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分析练习结果,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梳理血液循环系统中血管的分布和血流方向。
2.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血管模型和观察任务。
-各小组观察血管模型,讨论并记录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2.学生互动: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共同分析血管的特点。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撰写一篇关于血管健康的科普文章,内容需包括血管的分类、功能、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等。文章要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字数在500字左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传播科普知识。
6.收集与血管相关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并简要阐述其与血管知识的联系。通过这一作业,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作用原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分组进行课外研究,每组选择一种血管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制作成PPT或手抄报,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设计一个关于血管的实验方案,以探究血管的特点或功能。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指导: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第一章:血管概述1.1 血管的定义与功能1.2 血管的分类1.3 血管的结构特点1.4 血管的功能特点第二章:动脉2.1 动脉的定义与功能2.2 动脉的分类2.3 动脉的结构特点2.4 动脉的功能特点第三章:静脉3.1 静脉的定义与功能3.2 静脉的分类3.3 静脉的结构特点3.4 静脉的功能特点第四章:毛细血管4.1 毛细血管的定义与功能4.2 毛细血管的分类4.3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4.4 毛细血管的功能特点第五章:血管疾病的概述5.1 血管疾病的定义与分类5.2 血管疾病的原因5.3 血管疾病的症状与诊断5.4 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第六章:血管的生理功能6.1 血压与血管的关系6.2 血管的收缩与舒张6.3 血管的血液流动与流量6.4 血管的自我调节功能第七章:血管的生物化学特性7.1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化学特性7.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化学特性7.3 血小板的生物化学特性7.4 血管壁的生物化学组成第八章:血管的生长发育与老化8.1 血管的生长发育过程8.2 血管老化的特点与影响8.3 血管老化的机制8.4 延缓血管老化的方法与策略第九章:血管的疾病与健康9.1 血管疾病的危害与影响9.2 常见血管疾病简介9.3 血管健康的维护方法9.4 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第十章:血管研究与技术创新10.1 血管研究的意义与进展10.2 血管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10.3 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10.4 未来血管研究与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血管概述补充和说明:血管的功能特点包括维持血液循环、调节血压、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输送以及代谢废物的清除等。

二、动脉补充和说明:动脉的结构特点包括弹性纤维丰富、内壁光滑、管腔大、承受高压等。

三、静脉补充和说明:静脉的结构特点包括管壁薄、管腔大、缺乏弹性、承受低压等。

四、毛细血管补充和说明: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包括非常薄、细小、数量多、血流速度慢等。

教学设计4: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设计4: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五四制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2.目标确立(1)教材分析。

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的。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动流情况实验”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血液知识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我认为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

教师应先转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通过观察实验交流合作获得感性知识,通过师生思维对话,生生思维对话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从而能够成功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和他们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此为依据将本节课划分为两课时。

本实验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学生操作有困难,课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优化组合小组成员,以小组合作方式突破难点。

在观察环节可以设置“导学案”,降低学生发现问题的难度。

高科技数码显微镜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显微镜仅限于个人在显微镜下观察物象的局限,每个同学观察到的物象都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传到大屏幕上,做到资源共享、师生共析。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动手,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例如:学生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后,很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甚至有的学生并不知道比较什么,如何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处理这个问题时,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采用部分环节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台阶,给予必要的引导,降低了学生发现问题的难度,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还采用两小队竞赛的方式,比比那一个小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多,谁是观察细致入微的小实验家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将探究落到实处。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血管,以及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2.掌握不同类型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了解血管的病理变化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不同类型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血管病理变化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血管血管,是指构成循环系统的具有管壁的通道。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种,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血管的形态和结构(1) 动脉动脉是血管中最粗的、直径最大的一种,一般有一个较厚的管壁和一个较小的管腔。

它们的管壁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等组织构成,可以承受较高的压力。

动脉分为很多支,分别供应不同区域的组织和器官。

(2)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直径最小的血管,通常仅有一个单层内皮细胞构成血管壁,其它组织如基底膜等不发达。

毛细血管是动脉、静脉之间的中转站,将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同时也是养分和氧气输送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排出的场所。

