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解剖及分泌性中耳炎 _耳鼻喉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膜(右)
松弛部 锤骨柄 紧张部 光锥
鼓室内侧壁
R L
鼓室内容物
❖ 三个听骨:即锤 骨(malleus)、 砧骨(incus)和 镫骨(stapes) 构成听骨链。
❖ 二条肌肉:即镫 骨肌与鼓膜张 肌。
❖ 一条神经:面神 经(发出鼓索神 经和镫骨肌支)
听小骨
听小骨
咽鼓管
❖ 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 ❖ 两个开口,全长约35mm。 ❖ 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 ❖ 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与功能。 ❖ 成人鼓室口高于咽口,咽鼓管与平面约成40°,与矢状面约成45 °。 ❖ 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短,内径较宽,故咽部感染易进入鼓室。

乳突段 部位深在,成人距乳突表面大多超过2cm

颞骨外段
↙↘
颞面支 颈面支


颞支,颧支 ;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面神经颞骨段的走行
颞骨段全长约30mm,自膝状神经节到锥隆起长约11mm,自锥隆起 到茎乳孔长约16mm。
耳的生理
听觉生理
平衡生理
听觉生理
❖声音的传导 声音的感受
❖外耳的生理 中耳的生理 内耳的生理
❖ 面神经管内分之:1、岩浅大神经;2、镫骨肌神经;3 鼓索神经。
面神经的分段
分为八段,自中枢向外周走向分别是:
运动神经核上段

运动神经核段 绕过外展神经核

小脑桥脑角段 虽不长,但可被迫扩展到5cm而不发生面瘫

内听道段

迷路段 此段最短 长约2.25-3mm

鼓室段(水平段) 骨管最薄,易遭病变侵蚀或手术损伤
思考题
❖ 中耳的解剖:鼓膜、鼓室的解剖,咽鼓管功能。 ❖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新动态】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3、免疫反应:
积液中检出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 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溶酶的出现, 可能属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 程。
【病 因】
4、其他:
胃食管反流、牙错位咬合、腭裂等。
【病 理】
咽鼓管功能不良—外空气不能进入、内空气吸收—鼓室负压— 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鼓室漏出液—负压不解除、 中耳粘膜增厚、上皮C.化生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杯状C.增多,分泌 物增加,上皮下有病理性腺体组织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淋巴C.及 浆C.浸润。至恢复期,腺体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恢复正常。
【治 疗】
原则:控制感染,清除中耳积液,改 善咽鼓管通气和引流,同时治疗相关疾 病。
1、成人OME治疗: (1)保守治疗 1)抗生素 2)糖皮质激素 3)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4)粘液稀化剂和促排剂 (2)手术治疗 1)鼓膜穿刺 2)鼓膜切开 (3)病因治疗:
【治 疗】
【治 疗】
1、儿童OME治疗: (1)保守治疗
【辅助检 查】
2、听力检查:
纯音测听:传导性 聋,重可达 40 dBHL,可波动,低 频为主。 声导抗测试: B型曲线为典型
dB
RIGHT
-10 0 10 20 30 40
< << < < 。 。 。。。
<<
<< 。。
。。
纯 音 测 听 图
120 .125 .250 .500 1 2
A型曲线 cc
中耳积液为漏出液、渗出液和分泌液的混合液。早期为浆液, 后期为粘液。
【临 床 表 现】
1、听力下降
早期头位变动听力改善;
2、耳痛
早期可有。
3、耳内闭塞感。 4、耳鸣
多间歇性、头动、打 呵欠、擤鼻时,耳内出 现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
1、鼓膜:
急性期松弛部充血,或全鼓膜弥漫性充血。 紧张部内陷,表现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 骨短突外突。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光泽,呈黄 色、橙红或琥珀色,慢性者可呈灰蓝色或乳白 色。若液体为浆液性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 见到液平面。液面如弧形发丝,凹面向上,头 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关系不变。透过鼓膜 有时能见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积液 多时,鼓膜向外凸、活动受限。
对耳轮 耳甲腔
耳屏
耳屏间切迹
耳垂
对耳屏
外耳道
❖ 长约2.5- 3.5cm,呈S形 弯曲
❖ 由软骨部和骨部 组成。
❖ 狭窄:
骨部与软骨部交 界处外耳道峡部
❖ 外耳道疖只发于外耳道 外1/3处(软骨部皮 肤)。此处富有毛囊和 皮脂腺
❖ 软骨部皮肤含有耵聍腺。
中耳
❖ 鼓室 ❖ 咽鼓管 ❖ 鼓窦 ❖ 乳突
是以咽鼓管功能障碍和(或)中耳粘膜 炎症为常见病因所导致的以听力下降为 主要特征的中耳积液。中耳积液为浆液, 亦可为粘液。还有渗出性、卡他性、浆 液性、。分急慢性两种,慢性由急性治 疗不当或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病 因】
目前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三种
1、咽鼓管功能障碍 2、感染 3、免疫反应 4、其他
【病 因】
1、咽鼓管功能障碍:
⑴ 咽鼓管阻塞 a、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鼻息肉、鼻咽部肿瘤或淋 巴组织增生,鼻咽腔填塞;头部放疗后鼻咽及咽鼓管肿胀, 局部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 b、非机械性阻塞: (2)咽鼓管清洁和防御功能下降
【病 因】
2、感染:
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病 因】
耳蜗的生理
❖ 感音功能(毛细胞换能和感受器电位) 声波→基底膜→毛细胞纤毛(外、内)弯曲→毛 细胞兴奋、放电→蜗神经冲动→听觉神经通路 →听皮层→听觉
❖ 耳声发射:起源于耳蜗可在外耳道记录到的声 能(OAEs)。机制尚不清。
前庭的平衡生理
❖维持人体平衡的三大系统:前庭、视觉、 本体感觉,前庭系统最重要 。
声音的传导
❖空气传导(air conduction) :
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外、内淋巴→螺 旋器→听神经→听中枢
❖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
(1) 移动式骨导:与淋巴液的惰性有关 (2) 压缩式骨导:与骨迷路的弹性有关 (3) 骨鼓径路骨传导
外耳的生理
❖声波的增压作用
头颅:障碍效应 耳廓:耳甲腔的增益作用 外耳道: 外耳道共振放大作用
鼓窦
鼓窦相当于乳突最大的气房。
乳突
乳突分型: 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
内耳
❖又称迷路 ,含有听觉和位置觉感受装置。 ❖ 分骨迷路和膜迷路。 ❖ 膜迷路内含内淋巴。 ❖ 二迷路间含外淋巴。
骨迷路
❖ 前庭 ❖ 骨半规管:外,前,后。 ❖ 耳蜗
膜迷路
❖ 椭圆囊 ❖ 球囊 ❖ 膜半规管 ❖ 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 膜蜗管
❖ 咽鼓管 保持中耳内外压力的平衡; 引流; 阻声和消声; 防止逆行性感染。
耳蜗的听觉生理
❖ 传音功能(行波学说) 镫骨足板→外淋巴→前庭阶、鼓阶→基底膜。 行波学说 声波在基底膜上的传播,在达到基 底膜共振频率与声波频率一致的部位时,振幅 达最大,即每一种频率的声波在基底膜上的不 同位置有一相应的最大振幅部位。高、中、低 频声的共振部位分别在基底膜的蜗底、蜗中、 蜗顶。
耳解剖 耳部症状学 外耳道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
耳的应用解剖
颞骨解剖
❖ ❖ ❖ ❖ ❖
茎岩鼓乳鳞 突部部突部

