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困油的分析模型及侧隙计算

合集下载

简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与危害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与危害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与危害及其解决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叫做“困油”的现象,给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困油现象是由于齿轮泵工作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液压油无法正常进入齿轮泵的工作腔,使泵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工作能力。

本文旨在简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其危害,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首先,我们将对齿轮泵的困油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困油的原因和表现。

然后,我们将分析困油现象对齿轮泵和机械设备的危害,包括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噪音和振动、加剧齿轮磨损以及可能引起设备故障等。

接下来,我们将提出多种解决齿轮泵困油问题的方法,包括优化设计、改进润滑系统、增强维护等。

最后,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齿轮泵困油问题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探讨,相信读者能够更加了解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其危害,并能够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以确保齿轮泵和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对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的第二节将详细阐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包括其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同时,将深入探讨困油现象对齿轮泵正常运行的危害,例如降低泵的效率、加剧磨损和损坏等。

接下来,在第三节中,将重点介绍解决齿轮泵困油问题的方法。

将涉及到一些常用的解决方案,例如改进泵的设计和结构、优化润滑系统、增加密封性能等,以减轻或消除困油现象对泵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强调解决齿轮泵困油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齿轮泵困油问题,提高齿轮泵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的困油特性分析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的困油特性分析

变化 特 性 , 选取 了相 同参数 的渐 开线 内啮合 齿轮 泵 , 并利 用 P o E软 件提 供 的 工具 , r/ 方便 地 测量 并 计 算 出 了主动轮 在 不 同转 角情 况下 渐开 线 内啮合 齿轮 泵 的 困油 区容积 大小 。结 果表 明 , 相 同参 数 的渐 开 线 内 与 啮合 齿轮 泵相 比 , 直线共轭 内啮合 齿轮 泵 具有 困油体积 小 , 困油容 积 变化 幅值 小 , 动较 平稳 等特 点。 传
t et hem hod ofs e ol e I de o i us r t he c a a t rs isoftap ng v l m eva i in i he sr i t C n a e we p v um . n or rt l t a e t h r c e i tc r pi o u rato n t t agh O j l ug t
Ab ta t Thsp p ra ay e h tu tr n r ig p icpeo h tag t o jg t ne n l e rp mp,fr l— src : i a e n lz dt esr cu ea dwo kn rn i l f esrih nu aeitr a a u t c g o mu a
关 键 词 : 线 共 轭 ;内啮 合 齿 轮 泵 ;扫 过 面 积 法 ;困 油容 积 ;困 油 容 积 变 化 率 直
中图分 类号 : 3 TH 1 7
文 献标 志码 : A
An lsso a pn l a a trsiso tag tC n g t n en l a mp ay i fTr p i gOi Ch r ceitc fSr ih o j a eI tr a rPu u Ge

齿轮泵-高压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其卸荷措施

齿轮泵-高压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其卸荷措施

高压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其卸荷措施
为保证高压齿轮泵平稳运转.有较高容积效率以及便于齿轮加工,通常齿轮的重迭系数ε都大于1,也就是第一对牙齿尚未脱开前,后面一对齿就进入啮合。

当两对齿同时啮合的一小段时间内,两对齿间就会形成一个与吸、压油腔均不相通的闭死容积,
如图3-24所示。

随着齿轮旋转,闭死容积是变化的,先由大变小(图3-24a),到啮合点A、B处于对称位置时,容积最小,然后再由小变大(图3-24c)。

当闭死容积缩小时,必然造成闭死容积内的压力剧增,油液从零件缝隙中强行挤出,从而使齿轮和轴承受到很大附加载荷,同时油液发热。

当闭死容积扩大时,又会产生部分真空,甚致造成气蚀,引起振动和噪音,此即困油现象。

它对泵的使用寿命、效率和工作平稳性都有很大影响。

为了消除困油现象,一般在两侧端盖上开有卸荷槽,如图3-24(d)虚线所示,它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小时与压油腔相通,由小变大时与吸油腔相通,处于最小容积时与吸,压油腔均不相通。