(3) 静脉静脉是指比动脉直径略大,厚度略小的血管。

静脉壁厚度较薄,靠近心脏的静脉壁较薄,是血管壁中比较脆弱的部分,容易产生扩张变性。

同时,静脉内壁上没有嵌合纤维,因此不易产生血栓。

静脉有明显的收缩和扩张,比较柔软,所以在外科手术中可以当移植血管使用。

3. 血管病理变化血管病理变化具有多样性,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间柱膜增厚,硬化、收缩、长弹性纤维分布不均匀和含量的减少,这种情况下动脉的弹性减小,壁面光滑无法维持,容易形成斑块和低密度脂蛋白,最终导致动脉的狭窄甚至是关闭而引起血管疾病。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通常是与动脉硬化所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的,当血流速度减慢或停滞,病变动脉管壁平滑内皮层破损,细胞因杂质积聚成为可能形成血栓的斑块。

血栓形成后会阻塞血管,严重者会导致血栓性脑卒中、心梗等严重并发症。

(3) 静脉扩张静脉扩张一般指静脉壁松弛或损伤,静脉内血流受阻,造成压力过大,使血管壁弹性减弱。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一、教析分析《血流的管道——血管》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4章第2节。

主要内容是三种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血管是第1节内容血液知识的延伸,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又为下一步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探究欲望强烈,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力仍有待提高。

在实验课上学生往往容易看到“热闹”,而不是看出“门道”,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因势利导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及功能。

能力目标:(1)尝试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情况,能够分辨三种血管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通过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胆大心细以及关爱生命的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三种血管的类型结构及功能教学难点: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五、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学生的“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为主线组织教学。

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再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并获取新知,同时将学到的知识跟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通过探究、观察、分类比较等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冬季城市供暖时,热水由供暖公司出来后,进水管道从公司到街道到小区到楼道直至各个家庭是逐渐变细的,家庭里面的管道是最细的并且是曲折的,回水管道则是由细逐渐变粗逐步回到供暖公司,凉水再次加热后进入下一次循环。

在人体内也有类似的管道——血管!(二)自学质疑——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1.出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课文57—59页,熟悉课文内容,将重点内容进行圈画,尝试完成导学案中如下图所示的表格,也可以和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后完成。

《4.2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

《4.2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三篇(附同步练习)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液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课前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三种血管的CAI课件。

【教学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教学过程】《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教学难点】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三种血管的课件(3)每个实验组至少准备一条小鱼。

2、学生准备: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目标】1、以自主性学习形式学习设计实验方案。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4、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观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分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颗跳动的心脏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那么血液循环的管道是什么呢?”
3.教师揭示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血液循环的管道——血管。”(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500字
c.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血管的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拓展与延伸:
a.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血管疾病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b.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并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4.课堂总结与评价:
a.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方面。
1.教师简要介绍血管的分类,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展示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各自的特点。
3.教师详细讲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及分布,强调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4.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有哪些?”
4.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管模式图,加深对血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血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绘制血管模式图: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利用彩笔、纸张等材料,绘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模式图。在绘制过程中,注意体现血管的结构特点,如动脉的弹性纤维、静脉的瓣膜等。
(二)过程与方法

4.2 血流的管道——血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4.2 血流的管道——血管(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第1课时)1.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分动脉与静脉。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分动脉与静脉。

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清水,载玻片,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立交桥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人体运输血液的管道是什么?【学生活动】展开想象,思考,交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联想,并讲解: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交通是其命脉。

在我们的身体内,也有着一个繁忙的运输系统,这个运输系统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过渡】身体内部都有哪些血管呢?不同血管中的血流情况相同吗?新知探究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师活动】展示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材料用具,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学生活动】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检查材料用具,并熟悉实验步骤。

【教师活动】展示多条小鱼游泳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如何选择小鱼?2.这样选择小鱼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1.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2.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活的小鱼血管中的血液才会流动。

【教师活动】边讲解实验的方法步骤边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包裹: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提醒学生,一要轻拿轻放,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二要保持湿棉絮中有足够的水分,使鱼在实验期间能获得足够的氧。

2.平放: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等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

3.观察:(1)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3)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选择题: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特征。
-简答题:解释血压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观察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血管的相关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观察任务:记录一周内遇到的生活中与血管相关的现象,如运动后血管扩张、受伤时血管出血等。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确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压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三、课堂实践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血管切片观察,要求他们描述所观察到的血管形态特征。
2.安排学生相互测量血压,并记录数据,分析血压与血管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确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2.强调保持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
五、课后作业
1.设计与血管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观察后,进行小组讨论:“你们小组认为这些血管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它们在血液循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血压测量实践:学生相互测量血压,记录数据,分析血压与血管的关系。
-学生测量血压后,进行小组讨论:“你们小组发现血压与血管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与血管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
1.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系统讲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动脉: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血管壁较厚,弹性好,血流速度快。
-静脉:将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输送回心脏,血管壁较薄,弹性差,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进行物质交换,血管壁最薄,数量最多。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生物七年级下册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生物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血流的管道——血管授课人: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是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载体,而血液在身体里的流动需要血管来实现。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血液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为载体,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和它们的结构、功能特点。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血液知识联系紧密,同时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兴趣浓厚,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较差。

