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对流传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传热阻力小,给热系数α大。
热流方向
热流方向
滴 膜
工业上遇到的大多数是膜状冷凝 故冷凝器的设计总是按膜状冷凝来处理
蒸汽 ts
蒸汽 ts
2.蒸汽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
(1)蒸汽在水平管外的膜状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单管: 管束:
1
0.725
3 2 r d0 t
cp 2.13kJ kg oC; 0.138W m1 oC1 体积膨胀系数 6910-5 oC-1; 0 oC时的密度0 =889kg m-3 粘度和温度T(K)的关联可用 4.7510-6 exp(5550 / K )表示;
管内流速u 0.32m s-1;
求:给热系数及所需要换热器的长度
当壁温难以确定时 μ / μ壁 可按以下处理:
气体(加热、冷却) 液体被加热 液体被冷却
μ / μ壁 = 1.0 μ / μ壁 = 1.05 μ / μ壁 = 0.95
(3)短管中强制湍流时对流传热系数
当l/d < 60时,根据流动状态及流体粘度(高、低粘度)选择公式 计算α。 最后乘以管入口效应校正系数
分析:
A Q
Q
Q ms1cp1(T1 T2 )
ms1
4
d
2u
L
(T TW )
A
T
T T1 T2
2
α
选用合适的公式
Re
注意:所有物性参数与特性温度有关系
具体解题过程见P167页例5-15
六、管外强制对流的对流传热系数
1. 流体在管束外垂直流过
管外流动由于结构件因素,易产生边界层分离现象, 从而使局部传热系数在不同位置相差较大。
分析: (1)确定流动型态-----自然对流
Q At
Q
α
自然对流
Nu
Nu C(Gr Pr)n
Gr
Gr l3 2gt
2
定性温度(膜温)
Pr
问题: 怎么求?
复 习:对流给热系数的计算:
一、无相变对流给热系数的计算
无相变
管内
层流 湍流
外壁
水平圆管外 管束外
自然对流
公式不要求记住,但是要会查,知道公式的每一项物理 意义。
解决方法:研究各种对流传热情况下α的大小、影响因素及计算 式。
研究对流传热问题的核心
二、对流传热系数α
对流传热系数的定义式 意义:
Q W / m2 C At
1.α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差下、单位传热面积的对流传热速率。
2.α反映了对流传热的快慢,α愈大表示对流传热愈快。
3.α不是流体的物理性质,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一个系数, 反映对流传热热阻的大小。
定性温度:流体进、出口算术平均温度
tm
t1
t2 2
特征尺寸:管内径
☺思考:与u、d有何比例关系?
0.023
d
( du )0.8 (cp )n
0.023
u d
0.8 0.2
0.8cp n 1n 0.8
u0.8
d 0.2 i
提高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的措施:
• u,u0.8 • d, 1/d0.2
原则: 按相应情况下湍流(高、低粘度)公式计算,乘以校正 因子f2即可。
f2
1
6 105 Re1.8
应用条件: Re = 2300 ~ 10000 其余同上
(6)圆直管内强制层流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1
0.14
Nu
1.86
Re
Pr
d l
3

应用范围: Re < 2300 , 0.6 < Pr < 6700 , Gr < 25000,d/l > 50
管外流动时的传热系数还与流体横过管束时,管子的 错列、直列排列方式有关
在换热器内单排管: Nu C1C2 Ren Pr0.4
C1,C2, n的值,查171页,表5-11
整个管束: i Ai Ai
αi和Ai分别表示第i排的给热系数和传热面积
定性温度: tm (t1 t2 ) / 2
牛顿冷却定律存在的问题: Q At At t
1A
1.牛顿冷却定律表达了复杂的对流传热问题,但它并非理论推导 的结果,而是一种推论,即假设单位面积的传热速率与温差成 正比。
2.该公式形式虽然简单,但它并未揭示对流传热过程的本质,并 未减少计算困难,只不过将所有复杂的因素都转移到对流传热 系数中,实质上是将矛盾集中到对流传热系数α。
cp
)n
注意: C,n与传热面的形状(管或板)、放 置位置(垂直、水平)有关。表5-12
定性温度:膜温
特征尺寸:垂直的管或板为高度 水平管为管外径
