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3、人类的进化过程:①起源、祖先:森林古猿②进化时间:1200万年前③进化原因:由于大量的森林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④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⑤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4、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区别人类现代类人猿运动方式. 臂行直立行走制造工具能力使用天然工具,不会制造工具制造并使用复杂工具脑发育程度无语言文字能力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二、人的生殖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主要性器官)内生殖器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阴茎(内含尿道):排精、排尿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主要性器官)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①精子和卵细胞统称为生殖细胞②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③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④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⑤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⑥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慢慢移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⑦受精场所:输卵管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发育: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输卵管子宫体外①胎儿生活的环境:子宫中的羊水②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相连③怀孕到40周就可以分娩④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⑤分娩标志着新生儿的诞生(区别新生命的诞生)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初一下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七年级下)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第8章 人体的营养1.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紫色(检蛋白) 维生素C+加碘淀粉溶液 褪色(检维C )2. 食物营养成分 无机物:水、无机盐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脂肪: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供能、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三大产热营养素”、“供能物质” 维生素:不参与细胞构成也不能提供能量 供能顺序:糖类 脂肪 蛋白质 水:细胞的主要成分单位质量释放能量:脂肪>蛋白质>糖类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骨骼、牙齿等) 3.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消 化系统组成 器官 功能消 化 管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胃 (1) 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2) 暂时储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液 消化酶排入部位 消 化 腺 唾液腺 唾液 唾液淀粉酶 口腔 胃腺 胃液 胃蛋白酶 胃 肝脏 胆汁 无小肠 肠腺 肠液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小肠 胰腺胰液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小肠4.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唾液淀粉酶 肠液、胰液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口腔 小肠胃蛋白酶 肠液、胰液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胃 小肠胆汁 肠液、胰液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维生素 缺乏症食物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皮肤粗糙、干眼症等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 维生素B 1 脚气病、神经炎 糙米、瘦肉、麸皮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新鲜水果蔬菜维生素D 佝偻病(儿童)、骨软化症(成年)、骨质疏松症(老年) 肝脏、鸡蛋、鱼肝油成分 缺乏症食物来源 钙佝偻病(儿童)、骨软化症(成年)、骨质疏松症(老年)豆类、奶制品、深绿色蔬菜等 铁缺铁性贫血 瘦肉、鱼、奶类、蛋、肝脏等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海带、紫菜、海盐等小肠 小肠毛细血管 A:口腔 B:咽、食道 C:胃 D:小肠 E:大肠、肛门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5-6米长,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提供了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时间(利于消化和吸收)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 和吸收的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 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利于吸收)有各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等),含有多种 消化酶,有利于消化食物(只利于消化)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 血液组成 血浆 血液 红细胞血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成分:水(90%)、蛋白质(7%)、葡萄糖、无机盐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七年级(下)期中复习提纲

生物七年级下期中复习提纲第8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一、细胞学说: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发现:1665年,英国虎克,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片→滴水→取材→入水→盖片→染色→吸水→观察1)其注意事项:★①滴水时,植物细胞用清水,人和动物体细胞用生理盐水(防止细胞吸水涨破)。
②盖片时,应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边缘,将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平,避免产生气泡。
2)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
用碘液处理后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便于观察细胞核。
三、细胞的结构: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细胞各结构的功能: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利于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线粒体——呼吸作用叶绿体——光合作用(植物)液泡——内有细胞液(植物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细胞核——其内的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与遗传有关。
★2)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三个结构3)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提供胚胎发育场所,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四、生物体的生长:★与细胞个数的增加(细胞分裂)和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生长、分化)有关1)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质和细胞核都平均分成两份,细胞分裂前后的染色体一样。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遗传物质在细胞前后代之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细胞生长: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体积变大的过程;液泡合并减少成一个大液泡;细胞核被挤向一侧。
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的长大?3)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发生变化的过程。
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第9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一、概念1)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1、食物中的六种营养成分是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前三项供能物质,又称为三大营养物质,后三项非供能物质。
2、糖类大部分是淀粉,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在人体内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以及水、无机盐、维生素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3、糖类: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一般作为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4、水:约占人体总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组成成分。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缺钙——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疏松症;缺铁——贫血;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海带以及加碘盐中含有碘);维生素: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缺VA——夜盲症;缺VB1——脚气病;缺VC——坏血病(牙龈出血);缺V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5、为什么儿童食物中缺钙或缺乏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因为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直接导致缺钙的现象,所以缺乏维生素D和钙都会使患佝偻病。
6、维生素C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根据这一特性可估计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7、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
