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优秀教学案例

7.教学拓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血管疾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掌握血管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血管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板书等方式,对血管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血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血管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思维导图、板书等方式,对血管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应强调血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血管的类型、功能、分布及其特点,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血管。
2.掌握血管的功能及其对人体的重要性,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了解血管疾病的概念、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血管模型、播放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血管的特点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血管疾病案例,让学生了解血管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5.教学内容的详细与深入:教师详细讲解血管的类型、功能、分布及其特点,并结合实例讲解血管疾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通过这种深入的教学内容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血管知识,提高生物学素养。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梳理血液循环系统中血管的分布和血流方向。
2.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血管模型和观察任务。
-各小组观察血管模型,讨论并记录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2.学生互动: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共同分析血管的特点。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撰写一篇关于血管健康的科普文章,内容需包括血管的分类、功能、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等。文章要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字数在500字左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传播科普知识。
6.收集与血管相关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并简要阐述其与血管知识的联系。通过这一作业,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作用原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分组进行课外研究,每组选择一种血管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制作成PPT或手抄报,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设计一个关于血管的实验方案,以探究血管的特点或功能。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指导: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血管的分类、结构及功能,特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2.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心脏泵血、血管的收缩与舒张、血液的粘稠度等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学生对血管微观结构的理解,如何通过宏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血管的内部结构。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搜集资料,了解血管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下节课分享。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的教学内容,学生对血管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生活经验,对血管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有一定了解,但往往对其具体分类、结构及功能认识模糊。此外,学生对血液循环的整体认识尚不完善,对血管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理解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血管的收缩与舒张:调节血管内径,影响血液循环。
(3)血液的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的阻力。
三、实践探究
1.观察血管模型,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
2.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分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四、总结与反思
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血管健康。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对,就是血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血管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2.教学资源运用: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血管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3.导入语:血管是我们身体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那么,血管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正建议
一.导课
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三.血管的结构功能
1.复习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2.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那么血液在哪里流动呢?
1.教师讲授:我们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来学习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2.教师播放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视频,展示讨论问题。
1.学生学习并完成笔记。
课堂小结
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三种结构、功能各具特点的血管,共同构成了人体内血液流通的管道。
布置作业
教科书P59课堂练习1.2.3
板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动脉:主干流分支
2.静脉:分支流主干
3.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二.血管的种类
1.动脉: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液叫做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小组教师
授课教师
科 目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上课时间
课 题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能力目标
1.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情感、态度、价值
1.认同三种血管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学习理解血液的流动方向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学
情
分
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生活经验缺乏,因此对于理解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和血管种类的判断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更形象地展示三种血管之间的关系,辨析三种血管的特点和作用。
教
材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2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课题名称《血流的管道——血管》科目生物年级初二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2.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频,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液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2.尝试从结构和功能上掌握和区分三种血管的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1.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2.难点: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活动11.师生互动,激趣导入1)视频引入(大屏幕):出现血液在血管和心脏中流动的画面。
学生通过视频观察并思考问题: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得出结论: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2)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出示验血、输液、献血等照片,让学生说出取血的部位。
学生思考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的原因。
得出结论:取血或输液部位的血管是不同的。
3)引出课题: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血管分为哪几种?引出本节课题“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活动2 2.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 教师提出问题,讲解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①学生带着思考问题,阅读教材第73、74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②学生通过观察,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判断血管的种类。
3)师生互动,归纳小结。
①设置疑问:你观察到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一样吗?你能区别几种不同的血管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②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血管。
教学活动3 3.自学课本P74-75,尝试总结:1)布置学习任务:仔细观察三种血管图,并比较三图的不同之处,填写比较三种血管的表格。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颗跳动的心脏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那么血液循环的管道是什么呢?”
3.教师揭示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血液循环的管道——血管。”(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500字
c.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血管的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拓展与延伸:
a.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血管疾病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b.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并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4.课堂总结与评价:
a.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方面。
1.教师简要介绍血管的分类,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展示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各自的特点。
3.教师详细讲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分布,强调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4.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有哪些?”
