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PPT课件2(18份打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拓宽学习渠道,选取司马迁的文学或精神方 面的某一点,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
-4-
太史公自序
-5-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 志未酬而与世长辞。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 104),他开 始写作《史记》。天汉二年(前 99)夏天,武帝派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 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押运辎重。李陵 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遭匈奴八万骑兵围攻。经过八昼 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骑兵,但由于未得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 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但后 来听说他投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附和汉武帝,指 责李陵的罪过。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 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之所以不死而投降匈奴,一定 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武帝下令将 司马迁打入大牢,并处以腐刑,这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 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前后经历了大约 14 年才基本完 成这部巨著。
-17-
太史公自序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7.积名句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 大者。
(2)《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3)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 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6-
太史公自序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司马迁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约前 145 或前 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西汉时期杰 出的史学家、文学家。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耕牧,10 岁开始学习古文典籍。 20 岁离开家乡漫游各地,寻访古代遗迹,收集资料,回到长安后,入仕做了郎 中,奉武帝之命随军西征巡视西南地区。父亲司马谈去世之后,当了太史令, 曾经参与制定太初历。
-7-
பைடு நூலகம்
太史公自序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1.注字音
颛.顼.zhuān xū 蒯.聩.kuǎi kuì 休甫.fǔ
更.名 gēng 靳.jìn
卬.áng
牝.牡.pìn mǔ 邛.qióng
会稽.jī
后稷.jì
鱵.chōu
篡.弑.cuàn shì
-2-
太史公自序
课序 1
课题
《太史公自 序》
明确课节重点
学习目标 1.在学习了《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 了解他的家世谱系、生活经历、志向抱负和他创作《史 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为后面 各专题的学习作好铺垫。
-3-
太史公自序
掌握学习方法
1.结合注释与译文通读课文,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语、记录、疑问等, 也可以用一些读书符号在空白处或正文上标注,以提高研读的成效。整理重 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整体感知司马迁其人其文。
4.晓古今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至于:古义,一直到;今义,① 表示可能达到某种程度;②连词,表另提一事) (2)司马氏去.周适晋(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从所在地到别的地 方) (3)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市长:古义,掌管市场的官长;今义,一个城市 的主要地方官) (4)年十岁则诵古.文.(古文:古义,指用先秦古文字所写的古书;今义,“五 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5)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从事:古义,参与其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发愤:古义,发泄愤懑;今义,决心努力) (6)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终于:古义,最终落在;今义,副词,表示经过种种 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7)迁俯首流涕.曰(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9-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3.解多义 小子何敢让焉(疑问代词,怎么)
(1)何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疑问代词,什么) 以传剑论显(名词,理论) 与张仪争论(动词,辩论)
(2)论 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动词,阐释) 于是论次其文(动词,评定)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动词,请允许我)
(3)请 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动词,请求)
-10-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故发愤且卒(副词,将要)
且夫孝始于事亲(与“夫”连用作句首助词,表示
(4)且
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译为“况且”)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连词,表递进关
-15-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9)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善、恶、贤、贱,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褒奖、 惩罚、尊崇、鄙夷)
(10)《礼》经.纪.人伦(经纪,名词作动词,规范) (11)其实皆以为善.(善,形容词作名词,好事) (12)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臣、父、子,名词作动词,像君主、 像臣下、像父亲、像儿子) (13)孙子膑.脚(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14)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科条,名词作动词,对史事科分条列,提纲 挈领地编排记述) (15)存.亡国,继.绝世(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存在,恢复;继,动词的使 动用法,使……延续)