一般高压齿轮泵多用渐开线直齿(非变位)压力角a=20度。

一般齿数,低压大排量泵为z=6~14,高压小排量泵为Z=14~20,齿数小于14则需正移距修正。

模数m=1.5~4。

显然z小则排量增加,而漏失和脉动率也增加。

高压齿轮泵的特点之一是只能作定量泵。

文章出处:巨丰液压。

斜齿齿轮泵困油机理与解除困油的方法

斜齿齿轮泵困油机理与解除困油的方法
关 键 词 :斜 齿 齿 轮 泵 ; 困油 ;重 合 度 ; 螺旋 角 中图 分 类 号 :TH3 5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0 引 言
轮 齿 是先 由一 端进 入 啮合 逐 渐 过渡 到 轮齿 的另 一 端 ,
其 在齿 面上 的接触线 是先 由短 变长 ,再 由长变短 ,直 至脱 离 啮合 。
直 齿齿 轮在 啮合传 动 时 ,两 轮齿 是沿着 齿宽 瞬间
接触 又瞬 间分离 ,所 以直齿 齿轮 泵里 两轮齿 一进 入啮
完 全齿 宽 啮合 区域 , 齿轮 继续 旋转 使啮合 线 到达 AB C 区域 时 ,啮合线 由长变 短 ,进 入不 完全 齿宽 啮合 。斜
齿 齿轮传 动 啮合 面展开 图如 图 3 示 ,当一对 轮齿 的 所 啮合 线在 AB 区间上 ,两 啮合 齿 处 于不 完全 啮合 状 C
斜 齿 齿 轮泵 困油机 理 与解 除 困油 的方 法
高文捷 ,高 尚 ,李 吉 中 ,吴伟 伟
( 州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江 苏 扬 州 2 52 ) 扬 2 1 7
摘 要 ; 于 斜 齿 齿 轮 副 的啮 合 特 点 , 析 了斜 齿 齿 轮 泵 的运 行 特 性 , 导 了产 生 困油 现 象 时 的重 合 度 计 算公 式 。 基 分 推 斜 齿 齿 轮 泵 可 以通 过 优 化 齿 轮 几 何 参 数 消 除 困油 现 象 , 出 了不 发 生 困油 现 象 的临 界 螺 旋 角 与 齿 宽 计 算 方 法 。 给


( n f t n t +2 ( n 2 tn t I t % 1 a a ) 2t %t a a ) a - a -
———————~ T
十 即 一 ——————————

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端面间隙的理论计算

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端面间隙的理论计算

i e a e ae na n l i o re c do ot g x l l v s epa ) w i o s ・ nt p r sdo naa s nf cdat naf a n i e e(i l e , h hc ni h p b ys o e l1 .9 9 ji n 17 8 3 .0 2 0 .0 o:0 3 6 / .s .6 4— 5 0 2 1 . 2 0 5 s
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端 面问隙的理论 计算
李玉龙 , 孙付春
( 成都大学 工业制造学院 ,四川 成都 6 00 116)
摘 要 :在浮 动轴套 ( 侧板 ) 受力分析 的基 础上 , 通过 其 内侧 油膜挤 压 力 、 困油 力、 工作 油 压 力和 其
t d o he prs u e i q e e l ,t e u sd o e ft e s r n s ue z d f m i h o ti e c mpe s td fr e n h l e e,t e p e s r n n a e o c s o te se v h r s u e i ta p d o la h r i i p e s r r p e i nd t e wo k ngo l r s u e.Th n v ra l xa l a a e r tr tv l si td fo e a ib e a i lce r nc swe e ie ai ey e tma e r m t e mo e n ame h n y l y u i gt n e—Ku t t o h d li s i g c ce b sn heRu g ta meh d.S s q e t ub e u n l y,a n lsso hei — n a ay i n t n l e e fc mp e so ai fu n e o o r si n rto,dfe e td srb to fwo kig olpr su e a d ta p d olpr su e o i r n it u inso r n i e s r n r p e i e s r n f i

齿轮泵困油模型在matlab中的侧隙计算

齿轮泵困油模型在matlab中的侧隙计算

* l 7 2 * 0( 3* l 2 3 * 0( 3 ’; x +1 .2 1 一 )x -1 .3 1 )) -

{: 叩 【 i , l
+q. u gKo ,
一 ,
(1 4
s b lt 2 ) u po( 3 } 2 po(l y ,g )t l(y =l .3 * 0( 3* l 3 * l l lt , 2 ’ : Iie ’2 7 5 6 1 - )x - 0 x ) x t a i 【0 0 8 1 -3- -1) xs 1 .0 * 0( ) 4 1; (
Q- h(p 一 , I2 o = ) l C [_ √ 4 B po ]

( 3 )

sb lt2 1l u po(2 ) po(ly ,m: , 1y ,g ; t (Y ,2 lt , l ’ ’x , 2 。一 ) ie’ 1y 两个函数的对 比 x tl
泵实 际用油 中一般会混有一定体积的空气[, 7 由此造成 困油的 1 压缩性增 加 , 体积弹性模 量 减小 , 实 际用油的常规含 气 比 T 泵 1

1 . 2×1 — ×h 72 0 3 o+8 71 9×1 — ×、 03

() 5

对侧隙处的泄漏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显著 。 参考文献 [] 1 杨元模, 谢永悫. 解决 外啮合齿轮泵困油现 象的两种 新方法[]液 J.
f=2 x0 h]一 0 3h, 2 1. 1 o2 P —0o 4 ×  ̄
1 7× 1 P . 0M a,
齿形基本参数 和工况参数【为m= . 5 z 0 = 0 4 , 4 7 ,=1 , 2 。0
B 0 2 mm , 0 6 P =2.M P n 5 0 / n, C . 2, o O a, 1 0 r mi

齿轮侧隙计算方法

齿轮侧隙计算方法

齿轮侧隙计算方法
齿轮侧隙是指齿轮啮合时齿面之间的间隙。

侧隙对于齿轮传动的运行非常重要,正确的侧隙设计可以确保齿轮的正常工作和寿命。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齿轮侧隙计算方法。

1.按标准齿形公式计算:
2.经验公式:
对于切削齿轮或精密齿轮,可以使用经验公式来估计齿侧间隙。

经验公式的计算依赖于齿轮的模数、齿数、压力角等参数,这些参数一般需要事先根据设计需求确定。

经验公式通常通过实际经验和试验数据得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3.正反弧线计算法:
正反弧线计算法是确定齿侧间隙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将齿轮齿面分为正面弧线和背面弧线两部分,通过计算正反弧线间的距离来确定齿侧间隙。