此外,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有着一定的基础,并具有初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二)能力1、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2、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分辨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的特点与功能。

2、分辨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教学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教学行为学生表现设计意图考察目标环节具体内容新课导入引入(3min)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流动的组织——血液,知道了血液的组成是多样的。

其实,血液从我们人体内出来的情况也是多样的。

比如,去医院采集指血的时候,血液是从指尖渗出来的;抽血的时候,血液是流出来的;而伤到某些部位的时候,血液是喷出来的。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出血情况呢?这就和伤及的血管类型有关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 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难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分三种血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熟悉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

2.调查与血管有关的疾病,以及如何保护血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2、静脉出示静脉瓣活动示意图,讲解静脉瓣作用;适当补充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

联系静脉注射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毛细血管引导学生总结出毛细血管的“五个最”——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内径最细、血流最慢。

引导学生分析血液与组织细胞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观看课件小视频,理解静脉瓣的作用、关注静脉曲张这种疾病。

分析、思考静脉注射时捆扎刺入部位上方的原理。

结合课件认识毛细血管的特点观看课件“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总结出: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构建如下知识网络:跟随课件,完善笔记,构建知识框架。

达标练习提供相应的达标检测题。

校对答案,补偿教学。

达标检测。

校对答案,补偿学习。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 心脏 全身 (1)血管 静脉: 心脏 全身 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2)血液流动血液血液。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3.实验报告:针对课堂上的实验活动,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等内容。通过实验报告,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和写作能力,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4.小组讨论作业:安排学生分组,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一个与血管相关的主题,如:“如何保持血管健康?”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此类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7.家庭作业:布置一份综合性的家庭作业,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家长协助检查。通过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血管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与血管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了解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但对于血管这一具体主题,他们的认识尚浅。学生在学习血管相关知识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血管类型的区分模糊,对血管功能理解不深,对血流动力学原理感到抽象难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血管的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分布。
2.学会观察和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血管。
3.了解血流动力学原理,理解血管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血管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案背景•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内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运作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血管的组成和结构2.理解血管的功能教学难点1.理解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2.掌握术语的使用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本节课的主题是“血流的管道——血管”。

通过学习本节课,大家将了解到构成血管的三种不同类型,以及表示血管不同位置的一个术语。

讲授(15分钟)血管的组成血管是由不同大小和类型的血管构成的。

包括: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动脉具有厚的肌肉层,可以适应高压的血流。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返回心脏。

静脉壁薄,没有肌肉层来支持它们。

3.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

它们是非常薄的血管,只有一个细胞层的厚度。

血管的功能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从身体返回心脏。

具体包括:1.运输:运输含氧的血液和其他物质,如二氧化碳和营养素。

2.充氧:肺静脉将含氧的血液输送至心脏左房,并通过左心室泵出到体内各处。

3.循环:动脉将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个部位返回心脏。

实验(2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并通过实验了解血管的运作原理和血液流动的方式。

实验材料1.透明的塑料管道2.两个水泵3.食盐4.盐水解决方案实验步骤1.在一个塑料管道上端的洞上装备一个泵,让其泵出盐水溶液。

在塑料管道下端设置两个压力传感器,以测量流入和流出的压力。

2.在另一个塑料管道上端的洞上装备第二个泵,再次泵出盐水溶液。

在另一个塑料管道的下端设置与上一个管道相同的压力传感器。

3.将两个塑料管道相互连接,使他们构成一个环状。

4.向上一个塑料管道内加入盐水溶液,加入适量的食盐。

开始蓄水。

5.打开两个泵,通过洞口向上和向下注入盐水溶液。

理解实验结果1.观察实验的结果,学生能够理解血液在心脏和身体不同部位之间流动的原理。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整理实验器材巩固提升设问质疑,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铺垫第二节血流的管道一血管1、血流方向:动脉 = 毛细血管 —> 静脉2、血流速度:动脉中最快,其次静脉,最慢为毛细血管。