-16-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6.记特殊 (1)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省略句,“生”“牧”后省略“于”) (2)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宾语前置句,应为“明何”) (3)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省略句,“死”后省略“于”;被动句,应为“被赐 死”) (4)而太史公留滞周南(省略句,“滞”后省略“于”;被动句,应为“被留滞”) (5)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句,应为“为何”) (6)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定语后置句,“奔走不得保其社 稷者”为“诸侯”的定语,被后置) (7)浮于沅、湘(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沅、湘浮”) (8)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被动句,“不用”解释为“不会被采纳”) (9)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句,“犯”解释为“被臣下所干犯”,“诛” 解释为“被诛杀”)
第一专题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1-
太史公自序
了解知识领域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作的引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 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原文由五部分组成:一、叙述司马氏的家世谱系;二、 全文转录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三、记叙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 和接受父亲临终遗训的情景;四、通过与壶遂对话,说明自己写《史记》的 目的;五、叙述自己忍辱著书的过程和《史记》的规模、体例,阐述每篇的 写作宗旨。本课节选第一、三、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部分内容,写了司马迁 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司马迁叙述家世谱系、描写接受父亲临 终遗训的情景,表明修史乃是家族赋予自己的使命,是时代的要求,暗示自己 要以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来写《史记》,这也正是《史记》被称为“实 录”的内在原因之一。与壶遂的对话,更是直接宣告自己写《史记》就是要 效仿孔子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借写史表达自己的 “一家之言”。
-14-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5.辨活用 (1)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名词作动词,做相) (2)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坑,名词作动词,坑杀)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名词作动词,封王) (4)二十而南.游江、淮……北.涉汶、泗……西.征巴、蜀……(南、北、 西,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向西) (5)以显.父母(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 (6)则学者至今则.之(则,名词的意动用法,视……为准则) (7)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死,为动用法,为……死) (8)上明.三王之道(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动词,往……去)
(7)适
而子迁适使反(动词,恰巧)
籍每适浑(动词,拜访)
其在卫者,相中山(动词,做……丞相,辅佐) (8)相
诸侯之相王(副词,共相、一起)
-12-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系,况且)
在赵者,以传剑论显(介词,凭借)
(5)以
以其地为河内郡(介词,把) 过梁、楚以归(连词,表承接)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连词,表目的,来)
《乐》乐所以立(所字结构,……的根据) (6)所以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所字结构,……的原因)
-11-
太史公自序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18-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 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1.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还报命。 翻译:访察禹穴,寻览九疑山(舜的遗迹),在沅水、湘水上泛舟;北上渡过 汶水、泗水,在齐、鲁的都会里研习学业,考察孔子遗留下来的风教,在邹县、 峄山参加乡射之礼;在鄱、薛、彭城一带曾遭遇过一些困难,经梁、楚之地 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地区,往南巡视 邛、笮、昆明,归来向朝廷复命。 点评:这段文字写出了司马迁游历生活的艰辛和对君王的忠贞之心,也 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并确立了正确的感情倾向。 2.《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翻译:所以《周易》说“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点评:“豪”“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礼记·经解》:“《易》曰:‘君子 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许多事情往往因为过程中的点滴失误而功败垂成。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一 个极为深刻的道理。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 马迁。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 “自序”,内容多说明著作的内容、写作缘由、写作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 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3-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8)先.人.有言(先人:古义,已死的父亲;今义,祖先) (9)小子何敢让.焉(让:古义,谦让,推辞;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 (10)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是非:古义,褒贬是非;今义, 事理的正确与错误。仪表: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 (11)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故事:古义,历史旧事;今义, 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整齐:古义,使……整齐,整理,归纳; 今义,有秩序,不乱) (12)夫《诗》《书》隐.约.者(隐约:古义,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义,看起 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13)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末流:古义,遗业;今义,最低的等级) (14)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于是:古义,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 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15)《诗》《书》往.往.间出矣(往往:古义,不断;今义,常常)
朔.旦 shuò 封禅.shàn
羑.里 yǒu
壅.yōng
缧.绁.léi xiè 股肱.gōng
俟.sì
讫.qì
-8-
太史公自序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2.识通假 (1)弗敢阙.(“阙”同“缺”,缺漏) (2)其指.数千(“指”同“旨”,要旨) (3)失之豪.厘(“豪”同“毫”,细而尖的毛) (4)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 (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 (6)辅拂.股肱之臣(拂,同“弼”,辅助) (7)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4-
