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对当代青年的启示作文8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认同,是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对该群体的主流文化产生的认同。
这份认同感是个体在了解她所处群体的全貌时最初步形成的认同感——而它可以引导个体进一步产生对该群体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
前者决定着我们要和哪些人一起做决定,而后者决定着我们要做出怎样的决定。
由此可见,营造出恰当的文化认同模式,对于一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安定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恰当的文化认同模式应该允许并要求每个个体在清醒、理智、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作出认同与否的选择。
若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保证每个个体都有保持清醒、理智的能力。
我们接触到群体文化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欣赏文娱作品并提炼其中心思想。
由于文娱作品必定带有艺术、浪漫的元素在其中,观赏者必须避免将在观赏过程中获得的情绪体验直接附加到作品所携带的思想、主张上。
为做到这一点,观赏者必须接受过最基础的逻辑教育;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被告知不要盲信盲从、善于思辨。
这是国家在设计教育模式时必须考虑到的。
一个恰当的文化认同模式应该给予持异见的个体改变文化氛围的能力。
如上文所述,文娱作品是其作者展现他所认同的文化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各类新闻及评论媒体也是个人表达其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
对于这些渠道,国家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限制,鼓励理性表达。
33年前在大兴安岭的一场特大火灾发生的一周后,中青报的记者赶赴现场并发表了改变中国新闻界的著名的“三色报道”——他们一改往日“小灾小歌唱,大灾大胜利”的路数,用振聋发聩的声音开启了
尊重事实的新闻传统。
正是当时改革开放的政策,保障了对当前不良思想倾向不苟同的表达的自由,这才能保证日后形成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认同。
一个恰当的文化认同模式应该允许多元文化在群体中共存,并在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内核的前提下对它们进行正向的引导与管制。
细想一下,当你真真切切地对一种文化产生了认同,或许就意味着你将用你的余生去完成对该文化所规定的价值的实现,它将成为你人生的意义。
特别是宗教与公益的文化,与娱乐甚至是艺术的文化不同,它们本身就对人生的意义做出了阐释。
面对这类文化,管理者必须报以尊敬、谨慎的态度对待——一是为了不损害他人追逐人生意义的权利,二是为了建立社会信任,维持社会和谐。
特别是每当重大灾难事件爆发时,社会公益组织的援助可以大幅提升援助效率,更可以加大社会亲和力。
二者都要以允许多元文化共存为前提。
有了能理智做出选择的人们,才能有个体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改进的平衡;有了多组不断被人们评判、改进的平衡,才能为个体提供多元的文化选择。
而只有当文化未被垄断,尚以多元的形态存在时,人们的思想才不至于干涸,才有理智与选择可言。
这三方面看似单向地互为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实际上它们构成了互相促进的环状链条。
即使在逻辑教育还未普及的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提倡多元的文化来共同构筑一个有恰当文化认同模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