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梳理血液循环系统中血管的分布和血流方向。
2.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血管模型和观察任务。
-各小组观察血管模型,讨论并记录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2.学生互动: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共同分析血管的特点。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撰写一篇关于血管健康的科普文章,内容需包括血管的分类、功能、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等。文章要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字数在500字左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传播科普知识。
6.收集与血管相关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并简要阐述其与血管知识的联系。通过这一作业,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作用原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分组进行课外研究,每组选择一种血管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制作成PPT或手抄报,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设计一个关于血管的实验方案,以探究血管的特点或功能。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指导: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血流的管道—血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的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二节,教材从看法,散布,构造,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色。
该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密切,也为下一节心脏的学习确立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为中学生对血管有必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课中按照认知规律,重视联系生活实质,指引学生经过察看,体验,列表,对照,采集资料等活动,正确划分三种血管。
二、设计理念:教课中表现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引放学生经过察看,对照,剖析来区三种不一样血管的构造特色,经过沟通,亲自体验和摸拟抢救来掌握三种血管的散布和功能,经过议论采集有关怀血管疾病对病人造成严重结果的资料来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课中重在经过学生亲自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忱,亲自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参加的过程,人人参加,学生参加面广,加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淡化学生对教师的依靠,逐渐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勇于探究的习惯,同时经过学生着手实践,学会获取自己体验和感觉,有益累积感性经验,促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培育了学生尊敬自然规律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三、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课纲领的要求,明确这节课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是描绘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色;划分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状况。
2、能力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培育了学生察看问题,剖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三种血管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看法;浸透健康教育,鼓舞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优异的生活习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升生计质量。
同时经过学生亲自体验实践活动,学会获取自己体验和感觉,有益累积感性经验,促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培育了学生尊敬自然规律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第一章:血管概述1.1 血管的定义与功能1.2 血管的分类1.3 血管的结构特点1.4 血管的功能特点第二章:动脉2.1 动脉的定义与功能2.2 动脉的分类2.3 动脉的结构特点2.4 动脉的功能特点第三章:静脉3.1 静脉的定义与功能3.2 静脉的分类3.3 静脉的结构特点3.4 静脉的功能特点第四章:毛细血管4.1 毛细血管的定义与功能4.2 毛细血管的分类4.3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4.4 毛细血管的功能特点第五章:血管疾病的概述5.1 血管疾病的定义与分类5.2 血管疾病的原因5.3 血管疾病的症状与诊断5.4 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第六章:血管的生理功能6.1 血压与血管的关系6.2 血管的收缩与舒张6.3 血管的血液流动与流量6.4 血管的自我调节功能第七章:血管的生物化学特性7.1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化学特性7.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化学特性7.3 血小板的生物化学特性7.4 血管壁的生物化学组成第八章:血管的生长发育与老化8.1 血管的生长发育过程8.2 血管老化的特点与影响8.3 血管老化的机制8.4 延缓血管老化的方法与策略第九章:血管的疾病与健康9.1 血管疾病的危害与影响9.2 常见血管疾病简介9.3 血管健康的维护方法9.4 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第十章:血管研究与技术创新10.1 血管研究的意义与进展10.2 血管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10.3 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10.4 未来血管研究与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血管概述补充和说明:血管的功能特点包括维持血液循环、调节血压、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输送以及代谢废物的清除等。
二、动脉补充和说明:动脉的结构特点包括弹性纤维丰富、内壁光滑、管腔大、承受高压等。
三、静脉补充和说明:静脉的结构特点包括管壁薄、管腔大、缺乏弹性、承受低压等。
四、毛细血管补充和说明: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包括非常薄、细小、数量多、血流速度慢等。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一般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及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分辩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动脉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和腕部动脉的搏动,感受动脉所在的位置,观察、思考并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及言语表达的能力。
动脉一般分布较深,可以摸到但一般看不到。
