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周铁区市级名校中考化学押题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周铁区市级名校中考化学押题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④化学性质相似B.④的微粒符号为Na
C.③④属于同种元素D.②③形成的化合物为NaO
2.下面是我国几位著名的化学家。
其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A.张青莲B.侯德榜C.孙师白D.张允湘
3.根据下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4.下列有关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5.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结论
B.硫粉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D.用药匙向试管内添加粉末状固体,可以用纸槽代替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沙里淘金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D.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7.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
A.汞——水银
B.氧化钙——生石灰
C.碳酸氢钠——小苏打
D.氢氧化钠——火碱、纯碱、苛性钠
8.为解决鱼在运输过程中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一种叫做过氧化钙(CaO2)的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
A.CaO和O2
B.CaCO3和H2
C.Ca(OH)2和O2
D.CaCl2和O2
9.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
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
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0.善于归纳总结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俗名与化学式D.结构与性质
①生石灰—CaO
②小苏打—Na2CO3
③苛性钠—NaOH ①Na和Na+两种粒子一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性质不同
②金刚石和石墨一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③H2O和H2O2—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11.某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成分是含有N、P、K、Ca等元素的无机盐,该配方适用于苦瓜、黄瓜、生菜的种植。
可作营养液成分的是
A.P2O5B.KOH C.NH4Cl D.CaCO3
12.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是()
A.粮食发酵B.切割玻璃C.湿衣晒干D.粉碎废纸
1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乙分子中有3个原子核B.该反应中属于有机物的有2种
C.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l:4 D.反应后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1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 B.O2C.HCl D.KOH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表示氧原子,“O”表示氢原子。
(1)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某化工厂用石灰石和铜屑等设计生产石青、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硫酸铜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14.3 17.4 20.7 25.0 28.5 33.3 40.0 55.0 75.4 (产品制备)流程图中X的化学式反应②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操作A将CuSO4溶液进行蒸发浓缩、_____、过滤、洗涤等操作即得到硫酸铜晶体。
小组同学为测定石青的组成,称取了一定质量的石青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①石青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CuCO3•bCu(OH)2
②Cu(OH)2在66℃~68℃完全分解:Cu(OH)2Δ
CuO+H2O;
CuCO3在200℃~220℃完全分解:CuCO3Δ
CuO+CO2↑
③CuSO4固体为白色,CuSO4•5H2O固体为蓝色
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并____,准确称取69.2gaCuCO3•bCu(OH)2放在C装置中;②打开活塞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不再变化为止;④打开活塞,____;⑤冷却后,称量,装置D增重3.6g,装置E增重17.6g。
完善上述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_____;④_____。
洗气瓶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B中所装液体为_____(填名称)。
试确定石青的化学式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若缺少F装置,测得的a:b的值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硫酸铜晶体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
取纯净的CuSO4•5H2O固体2.50g,放在上图实验装置C中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H点固体的颜色是_____。
将CuSO4•5H2O固体加热到570℃
分解后,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硫的一种氧化物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8.(8分)向100g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N点时所得溶液的pH为______(填标号);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通过计算确定M点的值。
______2↓+2NaCl)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色。
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
若请你再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实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D
【解析】
①表示锂原子、②表示氧离子、③表示钠离子、④表示钠原子
【详解】
A、①锂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④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④表示钠原子,微粒符号为Na;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③表示钠离子,④表示钠原子,质子数相等,都属于钠元素;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②表示氧离子带2个点位负电荷,③表示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
在化学史上对制碱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我国化学家是侯德榜,他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
故选B。
3、B
【解析】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B项正确;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单位为1,一般不写,不是g,C错;
D.因为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位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D错。
故选B
4、B
【解析】
A、因为氢氧化钠能与油类物质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选项A正确;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都是碱,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不是都含有金属离子的缘故,选项B不正确;
C、酸是解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离子H+,选项C正确;
D、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不溶性物质,都能和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故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选项D正确。
故选B。
5、D
【解析】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瓶底的水不能用细沙代替,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药匙向试管内添加粉末状固体,可以用纸槽代替,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D
【解析】
A、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五颜六色的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过程中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7、D
A、汞的俗称是“水银”,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火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解析】
A、氧化钙很容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不能存在于水中,故A不可能;
B、反应物中无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不可能生成CaCO3,故B不可能;
C、反应物为水和过氧化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能生成物为Ca(OH)2和O2,故C正确。
D、反应物中无氯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不可能生成CaCl2,故D不可能;
故选:C。
9、C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C、H 原子个数比为34:47,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错误;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正确。
故选C。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0、D
【解析】
A、分子特征:②水结冰体积变大,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不符合题意;
B、数字含义:①Fe2+: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C、俗名与化学式:②小苏打化学名是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不符合题意;
D、结构与性质:①Na和Na+两种粒子一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性质不同;②金刚石和石墨一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③H2O和H2O2—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解析】
A、P2O5属于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有腐蚀性,且不是无机盐,错误;
B、KOH是强碱,有腐蚀性,且不是无机盐,错误;
C、NH4Cl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属于无机盐,正确;
D、CaCO3不溶于水,错误。
故选C。
【解析】
A、粮食发酵有酒精等新的物质产生,正确;
B、切割玻璃只是改变了玻璃的形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错误;
C、湿衣晒干只是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产生,错误;
D、粉粹废纸只是改变了纸的形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错误。
故选A。
13、A
【解析】
A、由图可知,乙为二氧化氮,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所以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核,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只含有一种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归为无机物,选项错误;
C、甲为甲烷,其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NO2一定条件
N2+2H2O+CO2,反应后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错
误,故选A。
14、A
【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正确;
B、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错误;
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错误;
D、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错误。
故选A。
【点睛】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5、A
【解析】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必须含有氧元素来解答.