例5-17 有一垂直蒸汽管,外径100mm,长3.5m,管外壁 温度为110℃。若周围空气温度为30 ℃,试计算单位时间 内由于自然对流散失于周围空气中的热流量。
每一个公式要知道适用范围,特性尺寸以及定性温度。
九、 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 一)蒸汽冷凝传热系数
相变 无相变
1.蒸汽冷凝时的状况
产生原因:冷凝壁有润湿作用,形成冷凝液膜 膜状
特点:传热阻力集中于膜中,导热系数小,
冷凝方式
热阻大,故给热系数α小。
滴状 过程比较:
滴冷 膜冷 5 ~ 10
产生原因:壁面无润湿作用(光滑)。
特性尺寸:管的外径do
适用范围: 5000 Re 70000
x1 1.2 5 d
x2 1.2 5 d
2.流体在换热器壳程的流动
挡板形式:圆形、圆缺形
由于折流挡板的存在,流体流过时湍动程度 很大,当Re>100即达到湍流
壳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圆缺形):
Nu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6 Pr1/3 Re 0.55
4) 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 传热面形状:圆管,平板,环隙,翅片形式等 传热面大小:流道尺寸(管径,管长,板高和进口效应) 传热面位置:(水平,垂直), 管束排列方式
5) 传热有、无流体相变情况 有流体相变:如蒸汽在冷壁面上的冷凝和液体在热壁面上的沸腾
流体有无相变化,对传热有不同的影响 有相变 无相变
对平壁: 一般取厚度或高度 (长度) c.物性的定性温度
因物性随温度变化,在传热过程中,流体在不同位置温度不
同,物性随之变化。
一般取法:进、出口流体的算术平均值
tm
t1
t2 2
也可取壁温
tw
或膜温
tm tw 2
作定性温度。
五、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1.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传热 (1). 圆直管内强制湍流(低粘度液体及气体)
l
K
lu
a
Cp
b
l3 2gt 2
c
Nu K Rea PrbGrc
无相变,强制对流: c 0, Nu K Rea Prb
则有
无相变,自然对流: a 0, Nu K PrbGrc
2)各特征数(准数)的特点及意义
表 5-9 特征数的名称、符号和含义
准数名称 努赛尔特数 (Nusselt number)
表示流体物性对对流传热 的影响
表示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 的影响
3.讨论—经验关联式应用的几点注意事项: a.适用范围
由于关联公式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故应用时应根据 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公式,且准数范围不能超出规定。
b.特征(定性)尺寸: 常以对传热发生重要影响的设备尺寸定量
如对管道: 一般取d,或de (非圆管道)
1) u ; 但u 流动阻力 u2 , hf 2) de
3)加强湍动,
注意:换热器无折流挡板时,壳体流体平行 流过管束,对流给热系数按管内强制对流计 算,但管子的内径换为当量直径。
七、大空间的自然对流传热
Nu f (Gr, Pr) Nu C(Gr Pr)n
C
l
2 gtl3 ( 2
1. 的获得主要有三种方法:
1)理论分析法:建立理论方程式,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求出的精 确解或数值解。目前只适用于一些几何条件简单 的几个传热过程,如管内层流、平板上层流等。
——传热学及传递过程的研究内容
2)类比方法:把理论上比较成熟的动量传递的研究成果类比到热 量传递过程。
3)实验方法:用因次分析法、再结合实验,建立经验关系式。
f1
1
d内 l
0.7
(4)弯形圆管中强制湍流时对流传热系数
先求出Re ,再根据流动状态及流体粘度(高、低粘度)选择公
式计算α。 最后乘以弯管效应校正系数 '
' 11.77 d内
R弯曲
R弯 —— 管道的弯曲半径
适应条件: Re = 12000 ~ 220000 其余同上:
(5)过渡流时圆直管中对流传热系数
总之: l g 有 相 变 无 相 变 强 制 自 然 湍流 层流
3. 各种情况下对流传热系数求算的特征数关系式
1)特征数关系式通式——因次分析法
由实验可知流体无相变时:
f u、l、、、、Cp、 gt l—特征尺寸
基本因次:长度L,时间 ,质量 M,温度T 变量总数:8个 由定律(8-4)=4,可知有4个无因次数群。