2.静脉指导学生观察身体外表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即静脉,感受静脉的所在位置,说出静脉的分布特点:在较浅的位置有分布,可以再手臂、手背等处看到。
握拳,观察手背上凸起的“小包〞,了解静脉瓣的作用:预防血液倒流。
(二)新课教学分别播放关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视频,并配以图片出示让学生依据视频和图片的内容做出商量分别说出其特点,并就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管壁厚度、管腔大小(直径)进行商量,列表总结起不同之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渗透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思想。
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一层上皮细胞很小,只同意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三)能力展示,稳固提高课件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稳固本节内容: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完成了什么功能答:三种血管;血液流动方向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壁极薄,公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细胞只能单行通过,使得管内血流速度最,能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初中生物《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生物《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尝试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流动情况。
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关爱健康,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情况;能区分三种血管,描述血管结构与功能。
【难点】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医生对不同血管出血时的处理方法不同。
设疑:人体有几种血管?血管中血流的情况如何?(二)新课讲授1.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6-57页的实验步骤,各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换成尾鳍色素多的小鱼行不行?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注意事项。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实验中看到了几种血管?管内血流速度如何?并思考教材57页讨论题。
2.动脉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动脉血管的结构、分布、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
简介“切脉”的方法。
学生观看视频和教材第58页图4-35,总结动脉的结构和功能。
体验动脉的搏动,找到桡动脉,尝试“切脉”。
3.毛细血管教师出示课件,演示毛细血管的大致分布、管壁特点、管腔大小等。
学生观看视频和教材4-36,结合实验总结出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学生总结毛细血管的功能。
4.静脉引导学生观察手上的“青筋”,并用手触摸,比较与触摸动脉的感觉有何不同。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静脉血管的分布以及血流速度、方向,并与动脉血管比较。
学生观看视频和教材4-35,总结出静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静脉血管中的静脉瓣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其作用,教师鼓励评价。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1.教师讲解血管的类型、功能、结构特点及血液循环的意义。
2.结合实例,阐述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强调生活方式对血管健康的影响。
3.引导学生关注血管疾病的预防,提出健康生活的建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管结构示意图,加深对血管结构的理解。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力求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针对本章节内容,我计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生活实例分析等,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
五、案例亮点
1.教学目标全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血管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密切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血管,以及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2.掌握不同类型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了解血管的病理变化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不同类型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血管病理变化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血管血管,是指构成循环系统的具有管壁的通道。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种,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血管的形态和结构(1) 动脉动脉是血管中最粗的、直径最大的一种,一般有一个较厚的管壁和一个较小的管腔。
它们的管壁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等组织构成,可以承受较高的压力。
动脉分为很多支,分别供应不同区域的组织和器官。
(2)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直径最小的血管,通常仅有一个单层内皮细胞构成血管壁,其它组织如基底膜等不发达。
毛细血管是动脉、静脉之间的中转站,将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同时也是养分和氧气输送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排出的场所。
(3) 静脉静脉是指比动脉直径略大,厚度略小的血管。
静脉壁厚度较薄,靠近心脏的静脉壁较薄,是血管壁中比较脆弱的部分,容易产生扩张变性。
同时,静脉内壁上没有嵌合纤维,因此不易产生血栓。
静脉有明显的收缩和扩张,比较柔软,所以在外科手术中可以当移植血管使用。
3. 血管病理变化血管病理变化具有多样性,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间柱膜增厚,硬化、收缩、长弹性纤维分布不均匀和含量的减少,这种情况下动脉的弹性减小,壁面光滑无法维持,容易形成斑块和低密度脂蛋白,最终导致动脉的狭窄甚至是关闭而引起血管疾病。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通常是与动脉硬化所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的,当血流速度减慢或停滞,病变动脉管壁平滑内皮层破损,细胞因杂质积聚成为可能形成血栓的斑块。
血栓形成后会阻塞血管,严重者会导致血栓性脑卒中、心梗等严重并发症。
(3) 静脉扩张静脉扩张一般指静脉壁松弛或损伤,静脉内血流受阻,造成压力过大,使血管壁弹性减弱。
高中生物《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高中生物《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血管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了解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的区别;
