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五月摸练(三)(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生物五月摸练(三)(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D.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核,具有统一性
解析:选D 真核细胞并不是都含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2017·全国卷Ⅰ)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
色
解析:选B 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与细胞的存活率,是组织和细胞培养中最常用的细胞活性鉴定染
色剂。
双缩脲试剂的作用原理是Cu2+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反
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因为氨基酸中没有肽键,故不会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也就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氨基酸的含量。
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常用的碱性染料为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应现配现用,可溶性还原糖中含有的醛基或酮基具有弱还原性,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与Cu(OH)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Cu2+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氧化亚铜)沉淀。
3、(2018·湖北十校联考)某实验小组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合物X降低了淀粉酶的活性
B.曲线Ⅰ的实验作为对照实验
C.化合物X降低了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D.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催化的最适温度
解析:选C 曲线Ⅱ的酶促反应速率较曲线Ⅰ低,二者的区别是Ⅱ加入了化合物X,则可以推测化合物X降低了淀粉酶的活性,或化合物X升高了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从实验处理上看,曲线Ⅰ是对照实验,据图可知曲线Ⅰ、Ⅱ对应的最适温度相同。
4、(2018·福州质检)为研究光反应中ATP产生的原理,有科学家进行如下实验:将叶绿体类囊体置于pH为4的琥珀酸溶液后,琥珀酸进入类囊体腔,腔内的pH下降为4;然后把悬浮液的pH迅速上升为8,此时类囊体内pH为4,类囊体外pH为8,在有ADP和Pi存在时类囊体生成ATP,对实验条件和结论分析正确的是( )
A.黑暗中进行,结果表明:H+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类囊体膜
B.光照下进行,结果支持:合成ATP的能量直接来自色素吸收的光能
C.黑暗中进行,结果支持:光反应使类囊体内外产生H+浓度差,推动ATP合成
D.光照下进行,结果表明:光反应产生的[H]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解析:选C 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类囊体膜;光照下进行,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干扰实验结果;黑暗中进行,类囊体内pH为4,类囊体外pH为8,合成ATP,说明ATP的合成与H+浓度梯度有关;光反应产生的[H]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不是叶绿体类囊体。
5、(2018·贵州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生物体中,所有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C.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增加
D.分化后的细胞,其核遗传物质不变,RNA和蛋白质发生改变
解析:选D 衰老的生物体中,也有正常的细胞,如老年人体内也有能产生血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白化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机体内缺乏酪氨酸酶引起的;细胞分化只能使细胞种类增加,不会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只是在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6、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
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
B.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4种
C.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
D.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2/3
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该小鼠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YY、DD致死。
两个亲本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能够产生YD、Yd、yD、yd 4种正常的配子。
杂交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YyDd)∶黄色长尾(Yydd)∶灰色短尾(yyDd)∶灰色长尾(yydd)=4∶2∶2∶1,YYDD、YYDd、YyDD、YYdd、yyDD 5种基因型的个体被淘汰。
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yyDd)自由交配,则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DD(致死)∶yyDd(灰色短尾)∶yydd(灰色长尾)=0∶2∶1,即F2中灰色短尾鼠占2/3。
7、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种不能进行逆转录的RNA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也能感染人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B.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在自身的核糖体内合成
C.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似的受体
D.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解析:选C 根据题意,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在宿主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禽流感病毒既能感染禽类也能感染人类,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似的受体,C正确;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
8、如图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变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变异类型类似于过程①
B.过程②的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过程③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过程③
解析:选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病原因是基因突变,与过程①类似,A正确;过程②表示的是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过程③表示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而引起的变异,即易位,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C正确;杂交育种的原
理是基因重组(②),D错误。
9、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内环境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包括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C ①代表食物经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②③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到外界环境的过程,不需通过消化系统;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④⑤代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④中包括养料和氧气;⑥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间接的,故用虚线表示。
10、(2018·贵州六校联考)如图表示寒冷时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结构及关系(“+”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①处效应为抑制作用
B.缺碘时,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会增加
C.严寒环境下,激素C分泌量增加,酶的活性上升以增强产热
D.激素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
激素、甲状腺激素
解析:选C 分析图示可知,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激素A为促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
腺激素。
当甲状腺激素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下丘脑和垂体起抑
制作用,因此①处的效应为抑制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当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严寒环境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体内物质氧化分解,使机体的产热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
1、(2016·海南高考)水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风干种子只有吸收足够的水
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使胚生长。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水通常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风干种子细胞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经阶段Ⅰ吸水后,种子中的水主要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在阶段Ⅱ,种子吸水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Ⅰ,呼吸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Ⅰ。
(3)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水分可经过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解析:(1)风干种子失去了大部分自由水,细胞中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经阶段Ⅰ吸水后,种子中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2)在阶段Ⅱ,种子吸水量变化不大,吸水速率小于阶段Ⅰ,但自由水含量增加,代谢增强,呼吸速率大于阶段Ⅰ。
(3)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由于磷脂分子的尾巴具有疏水性,少量的小分子的水分子可以经磷脂分子间隙进入细胞,大部分应经过水通道进入细胞。
答案:(1)结合水自由水(2)小于大于
(3)磷脂(或脂质)双分子层水通道(合理即可)
2、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幼叶和成熟叶的叶圆片(面积和质量相同),装入含蒸馏水的注射器中,排出叶片内的气体,使叶圆片下沉。
然后将叶圆片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进行实验(NaHCO3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且浓度变化对溶液pH的影响忽略不计,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第1片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min),结果如图。
请回答:
(1)当NaHCO3溶液浓度为1%~4%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可能是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
成熟叶________(填“强”或“弱”)。
有人推测幼叶与成熟叶光合作用能力差异可能是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为寻求证据,可以用____________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的色素,再用____________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二者色素带的宽度及颜色深浅。
(2)在NaHCO3溶液浓度为0的溶液中,叶圆片直至实验结束仍未上浮,其原因是缺乏NaHCO3
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阶段。
当浓度超过5%,叶圆片也不上浮,最可能的原因是浓度过大,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NaHCO3溶液浓度为3%时,适当提高溶液温度,第一片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该现象不能表明提高后的温度已超过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叶圆片上浮是由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氧气释放越多,浮力越大,上升越快,幼叶上浮时间比成熟叶长,可能是幼叶光合作用能力弱,释放的O2量比成熟叶少。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用纸层析法。
(2)NaHCO3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
NaHCO3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渗透失水,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死亡。
(3)适当提高溶液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只能说明叶圆片释放氧气的速率减小,即净光合速率减小。
答案:(1)弱无水乙醇纸层析(2)暗反应细胞渗透失水过多而死亡(合理即可) (3)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只能表明净光合速率降低(或只能表明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降低)
3、(2018·海口摸底)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研究者以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分别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1)本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________区,步骤①的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分子。
(2)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如图A所示。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中期的染色体示意图(深色代表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
解析:(1)根据步骤①中“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可以确定本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同位素示踪法。
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时,DNA复制发生在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的分裂间期,因此该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
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分生区,胸腺嘧啶是合成DNA的原料之一,因此步骤①的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DNA分子。
(2)图A中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均含有放射性,图B中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含有放射性,图C中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均不含放射性。
DNA 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第一个细胞周期,DNA复制后每个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第二个细胞周期,每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另一个DNA分子不含放射性,则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符合题图中B;同理可知,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有一半染色体不含放射性,另一半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有一条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单体不含放射性,符合题图中B和C。
答案:(1)同位素示踪法分生DNA (2)B B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