绍直接教学模式和探究学习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分析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3.3 混合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解释混合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的概念探讨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3.4 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施提供选择和实施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方法分享成功实施教学模式的经验和建议第四章: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4.1 教育技术工具的分类与功能介绍常见的教育技术工具的分类和功能强调教育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4.2 教育技术工具的选择与应用提供选择和使用教育技术工具的策略和方法分析不同教育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4.3 教育技术工具的培训与支持强调教师培训和教育技术支持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支持4.4 教育技术工具的评价与反馈介绍评价教育技术工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的方法分享评价和反馈教育技术工具的经验和建议第五章: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5.1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解释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强调项目管理在教育技术实施中的作用5.2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步骤详细介绍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步骤提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5.3 教育技术项目的评估与评价介绍评估教育技术项目的方法和指标分析评估结果对教育技术项目改进的意义5.4 教育技术项目的持续改进与发展强调教育技术项目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实现教育技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学习管理系统(LMS)与教育技术6.1 学习管理系统(LMS)的定义与功能解释学习管理系统(LMS)的概念和基本功能强调LMS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重要性6.2 LMS的实施与使用介绍实施和配置LMS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实际教学中LMS的使用案例和经验6.3 LMS与教育技术的融合探讨LMS与其他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的融合分享如何利用LMS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6.4 LMS的评估与选择介绍评估和选择LMS的指标和方法提供选择合适的LMS的策略和建议第七章:数字素养与教育技术7.1 数字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数字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数字素养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7.2 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探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分析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案例和经验7.3 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介绍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途径和策略分享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成功案例7.4 数字素养的评价与反馈介绍评价学生和教师数字素养的方法和工具讨论数字素养评价和反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第八章:教育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8.1 教育技术伦理问题概述解释教育技术伦理问题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教育技术伦理在教育领域的影响8.2 教育技术伦理问题案例分析分析教育技术领域的伦理问题案例探讨解决和预防伦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8.3 教育技术法律问题与合规性介绍教育技术领域的法律问题和合规性要求强调遵守法律和保护学生隐私的重要性8.4 教育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的教育与培训强调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培训的重要性探讨培训方法和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第九章:教育技术研究方法9.1 教育技术研究概述解释教育技术研究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教育技术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作用9.2 定性研究方法与应用介绍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分析实际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定性研究案例9.3 定量研究方法与应用解释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探讨实际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定量研究案例9.4 混合研究方法与应用介绍混合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分享实际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混合研究案例第十章: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概述分析当前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10.2 、大数据与教育技术的融合探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影响分享实际教学中这些技术融合的成功案例10.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解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概念和应用探讨这些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和挑战10.4 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分析未来教育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应对这些挑战和抓住机遇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二章:信息化教学设计第三章: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第四章: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第五章: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第六章:学习管理系统(LMS)与教育技术第七章:数字素养与教育技术第八章:教育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第九章: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第十章: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文主要关注了教育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包括教育技术概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项目管理与评估、学习管理系统与教育技术、数字素养与教育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方法以及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培训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3. 提高教育技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培训内容1. 教育技术概述1.1 教育技术的定义1.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2. 教育技术基本原理2.1 教育传播原理2.2 学习理论2.3 教学设计原理3. 教育技术应用方法3.1 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3.2 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3.3 教育技术在教育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三、培训方式1. 讲授: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4. 实践操作:动手实践,掌握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