3.掌握血管的构造、生理功能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血管的组成及其功能;
2.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的结构特点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1.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动脉和静脉的区别以及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示范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人体图谱,让学生了解血管的分布和作用。
第二步:展示毛细血管的实物模型
向学生讲解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步:讲解动脉和静脉的结构特点
讲解动脉和静脉的血管壁结构、血流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第四步:互动交流
通过教师提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点。
第五步:小结和作业布置
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布置一些相关作业,以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具准备:
1.毛细血管的实物模型;
2.人体图谱。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血管,它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
我们可以将血管类比为公路交通网,动脉就像是高速公路,将血液从心脏快速地运输到全身各部分;而静脉则像是普通道路,将血液从各个部位缓慢地运回心脏。
毛细血管则像是连接着高速公路和普通道路的小路,它们负责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细胞和组织中。
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血管的概念理解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鱼血液流动方向的特点,去辨别动脉和静脉,建构“血管是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然后再去研究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血液循环的整体这一角度认识血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让学生树立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帮助他们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模型制作等方式,让学生更
加深入地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更为完整的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将血管类比为公路交通网,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实验构建概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2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课题名称《血流的管道——血管》科目生物年级初二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2.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频,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液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2.尝试从结构和功能上掌握和区分三种血管的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1.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2.难点: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活动11.师生互动,激趣导入1)视频引入(大屏幕):出现血液在血管和心脏中流动的画面。
学生通过视频观察并思考问题: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得出结论: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2)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出示验血、输液、献血等照片,让学生说出取血的部位。
学生思考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的原因。
得出结论:取血或输液部位的血管是不同的。
3)引出课题: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血管分为哪几种?引出本节课题“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活动2 2.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 教师提出问题,讲解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①学生带着思考问题,阅读教材第73、74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②学生通过观察,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判断血管的种类。
3)师生互动,归纳小结。
①设置疑问:你观察到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一样吗?你能区别几种不同的血管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②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血管。
教学活动3 3.自学课本P74-75,尝试总结:1)布置学习任务:仔细观察三种血管图,并比较三图的不同之处,填写比较三种血管的表格。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概念。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
3、说出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尝试区分三种血管。
2、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尝试区分三种血管。
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
2、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引入新课学习新课一、血管的类型观察思考问题:人体会不会出现血液拥堵现象呢?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明确学习目标活动1、自学探究:阅读P66--67页内容,思考并完成:1、人体的血管有哪几种?2、动脉是将血液从输送到的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与之间的血管。
3、尝试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血管和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的《堵车》现象,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引入新课。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明确学习目标活动1、自学探究:教师巡视,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解决问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小结。
1、人体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从概念看,动脉和静脉的主要区别是血流方向不同。
二、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心脏内血液的流动方向。
通过自学和教师引导,明确从概念看,动脉和静脉的主要区别是血流方向不同。