• 流体物性的影响,选大的流体 •强化措施:增大流速,减小管径
(2)圆直管中强制湍流(高粘度流体)
0.027
di
diu
0.8
Cp
1
3

0.14
Re > 104; 0.6 < Pr <160; l/d >50
应用范围: 特性尺寸:管内径。 定性温度:除μw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 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式中 h—两块折流挡板间距离,m;
D——换热器壳径,m;
do——管子的外径,m; t——相邻两管中心距,m。
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的措施:

Nu
0.36 Pr1/3
Re 0.55
W
0.14
de
0.36(
cp
)1/
3
(
d
eu
)0.55
W
0.14
可得:
u 0.55 d 0.45
e
所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的措施:
实验表明:α与流体的物性、温度、流动状况以及壁面几何 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2. 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1) 流动状态:层流和湍流的传热机理有本质的区别
层流: 传热基本上依靠分子扩散作用的导热方式,质点无混杂运动。
湍流: 湍流主体的传热为涡流作用引起的热对流,质点呈混杂运 动,传热充分。但在壁面附近的层流内层中仍为热传导。
湍流 层流
2) 对流情况:自然对流,强制对流 (流动和传热规律不同)
自然对流:流体内部存在温度差,因而各部分的流体密度不同, 引起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
强制对流: 外力的作用,如泵、搅拌器等迫使流体流动。u影响 大。
强制对流 (几 几十)自然对流
3) 流体的性质(Cp ,λ, ρ,μ,β) 均与相态,温度 t 和压力 p有关
2) 直接实验法
套管环隙 : 水-空气系统
0.02
(
d2
)0.5
Re
0.8
Pr
1 3
de d1
适用范围:
12000<Re<220000;d2/d1=1.65~17 其中 d1为内管外径,d2为外管内径
例5-15 润滑油在内径d=12mm的换热管内,由95℃冷却到65 ℃;壁温tw=20 ℃。在本题涉及的温度下,油的物性可取:
表5-8 α值的范围
换热方式 空 气 自 气 体 强 水 自 然 水强制对 水 蒸 汽 有机蒸汽 水沸腾
然对流 制对流 对流 流
冷凝
冷凝
W/(m2.℃) 5~25 20~100 20~ 1000
1000~ 5000~ 15000 15000
500~ 2500~25000 2000
三. 对流传热系数的确定
W
0.14
定性温度:除μw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
、出口温度的算术 平均值。
特征尺寸:当量直径de
当量直径de要根据管子的排列方式而定:
d0
正方形排列:
de
4(t 2
0.785d02 )
d0
正三角形排列:
t t
de
4(
3 2
t
2
0.785d 0 2
)
d0
流速u按流通截面最大处的截面计算:
S hD(1 do ) t
定性温度:除μw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 平均值。
特性尺寸:管内径。
当 Gr > 25000时,自然对流的影响不可忽略
1
上式按 f1 0.8(1 0.05Gr 3 ) 校正系数相乘予于修正。
(7) 非圆形管强制湍流
1) 当量直径法 用de代替di计算,u不同de,要用 实际的流通面积计算。
Nu 0.023Re 0.8 Pr n
0.023
di
diu
0.8
Cp
n
式中:
流体被加热时 n = 0.4
流体被冷却时 n = 0.3
应用条件:
Re > 104 μ ≤ 20 cP 0.6 < Pr <160 (也有 0.7 < Pr < 120) l/d >50 (也有 l/d >60)
雷诺数 (Reynolds number)
普兰特数 (Prandtl number) 格拉斯霍夫数 (Grashof number)
符号 Nu Re Pr Gr
准数式
Nu L
Re lu
Pr Cp
Gr l3 2gt 2
含义
表示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
流体的流动状态和湍动程 度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