四、培训安排1. 第一天: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基本原理2. 第二天:教育技术应用方法、案例分析3. 第三天:小组讨论、实践操作4. 第四天:培训总结、考核评估五、培训效果评估1. 考核评估:通过试卷考试,检验培训效果。
2.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3. 教学实践:观察学员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
六、培训资源1. 教材:教育技术培训教材,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应用方法等。
2. 课件:配套课件,生动展示教育技术的相关内容。
3. 案例库:收集各类教育技术应用案例,供学员分析学习。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教育技术网站、论坛、博客等,便于学员交流学习。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员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分享教育技术应用案例,互相交流心得。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教育技术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分享学习收获。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教案概述1. 培训目标:使学员掌握基本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 培训对象:教师、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人员。
3. 培训内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评价等。
4. 培训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
5. 培训时间:共计15学时。
二、教学准备1. 教材:教育技术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等。
3. 教具:黑板、粉笔、PPT模板等。
4. 场地:教室。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部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学时)1.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3.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教学设计(3学时)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 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3.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第三部分:多媒体教学(3学时)1. 多媒体教学的概念与特点2.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第四部分:网络教学(3学时)1. 网络教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与管理3. 网络教学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教学评价(3学时)1.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2.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标准3. 教学评价的实践与反思四、教学评价1. 学员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估学员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员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员作业的完成质量、创新性及应用能力。
3. 学员考试成绩:测试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教育技术。
2. 鼓励学员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提高学员的合作能力。
3.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育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引导学员更好地学习。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模块六: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2学时)1. 教学策略的定义与类型2.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 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七、教学模块七:课堂教学技能提升(2学时)1. 课堂管理技能2. 课堂教学组织技能3.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八、教学模块八: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实施(2学时)1. 教育技术项目的定义与特点2.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3. 教育技术项目实施案例分析九、教学模块九:教育技术研究方法(2学时)1. 教育技术研究的类型与方法2. 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步骤3. 教育技术研究案例分析十、教学模块十: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2学时)1. 教育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2. 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3. 教育技术在未来的应用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1. 学员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估学员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引言1. 课程目标:使学员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2. 适用对象:教师、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技术爱好者。
3. 教学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
二、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
2. 教学内容:a) 教育技术的定义b)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c) 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d) 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三、第二章: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使学员掌握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基本应用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a)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b)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c)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d) 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利用四、第三章:课堂教学技术与策略1. 教学目标:使学员掌握课堂教学的技术与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a) 课堂管理技术b) 教学评价技术c) 教学激励策略d) 差异化教学策略五、第四章:教育技术实践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员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教学内容:a) 国内优秀教育技术实践案例介绍b) 学员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教育技术应用c) 学员分享自己的教育技术实践经验六、第五章:教育技术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1. 教学目标:使学员认识到教育技术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