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道可以分为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在口腔内将部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腺分泌强酸性的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分泌的胆汁汇集于胆囊中储存,胆汁不含消化酶,可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意义: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胰腺分泌胰液,肠腺能分泌肠液。
在小肠内,肠液、胰液和胆汁共同在小肠内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
糖→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8、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9、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精品文档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复习提纲第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1)睾丸_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
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功能。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
具有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功能。
2)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受精作用,形成的细胞叫受精卵,受精部位是输卵管。
3)受精卵开始分裂的场所是输卵管,形成的胚胎在子宫内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氧气、营养,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胎儿在子宫中发育约需280天(“十月怀胎”),发育成熟后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胎儿出生后叫婴儿。
4)新生命的起点是精卵结合(或受精卵)。
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到个体发育成熟,而人们通常所说的生长发育主要是指从出生以后的婴儿发育为成年人的这一阶段。
人生长发育的时期可分为:婴儿期(0~1)、幼儿期(2~6)、童年期(7~11)、青春期(12~23)和成年期。
5)青春期形态、生理特点:身高、体重的显著增加;器官功能发育显著,如肌肉力量突增,心脏收缩力大大提高,肺活量显著增大,脑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和发展,调节功能大大增强;性发育: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男生出现遗精,女生出现月经;第二性征的发育,如男性包括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女性包括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
青春期也是个体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心理特征既有童年期的痕迹,又有成年人成熟心理的萌芽,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好兴奋易激动。
(了解,会判断选择)6)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主要是钙盐(骨经过煅烧后剩下的物质),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骨经过脱钙后剩下的物质),使骨柔韧。
这两种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7)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1)人体中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6+1)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纤维素;2)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的供能物质,其中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分。
七年级生物期中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期中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3、呼吸道的作用是: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
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生物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七年级下)

生物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七下期中)1.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其作用是。
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其作用是。
受精卵形成和开始分裂的场所是,人的生殖细胞包括产生的和产生的。
精子和卵子通过作用形成受精卵,这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和。
八大系统是、、、、、、和。
其中起到调节作用的是系统和系统。
3.骨的成分包括和。
无机物主要是,使骨;有机物主要是,使骨。
骨的特性包括硬度和弹性两方面。
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4.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有、、、、、以及纤维素等。
其中,主要供能物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的是;能够贮存能量的;需要量很少,但能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命活动的是。
缺乏维生素A会患;缺乏维生素B1会患;缺乏维生素B2会患;缺乏维生素C会患,缺乏维生素D会患。
5.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消化道包括、、、、、和等部分,其中,最膨大的部分是,其功能是;最长的部分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是口腔中的,其功能是。
消化腺主要包括、、、和等,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
消化腺分泌的液体叫消化液,消化液中一般含有能分解食物的,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由肝分泌的。
6.食物的消化包括消化和消化。
前者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后者是指食物在消化液中的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分别是、、,最终消化部位都是小肠,它们的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
7.小肠之所以是主要的消化场所,原因有二:(1)小肠最长,食物停留的时间最长,有利于充分彻底消化;(2)小肠中含有多种,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小肠之所以是主要的吸收场所,原因有二:(1)小肠最长,而且小肠内表面有和,因此小肠的吸收面积非常大;(2)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且小肠绒毛、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了解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
8.人的血液由和组成。
血细胞包括、和,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含有红色的含的血红蛋白、成熟后没有细胞核;白细胞体积最、数量最、细胞核;血小板体积最,没有细胞核。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提纲1、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2、概述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构 功能 结构 功能 输精管 输送精子 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 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睾丸(是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3、描述受精过程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4、描述胚胎发育的过程发育: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1)、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
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2)、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和脐带。
3)、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266天),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卵细胞产出与胎儿产出的经过哪些器官: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5、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身高突增是最显著特点;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男孩:胡须、腋毛等的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女孩:骨盆宽大,乳房增大,声调较高等。
6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为细胞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脂肪: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 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 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结构功能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子宫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运输物质的器官1.血管的作用人体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全身各处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大中型静脉内有半月形的静脉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遍布全身,分布在各组织细胞之间,使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2.心脏是“生命之泵”1心脏:每个人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像一个桃子,位于胸腔中部偏左。
心脏有四个腔,分别和血管相连,心脏壁由心肌构成,心房的功能是接受静脉运输来的血液,并把血液挤进心室;心室是要把血液压向肺部和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肌肉更发达。
心肌收缩和舒张形成了心跳。
2心跳:每次心跳,先是两心房同时收缩的,然后是心房舒张两心室收缩,再是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
如此周而复始,心脏就“跳”起来了,像“泵”一样使血液在全身血管里循环流动。
3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不会倒流。
3.运动与脉搏的关系脉搏是由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脉搏的次数和节律与心跳的次数和节律是一致的。
