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地域文化相融的芜湖扁担河滨水文化公园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文章选取了“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滨水公 园”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注重滨水设计与当地工艺建筑文 化的融合创新。
2.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西方城市滨水绿地设计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萌芽, 将城市规划中公共空间的概念与城市滨水区相结合。一 些西方国家利用曾一度繁荣的港口、码头这些废弃之地, 主要目的是利用其以往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进行适 当的景观改造,将其从一个无人问津之地转变为一个供居 民使用的公共休闲空间或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公共空 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恢复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生态 规划的理念被运用到滨水景观的开发中。
二、 滨水城市公园的概念
滨水城市公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不仅是城市的形 象门户,而且是城市居民必要的休闲娱乐空间。滨水地区 的湿地空间设计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城 区规划优化、居民户外活动空间丰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滨水城市公园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满足城市
居民对开放休闲空间的需求,对于净化水源、改善城市小 气候、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帮助。
性,因此,本着人本主义原则,设计师要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与自然”这一设计主题,创造出融
丿华
入当地文化、遵循生态原则、具有景观独特性的滨水城市公园,使人们可以在干净安全的环境下更好地亲近水源、了解当翟土前
地文化。 关键词:滨水城市公园 地域文化 芜湖铁画 徽派建筑 芜湖市
原二亠
八迂
园林与建筑
ART EDUCATION RESEARCH
摘 要:滨水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的形 Nhomakorabea门户,承载着一个城市独有的精神与文化内涵,而且是市民的活动空间。□ 上二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民对休闲娱乐场所数量、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要求从人的角度出发,追求舒览
B -Uh 适的场所。对于城市空间,人们不仅追求表面形式和规模化,而且关注心理感受和使用需求。人的存在为空间界定了属
图1
3. 面临的挑战 场地内现杂草丛生,仅西南侧部分临街区域进行了简单的 种植设计,内部区域以芦苇为主要植物,北侧有少量地块被周边 居民开发成菜地,外围部分地区种植梧桐作为行道树。大量芦 苇阻隔了城市与河道绿地的沟通,也阻挡了行人的视线,使场地 成为威胁行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隐患。通过对这片未开发滨水 绿地的设计和改造,笔者想要将芜湖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相结 合,合理、创新运用文化元素,以推动保护、延续、宣传本地文化, 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优美、舒适的休闲体验活动区。
我国的滨水景观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我国 真正开始关注滨水建设。我国在滨水建设方面最大的特 点在于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城市绿地。但是,由于我国城市 的飞速发展,滨水建设的设计理念没能及时跟上城市发展 的脚步,出现了 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之处即是笔者 在这次设计方案中需要关注的方面。笔者结合城市文化, 为防止景观与城市自身形象格格不入、景观重复常见等问 题的出现,将一块闲置、无规划的空地设计成一块兼具美 观与实用功能的城市滨水绿地。
(2) 民俗与工艺 一个地方的民俗与传统技艺能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生 活状态、价值观念、审美特色等。因此,在公园设计中融入 民俗和工艺,可以使游客较为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人文特 色。 (3) 建筑民居 一个地方的建筑能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蕴含在建筑 中的思想。地方建筑体现了人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的生存法则,反映了人类对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建立社会独 特、系统的认识。 2. 地域文化在滨水城市公园中的表现方法 (1) 直接表达 直接表达可以理解为保留原有的地域历史文化。这 种手法往往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能够将文化与历史直接展 示给游客,触动他们的内心,使他们能深刻地记住滨水城 市公园表现的内容,渲染公园历史氛围。 (2) 抽象加工 对于地域文化而言,其提炼的原型可以是历史建筑、 民俗文化、传统服装等。将其简化为一个符号,不仅可以 用于景观设计,而且在宣传当地文化时,作为文创产品的 标志符号,也是有代表性的选择。 (3) 寓意延伸 寓意延伸在中国历史中,尤其是在建筑方面是一种常 用的表达方式。在公园的设计中,以一物寓一事,把较为 烦琐的文化与特定事物联系在一起,可以使文化具象化, 也更具有吸引力。
