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榛亭赋第八段赏析【北宋】晁补之骈体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人无俗态、筑圃见文心。」中国古代士人精致的审美情趣、艺 术心灵,以及对天人合一境界的精神追求,淋漓尽致体现于文人居 舍的庭院园林之中。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 (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 (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 文人的庭院园林,源于山水意识。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 者,有可居者。」文人的庭院园林就是要将山水移植到身边,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水石设置是文人庭院园林布局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李果的《墨庄记》云:「轩前嘉木苍郁, 多迭石为小山,绝壁下为清池……其境若与书卷相融洽」。然而,在文人眼中,水石并非水石, 而是大山大河,「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有限的景物,寄寓无限的情思。陈与 义咏赵虚中中宅怪石:「君家苍石三峰样,磅礴乾坤气象横。」白居易为新凿小池作诗:「帘 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中底铺白沙,四隅青石。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泛滟微雨朝,泓 澄明月夕。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未知床席间,方丈深盈尺。」他们两人一个从数尺小石 中看到磅礴的乾坤气象,一个从方丈池水中体悟到大江波浪滔天的壮阔情景。
四壁为伍,周以阛闬,域以牖户。如彼井谷,潜逃之鲋。 衡从北南,适在跬步。仰而视之,不识天宇。
……………………………………………………… ………………………………………………………
文人的园林庭院不仅搬自然之境,更抒自我情志。「石令人古,水令人远」。一叶芭蕉,几支修 竹,无不渗透士人情怀。而一柱一槛、一草一木,也无不流溢出氤氲的文人气息,渗透着雅的情 韵。文震亨的《长物志》论文人室庐之门,主张「用木为格,以湘妃竹横斜钉之」。竹扉的素净 轻盈使文人室庐平添一股潇散意味。「菜圃渐疏花漠漠,竹扉斜掩雨纷纷」。「野馆萧条晚,恁 轩对竹扉」。如果是朱红大门,必是俗不可耐。
• 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 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 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 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文人室庐的台阶,多「以文石剥成」,「阶上又取顽石具苔斑者嵌 之」。台阶因而格调古朴,「有岩阿之致」。
• 文人居舍中所养莳花木尚雅淡弃浓艳,正如袁宏道所云:「竹皮屋 子槿条篱,繁芯浓花最不宜。」
• 文人居舍所饲养的禽鸟,「必疏其雅洁可供清玩者数种,令童子爱 养饵饲。」「岂令凡俗之品阑入其中」。而鹤便是「雅洁」禽鸟中 的首选者。「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和文人的 气质相呼应。
国学 骈体文
披榛亭赋
第八段
北宋 晁补之
作品赏析
• 披榛指砍去丛生之草木。多喻创业或前进中的艰难。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 披榛来洎。”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近无所依,退无所据,涉泽求蹊,披榛觅路。” 《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九回:两位公子谢了樵夫,披榛觅路到了一个村子。不过四五家人家,几间茅 屋。清 陶澄 《游香岩寺》诗之二:“披榛造幽微,转侧信险绝。”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 贺方回题名》:“难得 石林 老居士,氊椎到处爱披榛。”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 (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 (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 文人的庭院园林,源于山水意识。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 者,有可居者。」文人的庭院园林就是要将山水移植到身边,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水石设置是文人庭院园林布局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李果的《墨庄记》云:「轩前嘉木苍郁, 多迭石为小山,绝壁下为清池……其境若与书卷相融洽」。然而,在文人眼中,水石并非水石, 而是大山大河,「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有限的景物,寄寓无限的情思。陈与 义咏赵虚中中宅怪石:「君家苍石三峰样,磅礴乾坤气象横。」白居易为新凿小池作诗:「帘 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中底铺白沙,四隅青石。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泛滟微雨朝,泓 澄明月夕。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未知床席间,方丈深盈尺。」他们两人一个从数尺小石 中看到磅礴的乾坤气象,一个从方丈池水中体悟到大江波浪滔天的壮阔情景。
四壁为伍,周以阛闬,域以牖户。如彼井谷,潜逃之鲋。 衡从北南,适在跬步。仰而视之,不识天宇。
……………………………………………………… ………………………………………………………
文人的园林庭院不仅搬自然之境,更抒自我情志。「石令人古,水令人远」。一叶芭蕉,几支修 竹,无不渗透士人情怀。而一柱一槛、一草一木,也无不流溢出氤氲的文人气息,渗透着雅的情 韵。文震亨的《长物志》论文人室庐之门,主张「用木为格,以湘妃竹横斜钉之」。竹扉的素净 轻盈使文人室庐平添一股潇散意味。「菜圃渐疏花漠漠,竹扉斜掩雨纷纷」。「野馆萧条晚,恁 轩对竹扉」。如果是朱红大门,必是俗不可耐。
• 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 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 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 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文人室庐的台阶,多「以文石剥成」,「阶上又取顽石具苔斑者嵌 之」。台阶因而格调古朴,「有岩阿之致」。
• 文人居舍中所养莳花木尚雅淡弃浓艳,正如袁宏道所云:「竹皮屋 子槿条篱,繁芯浓花最不宜。」
• 文人居舍所饲养的禽鸟,「必疏其雅洁可供清玩者数种,令童子爱 养饵饲。」「岂令凡俗之品阑入其中」。而鹤便是「雅洁」禽鸟中 的首选者。「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和文人的 气质相呼应。
国学 骈体文
披榛亭赋
第八段
北宋 晁补之
作品赏析
• 披榛指砍去丛生之草木。多喻创业或前进中的艰难。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 披榛来洎。”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近无所依,退无所据,涉泽求蹊,披榛觅路。” 《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九回:两位公子谢了樵夫,披榛觅路到了一个村子。不过四五家人家,几间茅 屋。清 陶澄 《游香岩寺》诗之二:“披榛造幽微,转侧信险绝。”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 贺方回题名》:“难得 石林 老居士,氊椎到处爱披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