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英法隧道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 目 失 败 教 训
项目孵化是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
项目孵化是指从提出项目设想到论证、立项和组建主办机构的过程。欧洲隧道 经历和面临的危机,其原因可追溯到它的孵化期。
项目在论证阶段曾聘请多方面的独立咨询的交通专家进行预测。普遍 认为92年之后的15-20年内跨海峡的交通需求可能会翻一番。91年英、法、 比利时之间的跨海峡旅客市场已达到3130万人次。预测2003年会达到5830 万人次,其中3930万将通过隧道旅行。但实际情况表明当初对效益的预测 偏于乐观。 欧洲隧道在组织结构上有明显缺陷。参加过隧道建设的人也认为:不 能让发起人(指英法隧道集团CTG-FM)又作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方,允许自己的合作伙伴 (指总承包商TML和牵头银行)与他们自己(指欧洲隧道公司)签订合同。 承包商TML是一个庞大的集团,一家总包,削弱了投标的竞争性,也是 导致造价高昂的一个因素。 捕捉立项时机是项目孵化的核心内容。欧洲隧道立项在过去至少被放 弃或中断了26次。欧洲隧道几起几伏的演变说明重要项目的论证不能只进 行一次。这需要保持一个小组,进行长期的可行性预测和跟踪,捕捉立项 的最佳时机。
项目的融资情况
项目就地融资,英法两国政府不做外泄风险担保
政府提出的三个条件: (1)政府对贷款工作担保; (2)该项目将按有限的追偿权,100%地由私营团体筹资, 交付发起人使用,债务由完成的项目收益来偿还; (3)该团体必须筹资20%的股票投资,即17.2亿美元的现 金。除此之外,74亿美元贷款将从209家国际银行筹措。筹款 之初,14家初期项目的承包商和银行首先赞助8000万美元。 同时,在4个发行地点成功地筹集到大批以英国英镑和法国法 郎计算的股票投资。
项目采用固定总价和目标造价合同的方式 欧洲隧道公司承担了海峡隧道的全部建设风险,并为造价超支准备 了一笔17亿美元的备用贷款。 49亿美元的陆上建筑工程的一半按固定价格承包,而隧道自身则按 目标造价承包,欧洲隧道公司将把实际费用加固定费支付给承包商。 如果隧道以低于目标造价完成,承包商将得到全部节约额的一半。 如果实际造价和预定目标超支,承包商必须支付规定的违约赔偿金。 此外,由于不可见的水底状况、设计及技术规格的变更以及通货膨 胀。其合同受到价格调整的影响。 计划总投资费用及建设工期的风险 总投资费用为92亿美元(在施工过程中已增加到120亿美元),计划19 88年开工到1995年竣工。 建设工期的风险就在于,拖延施工工期就会使经营期相对缩短,并 会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收益和债务的偿还。这就有可能将欧洲隧道公司 臵于风险之中,因为该公司到期若不能偿还银行规定的额度时,银行可 以行使自己的权力对该公司进行监理并出售其资产。
英吉利海峡隧道thechanneltunnelbot失败项目案例?英吉利海峡隧道又称英法海底隧道或欧洲隧道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于1994年5月6日开通?隧道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从1986年2月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150亿美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隧道的开通填补了欧洲铁路网中短缺的一环大大方便了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来往人们称誉这项工程一梦200年海峡变通途项目简介工程成功之处?成熟的先进技术?充分的地质工作和正确的判断?精心合理的安全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某些特殊的工程技术问题?掘进机发挥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环境影响?利用私人资本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的尝试项目bot方式简介?1985年3月2日法英两国政府发出对海峡通道工程出资建设和经营的招标邀请?1986年1月20日两国政府宣布选中ctg一fm集团公司提出的双洞铁路隧道方案接受政府委托后ctg一fm集团公司正式改名为欧洲隧道集团公司
• 从1986年2月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 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150 亿美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 隧道的开通填补了欧洲铁路网中短缺的一环,大大方便了欧洲 各大城市之间的来往,人们称誉这项工程“一梦200年海峡变 通途”
项 目 失 败 教 训
项目建设成功,经营失败 项目成功解决了海底隧道建设问题 但是,不仅建设公司亏损了10亿美元,通车后的运营连年亏 损,通车3年多营业亏损累计已达32亿美元 当英法两国各自向中间掘进成功会合时,为了安排海底握手 场面拍电视的需要,就增加了500万美元的支出 西方新闻界称英吉利海底隧道成了资金无底洞,是建筑的杰 作,经营的败笔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横渡海峡的往来旅客都愿意在跨海轮渡中 欣赏海面建筑物和大自然风光。除非有紧急工作任务,为了赶 时间才走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项目的参与主体的组成结构图