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时,心率明显加快,表现出脉搏加快,从而增大心输量,增加对人体血液的供应。
物质运输的路线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艳的血。
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1.体循环动脉血由,经动脉,到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变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合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2.肺循环。
静脉血由射入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动脉血,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3.关系体循环和肺循环独自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保证了体内物质运输和交换,使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4.淋巴循环:血浆中的物质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后,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各级淋巴管及大小不等淋巴结,最后汇入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这个过程就叫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不仅可以调节血浆和组液之间的平衡,还有回收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提纲1、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4、描述胚胎发育的过程发育: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1)、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
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2)、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和脐带。
3)、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266天),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卵细胞产出与胎儿产出的经过哪些器官: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5、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身高突增是最显著特点;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男孩:胡须、腋毛等的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女孩:骨盆宽大,乳房增大,声调较高等。
6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为细胞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脂肪;脂肪: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 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 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描述受精过程
• 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 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 细胞。精子和卵细 • 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描Fra bibliotek胚胎发育的过程
• 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 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 1、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 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 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2、胎儿与 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脐带。 • 3、怀孕40周,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 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考试复习 提纲
第一章 人的由来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达尔文提出第一章 人的由来: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 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最接近人的基因)、 长臂猿和猩猩。 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在人类发展和 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 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完成课本9页IV-4图)
• • • • • • • • 结构 功能 输精管 输送精子 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 阴睾 保护睾丸和附睾 睾丸(男性主要性器官)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成课本9页IV-6图) 结构 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性器官)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 素 •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 • 子宫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 阴道 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七下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七下生物复习提纲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胚胎发育场所是子宫4、男女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卵巢。
5、6、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精卵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7、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
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8、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9.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10. 怀孕40周,胎儿基本发育成熟,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
11、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现象,在性激素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如男孩的喉结等。
12、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3、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14、糖类: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
15、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
16、脂肪:人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17、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18、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19、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等。
20、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21、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
22、课本P25 无机盐缺乏症和食物来源表。
23、课本P26 维生素缺乏症和食物来源表。
24、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5、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6、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肠腺。
27、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化的场所分别是:口腔、胃、小肠。
28、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9、小肠适合吸收的特点:1)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2)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令川学校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人的由来(一)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的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现代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等,我们与这些猿类有共同的祖先。
4、森林的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5、古人类化石“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300万)年前。
6、“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生活在距今(175万)年前,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7、形成丰富的(语言),使互相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
(二)1、生殖: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2、生殖系统的生殖器官:(连线)输卵管和输精管--------输送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阴茎和阴道--------精子排出并进入母体的通道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睾丸和卵巢--------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并分泌性激素(雌雄激素)3、精子由(睾丸)产生,卵细胞由(卵巢)产生。
4、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
5、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
6、人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7、(胎盘、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8、人体胚胎形成和发育的大致过程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9、受精作用: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怀孕: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就是(怀孕)。