❖耳分为外耳(external ear),中耳(midddle ear) 和内耳(inner ear)
❖ 外耳道的骨部、中耳、内耳和内耳道都位于颞骨 内。
外耳
耳廓
耳道
耳轮

三角窝

耳廓结节 耳轮脚
1.4
声 阻 0.7 抗 图0
-200
0
cc 1.4
B型曲线
0.7
0
+200
-200
0
4 6 8 16 kHz
cc 1.4
C型曲线
0.7
0
+200
-200

0
+200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听力检查,易诊 断。无菌鼓膜穿刺可确诊。
【鉴别诊断】
应与鼻咽部肿瘤、脑脊液耳漏、外 淋巴瘘、胆固醇肉芽肿、粘连性中耳炎 鉴别。
❖声源定位
中耳的生理
1、面积比机制(鼓膜):有效振动 面积比镫骨足板面积大17 倍, 使声压增加17倍。
2、杠杆机制(听骨链) 听骨链: 锤骨柄比砧骨长脚长1.3倍,使 声压增加1.3倍。
3、弧形鼓膜杠杆机制 可使声压增 大2倍。
增加声压 17×1.3×2=44.2倍, 约33dB.
中耳的生理
❖鼓室肌:声压较大时反射性收缩,降低声波的 传导,保护内耳。
3个月的观察随访。(基于国外流调资料75%-90%可自愈)
(2)手术治疗
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手术: 1、听力损失严重。2、病程大于3个月。3、引起鼓膜或其他中耳结构 损伤;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
1)首次手术 2)再次手术
中耳置管术
【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少数可遗留粘连性中耳炎、胆 固醇肉芽肿、鼓室硬化、胆脂瘤。
半规管生理
❖三个半规管基本互相垂直,能感受任一平面的 角加(减)速度的旋转刺激。
❖角加(减)速度→ 壶腹嵴帽→毛细胞纤毛倾 倒→毛细胞兴奋→前庭神经冲动→前庭神经通 路→前庭中枢→平衡运动。
球囊、椭圆囊生理
❖球囊(额状面)和椭圆囊(矢状面)互相 垂直,能感受任一平面的直线加(减)速 度刺激。
❖ 直线加(减)速度→囊斑→耳石膜、位 觉沙→毛细胞纤毛弯曲→毛细胞兴奋→前 庭神经冲动→前庭神经通路→前庭中枢→ 平衡运动。
耳的症状学
一 耳痛(otalgia) 二 耳漏(otorrhea) 三 耳聋(deafness) 四 耳鸣(tinnitus) 五 眩晕(vertigo)
外耳疾病
❖一 外耳道湿疹 ❖二 外耳道疖 ❖三 外耳道炎 ❖四 外耳道胆脂瘤 ❖五 大疱性鼓膜炎 ❖六 外耳道其他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 Secretory Otitis Media
鼓室的6个壁
上 内


外 下
❖ 外壁:鼓膜、上鼓室外侧 壁
❖ 内壁:内耳的外壁,包括 鼓岬、前庭窗、圆窗。
❖ 前壁:颈动脉壁。前下部 与颈内动脉邻近,上部有 鼓膜张肌半管口及咽鼓管 鼓室的开口。
❖ 后壁:乳突壁。鼓窦入口, 砧骨窝,锥隆起。
❖ 上壁:鼓室盖。
R ❖ 下壁:颈静脉壁。
锤骨短突 脐部
螺旋器的示意图
面神经的组成
❖ 面神经为混合神经,含四种纤维成份:1、特殊内脏运 动纤维;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3、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是人体穿过骨管最长的脑神经
❖ 面神经核位于脑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受双侧大 脑皮质运动区支配,司同侧颜面部上半部肌肉运动;下 半部分仅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司对侧颜面部肌肉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