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选择题
1.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突变方式是()
A.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B.缺失了一小段DNA
C.碱基发生替换改变D.增添一小段DNA
2.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 ℃的气温下生活力很差,但当气温上升到25.5 ℃时,突变体的生活能力大大提高了。

这说明()
A.生物的突变常常是有利的
B.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
C.突变体的体质增强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是有利的
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产生新的基因
B.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两条形态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C.基因重组仅限于真核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4.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
①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②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③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④DNA复制、转录、翻译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④
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6.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7.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如果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8.下图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③d是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
A.③④B.①③
C.②④D.②③④
9.粗糙型链孢霉是一种真核生物,繁殖过程中通常由单倍体菌丝杂交形成二倍体合子。

合子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终形成8个孢子。

已知孢子大型(R)对小型(r)为显性,黑色(T)对白色(t)为显性。

下图表示粗糙型链孢霉的一个合子形成孢子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不考虑变异,a、b、c的基因型相同
B.图中c的染色体数目与合子相同
C.图示整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D.①②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0.下列细胞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又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现象的是()
A.心肌细胞B.成熟的红细胞
C.根毛细胞D.精原细胞
11.(双选)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只发生了减数分裂,该过程一定发生基因突变
B.图乙中若其中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a,则另一极对应的染色体上可以是A或a C.上述三图所示的过程中,只会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图丙中若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12.(双选)甲和乙为同卵双胞胎,其发育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幼小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的凋亡
B.甲患某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正常则可能是甲胚胎发生了基因突变
C.甲和乙在表现型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
D.若母亲为伴X显性遗传病患者,胎儿为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为人β-珠蛋白基因与其mRNA杂交的示意图,①~⑦表示基因的不同功能区。

据图回答:
(1)上述分子杂交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编码区不能翻译的序列是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

(2)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开始转录时,能识别和结合①中调控序列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4)上述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其后代中不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5)用一定剂量的Co-γ射线照射萌发状态的棉花种子,其成活棉株的器官形态和生理代谢均发生显著变异,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

处理过的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其中也发现了极少数的个体品质好,产量高,这说明了变异是____________。

14.如下图所示为某一红色面包霉合成精氨酸的过程:
(1)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面包霉体内只有鸟氨酸和瓜氨酸,没有精氨酸,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酶Ⅰ和酶Ⅲ活性正常,酶Ⅱ活性丧失,则能合成鸟氨酸和精氨酸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经诱变获得一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哪个基因发生了突变,根据下列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基本培养基,分别对甲、乙、丙、丁进行如下处理:甲中无任何处理;乙中加入鸟氨酸;丙中加入瓜氨酸;丁中加入精氨酸。

第二步:观察各培养基中的红色面包霉的生长状况。

实验结论:
①若甲、乙、丙、丁中红色面包霉均不能生长,则其他基因发生突变。

②甲中红色面包霉不能正常生长,乙、丙、丁中红色面包霉均生长良好,则______________可能发生突变。

③甲、乙中红色面包霉不能正常生长,而丙、丁中红色面包霉均生长良好,则______________可能发生突变。

④甲、乙、丙中红色面包霉不能正常生长,而丁中红色面包霉生长良好,则______________可能发生突变。

第2节染色体变异
一、选择题
1.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基因的排列顺序为abc—defgh,中间的“—”代表着丝点,下表表示了由正常染色体发生变异后基因顺序变化的四种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②表示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
C.③表示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D.④表示染色体某一片段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2.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染色体片段增加
B.染色体片段缺失
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
D.染色体的某一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3.下列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猫叫综合征
B.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引起先天智力障碍(21三体综合征)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D.采用花粉(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4.下图是某一动物细胞的某一分裂时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A和a互换位置属于基因重组
②A从1移接到2上属于“易位”
③A从1移接到3上属于“易位”
④3和4上对应位置的基因不同是因为间期发生了突变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5.下列关于单倍体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只含有一条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④单倍体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A.①⑤B.③⑤
C.②③D.④⑤
6.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7.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正常细胞和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连续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8.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9.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法来提高作物产量。

在下列四组多倍体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组是()
A.玉米和大豆B.甘蔗和甜菜
C.水稻和棉花D.油菜和花生
10.下列有关多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三倍体
B.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C.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使染色单体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11.(双选)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