4.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管模式图,加深对血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血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绘制血管模式图: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利用彩笔、纸张等材料,绘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模式图。在绘制过程中,注意体现血管的结构特点,如动脉的弹性纤维、静脉的瓣膜等。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2.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4.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总结归纳环节,张老师通过学生代表的分享,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强调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体健康。
(五)作业小结
1.张老师布置一道思考题:“请结合你们的日常生活,描述一下血管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张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血液循环图,引发学生对血液循环的兴趣;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血液循环是如何进行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血液循环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管;
4.通过展示一些与血管相关的实际案例,如血管疾病、健康饮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 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分三种血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熟悉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
2.调查与血管有关的疾病,以及如何保护血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2、静脉出示静脉瓣活动示意图,讲解静脉瓣作用;适当补充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
联系静脉注射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毛细血管引导学生总结出毛细血管的“五个最”——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内径最细、血流最慢。
引导学生分析血液与组织细胞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观看课件小视频,理解静脉瓣的作用、关注静脉曲张这种疾病。
分析、思考静脉注射时捆扎刺入部位上方的原理。
结合课件认识毛细血管的特点观看课件“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总结出: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构建如下知识网络:跟随课件,完善笔记,构建知识框架。
达标练习提供相应的达标检测题。
校对答案,补偿教学。
达标检测。
校对答案,补偿学习。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 心脏 全身 (1)血管 静脉: 心脏 全身 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2)血液流动血液血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课程标准】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自主学习】动脉概念:把血液从_____送到___________的血管。
特点:管壁_______、弹性_______、管腔_______、血流速度_______、_______多分布较深。
静脉概念:把血液从_________送回_______的血管。
特点:管壁___、弹性_____、管腔_____、血流速度_____、多分布较浅。
四肢静脉内有_______,可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概念:连通于最小的_______与最小的_______之间的血管。
特点:数量多、分布广、壁非常___、血流速度_______、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_____通过。
这种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合作探究】探究一:小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并讨论:1、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用浸湿的棉絮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为了保证小鱼的____________,在低倍镜下看到尾鳍中最小的血管是_________,只允许红细胞___________通过。
2、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3、做完实验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小鱼呢?探究二:根据自学提纲,并结合课本57-59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动脉:(1)它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血管内的压力较_____(大或小),动脉的管壁较____,弹性____,加之动脉管腔____,所以动脉血流的速___。
(快,慢)。
(2)动脉不断分支,管腔由____变____。
2、毛细血管:(1)毛细血管的数量____(大或小),分布广,出血量_____(多,少)(2)管壁非常_____,只由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并且血流速度最_______,毛细血管的内径仅有____________,只能允许红细胞_______通过。
RJ中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四章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详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实验过程中,形成爱护动物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的特点与功能;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区别动脉与静脉。
三、教学策略
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前必需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关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可以展示挂图、幻灯或录像带,还可以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看一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增强学生对动脉和静脉的感性认识。
教师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等,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静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四、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PPT,相关教学视频;实验材料,实验分组。
学生:课前调查、课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__血管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课前准备2、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的类型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由曾经有输液和验血经历的同学,介绍输液或取血的位置。
同学聆听并思考,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想制订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
形成关于血管及血流情况的感性认识。
结合自制的不同类型血管的模型,讨论血管的不同结构特点与各自功能的关系。
发现自制模型与实际血管情况的不同,了解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留下待解的难题。
列表归纳比较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教师引导,使学生制订的探究计划切实可行。
介绍实验注意事项。
巡视,引导、鼓励学生不急不躁,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演示微观摄影拍摄的人体不同类型血管及内部血流情况。
结合不同血管的横切面图,引导认识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引导了解现代医学有关心脑血管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创新的热情。
协助完善教学过程生:我化验过血,是在手指尖上取血,好象是无名指。
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
生:我见过在耳垂上取血化验的。
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
推荐K12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__血管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初中生物下册第64-67页《血流的管道——血管》2、教材编写特点学生对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是在实验基础活动中实现的,在实验中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教材创设丰富的情境、图片,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
体会血管对人体的意义,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3、教材内容的核心生物思想探索血管结构与功能的过程,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
教材设计了多个情境,通过这些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实验、讨论、图片等情境,说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和实验基础。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内的一些血管,只是比较简单。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第一个困难会出现在血管的结构特点;大的困难应该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思想的形成。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掌握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组织,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通过同桌、小组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探究和巩固新知。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3.能力:尝试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及血液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提高观察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五.课前准备:实验课件学生作业资料六.课前交流:让学生讨论人在受创伤时的出学情况课件播放.(设计意图:让学生消除心里的紧张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后面的课堂气氛做准备。
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学期春季课题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说出三种血管血流速度的不同。
2.通过拼图游戏,结合文本概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演绎,解释不同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并说出正确的止血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1.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别动脉和静脉。