一、 滨水城市公园设计研究 1. 研究背景
中国滨水城市公园设计在20世纪末开始逐渐繁荣, 随着文化传播的途径越来越便利、多元,各地城市公园建 设在繁荣的同时,出现了公园设计风格雷同、表现手法相 似的问题。重视本地文化、发扬地方精神成为当代设计师 在进行城市公园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点。融入地域文化 精髓,赋予城市公园灵魂,凸显地方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 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迫切需求。
三、地域文化在滨水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1. 地域文化在滨水城市公园中的表现形式 (1) 历史传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传统文化能体现出当地人 民的思想观念,展现当地特有的风俗文化。在公园设计中 重视、保护和传承有意义、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更能够展示 城市的风貌与精神,从而间接地使传统文化元素得到良好 的延续和发展。
I
49
(4)创新融合 创新赋予历史新的活力。在设计与规划公园时,将地域文 化与创新现代设计手法相融合,才能做到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 贴近现代生活。 四、基于地域文化的芜湖市扁担河滨水文化公园设 计 1 •芜湖市文化概况 芜湖地域文化丰富,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其自古就是 重要的水运枢纽,文化交流频繁,人民生活富足,在工艺、书画方 面孕育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在建筑方面,芜湖以徽派建筑 为主要建筑风格,少量的欧式教堂建筑为19世纪法国领事馆建 造。芜湖曾拥有著名的“芜湖十景”,但因年代久远、地理变迁和 人为开发的破坏,一些风景已不复存在。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 地域文化的重视不断加强,一些人在尽力修复、重建芜湖特色景 观。 2.公园现状分析 (1) 地理区位 公园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城东新区市政府附近,是一片未开 发的城市绿地。其东侧为扁担河水系,西部地块被保利地产承 包建设新居民区,临近尚未开通的轻轨二号线。该地地势较为 平坦,有少量土坡,内部水体面积约占设计用地的11.8%。 (2) 自然条件 该场地整体较为平坦,南北基本无地形变化,西侧滨河带略 高于东侧,标高最高处约10米,其他区域在5米至7米之间。基 地内有少量池塘,主要水体为基地中部偏南侧的一条小河和西 南角面积较大的池塘,小河从基地西侧汇入扁担河。
2.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西方城市滨水绿地设计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萌芽, 将城市规划中公共空间的概念与城市滨水区相结合。一 些西方国家利用曾一度繁荣的港口、码头这些废弃之地, 主要目的是利用其以往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进行适 当的景观改造,将其从一个无人问津之地转变为一个供居 民使用的公共休闲空间或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公共空 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恢复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生态 规划的理念被运用到滨水景观的开发中。
二、 滨水城市公园的概念
滨水城市公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不仅是城市的形 象门户,而且是城市居民必要的休闲娱乐空间。滨水地区 的湿地空间设计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城 区规划优化、居民户外活动空间丰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滨水城市公园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满足城市
居民对开放休闲空间的需求,对于净化水源、改善城市小 气候、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帮助。
性,因此,本着人本主义原则,设计师要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与自然”这一设计主题,创造出融
丿华
入当地文化、遵循生态原则、具有景观独特性的滨水城市公园,使人们可以在干净安全的环境下更好地亲近水源、了解当翟土前
地文化。 关键词:滨水城市公园 地域文化 芜湖铁画 徽派建筑 芜湖市
原二亠
八迂
园林与建筑
ART EDUCATION RESEARCH
摘 要:滨水城市公园不仅是城市的形 Nhomakorabea门户,承载着一个城市独有的精神与文化内涵,而且是市民的活动空间。□ 上二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民对休闲娱乐场所数量、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要求从人的角度出发,追求舒览
