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时做个加法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时做个加法表
《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第 14 课时做个加法表》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法是孩子们最先接触和需要掌握的重要
运算之一。
而在第三单元的第14 课时,“做个加法表”这一内容的出现,为孩子们的加法学习增添了一份趣味和系统性。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数学的世界,一切都
充满了新奇和挑战。
加法表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工具,能够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那么,什么是加法表呢?简单来说,加法表就是把一些加法算式按
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的表格。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 1 加几、2 加几、
3 加几……这样的算式依次排列,形成一个整齐有序的表格。
在制作加法表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对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进行回
顾和整理。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孩子们有一定的观察能
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要仔细观察每个算式的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才能把它们正确地填写到加法表中。
比如说,当孩子们看到 1 + 1 = 2、1 + 2 = 3、1 + 3 = 4 这些算
式时,他们可能会发现,在这些算式中,第一个加数都是 1,而第二个加数每次都增加 1,和也相应地每次增加 1。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总结,
孩子们就能逐渐掌握加法的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而且,加法表还能帮助孩子们更快速地进行加法计算。
当他们遇到
一个新的加法算式时,比如 4 + 5 ,他们可以在加法表中找到 4 加几
的这一行,然后再找到 5 对应的那一列,很快就能得出答案 9 。
这样
一来,不仅提高了计算的速度,还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授这一课时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引导
方法。
可以先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加法表的概念
和作用。
然后,再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加法表,在实践中加深对加
法的理解。
在课堂上,可以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完成加法表的
制作。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交流
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
和指导,鼓励他们勇敢地尝试,不要害怕出错。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家长们也可以在家中帮助孩子们巩固这一知识。
比如,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一些与加法表相关的游戏,比如“算式接龙”,一个人说出一个加法算式,另一个人接着说出下一个,看谁能说
得又快又准。
总之,“做个加法表”这一课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重
要且有趣的。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加法运算,还能培养
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每一个小朋友
都能在这一课时中收获满满,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场景,
来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表。
比如说,我们可以给孩子们讲一
个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
小兔子每天都会去森林里采蘑菇,第一天采了 1 个,第二天采了 2 个,第三天采了 3 个……那么,小兔子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呢?通过这样的故事,孩子们就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加法的意义,也能更好地理解加法表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实物道具,比如小木棒、小珠子等,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来加深他们对加法的理解。
比如,让孩子们用小木棒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然后再把这些算式整理到加法表中。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差异。
有些孩子可能很快就能掌握加法表的规律,而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
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加法表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孩子们能够逐渐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做好准备。
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一定能够在数学的海洋中快乐地遨游,不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