项目的政府担保情况
欧洲隧道公司从英法两国政府得到的担保很小 英国政府要求建设、筹款或经营的一切风险均由私营部 门承担。除特许期较长外,政府没有向该公司提供支持贷 款、最低经营收入担保、经营现有设施特许权。外汇及利 率担保,仅仅提供了商务自主权、“无二次设施”的担保。 政府唯一为欧洲隧道公司提供的是充分的商务自主权担保, 包括自主地确定其税率 欧洲隧道公司的一半收入来自它的铁路协议,即利用隧 道的国家铁路将伦敦同目前尚未充分开发的欧洲高速铁路 网联结起来。其他收入将来自对过往隧道铁路商业车辆的 收费。 政府许可38年内不设横跨海峡的二次连结设施
项 目 BOT 方 式 简 介
1986年3月14日,两国政府与欧洲隧道集团公司正式签署了特许权协议 协议明确地规定了政府与欧洲隧道集团公司的合同条件以及隧道施工、 经营的安全、治安、边境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协议规定,特许权期限为 55年,后来延长到65年,从1987年算起。到期后,该隧道归还两国政府 的联合业主。协议还规定两国政府将为欧洲隧道公司提供必要的基础设 施,并且该公司有权执行自己的商业政策,包括收费定价。
项 目 失 败 教 训
政府只提供“无替代设施”担保 英法两国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的特许权协议中明确特许权 期限为55年。政府承诺在38年内不再建设第二个海底隧道。 政府不对贷款融资作任何担保,也不作任何直接和间接资助, 只依靠项目收入来还贷和支出。 银行贷款的先决条件:D/E比为4:1 本项目融资数量大,融资参与单位多,提供贷款的银行约 200家。银行贷款的前提条件是欧洲隧道公司必须投入股本 金约18亿(即1/5的总投资),在特许权协议中就明确要求D /E比为4:1,即必须投入约1/5总投资的股本金。银行贷款 额达到87.5亿美元。
BOT 失 败 项 目 案 例
英 吉 利 海 峡 隧 道
The Channel Tunnel
项 目 简 介
• 英吉利海峡隧道又称英法海底隧道或欧洲隧道,是一条把英国 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于1994年5月6日开通
• 隧道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 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1987年7月23日,经过英国议会上下两院辩论和两院特别委员会听证, 英国政府混合议案获得通过
当年的7月29日,条约也被通过,特许权协议也由此生效 从此,隧道施工、经营等方面得到了两国政府在政治、法律方面的全 面保证。 经过各方努力,1987年间,隧道建设所需资金已全部到位
项目的承发包方式与风险分担
工 程 成 功 之 处
成熟的先进技术 充分的地质工作和正确的判断 精心、合理的安全设计 较好地解决了某些特殊的工程技术问题 掘进机发挥重要作用 高度重视环境影响 利用私人资本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的尝试
项 目 BOT 方 式 简 介
1985年3月2日,法、英两国政府发出对海峡通道工程出资、建设和经营 的招标邀请 1986年1月20日,两国政府宣布选中CTG一FM集团公司提出的双洞铁路隧 道方案 接受政府委托后,CTG一FM集团公司正式改名为欧洲隧道集团公司。之 后,欧洲隧道集团公司将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务承包给了TML集团公司。 TML集团公司由5家英国公司和5家法国公司组成,共有职工1.4万余人。 在施工过程中,欧洲隧道集团公司主要负责集资工作。 1986年2月1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法国总统密特朗代表两国政府正 式签署了建设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条约——“坎特伯雷条约(Treaty of C anterbury)” 条约明确了两国政府对隧道所负的责任,阐明了隧道由私人承包的性 质,赋予特许权获得者在政府政治干预下给隧道建设带来损失时向政府 索赔损失的权力,说明建立两国政府联合工作委员会及安全监督机构在 处理隧道施工、经营中有关安全、环境保护等事务时行使政府职权的必 要性,规定了管辖权权限以及在条约的解释上发生争执时的仲裁方法, 等等。
项 目 失 败 教 训
项目管理——以合作和协调克服分歧和对抗
该项目涉及众多的“干系人” 和“当事人” ,包括英、法两国和当地 政府的有关部门,欧、美、日本等220家贷款银行,70多万个股东,许 多建筑公司和供货厂商,管理的复杂性给合作和协调带来了困难。 合同是合作的基础。掘进工程采用的目标费用合同是比较合理的, 因而掘进工程基本上按计划完成。隧道列车的采购采用成本加酬金合 同,由于无激励因素带来较多延误和超支。固定设备工程采用总价合 同并不是一个好办法。由于欧洲隧道是以设计、施工总包方式和快速 推进方法建设的,在签订合同时还没有详细的设计,这就在合同执行 过程中潜伏了分歧、争议和索赔。 合同各方的对抗曾经引起欧洲隧道的多次危机。例如,1989年总承 包商(TML)的费用增加,导致了90年初业主(欧洲隧道公司)的资金告罄。 于是银行财团、业主合成包商各方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几乎到了项目 吹台的边缘,经过艰难的谈判,各方才接受了一个拆衷办法,英、法 两国以政府机构名义参与贷款来代替政府的直接支持,从而暂时渡过 了这次危机。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