3、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成单行通过。

附件1:进行小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分析了解人体内血管的种类不同引出课题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并回答引出探究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小鱼尾根据探究问题适时展示幻灯片、视频,学生及时分析现象,总结板书设计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实验材料用具刚出生不久的活的小鱼、尾鳍色素多的活的小鱼背、背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不同规格的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载玻片三、实验方法与过程四、总结1、血管的粗细是_____ 的;2、血液的流动是有的,血液从 __________ 血管流向_____ 血管,再汇集到 ___ 血管;3、血液在不同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 ____ 的。

五、交流与探讨1、实验时为什么要用低倍显微镜观察?2、实验时用尾鳍色素多的活的小鱼好还是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好?为什么?用其他鱼鳍好不好?为什么?3、毛细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4、在实验中,你最先寻找的血管是什么血管?你认为最好先寻找的血管是什么血管,寻找此血管的依据是什么?六、评价小组互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血液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课本里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爱护小动物、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课前准备教师:1.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2.有关血管的录像资料。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师:同学们想一下,你们家里的自来水是怎样运输到家里的?生:水管师:那么我们身体里的血液是怎样在我们体内流动的呢?生:血管师:下面通过几张图片让我们初步的来认识一下人体的几种血管。

出示“把脉”人的面部和手背的“青筋”生:看图并自我实践师: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几种血管。

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在动物体内进行工作的呢?。

板书:血流的管道——血管师: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一下吧。

生: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师:哪个小组的同学介绍下显微镜看到的血管的情况,注意血管里面的血流情况。

生:有许多细小的血管,有些比较粗。

特别细小的是毛细血管,里面的血流速度很慢。

有的血管是由粗的流向细的,而有的是由细的流向粗的。

师:同学们都观察的很细致,那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人体的血管的情况呢?教师播放课件上有关血管的视频,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完成学案上的三(三)学海拾贝。

生:看视频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师:下面那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下动脉血管呢?生:动脉一般在身体比较深的位置,管壁厚,弹性大,血管内血流速度快,和消防水管有些相似,管内水流速度快时,管壁比较硬。

《血流的管道—血管》参考教案2

《血流的管道—血管》参考教案2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教学目标:1、以自主学习形式学习设计实验方案,观察青蛙脚蹼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青蛙脚蹼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分析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难点: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四、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2课时)第一课时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

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板书: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正课: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血管分为哪几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

)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三种血管的挂图,让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1、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2、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3、从挂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老师进一步依据挂图,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的特点:(1)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

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2)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设疑:一般说:“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教书出示挂图(或让学生看书),使学生了解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20201101081812)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20201101081812)

血流的管道 - 血管【教材分析】“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本节教学通过对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明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血管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这节内容为学习“心脏和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但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在显微镜下看得更清楚、更全面?怎样筛选视野中获取的信息,把看到的知识说得更明白?特别是本节课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生命活体还是第一次,应该怎样处理观察材料才能保证活动的成功?怎样珍爱生命?……解决以上问题,学生不仅能形象直观的观察到三种血管的知识,还能归纳感悟出观察的方法。

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形成多种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管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管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难点】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管。

【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三种血管的CAI 课件。

2.学生准备: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血管疾病和保护血管的资料【教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血流的管道一一血管、探究实验、血管的种类和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4.2血流的管道血管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2)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理解其意义;
(3)能够描述血管在人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图像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互动问答:在教学中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5.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血管健康与生活习惯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以上策略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问题导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实验探究法。
2.突出重点:用不同颜色、加粗等方式,强调重要知识点。
3.适时更新:根据教学进度,适时更新板书内容,保持与教学同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血液循环过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参与度不高;
3.时间分配可能不合理,导致教学计划无法完成。
3.血管知识竞赛:设计关于血管知识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我总结: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心得。
2.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巩固练习和自我总结,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强调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1.教学重点:
(1)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功能;
(2)血液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张旭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张旭
小组展示
min
创设展讲模式
[旁白]首先我们从动脉看一看,它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相应的又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请同学展讲第一题
新授课:
min
·展讲完第一题
[旁白]从这道题我们知道了动脉分布在哪,血流方向,以及管壁特点、血流速度、功能。
·那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动脉血管出血了,应该怎么止血?是在离心脏近的一端止血,还是远的一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习工具单、多媒体呈现图片等。
学 习 过 程 设 计
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导学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景,呈现目标
min
[旁白]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流动的组织--血液,我们身体内血液的流动也是有一定的管道的,那就是血管。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血流的管道--血管》
·我们受伤出血的时候,有时血液只是少量的渗出,有时是缓慢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最为严重的则是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
·近的一端,因为动脉血液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的,
自主学习
min
创设自主学习模式
[旁白]很好,动脉从心脏出发,在组织间经过不断的分支形成了最小的动脉,而连接最小动脉的就是毛细血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毛细血管的结构以及功能。
·请同学展讲第二题
合作探究
min
创设合作模式
·展讲完第二题
[旁白]通过这位同学的展讲我们知道了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的桥梁,血流是从动脉流向静脉的,而因为毛细血管的管壁特点,以及血流速度,所以,毛细血管便于和组织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了解完了毛细血管,接下来我们看一看静脉的结构以及功能是怎样的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血流的管道—血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四章“人体物质的运输”的第二节,教材从概念,分布,结构,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

