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放射性的用与防护课堂演练高中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盾市安家阳光实验学校探测射线的方法放射性
的用与防护
1.(多选)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为示踪原子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
B.作为示踪原子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可被仪器探测到的特点C.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
D.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电离能力很强的性质
解析:作为示踪原子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可被仪器探测到的特点,利用γ射线探伤是利用了γ射线的贯穿能力很强的性质,正确选项为B、C.
答案:BC
2.(多选)有关放射性同位素3015P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015P与3014X互为同位素
B.3015P与其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C.用3015P制合物后它的半衰期变短
D.含有3015P的磷肥释放电子,可用来作示踪原子,以便观察磷肥对植物的影响
解析: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化学性质相同,A错误,B正确;半衰期与化学状态无关,C错误;选择半衰期短的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原子,含有3015P 的磷肥放出正电子,3015P可作为示踪原子,D正确.
答案:BD
3.用α粒子照射充氮的云室,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是α粒子的径迹,B是质子的径迹,C是核的径迹
B.B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C是核的径迹
C.C是α粒子的径迹,A是质子的径迹,B是核的径迹
D.B是α粒子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A是核的径迹
解析: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一个核并放出质子,入射的是α粒子,所以B 是α粒子的径迹.产生的核,质量大,电离作用强,所以径迹粗而短,故A 是核径迹;质子的电离作用弱一些,贯穿作用强,所以细而长的径迹C是质子的径迹.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4.(多选)一个质子以1.4×107 m/s的速度撞入一个孤立的静止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为硅原子核,已知铝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核反方程为2713Al+11H→2814Si
B.核反方程为2713Al+11H→2714Si+10n
C.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 m/s
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
解析:核反方程为2713Al+11H→2814Si,由动量守恒律得m×1.4×107 m/s=
28mv′,解得v′=5×105 m/s,因此选项A、D正确.
答案:AD
5.静止的氮核14 7N被速度为v0的中子10n击中生成碳核12 6C和另一种原子核甲,已知12 6C与甲核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子的速度方向一致,碰后碳核12 6C与甲核的动量之比为1∶1.
(1)写出核反方程式;
(2)12 6C与甲核的速度各是多大?
解析:(1)根据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可知甲核的核电荷数是1、质量数是3,甲核是氚核,核反方程式为:14 7N+10n→12 6C+31H.
(2)设中子质量为m0,12 6C核质量m C,甲核质量为m甲,由动量守恒,得m0v0=m C v C+m甲v甲,
即m0v0=12m0v C+3m0v甲,
又因为12 6C与甲核动量之比为1∶1,
所以m C v C=m甲v甲,
即12m0v C=3m0v甲,
联立以上两个方程,解得:
v C=
v0
24
,v甲=
v0
6
.
答案:(1)14 7N+10n→12 6C+31H (2)
v0
24
v0
6
A级抓基础
1.威耳逊云室能够观察到射线径迹,是利用()
A.射线在云室里的穿透本领
B.射线在云室里的化学效
C.射线在云室里的热效
D.射线在云室里的电离作用
解析:在云室中能够观察到射线的径迹是利用射线在云室里发生电离作用,故D正确.
答案:D
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许多元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
B.工业部门可以使用放射线来测厚度
C.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培育出的优良品种
D.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来做示踪原子
解析:自发地放出射线,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故A
错误;工业部门可以使用放射线来测厚度,不同的放射线,可测量不同厚度,故B正确;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故C正确;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来做示踪原子,故D正确.
答案:BCD
3.下表给出了四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线和半衰期.
穿透能力,以辐射到体内的肿瘤处;②在较长时间内具有相对稳的辐射强度.为此所选择的放射源为()
A.钋210
B.锝99
C.钴60
D.锶90
解析: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与β射线的穿透性都相对于γ射线较弱,不适合用做医学的放射源,故A、D错误;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锝99的半衰期较短,而钴60的半衰期较长,钴60在较长时间内具有相对稳的辐射强度,适合用做医学的放射源,故B错误,C正确.
答案:C
4.(多选)放射性同位素钴60能放出较强的γ射线,其强度容易控制.这使得γ射线得到广泛用.下列选项中,属于γ射线的用的是( )
A.医学上制成γ刀,无须开颅即可治疗脑肿瘤
B.机器运转时常产生很多静电,用γ射线照射机器可将电荷导入
C.铝加工厂将接收到的γ射线信号输入计算机,可对薄铝板的厚度进行自动控制
D.用γ射线照射草莓、荔枝水果,可保存期
解析: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不能使空气电离成为导体,B错误;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薄铝板的厚度变化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变化很小,不能控制铝板厚度,C错误;γ射线能量很大,可以杀菌,水果的保存期,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故A、D正确.
答案:AD
5.在下列四个核反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31H+X1→42He+10n ②14 7N+42He→17 8O+X2
③94Be+42He→12 6C+X3④2412Mg+42He→2713Al+X4
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X1是质子B.X2是中子
C.X3是电子D.X4是质子
解析:根据核反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X1为21H,A错;X2为11H,B错;X3为10n,C错;X4为11H,D对.
答案:D
B 级 提能力
6.将威耳逊云室置于磁场中,一个静止在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30
15P ,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原子核30
14Si ,能近似反映正电子和Si 核轨迹的是( ) 解析:把放出的正电子和衰变生成物Si 核看成一个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律
正电子和Si 核运动方向一相反,C 、D 可排除.由qvB =m v 2R 得,R =mv
qB
,因为动
量mv 相,故R ∝1q ,即R e R si =q si q e =14
1
,可见Si 核的运动半径较小,选B.
答案:B
7.放射性在技术上有很多用,不同的放射源可用于不同目的.下表列出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可供利用的射线.
轧薄,利用适当的放射线来测通过轧辊后的薄膜厚度是否均匀,可利用的元素是( )
A .钋210
B .氡222
C .锶90
D .铀238
解析:要测聚乙烯薄膜的厚度,则要求射线可以穿透薄膜.因此α射线不
合适;另外,射线穿透作用还要受薄膜厚度影响,γ射线穿透作用最强,薄膜厚度不会影响γ射线穿透.所以只能选用β射线,而氡222半衰期太小,铀238
半衰期太长,所以只有锶90较合适.
答案:C
8.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了测到预料中
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正电子的质量跟电子的质量相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跟电子的电性正好相反,是电子的反粒子.更意外的是,拿走α放射源以后,铝箔虽不再发子,但仍然继续发射正电子,而且这种放射性也有一的半衰期.原来,铝箔被α粒子击中后发生了如下反:27
13Al +4
2He →30
15P +1
0n ,这里的30
15P 就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正电子就是它衰变过程中放射出来的.
(1)写出放射性同位素30
15P 放出正电子的核反方程.
(2)放射性同位素30
15P 放出正电子的衰变称为正β衰变,我们知道原子核内只有中子和质子,那么正β衰变中的正电子从何而来?
解析:(1)核反方程为30
15P →30
14Si +0
+1e.
(2)原子核内只有质子和中子,没有电子,也没有正电子,正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换成一个中子,同时放出正电子,核反方程为1
1H →1
0n +0
+1e.
答案:(1)30
15P →30
14Si +0
+1e (2)原子核内的质子。