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二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格里高利圣咏
2. 纽姆谱
3. 六声音阶
4. 附加段
5. 继叙咏
6. 奥尔加农
7. 华丽奥尔加农
8. 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节奏模式
9. 第斯康特
10. 圣母院乐派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
2. 教会调式的形式
附: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 格里高利圣咏
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使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以着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
素歌..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约8、9世纪;它以罗马礼仪为基础;最后逐渐影响到西欧其他地区的圣咏;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
2. 纽姆谱
为一种记谱法..在歌词上方写下简单的符号;指示上升或下降的语音声调变化..大概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被普遍使用..
3. 六声音阶
圣咏唱法名;由规多发明..从G、C、F开始分别构成三种六声音阶;其中F六声音阶必须将B降低半音..不同高度的六声音阶都采用相同的六个唱名..
4. 附加段
即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形成圣咏的扩展..其插入的目的在于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引申..
附加段现象集中产生在北方地区;圣加尔修道院是创作附加段的重要中心..附加段兴起于9-10世纪;11世纪达到兴盛;12世纪逐渐衰落..
5. 继叙咏
继叙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sequence意思为“在……之后”;开始在是“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从手法上继叙咏可以认为是附加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也被称为“哈利路亚附加段”..
继叙咏产生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代表人物是诺特克..
6. 奥尔加农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约公元9世纪末一篇佚名的论着音乐手册对这种复调形式有过描述..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兴的;即在歌唱圣咏主声部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有两种奥尔加农..一种是所谓“平行奥尔加农”;即附加声部以相距四度或五度方式平行于主声部..另一种是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音程后两个声部开始平行进行;最后结束又汇合于同音..
7. 华丽奥尔加农
奥尔加农声部在声部交错或超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原来的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复调风格..特征:a.即兴和自由特征;b.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c.※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对比..12世纪初法国的圣·马夏尔复调和西班牙孔波斯泰拉复调表现出了这种新的风格特征..
8. 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节奏模式
大约11、12世纪左右音乐中发展出来一套节奏模式;这些节奏模式的节奏类型与诗歌韵律音步的节奏特征一致;有长、短两种类型..
9. 第斯康特
12世纪或13世纪初;第斯康特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
10. 圣母院乐派
12、13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主要来自法国;尤其是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由修士和一些作曲者所领导;因而音乐史上将他们称为圣母院乐派;他们使中世纪音乐发展至顶峰..圣母院作曲家以莱奥南和佩罗坦为代表;他们俩是中世纪复调音乐中两位重要的人物..圣母院乐派在复调音乐创作和演唱实践中形成和确立了新的规则和传统..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
基督教教仪活动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格里高利圣咏主要是运用于这两种宗教礼拜活动..
日课
是修道院规定每一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课”;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
弥撒
在音乐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弥撒是天主教会最重要的崇拜仪式..天主教基督教徒为纪念耶稣受难;举行弥撒仪式..
弥撒仪式中的条目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专用弥撒随年历的不同时节;每一条目的具体歌词内容发生变化;而常规弥撒的歌词一般不发生变化..常规弥撒更重要
2. 教会调式的形式
教会调式首先是一种旋律的分类理论;目的在于对格里高利圣咏进行整理、归类..在中世纪调式概念中;圣咏的结束音、音域以及吟诵音是对旋律进行分类也即调式划分的主要因素..
常见结束于defg这四种形式..把圣咏旋律分为八种形态;每两个一对;每一对分别为正调式和副调式..
八个教会调式理论基本确立:四个正调式分别为多利亚、弗里吉亚、利第亚和混合利第亚;四个副调式分别前缀“Hypo”表示“副”;即副多利亚、副弗里吉亚、副利第亚、副混合利第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