教学过程①动手实验,感知血管;②自主预习,构建概念;③小组合作,动手拼图;④磁吸演示,攻克重点;⑤情景演绎,解决问题;⑥归纳总结,情感升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在人体内流经的管道称之为血管,人体的血管像城市的交通网一样至关重要,血管因创伤出血时会出现不同的出血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判断并做出处理呢?学完本节课同学们将找到答案。
环节一:动手实验,感知血管1.既然要学习血管,首先我们要能观察到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我们要选用哪种材料呢?既要与人体血液和血管组成类似的生物,又要观察起来清晰,没错,我们选择了薄而透明的小鱼尾鳍。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同学们打开学生动手实验,录制视频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图像,观察出三种血管血流速度的不同。
提前将小鱼用浓度为5%的酒精麻醉、减少小鱼的活动,保证小鱼正常呼吸(达成目标一);在实验方法上创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任务单,完成任务一:观看实验视频,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应该选择色素多的还是色素少的小鱼?2.为什么要往棉絮上滴水?3.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样吗?在实验之前,老师提前用5%浓度的酒精将小鱼麻醉,减少小鱼的活动,便于观察,同时保证小鱼正常呼吸,关于这个实验同学们还有其他哪些创新的想法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吧!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学生观察到三种血管血流速度的不同,那么这和他们的结构有什么联系吗?接着进入自主预习,构建概念环节二:自主预习,构建概念1.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2.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常说的切脉、青筋、医院指尖采血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血管分别属于哪种血管?不同的的血管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可以快速判断出来3.组织同学们提前制作卡纸模型,分别模拟动脉、静脉,组织学生思考动脉管壁比静脉管壁哪个更厚?管腔大小如何?这和它们内部的血流速度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完成导学案:三种血管结构和功能的表格联系实际,判断所给实例分别属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管壁比静脉管壁厚,管腔比静脉小,同时归纳总结动脉管壁厚与血流速度快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表格的形式,使三种血管结构比较更加直观、清晰(达成目标二)环节三;小组合作,动手拼图1.接下来,以一滴血的旅行为例,提出问题:想象一滴血从心脏泵出,它从出心脏开始,依次要经过什么血管,最后再回到心脏?该部分将由学生课前提前准备好的袋子里的卡片(分别模拟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按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演绎推理,概述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通路四、板书设计生物观:结构和功能观组织学生拼图完成活动 2.引导学生思考血液为什么要在全身循环流动?血液从出心脏到回心脏,中间经过的血管路径依次进行排序拼图,最后由学生汇报成果联系实际,学生回答血液为了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径,顺利达成课标要求环节四:磁吸演示,攻克重点1.过渡: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先让学生回忆血液会和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那么是在那种血管呢?顺利过渡到在毛细血管这个位置,接下来启发学生思考,毛细血管具有哪些结构特点利于它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2.关于“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这一难点教师通过圆形磁吸演示红细胞单行通过和并排通过学生分析文本,联系实际归纳毛细血管分布广、管壁薄、流速慢;学生通过模型理解单行通过的含义,进一步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模型道具演绎,化难为易,突破重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

6. 学习资料: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资料,如血管疾病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题目等。这些学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血管的相关知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血管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讨论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保护血管健康。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血管的功能和特点。例如,通过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血管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血管的类型、功能、特点以及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建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念,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原则。同时,学生需要运用科学思维,分析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血管的特点和功能,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坚持科学探究的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血管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通过观察一个血管模型,我们可以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课程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从而引入新课教学。
二、自主学习概念:把血液从_____送到________的血管。
特点:管壁__、弹性___、管腔___、血流速度__、多分布较深。
概念:把血液从_________送回____的血管。
特点:管壁___、弹性__、管腔__、血流速度__、多分布较浅,有的与动脉伴行较深。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概念:连通于最小的____与最小的_____之间的血管。
特点:数量多、分布广、壁非常___、血流速度____、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_____通过。
这种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组织学生预习,帮助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导学案找准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对血管的有关知识有一大致的了解与掌握。
三、合作探究 (一)、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并完成实验(请画出你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管及血流情况.)观察内容:1.注意观察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是朝向头部还是尾部。
2.注意较粗、较细血管的血液情况有什么不同?3、找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实验现象:血流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流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组织学生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看完后画图,分组合作学习、讨论学案中的探究问题,对血管的种类、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动脉静脉: 毛细血管血 管二、血管的种类:1、医生把脉和量血压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这些血管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哪些部位,有哪些结构特点呢?2、仔细观察我们的手背隆起的“青筋”是什么,为什么医生给病人打点滴时会用橡皮管扎紧病人的上臂,待前臂上的血管凸现出来才一针到位,且针刺的方向朝上?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发现了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毛细血管,你知道它为什么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吗?4、小结:血管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分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考考你:你能准确判断出下图的血管类型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案设计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血流的管道——血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二节。
教材从概念、分布、结构、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该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中学生对血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中要遵循认知规律,重视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体验、列表、对比、收集资料等活动准确区分三种血管。
依据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三种血管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依据课程标准,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制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
难点: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血管的视频素材(2)三种血管的课件。
教学过程:利用自身资源,体验真实所在动脉静脉体验(1):教师先示范如何“切脉”,然后指导学生把右手中指、食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左手手腕处桡骨端的内侧,同时稍微用力压,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在有规律的搏动)体验(2):指导学生观察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
投放静脉瓣活动图及动画。
体验(3):指导握拳,观察手背突出的“小包”,说明静脉瓣的作用。
体验动脉的所在位置及搏动。
体验静脉的所在位置及分布。
观察动画,了解静脉瓣的作用。
生握拳,观察手背突出的“小包”,感受静脉瓣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教学难点
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教学方法
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观察 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三种血管的课件
(3)每个实验组至少准备一条小鱼。
2.学生准备: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资 料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对人体内物质运输有重要作用的血液的知识 。那么,血液是如何流通全身的呢?体内的血管是否一样呢?你见没见过受伤失血的情况?请同学们预习课本P64的有关内容 。
预习。
讲授新课
观察小鱼尾 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
三种血管
受伤失血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失血情况?我们体内的血管是否都一样?