利用其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为纯合子
B.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处理,低温主要影响的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若未对植株A进行筛选,则植株B中符合要求的类型约占1/4
D.该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12.(双选) 在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二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三倍体无子西瓜,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单倍体育种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三倍体西瓜无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遗传病
二、非选择题
13.如下图所示,下列是四个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细胞,请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是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每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图乙若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它是由__________倍体生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由该生殖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是______倍体。

每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图丙细胞发育成的生物是______倍体,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图丁所示是含______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每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条染色体。

14.蚕豆染色体2n=12条,蚕豆根尖在19 ℃条件下,一个细胞周期所占的时间为19.3
小时。

大多数致癌物质都能提高生物的突变频率,吸烟者容易患肺癌,其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8倍。

某中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染色体的畸变,需要在课前制作细胞的临时装片。

现有10粒干的蚕豆种子(假设出芽率为100%),及所需的一切实验设备和药品,请你帮助教师完成上述的课前准备工作。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蚕豆作实验材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写出实验准备过程的3个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
A.孕妇缺碘,导致出生的婴儿患先天性呆小症
B.由于缺少维生素A,父亲和儿子均患夜盲症
C.一男子40岁发现自己开始秃发,据了解他的父亲在40岁左右也开始秃发
D.一家三口,由于未注意卫生,在同一时间内均患有甲型肝炎
2.幸福的家庭都不希望生一个有缺陷的后代,因此有必要采取优生措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
B.通过产前诊断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所有先天性疾病
C.通过遗传咨询就可以预防生出遗传病患者
D.通过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杜绝有关先天性疾病患儿的出生
3.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4号和6号表示男性患者,则3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A.2/3 B.1/2
C.1/3或2/3 D.1/2或2/3
4.下列遗传系谱图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分析正确的是()
A.Ⅰ-2的基因型aaX B X B或aaX B X b
B.Ⅱ-5的基因型为BbX A X A的概率是1/4
C.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为1/32
D.通过遗传咨询可确定Ⅳ-n是否患遗传病
5. 下图为舞蹈症家系图,若图中7和10婚配,这对夫妇生一个患舞蹈症孩子的概率为()
A.5/6 B.3/4
C.1/2 D.100%
6.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
B.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的几率为1/8
C.家系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
D.家系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7.对某先天性无汗症患者的家族进行遗传学调查后,得到了整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据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此家族第Ⅲ代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是来自Ⅰ-2
B.对这一家族的调查可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此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Ⅲ-1、Ⅲ-2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3
8.科研工作者对某种常见病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是()
①同一地区发病率因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而出现明显变化②同卵双胞胎的发病情况高度一致③在某些种族中发病率高④不表现明显的孟德尔遗传方式⑤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⑥迁徙人群与原住地人群的发病率存在差别
A.只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
B.只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C.单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
D.多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
9.调查人员对一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女性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表所示(
B.调查该病的发病方式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
C.该女性与其祖母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该女性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10.调查人群中的某种遗传病,发病情况如下表。

据此所作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注:每类别家庭人数200~250人,“+”为发现该病症患者,“—”为正常者)()
女儿+--+-
A.
B.类别Ⅱ的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类别Ⅲ的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D.类别Ⅳ的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11.(双选)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正常。

妻子怀孕后经彩色B超检查得知她怀的是双胞胎,下图是该双胞胎的发育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胎儿的性别决定发生在过程X,甲为男孩,乙也为男孩
B.若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则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C.若妻子为患者,胎儿是女性时,则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D.若妻子为患者,胎儿是女性时,甲、乙均表现正常
12.(双选) 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表现型正常也可能生出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

遗传学研究表明,该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请分析下面的叙述,其中符合该种遗传病传递方式的是()
A.该遗传病可能是受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B.该遗传病患者与表现型正常的人结婚,子代患病的概率女孩等于男孩
C.如果夫妇一方是该遗传病患者,他们所生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
二、非选择题
13.Ⅱ.某家系中有甲病(A、a)和乙病(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所示),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1)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3)Ⅲ—3与Ⅲ—7近亲结婚,生了一个无甲病但患乙病的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完成下图该孩子出生的遗传图解。