2. 教学内容:a) 教育技术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b) 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与方法c) 教师网络学习社区的建设与应用d) 教育技术培训资源的获取与利用七、第六章: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1. 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教育技术项目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a)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b) 教育技术项目评估的方法与技巧c) 教育技术项目案例分析d) 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的实践操作八、第七章:教育技术伦理与法律问题1. 教学目标:使学员了解教育技术领域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合规性。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掌握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2. 教学内容:a.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b.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c. 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d.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e. 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3. 教学活动设计:a. 引入讨论: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的区别b. 讲授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内涵c. 小组探讨: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d. 案例分析: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e. 小组讨论: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意义4. 教学评价:a. 小组报告: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b. 案例分析: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c. 小组讨论: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贡献二、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原理和媒体心理效应。
了解教育技术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b. 教学设计原理:ADDIE模型、迭代过程c. 媒体心理效应:多媒体、网络、视觉、听觉3. 教学活动设计:a. 小组讨论: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b. 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原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c. 角色扮演:媒体心理效应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4. 教学评价:a. 小组报告: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b. 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原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c. 角色扮演:媒体心理效应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三、第三章: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教育技术工具及其功能特点。
掌握教育技术工具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 教学内容:a. 课堂管理工具:黑板、粉笔、教学管理系统b. 信息技术工具: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子白板c. 网络资源工具:搜索引擎、在线教育平台、教育资源库3. 教学活动设计:a. 小组探讨:课堂管理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b. 实操演示: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中的应用c. 网络搜索:利用网络资源工具进行教育教学4. 教学评价:a. 小组报告:课堂管理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b. 实操演示: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中的应用c. 网络搜索:利用网络资源工具进行教育教学四、第四章:教育技术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技术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作用。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培训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技巧和工具。
3. 学会如何将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训内容1. 教育技术概述a. 教育技术的定义b.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c. 教育技术的重要性2. 教育技术的基本技巧和工具a. 电子白板的使用b.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与整合c. 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d. 教育apps 的应用三、培训方式1. 讲授:讲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示范:展示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教育技术工具的实际操作。
3. 实践:参训教师在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教育技术工具,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分享经验和心得。
四、培训安排1. 第一天:教育技术概述2. 第二天:电子白板的使用3. 第三天: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与整合4. 第四天: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5. 第五天:教育apps 的应用及讨论如何将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五、培训效果评估1. 参训教师完成实践任务的情况。
2. 参训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3. 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互动与参与1.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
2. 问答环节:鼓励参训教师提出问题,促进讲师与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参与度。
七、创新教学策略1. 翻转课堂:介绍翻转课堂的概念和实施方法,探讨如何利用教育技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 项目式学习:探讨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支持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游戏化学习:介绍游戏化学习的原则和策略,探讨如何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