正反弧线计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相对简便,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齿轮。

4.有限元分析方法:
有限元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通过建立齿轮的三维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齿轮的应力和位移进行数值计算,从而得到齿侧间隙。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形状的齿轮和特殊工况下的齿轮,可以提供更加精确和准确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齿轮侧隙的计算方法并非固定不变的,具体的计算方法会受到齿轮的类型、制造工艺、传动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
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验收和调试来确定最终的齿侧间隙。

总之,齿轮侧隙是齿轮传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合理的齿侧间隙设计可以提高齿轮传动的效率、耐久性和运行稳定性。

通过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和合理的参数,可以确保齿轮传动的正常工作并延长寿命。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消除困油现象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消除困油现象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消除困油现象因为为了保证运行平稳,所以齿轮泵的齿轮重合度大于一,也就是说当一对齿开始进入啮合时,另一对齿未能脱离啮合,这也就使得在两对齿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区间,该区间既不与高压压油区相通,也不与低压区吸油区相通,当齿轮继续旋转,在高压区啮入的齿之间油压迅速增加,形成超高压,当该队齿转过中间点,这对齿之间空间增大,形成吸空现象,出现大量气穴,在增压时,使得齿轮啮合阻力激增,对浮动侧板上的滑动轴承形成很大压力,而在低压区形成气蚀和较大噪音。

这种现象叫做困油现象解决办法通常是在浮动侧板上开卸荷槽,卸荷槽开法是在高压啮合区开槽,使得啮入时形成的高压油流入压油区,也就是压油口,而低压区开槽使得啮出时形成的真空区与吸油口相通,这样就解决困油现象但是原理上内啮合齿轮泵没有这个问题CB-B系列齿轮泵使用维护说明:1、产品用途:本系列齿轮泵适用于低压液压系统中,用以输送粘度为1~8°矿物油,油温在10℃~60℃,如液压油、机械油、燃料油,转速1000-1500转/分,应用于机床、液压机械、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作为系统的动力源,也可用于稀油站、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纺织机械等设备中作输油泵、润滑泵、增压泵、燃油泵用。

2、结构特性:2.1齿轮泵主要有泵体、齿轮、前盖、后盖、轴承、骨架油封等零部件组成。

2.2泵体、前、后盖选用HT250灰铸铁,齿轮采用优质粉末冶金,泵轴选用40Cr结合钢淬硬处理,轴承选用SF-1无油润滑轴承或滚针轴承,密封采用双唇丁睛橡胶(注:油液温度在60℃-200℃时或输送介质有腐蚀性时,订货时说明),使齿轮泵工作性能稳定耐磨损,寿命长,使用斜齿轮,声音会更低。

3、泵的特点:3.1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价格低,工作可靠。

3.2具有很好的自吸性,开机时无需灌油,首次使用也不需灌油。

3.3安装、使用、维护方便。

4、安装、操作及注意事项:4.1安装:a泵轴如与电机联接,应采用弹性联轴器,同心度应在0.1mm以内,用手旋转联轴器不得有过紧或轻重不均的现象。

齿轮油泵困油现象的排除与电机过热分析

齿轮油泵困油现象的排除与电机过热分析
调整电机运行参数
根据电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负载需求,适时调整电机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以确保电机在最佳状 态下运行。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
齿轮油泵困油现象排除
通过优化齿轮油泵设计,成功解决了困油现象,提高了油泵的工 作效率和可靠性。
电机过热原因分析
对电机过热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出了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 的解决方案。
危害
困油现象会导致齿轮油泵的工作效率降低,输出压力不稳定,产生噪声和振动,加速齿轮和轴承的磨损,甚至 可能引起泵体破裂等严重后果。
识别方法与判断标准
识别方法
通过观察齿轮油泵工作时的噪声、振动和压力波动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困油现 象。同时,可以通过拆卸泵体检查齿轮和轴承的磨损情况,进一步确认困油现象的存在。
分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常采用 高强度合金钢制造,经过精密加工和 热处理,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支撑齿轮并传递扭矩的重要部件, 通常采用优质碳素钢或合金钢制造 ,经过调质处理和精磨加工。
轴承
支撑轴的旋转运动,减小摩擦和 磨损,通常采用滚动轴承或滑动 轴承。
泵体
齿轮油泵的主体部分,通常由铸 铁或铝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刚 性和耐腐蚀性。
选用合适材料提高耐磨性
选用高强度材料
采用高强度、高耐磨性的 材料制造齿轮和泵体,提 高齿轮油泵的承载能力和 耐磨性。
表面处理技术
对齿轮和泵体的表面进行 特殊处理,如渗碳淬火、 表面喷涂等,提高其表面 硬度和耐磨性。
选用合适润滑油
选用与齿轮油泵相匹配的 高品质润滑油,减少齿轮 和泵体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密封件
防止泵内油液泄漏和外界杂质进 入泵内,通常采用橡胶密封件或 金属密封件。

简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解决措施

简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解决措施

简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解决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齿轮泵在工业应用中日益重要,能够满足各种液体的输送和多种液体的处理要求,是某些高度特殊化的工应用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但是,使用齿轮泵作为液体输送设备时,会遇到一种现象,即困油现象,它会严重影响齿轮泵的使用效率,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困油现象,有必要我们进一步来了解。

