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补考试卷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补考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测量学中,测量的基本工作是()。
A. 测角
B. 测距
C. 测高
D. 测图
答案:B
2. 测量中,水平角是指()。
A. 垂直于水平面的角
B. 垂直于竖直面的角
C. 垂直于天顶的角
D. 垂直于地面的角
答案:A
3. 测量中,水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
A. 测量水平距离
B. 测量垂直距离
C. 测量高差
D. 测量角度
答案:C
4. 测量中,三角高程测量法是利用()原理。
A. 三角形相似
B. 三角形全等
C. 勾股定理
D. 正弦定理
答案:D
5. 测量中,导线测量的主要目的是()。
A. 测量水平距离
B. 测量垂直距离
C. 测量高差
D. 测量平面位置
答案:D
6. 测量中,全站仪的主要功能是()。
A. 测量水平距离
B. 测量垂直距离
C. 测量高差
D. 测量角度和距离
答案:D
7. 测量中,GPS技术主要用于()。
A. 测量水平距离
B. 测量垂直距离
C. 测量高差
D. 测量三维坐标
答案:D
8. 测量中,地形图的比例尺表示的是()。
A.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B. 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值
C. 图上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值
D. 图上体积与实际体积的比值
答案:C
9. 测量中,等高线表示的是()。
A. 水平面
B. 垂直面
C. 倾斜面
D. 相同高程的点连线
答案:D
10. 测量中,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有()。
A. 仪器误差
B. 人为误差
C. 环境误差
D. 以上都是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1. 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
A. 水准仪
B. 全站仪
C. GPS接收机
D. 经纬仪
答案:ABCD
12. 测量中,测量误差的分类包括()。
A. 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粗差
D. 绝对误差
答案:ABC
13. 测量中,测量的基本元素包括()。
A. 长度
B. 角度
C. 高度
D. 时间
答案:ABC
14. 测量中,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
A. 直接测量
B. 间接测量
C. 比较测量
D. 绝对测量
答案:ABC
15. 测量中,测量的基本要求包括()。
A. 准确性
B. 经济性
C. 快速性
D. 可靠性
答案:ABCD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6. 测量中,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
平视线,通过测量不同点间的________,来确定这些点的高差。
答案:高程
17. 测量中,三角高程测量法是通过测量________和________,利用三角函数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答案:水平距离、垂直角
18. 测量中,导线测量的目的是确定一系列点的________和
________。
答案:平面位置、高程
19. 测量中,全站仪是一种集测角和测距于一体的________测
量仪器。
20. 测量中,GPS技术可以提供点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经度、纬度、高程
21. 测量中,地形图的比例尺越大,表示图上________越小,表示的内容越________。
答案:距离、实际距离、详细
22. 测量中,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的________越陡。
答案:坡度
23. 测量中,测量误差的来源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和
________误差。
24. 测量中,测量的基本元素包括长度、角度和________。
答案:高度
25. 测量中,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
________测量。
答案:比较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6. 简述测量学的定义及其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答案: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造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变化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进行测量和计算的科学。
在工程领域,测量学是基础性工作,它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
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控制。
27. 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答案: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通过测量不同点间的高程,来确定这些点的高差。
步骤包括:1)
选择适当的测站,架设水准仪;2) 读取后视点的读数;3) 读取前
视点的读数;4) 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28. 简述全站仪的主要功能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答案:全站仪是一种集测角和测距于一体的多功能测量仪器,
它能够自动计算并显示角度和距离。
在工程测量中,全站仪广泛
应用于地形测绘、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领域,能够提高测量的
效率和精度。
五、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29. 已知两点A和B的水平距离为100米,A点的高程为50米,B点的高程为60米,求A、B两点间的高差。
答案:高差 = B点高程 - A点高程 = 60米 - 50米 = 10米
30. 已知两点C和D的水平距离为200米,C点的高程为70米,D点的高程为80米,求C、D两点间的坡度。
答案:坡度 = (D点高程 - C点高程) / 水平距离 = (80米 - 70米) / 200米 = 0.05
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请以实际考试
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