总结
血液之所以能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并完成物质运输的任务,与这些血管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血液循环的动力是什么 ,它为什么就能周而复始的循环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巩固练习]
1.红细胞并排时,不能通过下列哪个管道( )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毛细淋巴管
2.下图中所示的血管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较粗的一端是( )
二.三种血管:
1.动脉
2.静脉
3.毛细血管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动脉、静脉和 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组成(血管)。
【活动建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课标解读
1.课标中对这一部分重要概念的梳理主要为: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因此,根据课标的要求,要帮助学生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几个概念,为后面学习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打下基础。
2.本节课的具体内容为: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因此在本节的实际教学中,还需要侧重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具体的概念,如: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概念、血管的结构特点、血管内血流的特点以及血管的分布。
三种血管各有其特点与功能,但这三种血管共同构成了人体血液流动的管道,引导学生从血液循环的整体这一角度去理解本节的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能力目标
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实验过程中,形成爱护动物的意识与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的特点与功能。
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区别动脉与静脉。
教学准备教学PPT,相关教学视频;实验材料,实验分组。
教学策略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前必需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关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可以展示挂图、幻灯或录像带,还可以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看一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增强学生对动脉和静脉的感性认识。
教师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等,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静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引入
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对针头刺入的血管
有选择吗?是否所有的血管都能作为注
射的部位呢?那么,人体内有几种血管
呢?每种血管各有哪些特点及功能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回答提问。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提出问题,讲解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2.组织学生实验后交流,对学生提出的
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
1.带着问题思考,阅读教材
第56-57页内容,明确实验
目的和方法步骤,小组讨论,
展开实验。
2.报告实验结果,回答问
题,提出实验中发现的新问
题,小组交流。
动脉
1.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
的搏动。
并说出什么是动脉?
2.展示:动脉横切面图。
3.列举动脉出血的情况。
1.感受动脉的所在位置。
2.说出动脉的结构特点。
3.关爱生命。
静脉
1.观察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
(就是静脉)。
并说出什么是静脉?
2.展示:静脉横切面图。
3.指导握拳,观察手背突出的“小包”,
说明静脉瓣的作用。
1.感受静脉的所在位置。
2.说出静脉的结构特点。
3.了解静脉瓣的作用。
毛细血管
播放动画: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
交换。
提出问题:1.氧气至少通过几层细胞到
达组织细胞?
2.氧气至少通过几层膜到达组织细胞?
3.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物质交换?
观看动画。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总结出毛细血管的特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功能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画出三种血管的简图。
总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出示表格
比较内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血管壁
血流速度
分布位置
主要功能
画图。
填表。
知识应用
1.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怎样能保证身体下
部静脉中流回心脏的血液不倒流?
引导学生了解静脉曲张的知识。
2.思考:
医院的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常常先用一根胶皮管
扎紧病人的上臂,待前臂上的血管凸现出来才一针
到位。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思考、分析问题并进
行推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从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开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从与我们紧密相关的摸动脉、看静脉学习相关知识,画三种血管的简图,来比较
三种血管的区别,更直观、更易理解、更容易掌握内容。
探究点血管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上图是人体三种血管,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如何判断?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1.三种血管对比
项目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模式图
概念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
各部分去的血管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
回心脏的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
脉之间的血管
管壁特点较厚、弹性大较薄、弹性小
非常薄,仅由一层上皮
细胞构成
管腔大小较小大
极小,仅允许红细胞单
行通过
血流速度快慢最慢
(续表)
功能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
身各部分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
回心脏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
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情况
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的
部位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浅的
部位
分布广泛,遍布全身器
官
从最小的动脉到最小的血流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由分支流向主干
静脉
血流图示
2.三种血管的判断
三种血管各具有一定的特征,判定血管时,可先确定是否为毛细血管(具有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等特点),如果不是毛细血管,再利用是否有静脉瓣、血流方向等特征判定是动脉还是静脉。
动脉内无瓣膜,血液离开心脏(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静脉中有的有瓣膜(四肢静脉),血液流回心脏(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
3.三种血管的特殊功能
在三种血管中,有瓣膜的是静脉,具有物质交换功能的是毛细血管。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