什么是困油现象?当齿轮泵运行时,会形成一种气体与液体的混合物,液体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使混合物密封以及移动,如果系统被反复启动,混合物中的液体分子会附着在混合物的内部壁面上,形成一种坚固而有层状的液体分子层,阻碍了混合物的移动,从而导致气体压力急剧下降,齿轮泵的性能受到影响,就是所谓的困油现象。

困油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受温度以及液体的种类综合影响,一般情况下,液体的种类越多、变化也越大,油温越低,困油现象就越明显,因此,解决困油现象,首先要解决液体的温度问题。

针对困油现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液体温度:将液体温度提高,能够增加液体的活化能,减少液体在齿轮泵内部表面上的余滞,从而降低困油现象的发生。

2、提高液体运转速度:改变液体的流量和流速,从而使液体在管道中能够有效地流动,同时可以增加液体的活化能,从而减少液体的粘附。

3、减少液体的种类:尽可能采用更加稳定的液体,减少不同种类的液体的混合,从而降低困油现象的发生。

4、改变混合膜结构:根据液体种类,改变混合膜的结构,以便增加流体的流速,减少液体的附着,减少困油现象的发生。

另外,还要保证齿轮泵使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尽量保持恒定,以免由于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液体的变化,造成困油现象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齿轮泵困油现象的一般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困油现象问题,并且在使用齿轮泵输送液体时,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要注意消除污垢,保持设备的清洁,也是避免困油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解析液压齿轮泵出现困油现象的原因

解析液压齿轮泵出现困油现象的原因

解析液压齿轮泵出现困油现象的原因
在液压齿轮泵中,困油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故障,如果大家不去了解它、掌握它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

今天小编要说明的就是导致它出现困油现象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各位。

1、液压齿轮泵吸油管路泄漏,导致回油管路的阻尼效应使得泵的吸入端压力上升而出现的。

2、液压齿轮泵进油口滤网堵塞:当进入泵内的油液杂质沉积在滤网上时,就会造成吸油不足或无吸力,使得齿轮泵产生困油故障,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新装机中或更换齿轮泵时,若出现此种现象应及时清洗滤油器。

3、油温过高,吸入了空气或进入杂质引起的或者油液粘度过低、齿隙不适而磨损增大造成容积效率降低造成吸入空气。

上述内容就是小编所给大伙整理的液压齿轮泵出现困油现象的原因了,大伙可以根据这几点原因从而排除故障,希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简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解决措施

简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解决措施

简述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及解决措施齿轮泵是泵的一种类型,也称为曲轴泵或曲轴减速机泵。

它以螺旋齿轮与泵本身的曲轴相互配合而工作,可将液体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是必不可少的动力设备,能有效地将流体转移到各种工作场合,广泛应用于工业,冶金,石油,石化,化工,能源,制药等领域。

齿轮泵困油是指在长期运行后,齿轮泵内部的齿轮空间封闭,被泵的油汤完全覆盖,使齿轮无法正常工作,从而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2.轮泵困油的原因齿轮泵困油可能是由于油水混合物组成的低压导致的,或者是内部容积变化导致的。

首先,由于齿轮泵运行过程中油水混合物的低压,使油汤中大量气体和汽泡产生,汽泡会影响油汤的流动性,进而导致油汤变得薄,而油汤薄不能有效保护齿轮,从而导致齿轮泵困油。

其次,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齿轮泵内部容积变化,这会使得油汤流失,由于油汤减少,导致齿轮泵油汤薄且容易困油,进而导致齿轮泵困油。

3.轮泵困油的危害齿轮泵困油的危害非常严重,有以下几点:(1)首先,它会影响齿轮泵的效率,因此,当机器出现困油的情况时,机器的效率将降低。

(2)其次,它也会影响齿轮泵的使用寿命,原本长寿命的齿轮泵也将会受到损害。

(3)此外,由于齿轮泵出现困油,它还会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这给工作场所带来不良影响。

4.决齿轮泵困油的措施(1)在更换油汤的时候注意清洗,尽量补充新鲜的油汤,以免积存淤垢导致齿轮泵困油,并且合理选用及使用油脂,必要时使用添加剂改善润滑性能。

(2)选择无水温度开关,用以测量油汤的温度,并安装一个无水温度开关,可以定期检查油汤温度,并定期更换油汤以促进机器的正常运行。

(3)为了保护齿轮,应定期对齿轮泵进行检查,以及齿轮本身的润滑情况,检查油汤的清洁度,以及机器的工作状况,有时可以定期更换齿轮,以防止机器出现困油。

5.论齿轮泵困油是一种常见的机械故障,它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齿轮副法向齿侧间隙的计算与检测