该节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中学生对血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中遵循认知规律,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列表,对比,收集资料等活动,准确区分三种血管。

二、设计理念:
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来区三种不同血管的结构特点,通过交流,亲身体验和摸拟急救来掌握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通过讨论收集有关心血管疾病对病人造成严重后果的资料来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中重在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亲身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人人参与,学生参与面广,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淡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习惯,同时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会获得自身体验和感受,有利积累感性经验,促使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和实事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是描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区分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种血管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渗透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同时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学会获得自身体验和感受,有利积累感性经验,促使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和实事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本节学习的重点是三种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为使学生牢固掌握并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我必须在课堂上重点强化,并通过巩固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来帮助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五、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准备好与上课相关的课件、录像和flash以供上课使用。

给学生提前发学案,让学生预习。

在课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1)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各种视频。

(2)三种血管的动画课件。

六、教学法
观察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及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活动一(复习环节):
(1)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小组回答一道与上节课容相关的题目,答对为本小组加10分,答错加0分。

(2)多媒体展示相关题目(针对上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

(3)黑板上画出如下记分表。

12345678
复习
预习
合作
巩固
部分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共有八道题,每个学生都有选择题目的机会,通过做题来检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同时组与组之间无形中形成了竞争,有郊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活动二(预习新课):抢答
(1)学生以组为单位,看到题目,想到答案,并举手申请回答,站起后5秒钟说出答案,对的加20分,错的扣10分。

举手快的来回答。

(2)课件展示题目。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可以根椐课本的容设致题目的多少一般是5到9道题目,且这些题的答案是看书就很容易找到,这样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抢答,下次他们会主动地认真做好预习,这样为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作准备。

这一环节,让一些中等学生和差生有参与的机会。

活动三:(小组合作)
1.动脉和静脉的名称是根据什么而命名的?
2.超级比一比:血管的异同
血流方向
(用箭头表示)管壁厚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有无脉搏
动脉心脏全身
静脉心脏全身
毛细血管动脉静脉
请从以上表格中找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心脏四者之间的联系:
5.毛细血管有哪些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6.如下图,请在直线上用箭头表示氧气、养料、二氧化碳、废物在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间的交换方向
设计说明: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中,共有三个容。

第一个容,是关于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判断血管的种类,如何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的学习,学生看完录像和课本,很容易就能掌握这个知识点,且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这样能很好地增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个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优秀的学生看完动画也很快能得出结果,并有得到答案的理由,而差生和中等生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有些困难,对于这种情况,就可以通过分小组把优生、中等生和差生编作一小组,优生就当小老师般地为中等生和差生的疑问作作解答,同时又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在这个小组合作中,教师是通过小组抽查纸条的回收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把抽查纸条的投影和教师的批改及评论,来让每个同学更完整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以及后来为小组加分作依据。

活动四:学以致用
走进生活:请你当医生
1、在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要在针刺入部位的上方用胶管捆扎起来?
2、一位同学得了急性肠炎,上吐下泻。

到医院输液时,打针护士说他的血管有点瘪了。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设计说明:在学以致用的环节中,通过实际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最后,由学生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哪些遗憾。

通过
交流、回顾本节课容的知识。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给予肯定。

教师最后简要概括。

活动五:知识巩固
(1)同样通过题型来进行巩固,以抢答的方式进行。

(2)投影显示题目。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做题来反馈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加分的刺激下,学生一直处于高度集中注意力,对知识的补漏取得好效果。

【板书设计】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血管的类型: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二、血液流动的方向
三、(物质交换的场所) 毛细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