【详解】
A、水中有H、O两种元素,且含有O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氧气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HCl由H、Cl两种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氢氧化钾是由K、O、H三种元素组成的,则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C2H2O 通电
2H2↑+O2↑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解析】
(1)在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所以,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故填:C;
(2)该反应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故填:2H2O
通电
2H2↑+O2↑;
(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故填: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CO22Cu + O2 + 2H2SO480℃
2CuSO4 + 2H2O 降温结晶检查装置气密性继续通一段时间空气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硫酸2CuCO3•Cu(OH)2偏大CuSO4·H2O 白色
CuSO4·5H2O 加热
CuO + SO3↑ + 5H2O↑
【解析】
[产品制备]
(1)由流程图知石灰石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化学式CO2,故填:CO2;
(2)反应②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其化学方程式为2Cu + O2 + 2H2SO480℃
2CuSO4 + 2H2O;操作A将CuSO4
溶液进行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即得到硫酸铜晶体。
,故填:2Cu + O2 + 2H2SO480℃
2CuSO4 + 2H2O
降温结晶;
[组成测定]
(3)实验步骤:①实验前,要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实验结束后,打开活塞,继续通一段时间空气将生成的气体完全排出。
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继续通一段时间空气;
(4)洗气瓶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干扰;B中所装液体为浓硫酸,干燥空气。
故填: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硫酸;
(5)解:D增加3.6g,即生成水3.6g,E增加17.6g,即生成二氧化碳17.6g,所以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69.2g-3.6g-17.6g=48g
3222ΔaCuCO bCu(OH)(a+b)CuO +bH O +aCO (a+b)80
18b 44a 48g 3.6g 17.6g ↑↑
⨯
(a+b)8018b 44a ==48g 3.6g 17.6g
⨯ a :b=2:1
所以青石的化学式为:2CuCO 3•Cu(OH)2。
故填:2CuCO 3•Cu(OH)2;
(6)若缺少F 装置,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将进入E ,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将偏大,即a 的值将偏大,所以a :b 的值将偏大。
故填:偏大;
(7)设G 点的化学式为CuSO 4•xH 2O ,
42422ΔCuSO 5H O CuSO xH O +
(5-x)H O 160+18x
(5-x)181.78g 2.5g-1.78g ⨯
160+18x (5-x)18=1.78g 2.5g-1.78g
⨯ x=1,所以G 点的化学式为CuSO 4·H 2O 。
到H 点时,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只剩下硫酸铜粉末,所以固体为白色。
故填:CuSO 4·
H 2O 白色; (8)将CuSO 4•5H 2O 固体加热到570℃分解后,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硫的一种氧化物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uSO 4·
5H 2O 加热CuO + SO 3↑ + 5H 2O↑。
故填:CuSO 4·5H 2O 加热CuO + SO 3↑ + 5H 2O↑。
18、A160
【解析】
由图示数据可知,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80g 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是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将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沉淀,根据数据进行解答。
【详解】
(1)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N 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故选A ;
(2)解:设与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8g
与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g÷10%=80g
由图知,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0g,故M的值为:80+80=160
答:M的值为160。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红2NaOH+H2SO4=Na2SO4+2H2O 出现白色沉淀溶液变红方案二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锌粒(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解析】
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以及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
(1)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因为NaOH和H2SO4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4,而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方案二正确,因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可以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或碳酸钠等),若有气体放出,证明稀硫酸过量,反之稀硫酸不过量。
【点睛】
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