齿轮副法向齿侧间隙的计算与检测

齿轮副法向齿侧间隙的计算与测量一、齿轮副法向侧隙的计算为保证齿轮副始终呈单面啮合的正常运转。

其工作齿面之间需有油膜润滑,而非工作齿面之间则要考虑到温升变形的影响,故齿轮副的工作齿面间和非工作齿面间都应有一足够而不过大的最小侧隙。

前者用于储油,后者用于弥补热膨胀所需。

这两者最小法向值之和称为齿轮副的最小法向齿侧间隙(简称最小侧隙jnmin) 其最小值取决于齿轮副的工作速度,润滑方式和温升。

与齿轮副的精度等级无关。

关于齿轮副的侧隙.GB10095—88规定采用基齿厚制,即利用减薄相配齿轮齿厚的办法获得。

为获得jnmin齿厚应有一最小减薄量(Ess齿厚上偏差)又因齿轮副的加工和安装不可能没有误差,如:-fpb、-fn.、Fβ和fx、fy等。

所以齿厚的最小减薄量,除取决于jnmin外还应考虑以上诸多误差都会对侧隙值产生减小的影响。

1.1齿轮副的最小法向齿侧间隙jnmin的计算:1)温升变形所需的最小法向侧隙jnmin1:jnmin1=a(α1△t1-α2△t2)×2sinαn式中:a——齿轮中心距(mm);α1,α2——齿轮和箱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n——齿轮法向啮合角;△t1,△t2——齿轮和箱体工作温度与标准温度之差:△t1=t1-20℃;△t2=t2-20℃。

2)保证正常油膜润滑所需的最小法向侧隙jn2:保证正常油膜润滑所需的最小法向侧隙jn2,取决于齿轮副的润滑方式和工作速度.当油池润滑时,jn2=(5~10)Mn(μm)。

当喷油润滑时,对于低速传动(工作速度v<10m/s),jn2=10Mn;对于中速传动(v=10~24m/s),jn2=30Mn;对于高速传动(v>60m/s),jn2=(30~50)Mn。

Mn为法向模数(mm)。

所以:齿轮副最小极限侧隙(jnmin)应为:jnmin=jn1+jn21.2齿轮副实际的最小法向侧隙(安装后的侧隙)的计算Jnmin′=|EssA+EssB|cosαn+(-fa)2sinαn-jn式中:EssA 和EssB ——AB 齿轮的齿厚上偏差;jn ——齿轮加工误差和齿轮副的安装无误差(fx ,fy )对侧隙的影响的最小量2f a ·sin αn —当齿轮副A/B 的中心距处于下偏差(-fa )时,对侧隙影响的最小值其中jn=222n 22)cos ()sin (cos 2n y n x pbB pbA f f F f f ααβ⋅+⋅++)α(+ 当=n α20°,F β=fx=2fy 时222104.2βF f f J pbB pbA n ++=1.3齿轮副最大法向侧隙jnmax 的计算:当AB 齿轮的精度等级,齿厚公差和AB 齿轮副的中心局极限偏差都确定时,jnmax 也就自然形成,一般齿轮副对其要求不严,可以免算,只作为检测的一个判定参考。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困油现象与改进措施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困油现象与改进措施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困油现象与改进措施
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在泵的壳体1内有一对外啮合齿轮,即主动齿轮2和从动齿轮3.由于齿轮端面与壳体端盖之间的缝隙很小,齿轮齿顶与壳体内表面的间隙也很小,因此可以看成将齿轮泵壳体内分隔成左、右两个密封容腔。

当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右侧的齿轮逐渐脱离啮合,露出齿间。

因此这一侧的密封容腔的体积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泵的吸油口进入这个腔体,因此这个容腔称为吸油腔,随着齿轮的转动,每个齿间中的油液从右侧被带到了左侧。

外啮合齿轮泵的困油现象:此时,就有一部分油液被围困在两对轮齿啮合所形成的封闭油腔之内。

这个密封容积的大小随齿轮转动先由最小逐渐增到最大。

密封容积减小时,被困油液受到挤压而产生瞬间高压,密封容腔的被困油液若无油道与排油口相通。

油液将从缝隙中挤出,导致油液发热,轴承等零件也受到附加冲击载荷作用;密封容积增大时,无油液的补充,又会造成局部真空。

使溶于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产生气穴,这就是齿轮泵困油现象。

外啮合齿轮泵的改进措施:1困油现象:齿轮在两端的滑板上开卸槽。

2径向力不平衡:缩小压油口,适当增大径向间隙。

3端面间隙泄漏:采用浮动轴或采用浮动侧板或具有一定挠度的弹性侧板以自动补偿端面间隙。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Abstract: To account for Packeted oil Phenomena of gear pump which is trouble for Development of gear pump at all times, The paper analyses packeted oil Phenom ena form the cubage’s charge of bevel wheel and gear wheel and bring forward the m easure for oil Phenom ena. By adop ting the mathem atics way, it educes conclusion that reduce the Packeted oil Phenomena, which can help further study.
图 1 困油示意图
3 斜齿轮泵困油容积
困油现象一般发生在轮齿啮合时的接触线间形
成的封闭腔内 ,对齿侧无间隙的斜齿轮泵 ,不论是单
齿啮合区还是双齿啮合区 ,其接触线阻隔的空间内
都会发生困油现象 。对齿侧无间隙的斜齿轮泵 ,不
论是单齿啮合区还是双齿啮合区 ,其沿整个齿宽的
接触线阻隔的空间内都会发生困油现象 。
[摘 要 ] 为解决一直困扰齿轮泵发展问题的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从斜齿轮泵和直齿轮泵的困油容积变 化方面来分析困油现象 ,采用数学推导的方法 ,得出开设卸荷槽采用减小齿顶高系数来减小困油现象 ,同时也不 增加齿轮泵的外形尺寸的结论 ,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
[关键词 ] 齿轮泵 ; 困油现象 ; 困油容积 ; 重迭系数 [中图分类号 ] TH3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 - 4733 (2006) 01 - 0070 - 02