做《牛刀小试》练习题1,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据图中表示血管和心脏的关系,尝试分辩三种血管?(注意:无方向。
)先补充方向,才能判断出;或讨论得出。
注意不能依据血液颜色判断。
活动2、合作探究:认真阅读课本有关动脉和静脉的内容。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血流的管道血管》是七年级生物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它围绕着血管的结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中的关键角色展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血管概念,本案例将采用生活化的实例、互动式的探究和形象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血管知识体系的直观感受。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团队合作和表达交流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血管健康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增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2.学会观察血管模型和实物,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各类血管的异同点。
3.掌握血液循环过程中,血管如何调节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以保证身体各部分对氧气营养的需求。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血管相关的现象,如运动后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系统地介绍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首先,讲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定义,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它们的结构图,详细解释每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我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将动脉比作身体的高速公路,静脉比作国道,毛细血管则是连接各家各户的小巷子。
5.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对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本章节的学习,我将采用生活化的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血管的存在和作用。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运动后的心跳加速、受伤时的出血等,引发学生对血管知识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和视频,形象地呈现血管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直观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案背景•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内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血管系统的运作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血管的组成和结构2.理解血管的功能教学难点1.理解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2.掌握术语的使用和理解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本节课的主题是“血流的管道——血管”。
通过学习本节课,大家将了解到构成血管的三种不同类型,以及表示血管不同位置的一个术语。
讲授(15分钟)血管的组成血管是由不同大小和类型的血管构成的。
包括: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动脉具有厚的肌肉层,可以适应高压的血流。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返回心脏。
静脉壁薄,没有肌肉层来支持它们。
3.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
它们是非常薄的血管,只有一个细胞层的厚度。
血管的功能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从身体返回心脏。
具体包括:1.运输:运输含氧的血液和其他物质,如二氧化碳和营养素。
2.充氧:肺静脉将含氧的血液输送至心脏左房,并通过左心室泵出到体内各处。
3.循环:动脉将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个部位返回心脏。
实验(2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并通过实验了解血管的运作原理和血液流动的方式。
实验材料1.透明的塑料管道2.两个水泵3.食盐4.盐水解决方案实验步骤1.在一个塑料管道上端的洞上装备一个泵,让其泵出盐水溶液。
在塑料管道下端设置两个压力传感器,以测量流入和流出的压力。
2.在另一个塑料管道上端的洞上装备第二个泵,再次泵出盐水溶液。
在另一个塑料管道的下端设置与上一个管道相同的压力传感器。
3.将两个塑料管道相互连接,使他们构成一个环状。
4.向上一个塑料管道内加入盐水溶液,加入适量的食盐。
开始蓄水。
5.打开两个泵,通过洞口向上和向下注入盐水溶液。
理解实验结果1.观察实验的结果,学生能够理解血液在心脏和身体不同部位之间流动的原理。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血流的管道-血管》2. 学科领域:生物学3. 课程类型:理论课4.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5. 课时安排: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管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三、教学内容1. 血管的概念及分类2. 血管的结构特点3. 血管的功能4. 各类血管的功能比较5. 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生动展示血管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图表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血管的结构特点。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血管功能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5.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管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和理解程度。
4. 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血管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血管结构的微观解析。
血液循环系统的复杂性。
七、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
血管结构图示。
相关视频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
计算机。
白板或黑板。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如“什么是血管?”、“血管有哪些类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血管的功能和重要性。
2. 讲解新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示,详细讲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血管的动态运作和血液循环过程。
3. 课堂互动:进行提问和回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答他们对血管的疑问。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血管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4. 巩固知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血管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如运动时的血液循环。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对血管知识的理解。
