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月文化”起源及其象征意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丛刊》2018.06
61
西方“月文化”起源及其象征意蕴
■何 心 王 羽/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摘 要:在西方文化中,月亮一直是一个特别的符号。

西方“月文化”包括了有关月亮的基石神话传说和由月亮产生出的丰富文学意象组成。

关键词:月文化 起源 象征一、西方“月文化”的起源
如同中国对“月”这个意向的广泛应用一般,“月亮女神狄安娜(Diana )”这个文化内涵丰富的形象也广泛应用在西方文学艺术中。

同时,狄安娜也是西方文学艺术中重要的母题之一,它的历史渊源久远,思想内涵丰富,是研究西方“月文化”的重要方面。

“狄安娜”是罗马神话中对“月亮女神”的称呼。

而罗马神话主要移植于希腊神话。

“月亮女神”起源于希腊神话。

“古人们把月亮周期性的反复运动和月盈月亏的变化看作是月亮具有神性的重要
证据。

”①
也因此,月亮被人们拟人化成为阿尔忒弥斯女神,被描绘为坐于半月形的银色王座上的少女。

从此,月亮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天体,而是成为一个具有神力,具有人的喜怒哀乐和欲求的神灵。

在阿尔忒弥斯被流传至罗马神话后,她被改称为狄安娜。

虽然称呼被更改,但阿尔忒弥斯的特征和性格却被赋予在狄安娜身上。

狄安娜除了拥有阿尔忒弥斯的性格特征外,还拥有其他女神的意象特征,如:许珀里翁带角的女儿(Hyperion ’s homed daughter ,希腊神话)、黑夜精灵(Night ’s fair soul )、月神辛西娅(Cynthia )、冥神赫卡忒(Hecate ,希腊神话)、光明之神(Graet Lucifera ,罗马神话)、月神福柏( Phoebe ,希腊神话) 、月神卢娜(Luna ,罗马神话)、月神( Prosperina ,罗马神话,冥后的拉丁文)、伊希斯( Isis ,埃及神话,生育女神)②。

丰富的女神意象的添加使得狄安娜成为拥有多个头衔和文化特质的女神之一。

狄安娜女神拥有超凡脱俗的美貌,也拥有超凡的品质:贞洁、执着、勇敢、公平、正义等。

这和她的不同的形象赋予有关。

除此之外,不同的女神形象的叠加使得狄安娜拥有了众多头衔。

这些头衔使得狄安娜拥有了不同的特征,成为人们引用的来源。

二、西方“月文化”的象征意蕴(一)月亮是女性、情感和贞洁的象征这个意象是狄安娜的原始意象。

这个意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诗歌戏剧中,如英国诗人雪莱的《致月亮》中将月亮同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天上灿烂的游女,/爱娇的姑娘,/只有你才许任意把模样变化,/才许永远受人崇拜向往,/你别羡慕这暗淡的世界吧,/因为在它的阴影中只生长过一个,/就只一个(像你这般)美的姑娘。

”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一个美丽的月亮,运用妙龄的少女指代月亮,更加凸显月亮在诗人心中美丽的身影般的存在。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也用诗句称赞月亮:“今夜月亮懒洋洋地进入梦乡,就像一个美女躺在坐垫上。

”诗人用直白的语言描写出月亮的魅力。

济慈在《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中描写夜色的温柔,称月亮是坐在宝座上的皇后,她周围簇拥着仙女群星,将月亮描写为高贵温柔的皇后,也借助这个意向表达了受尽人间痛苦的诗人对天堂般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此基础上,西方诗人更把月作为表现男女美好恋情的一个诗意的背景加以渲染描绘,以月亮之美衬托爱情的美好纯洁。

如美国诗人朗费罗还将狄安娜同美少年恩底弥翁之间的爱情写成诗《恩底弥翁》,诗歌赞美着谈们之间的爱情:“像狄安娜的吻,不用求,不用找,/爱情会自己献身,然而买不到;/没有一丝声响,/泄露它深情的凝望。

”诗人热情地赞颂这纯洁真挚的爱情,借由月亮这一意象,衬托出爱情的美好和纯真。

关于月亮代表贞洁这一意象或许应归于狄安娜是希腊神话中为数不多的贞洁女神的原因,例如在戏剧《奥瑟罗》中,主人公怀疑妻子的贞洁时说:“她的名誉本来跟狄安娜的容颜一样皎洁的,现在已经染上了污垢,像我自己的脸一样黑了。

”(二)月亮是永恒、不朽的象征因为月亮具有着规律的运动及相对固定的形态,一部分以月亮为题的诗都使用了“不朽”这一意象。

例如,英国诗人沃尔特·拉雷爵士曾以“月亮是不朽的”这个主题写过:“时间从未改变她,她从不曾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弱或受损,她就像是时光战车的引领者亘古不变地闪耀在夜空。

”月亮是不朽的,
然而她下面的人间却不是。

夜晚来临,月色依旧。

死亡的阴影烦扰着人们,却不会影响到月亮。

对于这一意象的使用更多的作为一种背景,通过不朽的意象来揭示一些道理或是现象,例如小说《呼啸山庄》有这样的叙述:“十八年前,他是这里的客人,跟随着主人走进这个房间。

当时,月亮也跟今天一样从窗口照射进来,外面的风景也跟现在没有任何差别。

”通过不朽的、未曾改变的月亮作为背景,来描写现在这位主人公的心态的转变,更加突出小说的张力。

(三)月亮是孤独、惆怅的象征月亮往往勾起诗人美好往事的回忆,进而使诗人变得更加惆怅,华兹华斯的《我所知道的奇怪的悲哀》( Strange Fits of Passion Have I known),写的是一段恋情。

诗人与心上人相爱,月夜去她的茅屋相会。

后来她不在了,诗人再次从茅舍旁边经过,只见月亮向茅舍沉落,诗人盯着下落的月亮,直到明
月落到茅舍的背后,才怅然离去。

与其说是月亮在下沉,不如说是诗人的心在沉落。

雪莱也在《宇宙的漂泊者们》一诗中,将星、月、风列为宇宙的漂泊者,将月亮描绘成一个“形容憔悴”、“在天空跋涉”、“无家可归”流浪者形象,一个孤独的流浪者,或许正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注释:①G i o r g i o Z a n c h i n. M a c r o a n d Microcosm us,Moon influence The
Hum an Body [M ].1 Earth,Moon and Planets,2001:85~86.②William C. Carroll. Goodly Frame e,Spotty Globe,Earth and Moon in R e n a i s s a n c e L l i t e r a t u r e [M ].1 Earth,Moon and Planets,2001:85~86.
参考文献:[1]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M ].曹乃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2]古斯塔夫·夏尔克.罗马神话[M ].曹乃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