八、评估与反馈1. 自我评估:鼓励参训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
2. 同伴评估:进行同伴评估,互相评价教学实践中的亮点和改进之处。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运用教育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关系2. 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学设计原理信息技术原理3. 教育技术的方法与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法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员对教育技术的兴趣和思考。
2. 基本概念:讲解教育技术的定义,阐述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3. 基本原理:讲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信息技术的应用。
4. 方法与实践: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的案例。
5. 总结与反思:通过小组讨论,让学员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3. 课后作业:评估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育技术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教育技术网站和资源,方便学员课后学习。
4. 实践案例:收集教育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技术应用案例,让学员进行分析讨论,理解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项目式学习,让学员共同设计一个基于教育技术的小学课堂教学活动。
3. 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教学场景,让学员扮演教师角色,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1. 讲授法:用于向学员传授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深入理解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小继教《教育技术》培训教案()模块一培训准备了解教育技术一、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信息技术是指一节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信息的产生、获取、表征、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3、计算机技术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生产、和应用的有关的科学技术二、什么教育技术?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发布了著名的定义(简称“’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一定义得到国际上广泛的认同。
在理解’定义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我们国家一般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第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或五个范畴)。
了解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一、意识与态度(一)重要性的认识.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二、知识与技能(一)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

第一讲 FLASH界面与基本操作一、熟悉Flash界面。
二、动画的原理看下面几幅画面: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2中飞机位于图片的最左边,图2-3中飞机位于图片的中间,图2-4中飞机位于图片的最右边。
当我们将这三幅画面依次按照一定速度播放的时候,给我们的视觉效果就是看上去感觉飞机在从左向右飞行,如图2-5所示。
动画就是由一系列近似的画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速度进行播放而产生,它是欺骗人视觉效果的一种把戏。
三、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由动画的原理我们知道,动画就是画面的连续播放所产生的,电影是每秒播放24幅画面,电视则每秒播放25幅画面,Flash默认每秒播放12幅画面(可以修改)。
每一幅画面我们都称它为一个帧,记住:一个帧就是一幅画面(暂不管这个画面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如图2-6所示:上面的每个小格子就是一个帧,每个格子都分别代表着一幅画面,播放时按照帧的先后顺序由左向右进行。
你也许会问:“上面帧怎么还不一样啊?”对了,正是因为它们不一样才有了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也叫白色关键帧)这些名词。
空白关键帧:我们先看第一个小格子,它里面有一个白色的小圆圈,它就是空白关键帧,里面什么内容都没有,一片空白。
用鼠标单击一下该空白关键帧,结果我们在下面的场景里看到的是一片空白区域如图2-7所示:关键帧:第二个小格子里面是个实心的小黑点,它就是关键帧,里面有实际存在的内容,用鼠标单击该关键帧(或用鼠标按住帧上面红色滑块向后拖动到该帧),我们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圆,如图2-8所示:看来,关键帧和空白关键帧的区别就在于关键帧有实际的内容而空白关键帧没有。
空白关键帧+内容(比如画个圆)=关键帧。
可变形为:空白关键帧=关键帧-里面所有内容。
读者不妨把图2-8中的圆删除(Ctrl+A,Delet),看它是不是变成了和它前面一样的空白关键帧?帧:关键帧后面的灰色部分都是普通帧,普通帧里面没有实际的内容,但是它却能将离它最近的关键帧的内容显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培训教案关键概念: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也就是说,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是教与学过程及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通过培训后的总体目标:一、明确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案应包括哪几个部分(设计意识)一是教学对象及教学课题的分析二是编写教案三是资源准备四是教学实施五是教学评价二、培训期间确定一个主题并按五个部分设计这个主题的教学方案落实包含五个部分的教学方案,将会涉及到本书提供的各个模块的内容比如:书中提出为什么要提问,提什么样的问,什么时候提问,问题的质量,设计教学方案时都是必须考虑的;知识面方面:除本身从书本中,社会中,生活体验中掌握的知识外,还应从计算机网络中获得知识,所以应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了解历史人物方面:即要知道一些,又要学会对他们进行评价设计的课题为什么要反复斟酌,并由他人来修改,提出建议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必须事先具备的。
因为在课内课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会遇到的对培训学员要求:1、即要充当好学生身份:课堂上要求配合的活动较多,每个环节中即有动手的,也有互相讨论的内容,都是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的,所以每个环节的活动不可忽视,一定要做实。
又要充当好教师身份:每个学员必须明确本次培训的意图:一是纠正培训的内容是教育技术,而信息技术只是本次培训内容的一个辅助工具。
会玩电脑就一定懂得了教育技术是绝对错误。
二是大家是培训者,即将充当培训的指导教师,我们的讲课是一个导向,一般情况下就是告诉你们下去后也就是按这种方式培训。
事实上,真正当好培训者,你们应更多地去思考我们的讲课方式是否合理,你应在哪些方面加以改变,更适合教师的口味,更能使所有教师收到实效。
2、学员事先应备齐教材,课程参考书,国家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资源材料编写意图:关于模块一的教学策划,由于参训学员大部分为各校的微机管理员、教育技能培训者,都有较强的微机操作能力,对于建立文件夹、制作自我介绍幻灯片、建立自己的邮箱并熟练收发邮件等不存在问题。
因此,我将本次培训的重点偏重于对于目标的掌握、关键概念的掌握、理念的学习、以及学员设计问题、修改问题能力的训练上。
使学员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从认为教育技术就等于信息技术的误区中走出来,并为以后各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模块一:开始培训的准备本模块目标:1、了解本次培训的总体目标。
2、了解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应用技术建立课上和课下的多种交流渠道,体验正确交流方式的重要性,为后续模块的学习做好准备。