《血流的管道—血管》参考教案2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教学目标:1、以自主学习形式学习设计实验方案,观察青蛙脚蹼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青蛙脚蹼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分析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难点: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四、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2课时)第一课时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
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板书: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正课: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血管分为哪几种?(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
)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三种血管的挂图,让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1、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2、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3、从挂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老师进一步依据挂图,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的特点:(1)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
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2)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设疑:一般说:“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教书出示挂图(或让学生看书),使学生了解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学期春季课题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说出三种血管血流速度的不同。
2.通过拼图游戏,结合文本概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演绎,解释不同血管出血时的症状并说出正确的止血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1.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区别动脉和静脉。
教学过程①动手实验,感知血管;②自主预习,构建概念;③小组合作,动手拼图;④磁吸演示,攻克重点;⑤情景演绎,解决问题;⑥归纳总结,情感升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在人体内流经的管道称之为血管,人体的血管像城市的交通网一样至关重要,血管因创伤出血时会出现不同的出血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判断并做出处理呢?学完本节课同学们将找到答案。
环节一:动手实验,感知血管1.既然要学习血管,首先我们要能观察到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我们要选用哪种材料呢?既要与人体血液和血管组成类似的生物,又要观察起来清晰,没错,我们选择了薄而透明的小鱼尾鳍。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同学们打开学生动手实验,录制视频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图像,观察出三种血管血流速度的不同。
提前将小鱼用浓度为5%的酒精麻醉、减少小鱼的活动,保证小鱼正常呼吸(达成目标一);在实验方法上创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任务单,完成任务一:观看实验视频,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应该选择色素多的还是色素少的小鱼?2.为什么要往棉絮上滴水?3.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流速度一样吗?在实验之前,老师提前用5%浓度的酒精将小鱼麻醉,减少小鱼的活动,便于观察,同时保证小鱼正常呼吸,关于这个实验同学们还有其他哪些创新的想法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吧!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学生观察到三种血管血流速度的不同,那么这和他们的结构有什么联系吗?接着进入自主预习,构建概念环节二:自主预习,构建概念1.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2.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常说的切脉、青筋、医院指尖采血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血管分别属于哪种血管?不同的的血管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可以快速判断出来3.组织同学们提前制作卡纸模型,分别模拟动脉、静脉,组织学生思考动脉管壁比静脉管壁哪个更厚?管腔大小如何?这和它们内部的血流速度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完成导学案:三种血管结构和功能的表格联系实际,判断所给实例分别属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管壁比静脉管壁厚,管腔比静脉小,同时归纳总结动脉管壁厚与血流速度快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表格的形式,使三种血管结构比较更加直观、清晰(达成目标二)环节三;小组合作,动手拼图1.接下来,以一滴血的旅行为例,提出问题:想象一滴血从心脏泵出,它从出心脏开始,依次要经过什么血管,最后再回到心脏?该部分将由学生课前提前准备好的袋子里的卡片(分别模拟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按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演绎推理,概述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通路四、板书设计生物观:结构和功能观组织学生拼图完成活动 2.引导学生思考血液为什么要在全身循环流动?血液从出心脏到回心脏,中间经过的血管路径依次进行排序拼图,最后由学生汇报成果联系实际,学生回答血液为了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径,顺利达成课标要求环节四:磁吸演示,攻克重点1.过渡: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先让学生回忆血液会和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那么是在那种血管呢?顺利过渡到在毛细血管这个位置,接下来启发学生思考,毛细血管具有哪些结构特点利于它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2.关于“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这一难点教师通过圆形磁吸演示红细胞单行通过和并排通过学生分析文本,联系实际归纳毛细血管分布广、管壁薄、流速慢;学生通过模型理解单行通过的含义,进一步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模型道具演绎,化难为易,突破重点。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案 教学设计
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观看动画,进一步理解血流方向。