齿轮泵基于困油力的高困油性能优化设计

齿轮泵基于困油力的高困油性能优化设计

齿轮泵基于困油力的高困油性能优化设计李玉龙;钟飞;孙付春【摘要】为从设计上充分缓解齿轮泵困油的冲击危害,以新建的困油流量乘以困油作用面积的困油力最小化为设计目标,构建基于困油性能的优化模型.实例的结果表明:泵常规的轻量化设计会带来较大的困油力;虽然常规的流量不均匀系数及径向力最小化设计,总体上都能提高困油性能,但困油力最小化能促使困油性能进一步提高;常规的困油流量最小化设计,会形成较大的齿顶作用面积,整体上反而弱化了困油性能,得出困油力为一种较好的评估困油危害的量化指标.【期刊名称】《液压与气动》【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优化设计;齿轮泵;困油性能;困油力;困油角;齿顶作用面积【作者】李玉龙;钟飞;孙付春【作者单位】宿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7.3;TH325引言外啮合齿轮泵(简称为齿轮泵)是一种泵送油液的动力元件,应用极其广泛。

作为该泵核心组件的齿轮副,其齿形参数直接关系到泵的性能好坏[1]。

对此,国内外开展了大量优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低脉动率[2]、轻量化[3]、小径向力[4]等,不过,由该泵结构所决定的困油现象,危害严重[5],急剧波动的困油压力,会触发强烈的冲击载荷,造成振动和摩擦副失效等危害[6]。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压力仿真与验证[7]和缓解措施[8]两方面:一方面主要侧重于卸荷槽型式的创新,实现卸荷面积最大化[9];另一方面通过齿形参数的优化调整,实现困油流量最小化[10]。

事实上,由困油压力造成的冲击载荷,简称为困油力,其危害不仅取决于困油压力的峰值大小,也取决于困油压力作用面积的大小,而该作用面积恰恰被目前所有的相关研究所忽略,仅是以困油压力的极值作为困油性能好坏的衡量指标。

齿轮泵的维护检修及主要间隙的测量

齿轮泵的维护检修及主要间隙的测量

轮泵的维护检修及主要间隙的测量齿轮泵维护与检修由两个齿轮相互啮合在一起形成的泵称为齿轮泵。

齿轮泵的流量公式为:Q=2qZnηv式中Z——齿数;n——转数,转/分;ηv——容积效率,对一般的齿轮泵,其值可取为0.70~0.90;q——两齿之间坑的容积,立方米。

当齿轮转动时,被吸进来的液体充满了齿与齿之间的齿坑,并随着齿轮沿外壳壁被输送到压力空间中去。

在这里,由于两齿轮的相互啮合,使齿坑内的液体挤出,排向压力管。

液体受挤压时,压力作用在齿轮上,给轴施加了一个径向负荷。

挤压后封闭空间逐渐增大,形成负压区,外界的液体就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之下流进齿轮泵吸入口。

另外,在负压区由于封闭空间容积的增大,会使液体中的空气和水蒸气析出,发生与汽蚀现象类似的冲蚀作用,使齿轮表面受到破坏。

正因为如此,有的齿轮泵上开有平衡孔或平衡槽。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斜齿轮;因为斜齿轮在啮合时封闭空间的容积几乎是不变的,即在其中一段容积增大时,另一段容积却在缩小。

所以上述现象并不严重。

齿轮泵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自吸性能,且构造简单、工作可靠。

从上面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对一确定的齿轮泵(尺寸D、d、b 和n都是定值),其排油量也亦确定,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因而它的特性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即不管外界压力如何变化,它的排油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又因为齿轮泵的出口和入口是隔绝的,所以在外界需用油量减少时,会引起出口管道的压力急剧升高,致使出口管道和泵壳发生爆破。

因此齿轮泵出口(或出口管道上)都设有安全阀,它在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动作,使出口管内的一部分油泄掉。

特性曲线在高压区域,流量向小的方向偏移,这主要是在压力高时,泵内液体沿齿端间隙由出口向入口的漏泄造成的。

齿轮泵在检修时,主要测量间隙是:1、齿轮的端面与泵壳的轴向间隙,一般取0.20毫米左右。

用压铅丝法测量。

2、齿轮的外圆与泵壳的径向间隙,一般半径方向上取0.10~0.15毫米(但要比轴瓦间隙大些),也可按直径的0.003~0.005选取(指总间隙)。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名词解释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名词解释

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名词解释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中。

然而,运行一段时间后,齿轮泵可能会出现困油现象,给系统带来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对齿轮泵的困油现象进行详细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困油现象的定义和原因困油现象是指在齿轮泵内部,泵腔中的油不能顺利地被吸入到压油腔中,导致泵的出油量减小或失效。

主要原因是压油腔内的油压过高,超过了吸油腔内的油压,使得吸油腔内的油无法进入压油腔。

在齿轮泵运行时,压油腔和吸油腔是通过齿轮啮合中的间隙来实现油液的吸入和压出的。

当泵的转速增加或工作压力增大时,压油腔内的油压也会增加。

当油压超过吸油腔内的油压时,间隙中的油将无法进入压油腔,导致困油现象的发生。

二、困油现象的影响和危害困油现象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出油量减少: 困油现象导致齿轮泵的出油量减少或完全失效,无法满足系统对液压油的需求。

