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后练习--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入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
A.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C.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
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
2.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发展迅速,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
这种历史现象( )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的体现
B.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针对抗战初期的某次战役,西方学者称其为“自日本建立陆军以来第一次显要的战败”,国民政府宣传机构则称“歼敌三万余众”。
该战
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南京保卫战
4.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周恩来评价道:“(台儿庄大捷)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该战役( )
A.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
B.是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转折点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使中国对日作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5.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
这一现象说明( )
A.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B.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
C.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
D.共产党的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6.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
”这次战役( )
A.使东三省逐步沦陷
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
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7.有学者认为,国民党控制着整个国家机器,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这说明( )
A.中共的导向作用是抗战胜利之源
B.国共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主体力量
C.国民政府的抗战起着决定性作用
D.国际社会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8.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长沙大捷,打死打伤日军六万多人。
英国《泰晤士报》称:“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推动了中国战场国共合作抗战
B.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说明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转折点
9.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飞向南京。
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
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
10.针对日军实行的“以战养战”,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沦陷区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同时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资源的部署,还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这主要体现了( )
A.相持阶段对敌斗争的残酷复杂
B.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策略
C.沦陷区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日本侵华方针政策的阴险狠毒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国三十年,中山大学、武大、浙大、西南联大招生“中外地理”试题(非理工组试题)
1.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其故安在?试就地理、地形、物产、人口诸端,分别说明之。
2.试由广州乘火车赴胪滨(今内蒙古满洲里市),列举沿途所经重要城邑十处。
3.日本在贸易经济方面,依赖于美国者甚多,试略述之。
4.目前在德国控制下欧洲国家有几个?试列举其名。
——摘编自徐咏平《到大学之路》
提取材料中任意两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答案:B “中国本次大撤退”指的是抗战时期沿海工业的内迁,主要作用是“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所以本题答案是B 项。
2.答案: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时间是1935年,A项时间不符合材料;1944年大后方工厂占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已转移到大后方,故B项正确。
3.答案:B 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击毙日军1 000余人,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故A项错误;台儿庄战役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约3万余人,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日方宣布死伤4万余人,而且淞沪会战不是日本战败,故C 项错误;南京保卫战,中方失利,故D项错误。
4.答案:C 根据所学可知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答案为C项;A项对应的是平型关大捷,错误;B项是卢沟桥事变,错误;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标志着中国对日作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5.答案:B 根据“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反映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历史地位,因此B项说法正确。
6.答案:D 1937年秋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故D项正确。
7.答案:B 材料强调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选项B正确;选
项A片面解读材料,排除;选项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8.答案:C 1941年12月是法西斯势力最为猖獗的时期,中国长沙会战的胜利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斗志,英国《泰晤士报》对长沙会战的高度评价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
9.答案:D 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国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而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变化,故B、C项错误;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奋勇参加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D项正确。
10.答案:B 据材料“领导沦陷区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同时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资源的部署,还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可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敌占区人民的反日斗争,并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这是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策略的体现,B项正确。
11.答案:示例
信息1:重庆是战时陪都。
认识四川地区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有助于加深民众对四川的认识,提升民众抗战信心。
信息2:1941年,广州及往满洲里铁路沿线的城市多已沦陷。
这时候了解这条铁路线及沿途城市,一则提醒民众关注广州、关注抗日;再则利
于激发抗日热情。
信息3:1941年美国对日制裁和对华援助日趋加强,美日矛盾逐渐加剧。
认识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可以使民众认识到日本的劣势,鼓舞抗战士气。
信息4:1941年德国已侵占欧洲各国。
德国和日本是法西斯轴心国成员,了解德国可以加深对日本法西斯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