看图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特点和管腔大小。
观看静脉瓣的动画,理解静脉瓣的作用。
同位俩合作行小游戏,寻找静脉瓣。
生:从心脏射出的血液压力较高,因此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生:血液带来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壁和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行了交换。
生:毛细血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生:毛细血管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
生:毛细血管分布广。
扩展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描述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解决
问题
引导学生用血管的特点解决前面的疑问,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对实验结果的猜测进行肯定
用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来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完成了“质疑——猜测——探究——解疑”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生:血液在不同血管里流动的速度不同
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大胆猜测、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
小
组
合
作
展
开
探
究
探
究:
探
究
不
同
血
管
的
特
点
和
功
能
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这些血管还有什么特点?下面各小组参考课本进行合作学习,填写实验报关单上的表格。
拓展
延伸
血管是人体内繁忙的运输线,这条运输线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就会患各种疾病,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展示图片
血流的管道——血管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2.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的类型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由曾经有输液和验血经历的同学,介绍输液或取血的位置。
同学聆听并思考,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感兴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教师引导,使学生制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趣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想制订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
形成关于血管及血流情况的感性认识。
结合自制的不同类型血管的模型,讨论血管的不同结构特点与各自功能的关系。
发现自制模型与实际血管情况的不同,了解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留下待解的难题。
列表归纳比较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订的探究计划切实可行。
介绍实验注意事项。
巡视,引导、鼓励学生不急不躁,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演示微观摄影拍摄的人体不同类型血管及内部血流情况。
结合不同血管的横切面图,引导认识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引导了解现代医学有关心脑血管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创新的热情。
协助完善师: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 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2.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教学难点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 三种血管的课件(3)每个实验组至少准备一条小鱼。
2.学生准备: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对人体内物质预习。
运输有重要作用的血液的知识。
那么,血液是如何流通全身的呢?体内的血管是否一样呢?你见没见过受伤失血的情况?请同学们预习课本P64的有关内容。
讲授新课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三种血管受伤失血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失血情况?我们体内的血管是否都一样?有哪几种血管呢?现在我们做实验,先预习实验步骤。
下面照书上的实验步骤用小鱼做实验,注意分辨血管的种类和血流的情况。
巡回指导,并提问:怎样认识管径最小的血管?这种血管叫什么?据血流方向判断毛细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最终又汇入了什么血管?播放课件(显示三种血管的不同特点)。
血管共有几种?1什么是动脉?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静脉?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毛细血管?有什么特点?因为伤及了不同的血管受伤失血的情况才各不相同。
说明体内的血管是不一样的预习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毛细血管认真观察,得出“由较粗的血管分支而来,又汇入较粗的血管”的结论。
观看课件。
有三种即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总结血液之所以能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并完成物质运输的任务,与这些血管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血液循环的动力是什么,它为什么就能周而复始的循环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1.红细胞并排时,不能通过下列哪个管道(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毛细淋巴管2.下图中所示的血管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较粗的一端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或静脉都有可能3.人体手背上一条条“青筋”是()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毛细淋巴管4.静脉瓣的作用是()A保护静脉血管壁 B.防止血液倒流C.加速血液的流动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板书设计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一.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二. 三种血管:1.动脉2.静脉3.毛细血管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同同型输血。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4.通过上网与调查活动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
三、课前准备一)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模拟A、B、AB、O型四种血型的血和模拟标准A型、B型血清。
3.制作模拟A、B、AB、O型血献血者牌,制作模拟A、B、AB、O型血受血者牌。
二)学生1、上网查找“血型的发现”有关资料。
2.准备“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调查报告。
四、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
五、课时分配1课时。