这将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工作效率。

2. 泵体过热: 当困油现象出现时,部分油液在齿轮啮合间隙产生异常高温,导致泵体过热。

长时间的高温状态会使泵体受到热膨胀和热应力的影响,从而加剧泵的磨损和损坏。

3. 噪音和振动: 困油现象会导致泵内的油液在齿轮啮合间隙中形成激烈的冲击和振动,产生噪音和振动。

这不仅会给设备操作员带来不适和危险,也会加速泵的磨损和寿命的降低。

4. 油液污染: 不正常的压力分布和流动条件会使油液在齿轮泵内部产生剧烈的剪切和挤压力,造成油液的泄漏和气泡生成。

这将导致油液的污染和氧化,降低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

三、解决困油问题的方法为了克服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降低工作压力: 减小齿轮泵的工作压力可以有效降低泵腔内的油压,减少困油现象的发生。

通过改变泵的转速或调整系统的负载情况,可以实现对工作压力的控制。

2. 优化齿轮设计: 改善齿轮的啮合间隙和形状设计,可以减小油液的泄漏和阻力,降低困油现象的发生概率。

齿轮圆周侧隙计算公式

齿轮圆周侧隙计算公式

齿轮圆周侧隙计算公式齿轮圆周侧隙在机械传动中可是个相当重要的概念。

要搞清楚它的计算公式,咱们得一步步来。

先来说说啥是齿轮圆周侧隙。

想象一下,两个齿轮相互啮合转动,它们之间不是严丝合缝的,会有那么一点点空隙,这就是圆周侧隙。

这一点点空隙可有着大作用,它能保证齿轮在运转时不会因为太紧而卡住,也不会因为太松而失去传动的精度。

那这圆周侧隙咋计算呢?一般来说,常用的计算公式是:Js = 2πm (sinα - cosα × tanαn)。

这里面的 m 是齿轮的模数,α 是压力角,αn是法向压力角。

我记得有一次,在工厂里实习的时候,就碰到了关于齿轮圆周侧隙的问题。

那是一台大型的机床设备,突然就运转不顺畅了,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音。

师傅带着我们几个实习生去检查,最后发现就是齿轮圆周侧隙出了问题。

当时我们拿着工具,对着那一堆齿轮测量、计算,忙得满头大汗。

我们先测量了齿轮的模数,那得用卡尺量得仔仔细细的,稍有偏差,后面的计算就全错了。

然后再确定压力角和法向压力角,这可得对照着图纸和手册,一点都不能马虎。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算出了圆周侧隙,发现比正常范围大了不少。

找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就是调整。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得一点点地调试,边调试边测量,直到圆周侧隙达到合适的范围。

经过那次经历,我对齿轮圆周侧隙的计算公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可别小看这公式,它能让机械运转得稳稳当当,不出差错。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准确计算齿轮圆周侧隙至关重要。

如果侧隙过大,会导致传动精度降低,产生振动和噪声;侧隙过小,又会增加摩擦,甚至导致齿轮咬死。

所以,掌握好这个计算公式,并且能够准确地测量和调整,对于机械工程师来说,那可是必备的技能。

总之,齿轮圆周侧隙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多实践、多琢磨,就能熟练运用,让齿轮在机械传动中发挥出最佳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In order to resolve bigger errors in the current method applied to calculate backlash in external gear pumps,based on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backlash and relief groove on trapped oil pressure and required backlash,by the calculation of trapped volume and change rate of trapped volume and two major leakage rates from trapped oil area through opening of relief groove and gap of backlash,a simple analysis model on trapped oil was established. By simulation of the maximum peak of trapped pressure,the accurate calculation method was given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backlash,and all results of backlash affected by working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tested from existed lit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trapped oil model and calculated backlash are reliable,the effect of the air mixed in trapped oil and the outlet pressure on the select of backlash value can be ignored,but the rotate speed of pump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select of backlash,in both combinations of narrow space distance of two relief grooves with small backlash and wide space distance of two relief grooves with small backlash,the former combination should be used preferentially. The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backlash value is proved to be a viable option for the design of the external gear pump. Key words: external gear pump; model of trapped oil; backlash; relief groove; leakage rate
( 8)
4 困油分析模型求解
采用欧拉法对式( 3) 进行仿真计算,首先定义 一阶微分方程
dp2 ds
=
f( s,p2 ) ,p2 ( sd)
= po.
( 9)
对于困油区 1,2 内困油压力的最大峰值 p1,max , p2,max ,文献[7]认为 p2,max > p1,max ,且 p1,max ,p2,max 均 发生在困油区 1,2 的图 1a - c 和图 1d - f 所表示的 压缩阶段内. 因此,文中仅考虑图 1d - f 内 p2,max 随侧 隙 h0 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泵性能要求对 p2,max 的限制 计算出侧隙的精确值 h0,opt .
2011 年 3 月 第 29 卷 第 2 期 Mar. 2011 Vol. 29 No. 2
doi: 10. 3969 / j. issn. 1674 - 8530. 2011. 02. 006
齿轮泵困油的分析模型及侧隙计算
李玉龙,孙付春
( 成都大学工业制造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摘要: 为解决外啮合齿轮泵侧隙的现有选用方法误差较大的问题,在分析齿侧间隙组合卸荷槽 对缓解困油压力的影响及对侧隙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困油容积及其变化率和困油区内卸荷槽口 和侧隙处的两种主要泄漏量计算,根据困油的体积弹性模量,建立了困油分析的简易模型,并由 困油压力最大峰值的仿真计算,给出了侧隙的精确计算方法,最后就工况参数的影响结果与现 有文献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困油模型和侧隙计算方法是可靠的,在侧 隙计算中可以忽略困油中含气的影响,出口压力对侧隙计算的影响不大,但是转速的影响较大. 在最小卸荷槽间距配小侧隙和最大卸荷槽间距配大侧隙的两种卸荷组合中,应优先采用最小卸 荷槽间距配小侧隙的卸荷组合. 侧隙的精确计算为外啮合齿轮泵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 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外齿轮齿轮泵; 困油模型; 侧隙; 卸荷槽; 泄漏量 中图分类号: S277. 9; TH137.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8530( 2011) 02 - 0118 - 05
将式( 1) 中的 dp2 / dt 转换为 dp2 / ds 的格式,得
[ ] dp2 = 1 K2
ds rbω V2
dV2 dt