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发育成熟。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三)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也明显增强。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森林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二、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用火、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第二节人的生殖一、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二、生殖过程1、在输卵管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泡发育成胚胎;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经过40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新生儿诞生;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废物从胎盘经母体排出;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母体胎盘脐带胎儿;第三节青春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出现遗精;女生会来月经;第四节计划生育一、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二、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关键;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二、糖类、脂肪、蛋白质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3、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储存在人体的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4、奶、蛋、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在青春期需要消耗很过的蛋白质;三、水和无机盐1、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四、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都很少;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人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胃:胃腺分泌胃液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少量水和酒精消化道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肛门: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位于消化道外;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位于消化道外;肝脏消化腺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位于消化道外;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位于消化道内;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位于消化道内;二、营养物质的吸收1、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角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淀粉初步消化的场所在口腔酶胃液、胰液、肠液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初步消化的场所在胃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小肠的长度很长和内壁结构皱襞、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特点相适应的;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合理营养1、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2、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二、注意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的概念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二、呼吸系统的组成1、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三、呼吸道的作用1、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呼吸道都是由骨或软骨作为支架;2、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胸廓扩张吸气,收缩呼气;3、胸腔底部是膈,膈主要是肌肉组织;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4、当肋间肌与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变大→肺的容积变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人体完成了吸气运动;当肋间肌与膈肌舒张→胸廓容积变小→肺的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交换后的气体排出肺,人体完成了呼气运动;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气体在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2、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部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二、血浆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1、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重要物质;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0%,还有血浆蛋白约占7%,以及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占3%;此外,血浆中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尿素;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三、血细胞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3、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红细胞因有血红蛋白而具有运输氧的功能;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1、动脉是将血浆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最后变成了毛细血管;2、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3、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4、毛细血管的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薄,速度最慢,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5、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6、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的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解剖图;四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动脉与心室连接,动脉与心室之间有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静脉与心房连接;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二、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3、肺动脉中的血是动脉血,肺静脉中的血是动脉血;4、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一、ABO血型的发现: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二、同型输血: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任何血型的人都可输入少量的O型;三、血量和输血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2、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班级: 姓名:一、人的由来1、19提出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2、黑猩猩、睾丸: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 (男性的主要性器官)3、男性生殖系统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456 7、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 (2 (38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910 二、人体的营养1供能物质非供能物质) 2、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吃奶、蛋、鱼、肉。
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345、常见的几种无机盐、缺乏症。
(1 (2)铁:贫血 (3 (4)磷:厌食、贫血 6、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缺乏症(1)维生素A :夜盲症 (2)维生素B1:脚气病(3)维生素C :坏血病,牙龈出血 (4)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消化道:7、消化系统 位于消化道外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内8 9 101213 14、食物消化: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糖类: 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 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15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 (2) (3)2、、计算胸围差:尽力吸气—尽力呼气=胸围差3、、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二氧化碳是在组织细胞中产生的)4、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功能的特点:(1)肺泡数量多;(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组织。
5、肺泡与血液、组织之间气体交换:(1)吸气: 肋间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气压变小 (2)呼气: 肋间肌、膈肌舒张—胸廓收缩—肺收缩—气压变大 (3)识记方法:(下降 收缩 上升 舒张) 7、探究活动: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1 (2(3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的点作为样点,这就是五点取样法。