六、教学设计探究学习内容学生探究过程教师引导活动复习提问(2分钟)巩固已学知识引入新课(1分钟)思考回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其中血浆是运载血细胞和输送养料和废物,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有免疫作用,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作用。
思考回答:输血(输同型血)。
方案一:防止输血时发生凝集反应。
前面我们学习了血液,请同学们回顾思考: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血液的成分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人因某种原因大量失血该怎么办?方案一:若同学们回答的是输同型血,就直接进入:为什么要输同型血?方案二:17世纪模拟凝集反应实验(2分钟)凝集反应演示课件(2分钟)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案二:思考回答:动物和人血液成分不同,人与人血液成分(血型)间往往有差别,输血会发生凝集反应。
模拟实验:模拟A型血与B型血混合发生凝集反应。
(要同学们取一滴唐氏血和一滴李氏血于载玻片上混合,观察现象并回答)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当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
同学们认真思考。
(等同学们学了本节内容后自己得出答案:唐氏和李氏的血型不同;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紧急情况下、在输血量少、速度慢时可可适当异型输血。
)各组同学跃跃欲试。
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按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顺序到讲台上来现场上网查找(或将查阅结果打印展示或A盘展示。
有条件的学校全体同学可在课堂直接上网查找),并进行对抗答辩赛,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最好。
时,医生就曾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的血管,来抢救大出血的病人,但是不成功。
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能够起死回生,多数病人输血后却会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
这是为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凝集反应课件,提问:什么叫凝集反应?唐氏跟李氏的血为什么会发生凝集反应?若唐氏需要输血应该怎样输血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学习的问题。
教师首先检查课前布置的作业,并按要求展示。
若同学们在再三启发的情况下仍不提问,则将对抗答辩赛改为必答题,教师问,学生要求:在一个组展示结果的同时,其他三个组认真观看思考,且每一组要提出1—2个问题,展示组要回答其他三级同学提出的问题。
答。
方案一对抗答辩赛(20或15分钟)方案二观察与思考,必答题血型的发现、ABO 血型的种类。
(3分钟)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课件展示。
(3分钟)输血与血型、同型输血。
(3分钟)1、“血型的发现”方案一:第一组展示内容,第二、三、四组提问,第一组回答;方案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下同)问答1:谁最先发现了血型?兰德斯坦纳。
2:兰德斯坦纳是怎样发现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会发生凝集反应)。
3:兰德斯坦纳将人的血型分为几类?A型、B型、AB型、O型四类。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2、“输血常识”问答1: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输同型血。
2:一个A型血的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什么血型人的血?可以输血给什么血型的人?O型;AB型。
3:当不同血型的人输血血液中的血浆。
方案一组织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对于答案不完全的,教师给予补充。
方案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人类ABO血型有四种类型,什么样的血型的人相互之间可以输血呢?展示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课件。
通过课前上网和则才观察,同学们继续提问并回答问题。
化验血型演示课件(1分钟)模拟血型化验实验(5分钟)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人体血量、失血量与人的健康关系课件展示(2分钟)血量与血型、无偿献血。
(3分钟)时,血液中的什么物质可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4:输血时为什么要先检查血型?看血型是否相同,防止血液凝集。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学生根据课件展示要求进行实验,并报告实验结果。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学生回答:1998年。
3、“献血常识”问答1:献血有损健康吗?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2: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也为了自己和家人,大家奉献一份爱心。
输血时需要检查血型,怎样化验血型?展示化验血型演示课件。
下面同学们亲手模拟血型化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
一个人在失血多少时才需要输血?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有多少?展示人体血量、失血量与人健康的关系课件。
我国从哪一年起,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模拟输血游戏(3分钟)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强化学生记忆。
讲解输“全血”。
(1分钟)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的关系。
(3分钟)通过分组查阅、汇报与答辩,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3:无偿献血者有哪些权利?在本人需要输血时可免费输入自己献血量3倍的血量,家人可免费输入自己献血量等量的血量。
若献血超过100毫升,本人可终生赏受免费输血。
“献血者”:20位同学。
分别以标A型、B型、AB型和O型字的牌表示,每种各5人。
20块牌随机发放。
“受血者”:4位同学。
分别以反面标A型、B型、AB型和O型字,正面标有“1、2、3、4”的牌表示。
4位同学面朝全班同学,游戏开始前都以正面正对同学,反面对自己。
游戏开始,教师叫“2”,拿“2”牌的同学将牌的反面正对同学,能够给“2”献血的“献血者”都举牌。
其他三位方法相同。
学生认真听并思考。
4、“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问答1.血液制品主要包括哪些?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别三大类。
白蛋白:大手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模拟输血游戏,要求如左所示。
教师组织,并检查能否输血。
如果把某一献血者的血浆和血细胞全部输入受血者的血管中,这种输血方式叫输“全血”。
这种方式在当今社会用得较少,现在的输血方式主要是根据病情的需要输入血液中的某种成分,其中主要的是从血浆中提取的某种成分,这就是我达能力。
2.举例说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术、创伤、器官移植、大面积烧伤等。
免疫球蛋白:病毒性传染病。
凝血因子类别:整形外科、血友病等。
们所说的“血液制品”。
抢答赛(6分钟)通过抢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展示自我与团结协作,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学生按原第一、二、三、四组抢答,并分组记录得分情况,每题5分,答对一道题得5分,答错一道题扣5分,哪一组得分最多取胜。
教师将抢答题作成课件,逐一点击出题,并当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