QH,2
+
QR,2 )
, ( 3)
式中: rb 为基圆半径.
2 槽泄漏量和侧隙泄漏量计算
如果泵进、出口侧均采用对称双矩形的卸荷槽, 则 QR,2 可直接采用孔口出流计算. 故在区间[sd,sf] 内,当 p2 = po 时,QR,2 = 0; 当 p2 ≠ po 时,
[ ] dp2 = K2
dt V2
dV2 dt


QH,2
+
QR,2 )

( 1)
式中: V2 表示困油区 2 的困油容积; K2 表示困油区 2
的有效体积弹性模量.
在图 1 中,设啮合点 N1 处主动轮的啮合半径为
s,图 1a - h 位置处的 s 分别用 sa - sh 表示,它们均是
齿形参数 的 确 定 值[7]. V2 和 dV2 / dt 关 于 s 在 区 间
图 1 泵齿轮副在困油周期内的侧隙位置和啮合位置的变化 Fig. 1 Change of backlash and meshing position in trapped oil cycle of external gear pump
困油区 2 内的泄漏主要包括啮合处的 QN,2 ,侧 隙处的 QH,2 ,齿轮端面间隙( 简称端隙) 处的 QO,2 和 卸荷槽口处( 简称槽口) 的 QR,2 ,它们的流向均规定 为从困油区 2 内向外流出为正. 在侧隙取值的正常 情况下,文献[7]认为 QN,2 和 QO,2 数值上要远远小 于 QR,2 和 QH,2 ,二者可以忽略不计,即使考虑侧隙的 变化对啮合泄漏的影响以及齿轮副振动对侧隙值和 啮合间隙的动态影响,但这些影响不会对困油区 2 内的泄漏产生很大的计算误差. 因此,根据流体体积 弹性模量的定义,得困油区 2 的困油的分析模型为
侧隙处的 QH,2 包括压差流和剪切流,其中剪切 流为从困油区 2 向外流出,而压差流同样可采用夹
缝出流的理论计算,故在区间[sd,sf]内,当 p2 = po 时,QH,2 = 0; 当 p2 ≠ po 时,
[ 槡 ] QH,2 = CBh0 ( p2 - po)
2
- rbω ,
| p2 - po | ρ2 C
( 5)
式中: h0 为侧隙.
{ηgas = ηgas,0 ( pi / p2 ) 1 /γ , ρgas = ρgas,0 ( p2 / pi ) 1 /γ ,
( 7)
式中: pi 为泵的进口压力; ρgas,0 = 1. 29 kg / m3 ,为含 气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 γ 为等熵( 绝热) 多变指
1 困油现象及其困油分析模型
因侧隙一般很小,所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常 仍按无侧隙进行; 为保证外啮合直齿齿轮泵均匀而 连续地供油,重合度应大于 1. 为此,图 1 描述了偏 向 O1 ,O2 的两困油区 1,2 从图 1a 的形成到图 1h 结 束的全过程[7]. 图 1a - c 和图 1c - e 描述了困油区 1 的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图 1d - f 和图 1f - h 描述 了困油区 2 的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 图中 “□”表示 啮合位置 N1 ,N2,“○”表示侧隙位置 H1 ,H2 .
Analysis model on trapped oil and backlash calculation in external gear pump
Li Yulong,Sun Fuchun
(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llege,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106,China)
[sd ,sf]内的表达式[10] 为
{V2( s) = V0 + πB( s - sf) 2 /z, dV2 ( s) / dt = Bωpb( sf - s) ,
( 2)
120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第 29 卷
式中: B 为齿宽; z 为齿数; ω 为角速度; V0 为困油区 的最小困油容积,采用文献[10]的方法计算; pb 为 基节.
收稿日期: 2010 - 06 - 26 基金项目: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4KJ317) 作者简介: 李玉龙( 1968—) ,男,江苏泰兴人,副教授( leo - world@ 163. com) ,主要从事齿轮泵理论及现代设计方法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