太史公自序
-5-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 志未酬而与世长辞。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 104),他开 始写作《史记》。天汉二年(前 99)夏天,武帝派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 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押运辎重。李陵 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遭匈奴八万骑兵围攻。经过八昼 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骑兵,但由于未得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 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但后 来听说他投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附和汉武帝,指 责李陵的罪过。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 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之所以不死而投降匈奴,一定 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武帝下令将 司马迁打入大牢,并处以腐刑,这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 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前后经历了大约 14 年才基本完 成这部巨著。
-17-
太史公自序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7.积名句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 大者。
(2)《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3)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 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6-
太史公自序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司马迁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约前 145 或前 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西汉时期杰 出的史学家、文学家。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耕牧,10 岁开始学习古文典籍。 20 岁离开家乡漫游各地,寻访古代遗迹,收集资料,回到长安后,入仕做了郎 中,奉武帝之命随军西征巡视西南地区。父亲司马谈去世之后,当了太史令, 曾经参与制定太初历。
-7-
பைடு நூலகம்
太史公自序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1.注字音
颛.顼.zhuān xū 蒯.聩.kuǎi kuì 休甫.fǔ
更.名 gēng 靳.jìn
卬.áng
牝.牡.pìn mǔ 邛.qióng
会稽.jī
后稷.jì
鱵.chōu
篡.弑.cuàn shì
-2-
太史公自序
课序 1
课题
《太史公自 序》
明确课节重点
学习目标 1.在学习了《报任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司马迁, 了解他的家世谱系、生活经历、志向抱负和他创作《史 记》的始末。 2.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为后面 各专题的学习作好铺垫。
-3-
太史公自序
掌握学习方法
1.结合注释与译文通读课文,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语、记录、疑问等, 也可以用一些读书符号在空白处或正文上标注,以提高研读的成效。整理重 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整体感知司马迁其人其文。
4.晓古今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至于:古义,一直到;今义,① 表示可能达到某种程度;②连词,表另提一事) (2)司马氏去.周适晋(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从所在地到别的地 方) (3)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市长:古义,掌管市场的官长;今义,一个城市 的主要地方官) (4)年十岁则诵古.文.(古文:古义,指用先秦古文字所写的古书;今义,“五 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5)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从事:古义,参与其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发愤:古义,发泄愤懑;今义,决心努力) (6)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终于:古义,最终落在;今义,副词,表示经过种种 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7)迁俯首流涕.曰(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9-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3.解多义 小子何敢让焉(疑问代词,怎么)
(1)何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疑问代词,什么) 以传剑论显(名词,理论) 与张仪争论(动词,辩论)
(2)论 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动词,阐释) 于是论次其文(动词,评定)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动词,请允许我)
(3)请 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动词,请求)
-10-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故发愤且卒(副词,将要)
且夫孝始于事亲(与“夫”连用作句首助词,表示
(4)且
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译为“况且”)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连词,表递进关
-15-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9)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善、恶、贤、贱,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褒奖、 惩罚、尊崇、鄙夷)
(10)《礼》经.纪.人伦(经纪,名词作动词,规范) (11)其实皆以为善.(善,形容词作名词,好事) (12)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臣、父、子,名词作动词,像君主、 像臣下、像父亲、像儿子) (13)孙子膑.脚(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14)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科条,名词作动词,对史事科分条列,提纲 挈领地编排记述) (15)存.亡国,继.绝世(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存在,恢复;继,动词的使 动用法,使……延续)
-16-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6.记特殊 (1)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省略句,“生”“牧”后省略“于”) (2)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宾语前置句,应为“明何”) (3)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省略句,“死”后省略“于”;被动句,应为“被赐 死”) (4)而太史公留滞周南(省略句,“滞”后省略“于”;被动句,应为“被留滞”) (5)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句,应为“为何”) (6)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定语后置句,“奔走不得保其社 稷者”为“诸侯”的定语,被后置) (7)浮于沅、湘(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沅、湘浮”) (8)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被动句,“不用”解释为“不会被采纳”) (9)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句,“犯”解释为“被臣下所干犯”,“诛” 解释为“被诛杀”)
