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慢性期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估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慢性期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及
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估中的应用
嵇卫英;徐朱烽;黄哲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24(14)3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慢性期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8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经综合临床评估将患者分为治疗好转组(n=6)和治疗一般组(n=5),测定每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容积比(VR)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计算出rFA、rVR、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1例脑梗死患者中,康复治疗好转组6例,一般组5例。

治疗前,两组脑梗死患者患侧FA、VR、ADC值及rFA、rVR、r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1~2个月患侧部分区域FA、VR、rFA、rVR值及康复治疗后3~9个月内囊后肢患侧FA、rFA、VR值、放射冠区患侧ADC值,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好转组患者内囊后肢FA值、VR值升高率均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Barthel指数及内囊后肢ADC值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后末次复查CS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精确显示脑梗死慢性期患者皮质脊髓束走行区患侧FA值、VR值、ADC值的变化及神经纤维束的形态学改变,可以作为评估脑梗死慢性期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及运动功
能的恢复情况的参考。

【总页数】4页(P136-138)
【作者】嵇卫英;徐朱烽;黄哲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MR弥散张量成像及其在脑梗死运动功能恢复评估中的应用
2.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亚急性期评估患者康复水平的应用
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康复水平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4.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5.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