14.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
t)患者,系谱图如下。

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 基因型频率为10-4。

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Ⅰ-3 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Ⅰ-2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Ⅱ-5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Ⅱ-5 与Ⅱ-6 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③如果Ⅱ-7 与Ⅱ-8 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④如果Ⅱ-5 与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 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C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碱基对替换导致的。

2.B解析:突变是否有利是相对而言的,在特定环境下,如果能使生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则是有利突变,反之为有害突变。

3.D解析: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

同源染色体不一定大小相同,如人的性染色体。

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的实质也是基因重组。

4.A解析: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以发生于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甚至趋于衰老的个体中也容易发生。

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基因突变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不可能发生于细胞分裂期,翻译过程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5.C解析:A项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性状分离的主要原因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产生不同的基因型。

B项中,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应该属于基因突变。

C项中,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项中,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

6.B解析:本题以突变实例为载体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鉴别应用等。

若一秆双穗为隐性突变,则该植株为隐性纯合子,那么自交后一定为一秆双穗;若为显性突变,则该个体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一秆双穗纯合子比例为1/4,B项正确。

7.C解析:如图所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只有外显子能够编码氨基酸。

如果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则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

8.A解析:用诱变剂处理青霉菌菌株,可以引起基因突变,而且产生多种性状,通过坐标曲线图可反映出哪种菌株的产量最高。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诱变剂不能决定变异方向;d代表的高产类型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诱变剂能引起基因突变。

9.A解析:粗糙型链孢霉由单倍体菌丝杂交形成二倍体合子,合子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成为四个单倍体的核,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变成八个核。

其中a、b、c的基因型相同,图中c的染色体数目是合子中的一半;图示整个过程中DNA复制两次,细胞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①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②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发生基因重组。

10.D解析: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11.BD解析:图甲中,细胞发生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该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图乙中,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a,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另一极对应的染色体上是A,如果不发生基因突变,则是a。

图丙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12.AC解析:细胞凋亡发生个体发育的整个时期。

甲和乙为同卵双胞胎,两人的遗传物质相同,性状应该也相同,出现差别可能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患伴X 显性遗传病的母亲有可能将致病基因通过X染色体传给后代,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13.(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③和⑤(2)RNA聚合酶(3)1/2
(4)1/4(5)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来说是有害的不定向的
解析:(1)人β-珠蛋白基因与mRNA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序列不能编码氨基酸。

(2)开始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来识别和结合①中调控序列。

(3)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区中一个A替换成T,该突变基因进入卵细胞中的概率是1/2。

(4)突变基因的两个携带者婚配,各有1/2携带该突变基因的可能性,则后代中不含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1/4。

(5)用一定剂量的Co-γ射线照射萌发状态的棉花种子,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性状,一般会破坏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只有少数是有利的。

14.(1)基因Ⅲ发生了突变,致使酶Ⅲ不能合成
(2)能合成鸟氨酸,不能合成精氨酸酶Ⅰ活性正常,鸟氨酸能合成,酶Ⅱ活性丧失,使瓜氨酸不能合成,因而精氨酸也无法合成
(3)实验结论:②基因Ⅰ③基因Ⅱ④基因Ⅲ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影响到氨基酸的合成,如果基因发生突变,则相应的酶无法合成,不能合成相应的氨基酸,如果加入该氨基酸,那么代谢又可以正常进行。

第2节染色体变异
1.B解析:①表示染色体中fg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②表示染色体中缺了gh片段;
③表示染色体中增加了e片段;④表示染色体某一片段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

2.C解析: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3.C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4.C解析:从1移接到2上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该图处于减Ⅰ后期,3和4上对应位置可以是等位基因,而不是因为突变而造成不同。

5.B解析: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单倍体的染色体组数目与配子相同。

6.C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C项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即只含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则为一个染色体组;A、B、D项细胞内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

7.C解析:洋葱细胞经解离后已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只能观察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的形态,C选项错误。

8.D解析: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三倍体水稻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果实大、营养成分多;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表现高度不育,不可能结出种子。

9.B解析:多倍体一般表现为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

因此最有经济价值的一组是甘蔗和甜菜。

10.C解析: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单倍体,如普通小麦对应的单倍体,故A项错误。

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分生组织细胞,故B 项错误。

多倍体植株器官较大,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故C项正确。

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