B -Uh 适的场所。对于城市空间,人们不仅追求表面形式和规模化,而且关注心理感受和使用需求。人的存在为空间界定了属
图1
3. 面临的挑战 场地内现杂草丛生,仅西南侧部分临街区域进行了简单的 种植设计,内部区域以芦苇为主要植物,北侧有少量地块被周边 居民开发成菜地,外围部分地区种植梧桐作为行道树。大量芦 苇阻隔了城市与河道绿地的沟通,也阻挡了行人的视线,使场地 成为威胁行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隐患。通过对这片未开发滨水 绿地的设计和改造,笔者想要将芜湖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相结 合,合理、创新运用文化元素,以推动保护、延续、宣传本地文化, 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优美、舒适的休闲体验活动区。
我国的滨水景观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我国 真正开始关注滨水建设。我国在滨水建设方面最大的特 点在于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城市绿地。但是,由于我国城市 的飞速发展,滨水建设的设计理念没能及时跟上城市发展 的脚步,出现了 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之处即是笔者 在这次设计方案中需要关注的方面。笔者结合城市文化, 为防止景观与城市自身形象格格不入、景观重复常见等问 题的出现,将一块闲置、无规划的空地设计成一块兼具美 观与实用功能的城市滨水绿地。
(2) 民俗与工艺 一个地方的民俗与传统技艺能反映出当地居民的生 活状态、价值观念、审美特色等。因此,在公园设计中融入 民俗和工艺,可以使游客较为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人文特 色。 (3) 建筑民居 一个地方的建筑能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蕴含在建筑 中的思想。地方建筑体现了人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的生存法则,反映了人类对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建立社会独 特、系统的认识。 2. 地域文化在滨水城市公园中的表现方法 (1) 直接表达 直接表达可以理解为保留原有的地域历史文化。这 种手法往往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能够将文化与历史直接展 示给游客,触动他们的内心,使他们能深刻地记住滨水城 市公园表现的内容,渲染公园历史氛围。 (2) 抽象加工 对于地域文化而言,其提炼的原型可以是历史建筑、 民俗文化、传统服装等。将其简化为一个符号,不仅可以 用于景观设计,而且在宣传当地文化时,作为文创产品的 标志符号,也是有代表性的选择。 (3) 寓意延伸 寓意延伸在中国历史中,尤其是在建筑方面是一种常 用的表达方式。在公园的设计中,以一物寓一事,把较为 烦琐的文化与特定事物联系在一起,可以使文化具象化, 也更具有吸引力。
一、 滨水城市公园设计研究 1. 研究背景
中国滨水城市公园设计在20世纪末开始逐渐繁荣, 随着文化传播的途径越来越便利、多元,各地城市公园建 设在繁荣的同时,出现了公园设计风格雷同、表现手法相 似的问题。重视本地文化、发扬地方精神成为当代设计师 在进行城市公园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点。融入地域文化 精髓,赋予城市公园灵魂,凸显地方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 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迫切需求。
三、地域文化在滨水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1. 地域文化在滨水城市公园中的表现形式 (1) 历史传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传统文化能体现出当地人 民的思想观念,展现当地特有的风俗文化。在公园设计中 重视、保护和传承有意义、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更能够展示 城市的风貌与精神,从而间接地使传统文化元素得到良好 的延续和发展。
I
49
(4)创新融合 创新赋予历史新的活力。在设计与规划公园时,将地域文 化与创新现代设计手法相融合,才能做到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 贴近现代生活。 四、基于地域文化的芜湖市扁担河滨水文化公园设 计 1 •芜湖市文化概况 芜湖地域文化丰富,有“半城山半城水”之称。其自古就是 重要的水运枢纽,文化交流频繁,人民生活富足,在工艺、书画方 面孕育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在建筑方面,芜湖以徽派建筑 为主要建筑风格,少量的欧式教堂建筑为19世纪法国领事馆建 造。芜湖曾拥有著名的“芜湖十景”,但因年代久远、地理变迁和 人为开发的破坏,一些风景已不复存在。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 地域文化的重视不断加强,一些人在尽力修复、重建芜湖特色景 观。 2.公园现状分析 (1) 地理区位 公园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城东新区市政府附近,是一片未开 发的城市绿地。其东侧为扁担河水系,西部地块被保利地产承 包建设新居民区,临近尚未开通的轻轨二号线。该地地势较为 平坦,有少量土坡,内部水体面积约占设计用地的11.8%。 (2) 自然条件 该场地整体较为平坦,南北基本无地形变化,西侧滨河带略 高于东侧,标高最高处约10米,其他区域在5米至7米之间。基 地内有少量池塘,主要水体为基地中部偏南侧的一条小河和西 南角面积较大的池塘,小河从基地西侧汇入扁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