3、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作用。
4、形成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
光盘中的内容:1、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学习的相关文档。
2、概念、资料集3、分组工具、技术学习资源库4、提供与本模块相配套的模块与表格5、练习题素材与答案网络资源:(要求学员现场搜索下列内容,并将结果告诉其他学员)OFFICE 2003应用技巧手册EXCEL 2003教程POWERPOINT 2003教程学习本模块,你将完成的任务有:1、互相认识,形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2、了解培训模块、方式和最终需要提交的成果的形式3、建立作业文件夹4、对照光盘中“知识点对照表”检查您自己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一、准备工作(P2)培训前做好项目自查工作1、检查机器中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 2003 套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2、检查机器中工具软件压缩软件:(winRAR)下载软件:FlashGet(网际快车)、NetAnts(网络蚂蚁) 、旋风下载软件、迅雷下载软件。
图像处理软件:ACDsee 8.0播放器软件:豪杰超级解霸3000、MediaPlayer、RealPlayer、影音、网络电视(PPstream)3、检查机器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文件夹。
4、在教师机上将光盘中的“相互认识信息表.xls”文件设置共享工作簿,并将该文件存入教师机上的一个共享文件夹中,以备后面用。
设置工作簿共享目的:其他用户均可远程将自己的信息登记在教师机的共享的excel文档的某个工作表中。
登录是互不干扰。
这样教师可以随时动态的查看所有用户的当前数据情况。
使用此功能的设置方法如下:简要步骤:1、工具---选项----安全性----取消个人信息选项的勾2、工具---保护----允许用户编辑区域----每建一用户、选定一个区域且输入一个密码后确定(有多少用户就建多少个)3、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输入密码----确定4、工具---共享工作簿----允许多人编辑打勾-----确定5、保存文件详细步骤:1、单击“工具→保护→允许用户编辑区域”,在打开的窗口中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区域”对话框。
在“新区域”窗体的“标题”框中输入用户名,单击“引用单元格”输入框右侧的按钮,按“Ctrl+A”组合键,就可以使全表区域引用“=1:65536”进入输入框。
在“区域密码”框中输入密码,按“确定”弹出确认窗口,重新输入密码,回到“允许用户编辑区域”对话框,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不同的工作表对应不同的用户,重复上述步骤即可为其他工作表设置编辑区域和密码。
如果同一工作表中的不同部分(如某些行或列)也需要指定不同的用户,只须在“允许用户编辑区域”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按钮,按照上述步骤选择相应的区域即可。
单击“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菜单命令,打开“保护工作表”对话框,在“取消工作表保护时使用的密码”框内输入密码,然后单击“确定”即可。
2、在“工具”菜单中单击“共享工作簿”命令,然后选择“编辑” 选项卡,选择“允许多用户同时编辑,同时允许工作簿合并”复选框,在“高级”选项卡中可以对“自动更新间隔”、“用户间修订冲突解决方法”以及“个人视图属性”等进行设置,在通常情况下,“高级”选项卡中的各个参数可直接使用系统默认值,然后单击“确定”即可。
出现提示时,保存工作簿。
在“文件”菜单中单击“另存为”,然后将共享工作簿保存在共享文件夹内。
然后将各个工作表分别命名为各部门的名称,如“一用户”、“二用户”等。
提示这时标题栏中的文件名后会多出“共享”两字,表示共享工作簿设置成功。
3、各用户在提交数据时,取消对该工作表的保护(依次选择“工具→保护→撤消工作表保护”菜单命令),输入密码后即可在自己拥有权限的工作表内进行编辑,对其他没有授权的区域只能查看内容。
二、师生活动:(P2)培训总目标: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为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作准备。
完善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
培训总任务:结合自己的学科和已有的教学媒体环境,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对教学设计成果加以展示或实施。
对展示或实施的效果进行反思及评价。
在设计、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
活动步骤:2、观看光盘中模块中关于标准的内容。
在模块1文件夹下的文献资料文件夹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看后回答P3、P4中的1---4问2、观看光盘中关于大纲的内容。
在模块1文件夹下的文献资料文件夹中,《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试行)》看后回答P4、P5中的1---3问(一)学生活动之一:(P5)步骤:1、建立作业文件夹。
在学生机上的E:盘teacher文件夹下建立类似P6中作业文件夹示意图。
2、在这次培训中将完成的任务。
注意各项任务所对应的文件夹,以后完成的所有任务注意对号入座。
3、观看光盘中的教学资源案例。
看后回答P7---P8三个问题。
4、检查您自己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
观看光盘中模板1中的“知识点表格.doc”将该文件复制到“学习支架”夹子中。
按表中的要求,在表中作好记录。
(二)师生活动之二:(P8)利用软件进行自我介绍步骤:(网络操作)2、填写“相互认识信息表”该表在教师机中,已经共享,文件是相互认识信息表.xls请如实填写,完成后请保存,保存后也就可以看到别人的信息了。
2、制作“自我介绍”演示文稿步骤:A、观看模块1中的自我介绍例子B、自己设计一份“自我介绍”演示文稿,要求至少由六张幻灯片组成。
3、共享演示文稿(教师将“学习支架”共享)A、将各自的“自我介绍”演示文稿,拷贝到教师机的学习支架中B、观看其他学员的演示文稿(P12)C、按(P12)回答问题(三)师生活动之三:(P12)1、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步骤:教师先以163为例,演示申请过程学员独立申请邮箱教师演示收发邮件过程学员之间互相收发邮件学员回答(P15)三个问题(四)小组活动之一:(P14)成立学习小组:步骤:1、以机房计算机横排为一小组,七人为一组,共八组,从前排往后依次为第一、第二、…..、第八小组2、基本确定选题要求:以你现在正在或即将要教的课程为基础,编写一个基于技术的教学设计单元。
题目一定是与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相符合的。
注意参考光盘中模块1下的文献资料中的新课程标准。
3、小组讨论各自的选题是否适于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
4、讨论后认真填写(P17表)5、打开模块1下的模块夹,将记录小组其他同学的教学设计题目”拷贝到自建的“小组活动记录”文件夹中,打开并记录“记录小组其他同学的教学设计题目”。
(单机操作)(五)师生活动之四:(P17)设计问题:步骤:1、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提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变"学会"为"会学"。
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感受问题、探究问题,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但是提出问题要做到"三适",即适时、适当和适量,才能达到较好的指导效果。
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问题设计理论素养。
2、学习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观看模块1中的文献资料)回答(P18——P19四个问题)3、修改教学设计题目,完成小组活动记录文档。
(重点)(六)师生活动之五:(P20)理念学习步骤:1、阅读、领会概念(重点)(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教师专业化、终身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2、问题探讨认真阅读(P21图(重点))、回答图下的问题(七)学生活动之二:(P21)总结与评价步骤:1、观看光盘中的“模块01\模板\评价模块”小组活动评价模块小组活动中的个人行为评价模块2、填写两个评价模块(单机操作)3、回答(P22)问题34、观看光盘中的“模块01\模板\培训日志”模块(单机)填写培训日志思考并回答问题5、准备课程资源材料(学员事先应带齐教材,课程参考书,国家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资源材料)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题目(题目必须确定下来),有助于下一模块的培训活动6、自查知识点模块1文件夹-------模板-----知识点表格.doc,看看掌握了哪些新的技术,并作好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