910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浆:含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等,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血液 红细胞:双凹圆饼状,成熟后无核,数量最多,能运输氧与二氧化碳。
七下生物期中提纲

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他首次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距今1200万年左右的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3、森林古猿向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进化起因:现代人类下地面生活环境变化(森林减少)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继续留在森林4、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历程:直立行走,前肢解放,使用工具(“露西”时代,距今300万年)→制造工具(“东非人”,距今175万年)→能够用火→大脑逐渐发达→产生语言→逐渐强大的人类人类起源的过程中,工具、火、语言三个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劳动对猿进化成人类起着重要的作用。
5、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证据。
在东非大裂谷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古人类化石,在北京周口店发现我国第一个北京猿人(距今50万年~20万年前)头盖骨化石。
6、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可以直立行走、制造使用工具、脑发育完善这三方面。
二、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结构及功能: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结构及功能:输精管:输送精子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生殖细胞)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性激素)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生殖细胞)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2、生殖过程睾丸→精子受精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与分化8周38周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婴儿卵巢→卵子输卵管输卵管植入子宫内膜(着床)子宫分娩知识要点: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相遇的地点:输卵管胚泡植入(着床)子宫内膜--- 怀孕(妊娠)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中----- 羊水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 与母体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三、青春期1、形态发育的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功能发育特点:神经系统、心肺等器官功能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
七年级下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生物期中复习提纲尿的形成与排出1、概念: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如汗水、尿液以及呼出的二氧化碳。
捕抓:食物消化后的残渣构成的粪便排泄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暂时贮存尿;尿道:排尿的通道3、肾由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共同组成4、尿的形成血液(水、无机盐、尿素、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肾小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构成尿液(水、无机盐、尿素)5、排尿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由重要作用。
青春期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体重科折粉就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性器官迅速发育第二性征的发育。
并伴随一些生理现象。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步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快速发育。
患肝炎的人脂肪→脂肪微粒的消化过程会受影响。
胶囊药物的糖衣的促进作用就是防止药物对胃的提振或被胃所消化水解。
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按时用餐,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例30%、40%、30%不偏食、不吃零食、不暴饮暴食;平衡摄取五类食物(均衡膳食宝塔);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3、吃有害的食物(胡萝卜汁饭菜、幼苗的马铃薯);卖经检疫合格的食品;维持厨房和炊具的整洁1、常见的大气污染源: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的尾气、秸秆焚烧、地面扬尘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采样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生物复习提纲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储存能量最多的是脂肪;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
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加碘的淀粉溶液,呈现褪色
反应。
3、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4、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肛门等消化器官。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5、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主要消化和吸收的场所是小肠。
6、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7.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
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
淀粉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
9、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肠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胆汁不含消化酶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1、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2、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贫血患者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第九章、物质的运输
1、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红细胞:携带氧运输氧;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止血凝血
2、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3、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5、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6、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见书38页图)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7、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8、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小结:1)两种循环都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3)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9、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
收缩压或舒张压高于正常值叫做高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低于正常值叫做低血压。
10、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第十章、人体的呼吸
1、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脂肪的热价最高
2、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
3、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
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
官。
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它具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5、呼吸道的起点是鼻。
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
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
7、外界和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通气。
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所以,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8.气体扩散:气体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移的运动。
9、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由气体扩散实现。
10、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途径:
尿液-------(最主要的途径),包括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
汗液-------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2.代谢废物排出的意义:将废物排出的同时,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平衡,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3.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形成尿液)(运输尿液)(贮存尿液)(排出尿液)
4.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5.肾小球和肾小囊分布在肾脏的皮质部分;肾小管分布在髓质部分。
6.尿的需形成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其余物质由肾小球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原尿和血液很接近。
重吸收作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7.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
表皮无毛细血管,所以划破手指流血至少伤到了真皮。
8.汗液由汗腺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