第一专题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1-
太史公自序
了解知识领域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作的引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 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原文由五部分组成:一、叙述司马氏的家世谱系;二、 全文转录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三、记叙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经历 和接受父亲临终遗训的情景;四、通过与壶遂对话,说明自己写《史记》的 目的;五、叙述自己忍辱著书的过程和《史记》的规模、体例,阐述每篇的 写作宗旨。本课节选第一、三、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部分内容,写了司马迁 创作《史记》的条件和指导思想。司马迁叙述家世谱系、描写接受父亲临 终遗训的情景,表明修史乃是家族赋予自己的使命,是时代的要求,暗示自己 要以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来写《史记》,这也正是《史记》被称为“实 录”的内在原因之一。与壶遂的对话,更是直接宣告自己写《史记》就是要 效仿孔子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借写史表达自己的 “一家之言”。
-14-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5.辨活用 (1)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名词作动词,做相) (2)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坑,名词作动词,坑杀)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名词作动词,封王) (4)二十而南.游江、淮……北.涉汶、泗……西.征巴、蜀……(南、北、 西,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向西) (5)以显.父母(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 (6)则学者至今则.之(则,名词的意动用法,视……为准则) (7)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死,为动用法,为……死) (8)上明.三王之道(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动词,往……去)
(7)适
而子迁适使反(动词,恰巧)
籍每适浑(动词,拜访)
其在卫者,相中山(动词,做……丞相,辅佐) (8)相
诸侯之相王(副词,共相、一起)
-12-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系,况且)
在赵者,以传剑论显(介词,凭借)
(5)以
以其地为河内郡(介词,把) 过梁、楚以归(连词,表承接)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连词,表目的,来)
《乐》乐所以立(所字结构,……的根据) (6)所以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所字结构,……的原因)
-11-
太史公自序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18-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 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技法赏鉴
1.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还报命。 翻译:访察禹穴,寻览九疑山(舜的遗迹),在沅水、湘水上泛舟;北上渡过 汶水、泗水,在齐、鲁的都会里研习学业,考察孔子遗留下来的风教,在邹县、 峄山参加乡射之礼;在鄱、薛、彭城一带曾遭遇过一些困难,经梁、楚之地 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奉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地区,往南巡视 邛、笮、昆明,归来向朝廷复命。 点评:这段文字写出了司马迁游历生活的艰辛和对君王的忠贞之心,也 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并确立了正确的感情倾向。 2.《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翻译:所以《周易》说“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点评:“豪”“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礼记·经解》:“《易》曰:‘君子 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许多事情往往因为过程中的点滴失误而功败垂成。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一 个极为深刻的道理。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 马迁。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 “自序”,内容多说明著作的内容、写作缘由、写作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 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3-
太史公自序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8)先.人.有言(先人:古义,已死的父亲;今义,祖先) (9)小子何敢让.焉(让:古义,谦让,推辞;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 (10)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是非:古义,褒贬是非;今义, 事理的正确与错误。仪表: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 (11)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故事:古义,历史旧事;今义, 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整齐:古义,使……整齐,整理,归纳; 今义,有秩序,不乱) (12)夫《诗》《书》隐.约.者(隐约:古义,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义,看起 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13)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末流:古义,遗业;今义,最低的等级) (14)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于是:古义,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 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15)《诗》《书》往.往.间出矣(往往:古义,不断;今义,常常)
朔.旦 shuò 封禅.shàn
羑.里 yǒu
壅.yōng
缧.绁.léi xiè 股肱.gōng
俟.sì
讫.qì
-8-
太史公自序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K课前学习 EQIAN XUEXI
K课堂深入 ETANG SHENRU
2.识通假 (1)弗敢阙.(“阙”同“缺”,缺漏) (2)其指.数千(“指”同“旨”,要旨) (3)失之豪.厘(“豪”同“毫”,细而尖的毛) (4)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 (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 (6)辅拂.股肱之臣(拂,同“弼”,辅助) (7)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